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芒针透刺法结合Bobath技术对中风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1
作者 刘样 胡蓉 +2 位作者 唐森 邓杰 柳筱雨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51-0054,共4页
本研究旨在对比芒针透刺法结合Bobath技术和仅使用Bobath技术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时肌张力阻力矩的变化,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评分及躯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56例脑卒中后偏瘫上肢肌张力高的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 本研究旨在对比芒针透刺法结合Bobath技术和仅使用Bobath技术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时肌张力阻力矩的变化,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评分及躯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56例脑卒中后偏瘫上肢肌张力高的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有29例,观察组有27例。对照组是采用现代康复的常用神经生理学疗法中的Bobath技术改善上肢的肌张力,观察组是在神经生理学疗法中的Bobath技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芒针透刺法,取穴为患侧上肢的臑会与天井,四渎与外关,肩髃与臂臑,阳溪与透温溜等,两组的治疗都是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6次,共观察4个疗程。最终,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的患侧上肢的肌肉紧张程度、改良Ashworth痉挛评估量表评分和FAM量表评分均有所增加(P<0.05)。观察组在这些方面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芒针透刺法结合Bobath治疗的综合作用对中风后患者的上肢痉挛性瘫痪有较好的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芒针透刺法和Bobath技术综合作用有关,因此有必要对中风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的芒针透刺结合治疗结合Bobath技术的推广,发挥芒针透刺法结合Bobath技术的综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刺 bobath技术 中风 上肢痉挛
下载PDF
针刀联合新Bobath技术治疗中风后上肢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观察
2
作者 文雯 杨琼 +3 位作者 杨俊荣 唐念珍 熊常清 邬鸿波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12期76-78,共3页
目的:分析中风后上肢肌张力增高采用针刀联合新Bobath技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2—9月重庆市长寿区中医院收治的中风后上肢肌张力增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基础药物及新Bobath技术治疗,... 目的:分析中风后上肢肌张力增高采用针刀联合新Bobath技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2—9月重庆市长寿区中医院收治的中风后上肢肌张力增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基础药物及新Bobath技术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小针刀松解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上肢痉挛程度、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上肢痉挛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联合新Bobath技术治疗中风后上肢肌张力增高,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可以有效改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上肢肌张力增高 bobath技术
下载PDF
舒筋解痉方、捏脊、头皮针等三联疗法结合Bobath技术对步行痉挛型脑瘫患儿三维步态时空和表面肌电的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王和强 赖新波 +7 位作者 李哲 陈孟鲜 刘兵 朱惠萍 李锦嫦 叶耀华 陈国 张光正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50-1154,共5页
目的:观察中药舒筋解痉熏蒸方、捏脊和头皮针等三联疗法结合Bobath技术对步行痉挛型脑瘫患儿三维步态时空和表面肌电等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31例步行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三联疗法治疗组(简称A组,n=43)、Bobath治疗组(简称B组,n=44)... 目的:观察中药舒筋解痉熏蒸方、捏脊和头皮针等三联疗法结合Bobath技术对步行痉挛型脑瘫患儿三维步态时空和表面肌电等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31例步行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三联疗法治疗组(简称A组,n=43)、Bobath治疗组(简称B组,n=44)、三联疗法加Bobath治疗组(简称C组,n=44),分别予以相应的方法治疗2个疗程,检测治疗前、后三维步态时空参数和踝关节痉挛肌及拮抗肌的i EMG、AEMG、CR等指标。结果:3组患儿治疗后的三维步态时空参数,腓肠肌被动活动状态下的i EMG及MIVC下的i EMG、MF、CR,胫骨前肌MIVC下的i EMG、MF、CR与各组治疗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的C组与治疗后的A、B组比较,上述指标均有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舒筋解痉熏蒸方、捏脊和头皮针等三联疗法联合Bobath技术能改善步行痉挛型脑瘫患儿三维步态时空和表面肌电等各项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筋解痉熏蒸方 捏脊 头皮针bobath技术 步行痉挛型脑瘫 三维步态时空参数 表面肌电
下载PDF
头皮针联合Bobath技术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患肢神经肌肉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魏巍 樊帆 +1 位作者 陈一良 李博 《上海针灸杂志》 2022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观察头皮针联合Bobath技术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患肢神经肌肉活动的影响。方法将11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和联合组(55例)。对照组予患者Bobath技术治疗,联合组予头皮针联合Bobath技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 目的观察头皮针联合Bobath技术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患肢神经肌肉活动的影响。方法将11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和联合组(55例)。对照组予患者Bobath技术治疗,联合组予头皮针联合Bobath技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运动诱发电位(MEP)皮质潜伏期、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数值、中医证候积分、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峰血流速度(Vs)、舒张末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神经肌肉活动指标[肱二头肌、腕屈肌的积分肌电值(iEMG)和均方根值(RMS)]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MEP皮质潜伏期以及CMCT数值降低(P<0.05),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主症积分、中医证候积分下降(P<0.05),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s、Vd、Vm上升(P<0.05),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肱二头肌、腕屈肌的iEMG值和RMS值上升(P<0.05),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皮针联合Bobath技术能够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血流动力学以及中医证候积分,增强患者患肢神经肌肉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疗法 bobath技术 脑梗死 偏瘫 血流动力学 神经肌肉活动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法联合Bobath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胡莹莹 谢西梅 +2 位作者 沈亚亭 刘双娟 贾捷登 《针灸临床杂志》 2023年第10期23-27,共5页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Bobath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Ⅰ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SHSⅠ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联合Bobath技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醒脑开窍针...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Bobath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Ⅰ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SHSⅠ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联合Bobath技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醒脑开窍针法联合Bobath技术治疗;两组均每次治疗30 min,1次/d,每周5次,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比较两组视觉疼痛模拟(VAS)评分、手肿胀评分、上肢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UE)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手肿胀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FMA-UE评分、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在改善患者患肢灵活性、疼痛水平及手肿胀程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联合Bobath技术对脑卒中后SHSⅠ期患者的治疗效果确切,能够有效缓解患侧肩、肘、手部关节肌肉疼痛和肿胀,提高患肢灵活性,疗效优于普通针刺联合Bobath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开窍 bobath技术 脑卒中 肩手综合征
下载PDF
新Bobath技术联合透穴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患者的康复效果 被引量:5
6
作者 潘润仪 曾华武 +4 位作者 蔡东纯 尹婷 邢荣荣 冯声旺 骆金凤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2期117-120,共4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患者进行新Bobath技术与透穴针刺联合治疗对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病例纳入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1月,共纳入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开...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患者进行新Bobath技术与透穴针刺联合治疗对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病例纳入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1月,共纳入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开展透穴针刺治疗,观察组开展透穴针刺联合新Bobath技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化Fugl-Meyer量表(FMA)及改良版Ashworth量表(MAS)对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及肢体痉挛情况进行评价。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MAS分级总有效率均更高(P<0.05)。两组治疗前NIHSS、FM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FMA评分更高,而NIHSS评分更低(P<0.05)。结论: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患者进行新Bobath技术与透穴针刺联合治疗效果确切,对肢体痉挛及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效果理想,还可有效增强运动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bath技术 透穴 脑卒中 偏瘫 肢体痉挛 神经功能 运动功能
下载PDF
新Bobath技术结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曾华武 袁佳 +6 位作者 周长斗 黄伟昌 冯文锋 麦方永 冯声旺 骆金凤 邢荣荣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7期79-81,共3页
目的:研究新Bobath技术结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科2022年1月至10月收治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组,每组各30例。讨论组采用新Bobath技术结合针刺治疗,... 目的:研究新Bobath技术结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科2022年1月至10月收治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组,每组各30例。讨论组采用新Bobath技术结合针刺治疗,常模组单纯采用针刺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患肢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结果:讨论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常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Fugl-Meyer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Fugl-Meyer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讨论组治疗后的Fugl-Meyer评分高于常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讨论组治疗后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常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临床采取新Bobath技术结合针刺的方法治疗能够获得理想疗效,有利于改善患者患肢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有临床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bath技术 脑卒中 上肢痉挛 上肢运动功能 生活自理能力
下载PDF
头皮针联合Bobath康复疗法治疗脑梗死后偏瘫临床研究
8
作者 范丽伟 蔡光永 +1 位作者 朱慧梅 章榕坪 《新中医》 CAS 2023年第12期166-170,共5页
目的:观察头皮针联合Bobath康复疗法治疗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脑血流和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52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Bobath组各76例。Bobath组给予Bobath康复疗法治疗,联合组给予头皮针联合Bobath康... 目的:观察头皮针联合Bobath康复疗法治疗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脑血流和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52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Bobath组各76例。Bobath组给予Bobath康复疗法治疗,联合组给予头皮针联合Bobath康复疗法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大脑中动脉阻力指数(RI)、最大峰值流速(V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以及患侧腕屈肌、腓肠肌积分肌电值(iEMG)。结果:治疗后,2组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舌歪斜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联合组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舌歪斜积分均低于Bobat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大脑中动脉RI均较治疗前降低,大脑中动脉Vs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大脑中动脉RI低于Bobath组,大脑中动脉Vs高于Bobat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上肢、下肢FMA评分及患侧腕屈肌、腓肠肌iEMG均较治疗前升高,联合组上肢、下肢FMA评分及患侧腕屈肌、腓肠肌iEMG均高于Bobat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皮针联合Bobath康复疗法治疗可改善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脑血液循环,促进其患肢运动功能恢复,缓解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偏瘫 头皮 bobath康复疗法 脑血流 肢体运动功能 积分肌电值
下载PDF
严氏手法针刺结合Bobath技术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状态的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树根 严隽陶 +2 位作者 吴建国 赵伟康 王向红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8年第26期2908-2911,共4页
目的探讨严氏手法针刺结合Bobath技术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Bobath技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严氏手法针刺... 目的探讨严氏手法针刺结合Bobath技术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Bobath技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严氏手法针刺结合Bobath技术治疗。2组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FMA)评估2组上肢运动功能,采用Ashworth痉挛分级评估肌张力,同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FMA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治疗组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Ashworth痉挛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P<0.05)。结论严氏手法针刺结合Bobath技术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状态疗效更好,可明显缓解痉挛状态,改善上肢运动功能,临床具有研究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上肢痉挛 严氏手法 bobath技术 刺疗法
下载PDF
祛瘀生新针法配合Bobath技术早期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塔长峰 王海燕 +3 位作者 孔杰 占大权 骆振宇 金远林 《吉林中医药》 2013年第10期1054-1056,共3页
目的观察祛瘀生新针法配合Bobath康复技术早期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术后3~14 d加祛瘀生新针法及Bobath康复治疗,对照组术后... 目的观察祛瘀生新针法配合Bobath康复技术早期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术后3~14 d加祛瘀生新针法及Bobath康复治疗,对照组术后予常规药物及Bobath康复技术治疗。评定并比较治疗前后及2组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Barthel指数(MBI)、简化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MA)及运用功能独立性量表评分(FIM),进行生活质量评定。结果采用祛瘀生新针法配合Bobath康复技术早期干预后,治疗组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好转,且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明显改善,经统计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祛瘀生新针法配合Bobath康复技术早期干预能显著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祛瘀生新 bobath康复技术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分部分期针刺联合Bobath技术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1
作者 冉鹏飞 王艳敏 +2 位作者 张晨峰 关晓蕾 张志远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2年第1期142-146,共5页
目的探究分部分期针刺联合神经发育疗法(Bobath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2月期间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4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3例。两组患者均给... 目的探究分部分期针刺联合神经发育疗法(Bobath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2月期间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4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控制血压、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Bobath技术治疗,观察组予以偏瘫分部分期针刺联合Bobath技术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30 d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康复疗效及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四肢简化Fugl-Meyer评定(Simplified Fugl-Meyer mark,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功能独立性评定(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FIM)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15%(68/73)高于对照组80.82%(59/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下肢FMA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BI、FIM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部分期针刺联合Bobath技术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升其生存质量,康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Brunnsrtom分期 bobath技术
下载PDF
9号头皮针在改良赛丁格技术PICC置管中的应用与效果 被引量:5
12
作者 胡素琴 谢欣兰 +1 位作者 吴俊 王桂玲 《东南国防医药》 2014年第4期436-437,共2页
目的观察9号头皮针在改良赛丁格技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第一次穿刺成功率。方法选取456例肿瘤PICC置管,运用9号头皮针进行穿刺。结果改进穿刺方法后,第一次穿刺成功率提高至98.5%,术后2周机械性静脉炎明显减少至3... 目的观察9号头皮针在改良赛丁格技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第一次穿刺成功率。方法选取456例肿瘤PICC置管,运用9号头皮针进行穿刺。结果改进穿刺方法后,第一次穿刺成功率提高至98.5%,术后2周机械性静脉炎明显减少至3.1%。结论 9号头皮针可有效提高PICC置管中第一次穿刺成功率,患者穿刺舒适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号头皮 改良赛丁格技术 静脉导管置管 护理
下载PDF
针刺拮抗肌疗法与Bobath技术治疗脑出血后偏瘫痉挛状态32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3
作者 毛华 金保山 +2 位作者 黄元奎 高文宏 陶亮 《中医药导报》 2014年第4期95-96,共2页
目的:观察针刺拮抗肌疗法与Bobath技术治疗脑出血后偏瘫痉挛状态的疗效。方法:将64例脑出血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2例。治疗组采用针刺拮抗肌疗法与Bobath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Bobath技术治疗,观... 目的:观察针刺拮抗肌疗法与Bobath技术治疗脑出血后偏瘫痉挛状态的疗效。方法:将64例脑出血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2例。治疗组采用针刺拮抗肌疗法与Bobath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Bobath技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痉挛状态评分和运动功能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痉挛状态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运动功能评分有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拮抗肌疗法与Bobath技术治疗脑出血后偏瘫痉挛状态,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痉挛状态,提高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拮抗肌疗法 bobath技术 脑出血 偏瘫 痉挛
下载PDF
9号头皮针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伟萍 杨水秀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4年第12期84-85,共2页
目的探讨9号头皮针在非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0例需行PICC术治疗、且外周血管显露较差,置管困难患者,运用头皮针代替改良塞丁格技术中穿刺针行PICC置管。结果 30例均置管成功,经贵... 目的探讨9号头皮针在非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0例需行PICC术治疗、且外周血管显露较差,置管困难患者,运用头皮针代替改良塞丁格技术中穿刺针行PICC置管。结果 30例均置管成功,经贵要静脉置管17例,经头静脉1例,经肘正中静脉12例。置管后X线片显示,29例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1例导管尖端在颈静脉内,经调整后位于上腔静脉。结论 9号头皮针代替改良塞丁格技术中穿刺针进行非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可提高置管成功率,取材方便,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号头皮 改良塞丁格技术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下载PDF
头针同步Bobath康复技术治疗脑卒中后偏瘫36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小军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10年第3期261-262,共2页
关键词 bobath技术 脑卒中后偏瘫 结合治疗 康复技术 疗效观察 同步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头皮针结合神经促进康复技术治疗小儿脑瘫86例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6
作者 唐明娥 《中医临床研究》 2012年第10期37-38,共2页
目的:探究头皮针结合神经促进康复技术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脑瘫患儿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6例,予以头皮针结合神经促进康复技术治疗,对照组给予神经促进康复技术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8例,14例显效,19例有效,5... 目的:探究头皮针结合神经促进康复技术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脑瘫患儿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6例,予以头皮针结合神经促进康复技术治疗,对照组给予神经促进康复技术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8例,14例显效,19例有效,5例无效,有效率为89.1%,对照组痊愈4例,显效10例,12例有效,14例无效,有效率为65%。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效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结论:头皮针结合神经促进康复技术治疗小儿脑瘫临床疗效确切,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皮 神经促进康复技术治疗 脑瘫
下载PDF
头皮针抽提法联合基于脑机接口技术的主动式康复训练系统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桂芬 汪亚群 +3 位作者 孙迪 李子午 方诚冰 李莉 《浙江中医杂志》 2022年第9期676-676,共1页
笔者采用头皮针抽提法联合基于脑机接口技术(BCI)的主动式康复训练系统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进行康复训练,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收集2021年2月~2021年11月就诊于本院康复科住院及门诊的脑卒中患者3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5例,男6例,女9... 笔者采用头皮针抽提法联合基于脑机接口技术(BCI)的主动式康复训练系统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进行康复训练,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收集2021年2月~2021年11月就诊于本院康复科住院及门诊的脑卒中患者3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5例,男6例,女9例;年龄50~80周岁,平均68.8岁。对照组15例,男7例,女8例;年龄43~79周岁,平均65.9岁。两组一般资料均衡(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运动功能 头皮抽提法 脑机接口技术 主动式康复训练 临床观察
下载PDF
针灸联合Bobath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宋广福 《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9期157-159,共3页
目的探讨祛瘀生新针法配合Bobath技术早期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84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康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祛瘀生新针法+Bobath技术... 目的探讨祛瘀生新针法配合Bobath技术早期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84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康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祛瘀生新针法+Bobath技术)与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对比两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MBI、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中康复中联合应用祛瘀生新针法及Bobath技术早期干预的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祛瘀生新 bobath技术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新Bobath技术康复方案联合醒脑开窍针法对卒中偏瘫下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萌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2期39-41,共3页
[目的]观察新Bobath技术康复方案联合醒脑开窍针法对卒中偏瘫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治疗组予醒脑开窍针法联合新Bobath技术康复方案治疗,共治疗12周,比较... [目的]观察新Bobath技术康复方案联合醒脑开窍针法对卒中偏瘫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治疗组予醒脑开窍针法联合新Bobath技术康复方案治疗,共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改良Barthel指数(MBI)、简化Fugl-Meyer(FMA)评分及Holden步行功能。[结果]两组MBI、FMA评分及Holden步行功能均有提升(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Bobath技术康复治疗联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卒中偏瘫下肢功能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bath技术 醒脑开窍 偏瘫 下肢功能
下载PDF
针刺结合Bobath技术治疗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维霞 魏清琳 +1 位作者 赵中亭 颉旺军 《中医临床研究》 2019年第22期82-84,共3页
目的:通过针刺结合Bobath技术治疗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观察运动功能评测表(Fugl-Meyer Assesssment,FMA)和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治疗前后的变化,进一步判断其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缺血性中风后痉挛... 目的:通过针刺结合Bobath技术治疗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观察运动功能评测表(Fugl-Meyer Assesssment,FMA)和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治疗前后的变化,进一步判断其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运用随机数字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上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留针30 mins,每日1次,6天为个疗程,每个疗程隔1天,5个疗程后评价疗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Bobath技术。每次训练治疗30~40 mins。每日1次,6天为1个疗程,5个疗程后评价疗效。观察治疗前后FMA、MAS量表评分差值的变化,评价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总体疗效的改变。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FMA、MAS量表评分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7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8%,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能够减缓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肌肉收缩,降低肌张力,Bobath技术能够增加患侧肢体的协调运动模式,针刺结合Bobath技术治疗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能够有效降低患侧肢体痉挛程度,提高日程生活能力,疗效显著,为临床医师治疗该病提供了新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bath 技术 缺血性中风 痉挛性偏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