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头部面罩固定技术在脑瘤调强适形放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游爱敏 王秀玲 林院生 《实用癌症杂志》 2009年第4期396-398,共3页
目的探讨头部面罩固定技术在脑瘤调强适形放疗中的效果。方法采集首次定位时体位的电子图像,并与CT扫描后,核对DDR图前的体位及首次放疗前的DDR图对比,误差1~2mm者进行重新摆位并及时纠正。结果入组的129例患者中,X轴(左右方向)零误差... 目的探讨头部面罩固定技术在脑瘤调强适形放疗中的效果。方法采集首次定位时体位的电子图像,并与CT扫描后,核对DDR图前的体位及首次放疗前的DDR图对比,误差1~2mm者进行重新摆位并及时纠正。结果入组的129例患者中,X轴(左右方向)零误差有123例,占95.35%,误差在2mm以内有6例占4.65%;Y轴(头足方向)零误差有124例,占96.12%,误差在2mm以内有5例,占3.88%;Z轴(前后方向)零误差有122例,占94.57%,误差在2mm以内有7例,占5.43%。结论头部面罩固定技术应用于脑瘤调强适形放疗,体位移动少,重复性及固定性好,准确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部面罩固定技术 脑瘤 调强适形放疗
下载PDF
常规治疗联合头部亚低温技术治疗新生儿HIE的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彦斌 杨明 李湘波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第22期163-165,共3页
目的:分析常规治疗联合头部亚低温技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本院收治HIE患儿82例,按随机数表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使用常规治疗,研究组41例采用常规治疗联合头部亚低温技术治疗... 目的:分析常规治疗联合头部亚低温技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本院收治HIE患儿82例,按随机数表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使用常规治疗,研究组41例采用常规治疗联合头部亚低温技术治疗,对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效率92.68%,高于对照组的75.60%(P<0.05);治疗后,研究组PaCO_(2)、PaO_(2)、pH值、SaO2等指标比对照组优(P<0.05);治疗后,研究组NO2-(18.08±4.10)μmol/L,SOD(171.06±36.47)U/ml,NT(1.71±0.67)nmol/L,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显著不良反应。结论:常规治疗联合头部亚低温技术治疗HIE患儿,可改善患儿血气指标,减轻氧化应激反应,还能提高治疗效果,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部亚低温技术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头部亚低温技术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神经功能修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晓鹏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20期2395-2397,共3页
目的探讨头部亚低温技术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神经功能修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救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5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进... 目的探讨头部亚低温技术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神经功能修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救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5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头部亚低温技术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出生14 d、28 d,两组患儿NBNA评分均显著上升,观察组患儿NBN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2.59%,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6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6.968,P<0.05)。治疗后3 d,两组患儿S100-β蛋白和NSE值均呈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治疗后3 d和治疗后7 d S100-β蛋白及NSE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81%,对照组为7.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部亚低温技术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神经功能修复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头部亚低温技术 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 神经功能修复效果
下载PDF
常规治疗联合头部亚低温技术治疗新生儿HIE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陈跃锋 李梦 《临床研究》 2020年第10期90-92,共3页
目的探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治疗中,联合实施常规、头部亚低温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征求家长意见,登封市人民医院将92例收治的HIE新生儿作为对象进行研究,收治时间:2015年10月—2018年7月。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组,46例为对... 目的探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治疗中,联合实施常规、头部亚低温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征求家长意见,登封市人民医院将92例收治的HIE新生儿作为对象进行研究,收治时间:2015年10月—2018年7月。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组,46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46例为观察组实施常规+头部亚低温技术,对比两组治疗结局。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NO2-、NT水平均下降,SOD水平均提升,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SOD水平更高,NO2-、NT水平更低,差异显著(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血p H、Pa O2、Sa O2均提升,Pa CO2均下降,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Pa CO2更低,血p H、Pa O2、Sa O2更高,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3.91%、95.65%,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HIE新生儿中实施头部亚低温+常规疗法,能快速改善患儿血气指标,缓解氧化应激状态,提升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 头部亚低温技术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
下载PDF
关于16排螺旋CT头部CTA去骨成像技术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宾淑华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4期15-17,共3页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一系列先进的医疗设备应运而生,并被广泛地应用在临床检测和治疗工作中。头部CTA成像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头部检测技术,它能够对人体的头部进行快速、大面积的扫描,并且具有安全、可靠等优点。但是,由于受到多...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一系列先进的医疗设备应运而生,并被广泛地应用在临床检测和治疗工作中。头部CTA成像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头部检测技术,它能够对人体的头部进行快速、大面积的扫描,并且具有安全、可靠等优点。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CTA成像技术很容易受到颅骨的影响导致检测结果失真,进而对临床诊断工作的顺利进行造成一定的负性影响。通过对当前去骨成像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头部CTA检测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颅骨的干扰和影响,导致检测结果出现一定程度的误差。有研究认为,用16排螺旋CT进行头部CTA去骨成像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文主要就西门子公司生产的16排螺旋CT设备为例展开讨论,旨在提高检测工作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门子16排螺旋CT 头部CTA去骨成像技术 数字减影成像技术
下载PDF
普修学生掷标枪最后用力阶段的左侧支撑技术分析——以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为例
6
作者 牛芳 《运动》 2015年第21期66-67,92,共3页
标枪左侧支撑技术在掷标枪最后用力阶段中起关键性作用,其重要作用和意义应在标枪教学和指导训练中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因此,本文通过收集大量文献资料和长期对体院学生实践研究,着重从头部、肩部、左臂、左髋、左腿和左脚6个方面进行... 标枪左侧支撑技术在掷标枪最后用力阶段中起关键性作用,其重要作用和意义应在标枪教学和指导训练中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因此,本文通过收集大量文献资料和长期对体院学生实践研究,着重从头部、肩部、左臂、左髋、左腿和左脚6个方面进行研究,全面分析和阐述,旨在提高学生在最后用力阶段的左侧支撑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掷标枪 左侧支撑技术 头部技术
下载PDF
头盔显示系统评述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辉 刘春华 王永生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5-49,共5页
介绍了当今军用航空头盔显示系统的特点和现状、能达到的精度和适用范围。阐述了头盔显示系统涉及的主要生物动力学特性——重量、重心和极限碰撞条件,并对头盔显示系统主要技术问题——头盔、跟踪器和显示器阐明了发展前景,指出全息光... 介绍了当今军用航空头盔显示系统的特点和现状、能达到的精度和适用范围。阐述了头盔显示系统涉及的主要生物动力学特性——重量、重心和极限碰撞条件,并对头盔显示系统主要技术问题——头盔、跟踪器和显示器阐明了发展前景,指出全息光学波导技术会对头盔显示器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盔瞄准具 头盔显示系统 头部跟踪技术 综述
下载PDF
武术旋风脚720°接跌叉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陈建民 《体育科学研究》 1999年第3期29-32,共4页
武术旋风脚 72 0°接跌叉是九运会武术指定动作之一。通过对该组动作落地技术的动力学以及构成稳定性条件的分析 ,提出合理的落地技术和训练中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武术 旋风脚720° 接跌叉 稳定性 落地技术 下肢动作技术 头部动作技术 躯干前倾角度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of rocket projectile based on intelligent morphing technology
9
作者 徐永杰 王志军 《Journal of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Instrumentation》 CAS CSCD 2015年第3期205-211,202,共7页
Nose deflection control is a new concept of fast response control model.The partial nose of projectile deflects a certain angle relative to the axis of projectile body and then pressure difference emerges on the windw... Nose deflection control is a new concept of fast response control model.The partial nose of projectile deflects a certain angle relative to the axis of projectile body and then pressure difference emerges on the windward and leeward sides of warhead.Consequently,aerodynamic control force is generated.This control way has high control efficiency and very good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the ammunition system.Nose deflection actuator based on smart material and structure enables projectile body morphing to obtain additional aerodynamic force and moment,changes the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in the projectile flight process,produces the corresponding balance angle and sideslip angle resulting in motor overload,adjusts flight moving posture to control the ballistics,finally changes shooting range and improves firing accuracy.In order to study characteristics of self-adaptive control projectile,numerical simulations are conducted by using fluid dynamics software ANSYS FLUENT for stabilized rocket projectile.The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t different nose delectation angles,different Mach numbers and different angles of attack are obtained and compar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ose deflection control has great influence on the head of rocket projectile,and it causes the asymmetry of the flow field structure and the increase of pressure differences of the warhead on the windward and leeward surface,which results in a larger lift.Finally,ballistics experiments are done for verification.The results can offer theoretical basis for self-adaptive rocket projectile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and also provide new ideas and methods for field smart ammunition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ket projectile intelligent morphing technology nose deflection ballistics characteristics
下载PDF
Quantifying of Paraplegic Patient Facial Agitation Based on Fuzzy k-NN
10
作者 Muhammad Naufal Bin Mansor Azrini Binti Idris +2 位作者 Sazali Yaacob Ramachandran Nagaraj an Hariharan Muthusamy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2011年第1期24-28,共5页
A non-specific symptom of one or more physical, o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in which screaming, shouting, complaining, moaning, cursing, pacing, fidgeting or wandering pose risk or discomfort, become disruptive or unsa... A non-specific symptom of one or more physical, o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in which screaming, shouting, complaining, moaning, cursing, pacing, fidgeting or wandering pose risk or discomfort, become disruptive or unsafe or interfere with the delivery of care are called agitation. Individuals in agitation manifest their condition through "pain behavior", which includes facial expressions. Clinicians regard the patient's facial expression as a valid indicator for pain and pain intensity. Hence, correct interpretation of the facial agitation of the patient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pain is a fundamental step in designing an automated pain assessment system. Computer vision techniques can be used to quantify agitation in sedated patients in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In particular, such techniques can be used to develop objective agitation measurements from patient motion. In the case of paraplegic patients, whole body movement is not available, and hence, monitoring the whole body motion is not a viable solution. Hence in this case, the author measured head motion and facial grimacing for quantifying facial patient agitation in critical care based on Fuzzy k-N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ITATION fuzzy k-NN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paraplegic.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