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肌肉活检在骨骼肌失重防护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汪星孜 刘书娟 +7 位作者 王林杰 李志利 张剑锋 王颜晴 王惠娟 戴小倩 白震民 汪毅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8-94,共7页
肌肉活检技术以能直接获取肌肉组织,从微观层面进行实验研究的特点在国外航天医学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在我国航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尚属空白。综合分析了国内外利用肌肉活检技术的相关研究,对肌肉活检技术在骨骼肌失重防护中的应用进... 肌肉活检技术以能直接获取肌肉组织,从微观层面进行实验研究的特点在国外航天医学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在我国航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尚属空白。综合分析了国内外利用肌肉活检技术的相关研究,对肌肉活检技术在骨骼肌失重防护中的应用进行全面阐述,包括肌肉活检在骨骼肌结构功能研究、骨骼肌代谢研究、骨骼肌基因表达研究中的应用,并提出将该技术引入我国航天医学领域的研究中,以期为研究骨骼肌失重防护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活检 航天医学 头低位卧床 失重防护
下载PDF
太空中的体医融合:基于运动锻炼的失重防护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子牛 李小涛 +2 位作者 周敏 张剑锋 高原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2年第6期212-215,252,共5页
太空失重环境会引起航天员心血管功能紊乱、肌肉萎缩、骨质丢失和运动表现下降,威胁到航天员在轨飞行出舱活动时的安全和重返地球重力环境后的健康和生活。当前长期航天飞行普遍采用以体育锻炼为主的失重防护策略,其可在一定程度有效地... 太空失重环境会引起航天员心血管功能紊乱、肌肉萎缩、骨质丢失和运动表现下降,威胁到航天员在轨飞行出舱活动时的安全和重返地球重力环境后的健康和生活。当前长期航天飞行普遍采用以体育锻炼为主的失重防护策略,其可在一定程度有效地缓解失重所致的肌肉骨骼形态和功能改变,但并不能完全解决包括心血管功能紊乱在内的所有问题。通过对以往航天飞行及模拟失重研究结果的回顾,对失重导致的人体生理功能改变规律进行分析,本文对当前采用的主要失重防护方案优缺点进行对比,提出航天医学领域的深度体医融合是对抗失重不良生理效应保障航天员健康和安全的根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航天 失重 模拟失重 运动锻炼 失重防护
下载PDF
套带静脉阻断法在失重心血管系统防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蒋昌林 姜世忠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1998年第6期460-463,共4页
失重,尤其是中长期失重,对心血管系统产生较大影响。目前其基本机理尚不完全清楚,防护问题亦未圆满解决。失重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及其防护措施的研究是当前航天医学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俄罗斯航天员在航天飞行中曾使用套带静脉阻断... 失重,尤其是中长期失重,对心血管系统产生较大影响。目前其基本机理尚不完全清楚,防护问题亦未圆满解决。失重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及其防护措施的研究是当前航天医学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俄罗斯航天员在航天飞行中曾使用套带静脉阻断法(Occlusivecuf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重防护 心血管系统 套带静脉阻断法
下载PDF
基于小负荷血流限制训练的航天失重对抗研究展望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小涛 刘书娟 +4 位作者 高原 王惠娟 王子牛 王颜晴 张剑锋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92-96,共5页
载人航天飞行必须应对失重暴露可能造成的一系列不良生理影响,运动锻炼是目前普遍采用的失重对抗策略。但传统的运动锻炼方案耗时大,且对运动器械的硬件要求高。血流限制(BFR)与运动锻炼相结合,只需较低的负荷即可改善肌肉结构和心血管... 载人航天飞行必须应对失重暴露可能造成的一系列不良生理影响,运动锻炼是目前普遍采用的失重对抗策略。但传统的运动锻炼方案耗时大,且对运动器械的硬件要求高。血流限制(BFR)与运动锻炼相结合,只需较低的负荷即可改善肌肉结构和心血管功能。较低的训练负荷可有效降低运动损伤风险,同时降低对运动器械设备的性能配置要求。本文系统综述了BFR训练的作用机制、潜在风险及应对,提出基于小负荷的BFR训练可作为当前基于运动锻炼的失重对抗方案的有力补充。运动科学与航天医学“体医融合”的多层次多维度整合研究,有利于制定更为高效的失重防护方案,为中国空间站航天员长期驻留和未来深空探测提供更为有力的健康和安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航天 运动锻炼 失重效应 血流限制 失重防护
下载PDF
基于血流限制的运动锻炼在失重生理防护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子牛 李小涛 +5 位作者 刘书娟 王惠娟 王颜晴 张剑锋 高原 杨长斌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19-426,共8页
长期失重环境会对人体多个生理系统功能产生不良影响,而体育运动锻炼是目前失重生理效应防护中最为有效的措施之一。国际空间站采用的中低强度运动锻炼失重生理效应防护方案耗时较长,高强度锻炼虽然可能更为有效,但需要较大的锻炼设备... 长期失重环境会对人体多个生理系统功能产生不良影响,而体育运动锻炼是目前失重生理效应防护中最为有效的措施之一。国际空间站采用的中低强度运动锻炼失重生理效应防护方案耗时较长,高强度锻炼虽然可能更为有效,但需要较大的锻炼设备和较高的维修成本。血流限制结合较低强度的运动锻炼即可使肌肉力量、有氧耐力和心血管功能得到有效改善。对当前基于血流限制的运动锻炼进行系统的分类阐述,血流限制结合低强度运动锻炼或许可作为现有运动锻炼失重生理效应防护的辅助和有效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限制 低强度 失重防护 头低位卧床
下载PDF
美国失重生理在轨研究证据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7
6
作者 王林杰 李志利 刘炳坤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5-150,共6页
自1961年4月12日苏联航天员加加林乘"东方1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以来,科学家们就开始采用各种手段和方法监测人体在失重环境中的生理变化,随着对失重生理效应认识的逐步深入以及载人飞行时间的延长,各种防护理念、防护措施以... 自1961年4月12日苏联航天员加加林乘"东方1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以来,科学家们就开始采用各种手段和方法监测人体在失重环境中的生理变化,随着对失重生理效应认识的逐步深入以及载人飞行时间的延长,各种防护理念、防护措施以及防护效果的评估也逐步推进。本文系统地回顾了载人航天以来美国各次飞行任务的在轨失重生理学研究以及防护措施的评价,旨在为我国载人空间站的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重生理学 失重防护措施 效果评估 证据研究
下载PDF
航天失重对人体的生理影响及对抗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吕松泽 李小涛 +3 位作者 王惠娟 王颜晴 张剑锋 刘书娟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86-90,共5页
长期航天飞行面临的失重可威胁航天员的健康和安全,导致人体前庭和血管功能下降、骨质丢失、肌肉结构改变。当前空间站主要采取以运动锻炼为主的失重对抗策略,其中有氧锻炼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肌肉萎缩,抗阻锻炼结合药物服用能在一定程... 长期航天飞行面临的失重可威胁航天员的健康和安全,导致人体前庭和血管功能下降、骨质丢失、肌肉结构改变。当前空间站主要采取以运动锻炼为主的失重对抗策略,其中有氧锻炼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肌肉萎缩,抗阻锻炼结合药物服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抗肌肉和骨质丢失,但两者均不能去除失重导致的所有不利影响,且耗时较多,消耗资源过多。近期有关太空神经视觉综合征等神经系统损伤的发现也给失重防护提出新的挑战。未来基于运动锻炼的失重对抗方案仍需进一步优化,基于下体负压和血流限制的对抗措施可作为当前失重对抗策略的有效补充。或许运动锻炼结合下体负压或血流限制可达到更好的对抗失重的防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飞行 心血管 骨质丢失 肌肉萎缩 失重防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