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头部穴域丛刺运动疗法治疗中风1则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慧 秦小永 王俊伏 《中国民间疗法》 2019年第10期89-90,共2页
王俊伏经过40年临床实践研创出一种特色头针疗法,即头部穴域丛刺运动疗法,在改善中风引起的失语、肢体功能障碍方面取得显著疗效。现以1例典型医案从传统医学理论和现代研究探讨其临床可行性。
关键词 头部穴域丛刺运动疗法 中风 验案
下载PDF
头部穴域丛刺运动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足下垂 被引量:2
2
作者 豁银成 秦小永 +7 位作者 孙洋洋 张应虎 李文洁 李慧 高会彦 侯全云 王俊伏 熊冠宇 《中医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838-842,共5页
目的:观察头部穴域丛刺运动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足下垂的临床疗效,为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足下垂提供新的治疗方案。方法:将60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足下垂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运动针法,予头... 目的:观察头部穴域丛刺运动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足下垂的临床疗效,为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足下垂提供新的治疗方案。方法:将60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足下垂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运动针法,予头部穴域丛刺结合运动疗法;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疗法结合运动疗法。两组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下肢Fugl-Meyer(FMA)评分、踝关节主动运动(active range of motion,AROM)评分和步行能力分级(functional ambulation classification,FAC)评价,并根据治疗前后AROM测量值对比评定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FMA、AROM评分和FAC评级明显提高(P≤0.01),效果显著;观察组AROM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FMA评分和FAC评级改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90.0%)和对照组有效率(8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显效率(56.7%)明显高于对照组(46.6%)。结论:头部穴域丛刺运动疗法可明显提高缺血性中风恢复期足下垂患者踝关节主动运动能力,且疗效优于传统针刺疗法。本疗法可提升下肢FMA评分、AROM评分和FAC评级,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其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 足下垂 头部 运动疗法
下载PDF
头部穴域丛刺治疗脑卒中恢复期下肢运动功能障碍临床观察
3
作者 孙洋洋 李文洁 +3 位作者 李慧 秦小永 李欢欢 熊冠宇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2年第9期1612-1614,共3页
目的:观察头部穴域丛刺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恢复期的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给予头部穴域丛刺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FMA、MBI量表评分均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 目的:观察头部穴域丛刺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恢复期的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给予头部穴域丛刺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FMA、MBI量表评分均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部穴域丛刺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恢复期 下肢运动功能障碍 头部
下载PDF
头部穴域丛刺治疗中风后肩痛的效果观察
4
作者 豁银成 秦小永 +6 位作者 郑伟莉 孙洋洋 李慧 张应虎 李文洁 王俊伏 熊冠宇 《中国实用医刊》 2023年第10期116-119,共4页
目的观察头部穴域丛刺为主结合平衡针和经络辨证取穴疗法,配合康复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肩痛的临床疗效,为针灸治疗中风后肩痛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优化整合治疗方案。方法抽取2016—2020年于开封市中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和住院的中风后肩痛... 目的观察头部穴域丛刺为主结合平衡针和经络辨证取穴疗法,配合康复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肩痛的临床疗效,为针灸治疗中风后肩痛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优化整合治疗方案。方法抽取2016—2020年于开封市中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和住院的中风后肩痛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运动针法,予头部穴域丛刺为主,结合平衡针和经络辨证取穴疗法,留针期间配合新Bobath疗法,指导患者良肢位摆放和自主功能锻炼;对照组采用运动针法,予头针和传统针刺,留针期间配合康复运动疗法,指导患者良肢位摆放和自主功能锻炼。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分,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FM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FMA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种治疗方法短期内FMA和VAS评分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4周后,观察组VAS评分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各项观察指标改善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2.3%,36/39)和对照组(95.1%,39/41)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部穴域丛刺为主联合平衡针和经络辨证取穴针刺组合疗法可明显缓解中风后肩痛患者的疼痛程度,且疗效优于传统疗法,可明显降低VAS评分并提升FMA评分,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肩痛 平衡针 经络辨证 头部 头针
原文传递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白玮婧 张春红 《河南中医》 2016年第1期79-82,共4页
针刺疗法作为中医的经典特色疗法,在脑卒中后并发抑郁的临床治疗中取得良好疗效。但其中不乏一些问题:针刺疗法尚缺乏统一的疗效评定标准,无法对多种针刺疗法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价,降低了其可比性;临床实验报道以小样本居多,而缺乏大样本... 针刺疗法作为中医的经典特色疗法,在脑卒中后并发抑郁的临床治疗中取得良好疗效。但其中不乏一些问题:针刺疗法尚缺乏统一的疗效评定标准,无法对多种针刺疗法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价,降低了其可比性;临床实验报道以小样本居多,而缺乏大样本量的观察实验,说服力较弱;有些报道的临床研究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应在保持原有的研究基础上,对于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增强课题设计的严谨性与科学性;在多次的课题试验中寻找出统一的疗效判定标准,确立其规范化;扩大样本数量,增强课题的说服力与可信度;各项研究应进一步明确各自的研究机理,为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提供科学的试验依据与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抑郁 治疗 醒脑开窍针 孙氏十三鬼 通督调神针 灵龟八法针 背俞 头部矩阵针 电针治疗法 于氏头针疗法 运动疗法 磁片贴压头疗法 共鸣火花疗法 眼针疗法 疗法 高压氧疗法 热敏灸疗法 针药并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