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头低位卧床对眼内压、近视力、视野的影响及其中药防护 被引量:15
1
作者 许欣 徐志明 +3 位作者 刘国印 徐利明 王宝珍 何宏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19-422,共4页
目的观察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对人体眼压、视野、近视力的影响 ,及中药对抗模拟失重的效果。方法 1 0名被试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中药组 ,用头低位 - 6° 2 1d卧床模拟失重 ,分别于卧床前、中、后测量两组被试者眼内压、近视力及视野... 目的观察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对人体眼压、视野、近视力的影响 ,及中药对抗模拟失重的效果。方法 1 0名被试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中药组 ,用头低位 - 6° 2 1d卧床模拟失重 ,分别于卧床前、中、后测量两组被试者眼内压、近视力及视野。结果眼内压及近视力在卧床期间呈波动下降趋势 ,两者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中心视野变化无显著性 ;服中药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近视力下降。结论 1 )头低位卧床可引起眼压、近视力下降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失重模拟 头倒位倾斜 卧床实验 眼内压 近视力 视野
下载PDF
头低位-30°卧床肺循环血液动力学的改变 被引量:10
2
作者 仲崇发 鲁力立 +1 位作者 杨静生 赵国璇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2000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观察模拟失重条件下心肺循环变化的特点。方法采用超声多谱勒技术对12 名健康男性青年,在头低位- 30°45 min 时,测量了心功能的变化。结果 实验中右心室射血时间显著增加( P< 0 .05) ,肺动脉最大血流速... 目的观察模拟失重条件下心肺循环变化的特点。方法采用超声多谱勒技术对12 名健康男性青年,在头低位- 30°45 min 时,测量了心功能的变化。结果 实验中右心室射血时间显著增加( P< 0 .05) ,肺动脉最大血流速度显著下降( P< 0 .05) ,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延长,右心室心输出量在10 min 、30 min 显著下降( P< 0 .05) ,心率、右心室心搏量、肺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肺动脉血流加速度均有下降的趋势,但不具有显著性。左心室输出量、左心室心搏量及血压的变化趋势与国内外报道的相似。结论从右心功能的各个参数的变化,提示在头低位的实验过程中肺循环阻力增高,阻力的增加是肺动脉压增高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重模拟 肺循环 血液动力学 头倒位倾斜
下载PDF
分形维数在头低位期间心率变异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梁仲刚 严洪 +1 位作者 吴斌 吴萍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8-61,共4页
目的将分形维数应用于心率变异性分析,分析头低位实验过程中心血管系统的非线性变化趋势。方法对10名被试者进行头低位模拟失重实验,每个人前后做2次,共20组实验数据,记录心电信号并用分形维数进行分析。结果与平卧位相比,头低位15~20... 目的将分形维数应用于心率变异性分析,分析头低位实验过程中心血管系统的非线性变化趋势。方法对10名被试者进行头低位模拟失重实验,每个人前后做2次,共20组实验数据,记录心电信号并用分形维数进行分析。结果与平卧位相比,头低位15~20min、20~25min、25~30min和恢复期的R R间期的标准差显著升高;头低位20~25min的相邻R 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显著升高;头低位0~5min、5~10min、10~15min、20~25min、25~30min和恢复期的分形维数显著高于平卧位。结论头低位期间心率变异性升高,心血管系统复杂性升高;分形维数应用于心率变异性的分析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重模拟 心率变异性 分形维数 头倒位倾斜
下载PDF
不同职业健康女性与男性对-30°头低位的反应 被引量:3
4
作者 鲁力立 吴斌 +4 位作者 吴萍 谷志明 王焰磊 刘兴华 唐芸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7-91,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职业男女人群在头低位倾斜实验中的反应,比较其异同点。方法被试者42名,分为4组:女职业组(A组)11人、女飞行组(B组)10人、男特飞组(C组)14人和男职业组(D组)7人。观察他们在-30°45min头低位期间心率(HR)、血压(BP)和... 目的观察不同职业男女人群在头低位倾斜实验中的反应,比较其异同点。方法被试者42名,分为4组:女职业组(A组)11人、女飞行组(B组)10人、男特飞组(C组)14人和男职业组(D组)7人。观察他们在-30°45min头低位期间心率(HR)、血压(BP)和症状的变化。结果男女4组心率均随头低位倾斜(HDT)时间延长而下降,以男职业组和女飞行组的降低明显(P<0.05);男特飞组SBP、MBP显著高于女性两组(P<0.05),DBP明显高于女飞行组(P<0.05);男职业组HR、BP均显著高于女职业组(P<0.05)。女职业组DBP、MBP显著高于对照值(P<0.01),DBP两女性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女性组对HDT的症状反应较男性组轻。结论女性组心率对HDT的反应趋势与男性一致;血压的调节在女性与男性间,女性不同职业间存在差异,症状是判断HDT耐力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倒位倾斜 心血管反应 心率 血压 症状
下载PDF
21d-6°头低位卧床期间运动训练对动态姿态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刘玉盛 黄伟芬 +3 位作者 刘兴华 王俊 赵东明 吴轩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64-268,共5页
目的探讨 2 1d - 6°头低位卧床和卧床运动训练对动态姿态平衡和控制功能的影响。方法 1 0名健康男性青年被试者分为卧床对照组和卧床训练组 ,每组 5人 ,卧床期间训练组每天进行 2次、每次 30min逐级增加负荷的头低位功率自行车训... 目的探讨 2 1d - 6°头低位卧床和卧床运动训练对动态姿态平衡和控制功能的影响。方法 1 0名健康男性青年被试者分为卧床对照组和卧床训练组 ,每组 5人 ,卧床期间训练组每天进行 2次、每次 30min逐级增加负荷的头低位功率自行车训练 ;分别于卧床前和卧床后 2 1d进行了动态姿态平衡和双膝等速肌力的测试。结果与卧床前相比 ,对照组动态本体感觉得分和运动控制适应能力明显降低 ,双膝相对峰力矩明显降低 ,同时伴有绳肌与股四头肌峰力矩屈 伸比值的明显增加 ;训练组动态本体感觉得分和运动控制适应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 ,而绳肌与股四头肌峰力矩屈 伸比值无明显改变。结论 2 1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倒位倾斜 卧床实验 运动训练 动态姿态平衡 运动控制实验
下载PDF
头低位(-6°)卧床对心血管指标影响的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阎晓霞 余和琫 +1 位作者 杨玉华 吴建平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CAS CSCD 1991年第2期77-80,共4页
受试者为6名19—21岁健康男性。进行了头低位(-6°)卧床对心血管系统影响的研究。研究发现,每搏量(SV)、每分量(CO)、脉压(PP)和尿中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显著下降(P<0.05),外周阻力(PR)显著增加(P<0.05)。收缩压(SP)、舒张压... 受试者为6名19—21岁健康男性。进行了头低位(-6°)卧床对心血管系统影响的研究。研究发现,每搏量(SV)、每分量(CO)、脉压(PP)和尿中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显著下降(P<0.05),外周阻力(PR)显著增加(P<0.05)。收缩压(SP)、舒张压(DP)和平均动脉压(MP)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但波动范围加大,每日最高峰出现的时间紊乱,有序化程度降低。各指标的生理节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心输出量与NE之间存在着中度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卧床实验 头倒位倾斜 失重
下载PDF
头低位-6°卧床期间人体内分泌激素的变化 被引量:5
7
作者 梁立新 刘振秀 +1 位作者 万玉民 杨唐斌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84-286,共3页
目的观察 7d卧床前中后血尿内分泌激素的变化。方法 6名男性被试者头低位 - 6°卧床条件下 ,测量卧床前 48h、卧床 48h、1 2 0h血中皮质醇 (CORT)、醛固酮 (ALD)、甲状腺素 (T3 、T4)含量 ;同时留取每天 6∶0 0~ 2 2∶0 0 ,2 2∶0 ... 目的观察 7d卧床前中后血尿内分泌激素的变化。方法 6名男性被试者头低位 - 6°卧床条件下 ,测量卧床前 48h、卧床 48h、1 2 0h血中皮质醇 (CORT)、醛固酮 (ALD)、甲状腺素 (T3 、T4)含量 ;同时留取每天 6∶0 0~ 2 2∶0 0 ,2 2∶0 0~ 6∶0 0 2个时相的尿样 ,测定尿中CORT、ALD、儿茶酚胺 [去甲肾上腺素 (NE)、肾上腺素 (E)、多巴胺 (DA) ]等内分泌指标。结果被试者卧床 48h时血中的CORT、ALD上升 ,T3 、T4、总蛋白 (TP)、尿尿素氮 (UUN)下降 ;卧床 1 2 0h时 ,又恢复到卧床前水平。尿中的CORT、ALD及去甲肾上腺素在 2 4~ 48h达到最大值 ,以后逐渐回落到卧床前水平。结论血尿中主要内分泌指标随头低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倒位倾斜 卧床实验 内分泌系统 激素 皮质醇 醛固酮
下载PDF
提高人体血液重新分布适应性训练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吴斌 由广兴 +3 位作者 吴萍 薛月英 刘兴华 宿双宁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522-526,共5页
目的检验反复体位改变训练在提高人体对血液重新分布适应性方面的有效性 ,寻找可行的训练方法。方法 1 2名被试者随机分为A、B两组 ,每组 6人 ,分别接受 1 1d共 9次的A模式和B模式 (头低位、头高位快速交替 )的反复体位改变训练。训练... 目的检验反复体位改变训练在提高人体对血液重新分布适应性方面的有效性 ,寻找可行的训练方法。方法 1 2名被试者随机分为A、B两组 ,每组 6人 ,分别接受 1 1d共 9次的A模式和B模式 (头低位、头高位快速交替 )的反复体位改变训练。训练前、后进行头低位 (HDT - 30°/30min)耐力检查和立位耐力检查 ,以评价训练效果。结果 1 ) 2种模式的反复体位改变训练均提高了被试者的HDT耐力 ;与训练前相比 ,训练后在HDT耐力检查中 ,B组的症状得分明显小于A组 (P <0 .0 5 ) ,B组心率降幅明显增加 (P <0 .0 1 ) ,说明B模式的训练在提高HDT耐力方面的效果较好 ;2 )两种模式的反复体位改变训练均使被试者的立位耐力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与训练前相比 ,训练后在立位耐力检查中 ,B组平均动脉压增幅明显增加 (P <0 .0 5 ) ,心率的增幅呈现小于A组的趋势 (P <0 .1 0 ) ,说明B模式的训练在提高立位耐力方面的效果略好。结论反复体位改变训练可提高人体对血液重新分布的适应性 ;B模式是相对较好的训练方法 ,有望在航天员血液重新分布适应训练中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重新分布 改变 头倒位 耐力 航天员 训练
下载PDF
模拟失重对兔红细胞形态及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陈建和 沈羡云 +3 位作者 孟京瑞 向求鲁 齐淑玲 刘津华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1995年第4期282-285,共4页
为探讨微重力下血液变化机理,观察了头低位兔血液红细胞形态及骨髓造血功能的变化,发现头低位组兔血液中的畸形红细胞增多,骨髓中出现了稍密集的造血细胞,网状细胞核孔增多,内质网扩张,幼稚红细胞进入血窦,巨噬细胞吞噬幼稚红细胞,血窦... 为探讨微重力下血液变化机理,观察了头低位兔血液红细胞形态及骨髓造血功能的变化,发现头低位组兔血液中的畸形红细胞增多,骨髓中出现了稍密集的造血细胞,网状细胞核孔增多,内质网扩张,幼稚红细胞进入血窦,巨噬细胞吞噬幼稚红细胞,血窦内皮细胞空泡化等现象.实验结果表明,短期模拟失重对红细胞形态和骨髓造血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重模拟 头倒位倾斜 红细胞 骨髓
下载PDF
-6°卧床7d对平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郭立国 郭志峰 +1 位作者 谢俊水 王林杰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48-252,共5页
目的使用电子计算机化动态姿态平衡仪 (CDP)定量评价 - 6°卧床 7d对人体平衡功能的影响及前庭、本体感觉和视觉对人体维持平衡的贡献。方法被试者为 8名健康男性 ,分别于卧床前、起床后、恢复 4d测试感觉整合试验 (SOT)和运动控制... 目的使用电子计算机化动态姿态平衡仪 (CDP)定量评价 - 6°卧床 7d对人体平衡功能的影响及前庭、本体感觉和视觉对人体维持平衡的贡献。方法被试者为 8名健康男性 ,分别于卧床前、起床后、恢复 4d测试感觉整合试验 (SOT)和运动控制试验 (MCT)。结果在SOT试验状态 1 (即睁眼 ,平台和视景环境固定 )、5(即闭眼 ,视景环境固定 ,平台随重心晃动而晃动 ) ,起床后平衡得分与卧床前相比有明显降低 (P <0 .0 5) ,4d后平衡得分恢复正常。在SOT试验状态 1、2 (即闭眼 ,平台和视景环境固定 )、3(即睁眼 ,平台固定 ,视景环境随重心晃动而晃动 ) ,起床后平衡策略得分与卧床前相比有明显降低 (P <0 .0 5) ,4d后恢复正常。本体感觉和视觉 ( 2 /1 ,3/1 )的依赖性起床后比卧床前明显增大 (P <0 .0 5) ,4d后恢复正常。在SOT试验状态 1、4(即睁眼 ,视景环境固定 ,平台随重心晃动而晃动 )、6(即睁眼 ,视景环境和平台都随重心晃动而晃动 ) ,起床后重心排列与卧床前相比有明显的前倾趋势 ,恢复 4d后 ,状态 1、6重心排列恢复正常 ,而状态 4未恢复。MCT试验卧床前后运动反应潜时未发现变化。结论 - 6°HD BR 7d对平衡功能有显著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倒位倾斜 卧床实验 动态姿态平衡测试 本体感觉 平衡功能
下载PDF
-6°HDT7 d胫前肌和腓肠肌肌电图的变化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立国 郭志峰 +1 位作者 谢俊水 王琳杰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32-335,共4页
目的使用计算机化动态姿态平衡仪 (CDP ,computerizeddynamicposterographaphy)评价 - 6°HDT 7d对人体下肢胫前肌和腓肠肌肌电图影响。方法被试者为 8名健康男性 ,分别于卧床前、起床后、恢复 4d测试被试者。结果左、右腿的短潜伏... 目的使用计算机化动态姿态平衡仪 (CDP ,computerizeddynamicposterographaphy)评价 - 6°HDT 7d对人体下肢胫前肌和腓肠肌肌电图影响。方法被试者为 8名健康男性 ,分别于卧床前、起床后、恢复 4d测试被试者。结果左、右腿的短潜伏期反应在起床后无明显变化 ,而中潜伏期反应及长潜伏期反应起床后比实验前明显增强 ,4d后未恢复。右腿的短反应时程起床后比实验前明显延长 ,4d后短反应时程未恢复正常。左腿的短反应及中反应曲线下面积起床后比实验前明显增大 ,4d后短反应曲线下面积恢复正常 ,而中反应曲线下面积未恢复正常。结论 - 6°HD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倒位倾斜 卧床实验 动态姿态平衡测试 肌电图 潜伏期 曲线下面积
下载PDF
微重力状态人体热调节的卧床模拟 被引量:1
12
作者 虞学军 杨天德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2000年第5期382-385,共4页
体液分布改变和体液丧失 ,血浆量减少 ,血管收缩和舒张调节能力改变 ,运动能力降低等是影响微重力状态下人体热调节的主要因素。头低位卧床模拟微重力时也产生类似变化。卧床后热应激时 ,人体的核心温度升高加快 ,皮肤温度升高和组织热... 体液分布改变和体液丧失 ,血浆量减少 ,血管收缩和舒张调节能力改变 ,运动能力降低等是影响微重力状态下人体热调节的主要因素。头低位卧床模拟微重力时也产生类似变化。卧床后热应激时 ,人体的核心温度升高加快 ,皮肤温度升高和组织热导率增加速率降低 ,核心与皮肤间的传热减小 ,出汗敏感性增高。可见 ,微重力和卧床模拟微重力暴露后人体热应激的热调节能力降低。比较分析表明 :利用卧床模型进行微重力条件下人体热调节模拟研究是适宜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重模拟 体温调节 头倒位倾斜 微重力状态
下载PDF
7d-6°卧床对心电向量图的影响
13
作者 唐志忠 李勇枝 白桂娥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10-413,共4页
目的探讨短期 - 6°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对人心电向量图 (vectorcardiogram ,VCG)的影响。 方法 8名健康男性志愿者 ,年龄 1 9~ 2 1岁 ,进行了 7d - 6°头低位卧床 (HDBR)试验。HDBR前、HDBR第 1、3和 7天时进行了 4次心电向量... 目的探讨短期 - 6°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对人心电向量图 (vectorcardiogram ,VCG)的影响。 方法 8名健康男性志愿者 ,年龄 1 9~ 2 1岁 ,进行了 7d - 6°头低位卧床 (HDBR)试验。HDBR前、HDBR第 1、3和 7天时进行了 4次心电向量图检查。结果在卧床期间 ,横面QRS环呈逆钟向偏转 ;右侧面QRS环呈顺钟向偏转 (P <0 .0 5或P <0 .0 1 )。横面和右侧面QRS T夹角在卧床过程中显著增加 (P <0 .0 5或P<0 .0 1 )。其余指标变化不显著。结论 7d头低位卧床可使心电向量参数发生变化 ,这些变化与心房、心室的容积变化在时程上一致 ,而且这些参数的改变都在正常值范围内。它与心室病理性肥厚、心肌缺血时心电向量图各参数的变化显然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重模拟 头倒位倾斜 卧床实验 心电向量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