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头穴丛刺长留针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临床研究
1
作者 孔艳芳 秦合伟 +3 位作者 张沛 刘丹 谌晓妍 李帅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8期129-133,共5页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长留针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6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80例。2组给予常规西药、认知功能训练治疗,对照组加用普通头针疗法治疗,观...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长留针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6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80例。2组给予常规西药、认知功能训练治疗,对照组加用普通头针疗法治疗,观察组加用头穴丛刺长留针疗法治疗,2组连续治疗6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管性痴呆评定量表认知分量表(VADAS-cog)、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总体衰退量表(GDS)、血管性痴呆中医辨证量表(SDSVD)评分及血浆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和降钙素原基因肽(CGRP)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81.25%(P<0.05)。治疗后,2组MMSE、MoCA、ADL评分及血浆DA、 NE、 5-HT、 CGRP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 VADAS-cog、 GDS、 SDSVD评分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MMSE、MoCA、ADL评分及血浆DA、NE、5-HT、CG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VADAS-cog、GDS、SDSV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穴丛刺长留针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疗效确切,能够调节患者神经递质水平,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认知功能障碍 头穴丛刺长留针 认知功能 神经递质
下载PDF
头穴丛刺长留针结合上肢康复机器人在老年脑卒中患者恢复期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宣 朱荣华 +1 位作者 窦正川 杨蕾蕾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4181-4183,共3页
目的分析头穴丛刺长留针结合上肢康复机器人在脑卒中患者恢复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选取104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n=51)和研究组(头穴丛刺长留针结合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n=... 目的分析头穴丛刺长留针结合上肢康复机器人在脑卒中患者恢复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选取104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n=51)和研究组(头穴丛刺长留针结合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n=53)。对比两组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FMA)〕、上肢功能〔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肌张力〔改良Ashworth量表(MAS)〕、日常生活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FMA、ARAT、MBI评分显著增加,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肩关节、肘关节MAS评分显著下降,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恢复期应用头穴丛刺长留针结合上肢康复机器人疗效确切,能有效促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改善及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穴丛刺长留针 恢复期 脑卒中 上肢康复机器
下载PDF
头穴丛刺长留针疗法与重复经颅磁刺激疗法联合应用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35例 被引量:7
3
作者 关莹 张立 +4 位作者 李季 陈晶 朱路文 唐强 辛贵乐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9期73-76,共4页
目的 观察头穴丛刺长留针疗法与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疗法联合应用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的效果。方法 69例PSCI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头穴丛刺长留针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OS... 目的 观察头穴丛刺长留针疗法与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疗法联合应用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的效果。方法 69例PSCI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头穴丛刺长留针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OSF-3磁刺激仪进行rTMS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连线测验(TMT)评定患者执行能力,以画钟试验(CDT)评定患者视空间能力,以功能独立性量表(FIM)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IL-6、TNF-α。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TMT-A、TMT-B用时及错误次数均显著减少,CDT及FIM评分均显著提高,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TMT-A、TMT-B用时及错误次数均显著减少,CDT及FIM评分均显著提高,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 头穴丛刺长留针疗法与rTMS疗法联合应用治疗PSCI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执行能力、视空间能力、日常生活能力,抑制神经细胞的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疗法 长留疗法 头穴丛刺长留针疗法 经颅磁激疗法 卒中后认知障碍
下载PDF
华佗再造丸联合头穴丛刺长留针配合振动疗法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彭俊峰 秦合伟 +1 位作者 孙英豪 李彦杰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年第10期1914-1917,1922,共5页
目的探讨华佗再造丸联合头穴丛刺长留针配合振动疗法应用于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康复科就诊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基础康复训练、振动疗法和头穴... 目的探讨华佗再造丸联合头穴丛刺长留针配合振动疗法应用于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康复科就诊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基础康复训练、振动疗法和头穴丛刺长留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服用华佗再造丸,疗程均为1个月。治疗期间,对照组剔除2例,观察组剔除3例。治疗前及治疗后,两组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判定疗效;治疗前后进行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Berg平衡量表(BBS) 3项肢体功能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两组治疗前后均检测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FMA、ARAT、BBS和MBI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MDA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SOD水平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佗再造丸联合头穴丛刺长留针配合振动疗法应用于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能够提高疗效,明显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和氧化应激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恢复期 康复治疗 华佗再造丸 头穴丛刺长留针 振动疗法
下载PDF
头穴丛刺长留针间断行针法治疗核上性眼肌麻痹疗效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郑永慧 周海纯 王和平 《中医药信息》 2012年第3期90-91,共2页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长留针间断行针法治疗核上性眼肌麻痹的疗效。方法:2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核上性眼肌麻痹患者,选取头穴丛刺长留针间断行针法于中顶前区,项区,枕区针刺并配以电针治疗。结果:治愈8例,好转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91%。结...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长留针间断行针法治疗核上性眼肌麻痹的疗效。方法:2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核上性眼肌麻痹患者,选取头穴丛刺长留针间断行针法于中顶前区,项区,枕区针刺并配以电针治疗。结果:治愈8例,好转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91%。结论:头穴丛刺长留针间断行针法配以电针可促使核上性眼肌麻痹功能恢复,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肌麻痹 头穴丛刺长留针间断行 核上性
下载PDF
头穴丛刺长留针间断行针法促进核上性眼肌麻痹疗效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周海纯 郭蕊珠 +1 位作者 王东岩 孙忠人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第4期674-675,共2页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长留针间断行针法治疗核上性眼肌麻痹的疗效。方法:总结分析22例核上性眼肌麻痹患者的临床表现,并根据情况选取头穴丛刺长留针间断行针法中顶前区,项区,枕区针刺并配以电针治疗。结果:治愈8例,好转12例,无效2例,总有效...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长留针间断行针法治疗核上性眼肌麻痹的疗效。方法:总结分析22例核上性眼肌麻痹患者的临床表现,并根据情况选取头穴丛刺长留针间断行针法中顶前区,项区,枕区针刺并配以电针治疗。结果:治愈8例,好转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91%。结论:头穴丛刺长留针间断行针法配以电针可促使核上性眼肌麻痹功能恢复,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肌麻痹 头穴丛刺长留针间断行 核上性
下载PDF
头穴丛刺长留针联合振动疗法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彭俊峰 秦合伟 +1 位作者 孙英豪 李彦杰 《黑龙江医学》 2021年第10期1024-1026,共3页
目的:探讨头穴丛刺长留针配合振动疗法对脑梗死后恢复期患者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河南省中医院康复科就诊的脑梗死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28)和对照组(n=30)。对照组采用基础康复疗法和... 目的:探讨头穴丛刺长留针配合振动疗法对脑梗死后恢复期患者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河南省中医院康复科就诊的脑梗死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28)和对照组(n=30)。对照组采用基础康复疗法和振动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头穴丛刺长留针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治疗前后,两组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判定疗效,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FMA)、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Berg平衡量表(BBS)等3项肢体功能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此1项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75.0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46.67%(P<0.05)。治疗后,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FMA)、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Berg平蘅量表(BBS)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等4项评分均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4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穴丛刺长留针联合振动疗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疗效显著,且可有效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恢复期 康复治疗 振动疗法 头穴丛刺长留针 肢体功能
下载PDF
头穴丛刺长留针法联合认知功能训练治疗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牛磊 秦合伟 孔艳芳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21年第6期377-380,388,共5页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长留针法治疗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50例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认知功能训练法,观察组患者采取头穴丛刺长留针...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长留针法治疗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50例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认知功能训练法,观察组患者采取头穴丛刺长留针法联合认知功能训练,疗程均为6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 mental status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及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_(3))、甲状腺素(thyroxine,T_(4))水平。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MSE、MoCA、MBI评分及CGRP、5-HT、FT_(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穴丛刺长留针法联合认知功能训练能明显改善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血清CGRP、5-HT、FT_(3)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穴丛刺长留针 脑梗死 认知功能障碍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5-羟色胺
下载PDF
头穴丛刺长留针配合认知功能训练治疗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孔艳芳 秦合伟 +1 位作者 牛雨晴 宋雪梅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1年第9期1464-1466,共3页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长留针配合认知功能训练治疗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15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两组均用认知功能训练法,观察组加用头穴丛刺长留针。结果:治疗后两组MMSE、MoCA和BI评分高于治疗前(P<...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长留针配合认知功能训练治疗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15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两组均用认知功能训练法,观察组加用头穴丛刺长留针。结果:治疗后两组MMSE、MoCA和BI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CGRP、5-HT和FT3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穴丛刺长留针及认知功能训练治疗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头穴丛刺长留针及认知功能训练调控认知功能相关血清递质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 头穴丛刺长留针 认知训练
下载PDF
头穴丛刺长留针结合子午流注选穴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神经递质、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班维固 滕秀英 +2 位作者 陆丽娜 许文婷 齐辉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67-1870,共4页
目的探讨头穴丛刺长留针结合子午流注选穴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神经递质、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头穴丛刺长留针组18例、子午流注选穴组20例,联合组22例,头穴丛刺长留针组进行头穴丛刺... 目的探讨头穴丛刺长留针结合子午流注选穴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神经递质、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头穴丛刺长留针组18例、子午流注选穴组20例,联合组22例,头穴丛刺长留针组进行头穴丛刺长留针治疗,子午流注选穴组进行子午流注选穴治疗,联合组采用头穴丛刺长留针联合子午流注选穴治疗,观察各组认知功能、神经递质、氧化应激指标、神经功能、自理能力、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各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日常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多巴胺(DA)、5-羟色胺(HT)、去甲肾上腺素(NE)、谷胱甘肽(GSH)水平升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丙二醛(MDA)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头穴丛刺长留针组、子午流注选穴组治疗后相比,联合组治疗后MMSE、MoCA、ADL评分、DA、5-HT、NE、GSH水平明显较高,NIHSS评分、MDA水平明显较低(P<0.05)。与头穴丛刺长留针组、子午流注选穴组相比,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头穴丛刺长留针结合子午流注选穴治疗,可提高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并对患者氧化应激、神经递质水平进行改善,使患者恢复速度加快,具有较好的临床使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 头穴丛刺长留针 子午流注选 神经递质 氧化应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