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A头部血管成像技术探讨
1
作者 石银龙 《实用医技杂志》 2004年第11A期2236-2237,共2页
关键词 多层面螺旋CT CTA 头部血管成像 诊断 三维重建
下载PDF
炫速双源CT行头部血管双能量成像对辐射剂量与图像质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兰香 《影像技术》 CAS 2022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研究炫速双源CT行头部血管双能量成像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21年6月-12月纳入的106例脑血管病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3例,研究组开展炫速双源CT的头部血管双能量成像,对照组开展常规双源CT的头部血管双能量成像,对比两... 目的:研究炫速双源CT行头部血管双能量成像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21年6月-12月纳入的106例脑血管病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3例,研究组开展炫速双源CT的头部血管双能量成像,对照组开展常规双源CT的头部血管双能量成像,对比两组CT剂量指数、有效剂量、剂量长度乘积,比较不同脑血管的CT值以及不同平面的图像噪声,最后进行图像锐利度、图像噪声、射线硬化束伪影、总体图像质量评分,比较两组检查结果。结果:两组CT剂量指数比较无差异(P>0.05),但研究组有效剂量、剂量长度乘积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大脑中动脉、Willis环上的CT值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在垂体、四叠体池、胼胝体干部、鞍上池平面上的图像噪声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图像锐利度、图像噪声、总体图像质量上比较无差异(P>0.05),但研究组射线硬化束伪影评分高出对照组(P<0.05)。结论:炫速双源CT行头部血管双能量成像时,可有效降低图像噪声,且不会增加辐射剂量,同时保证图像总体质量较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质量 炫速双源CT 辐射剂量 头部血管双能量成像
下载PDF
双干型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形成与分叉部几何形态的CT血管成像
3
作者 梁梅 陈锦灿 夏广明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9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双干型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分叉部动脉瘤发生与MCA分叉几何形态的关系。方法:选取32例双干型MCA分叉部动脉瘤患者,患者入院就诊时间为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同时收集30例同期行头部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 目的:探讨双干型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分叉部动脉瘤发生与MCA分叉几何形态的关系。方法:选取32例双干型MCA分叉部动脉瘤患者,患者入院就诊时间为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同时收集30例同期行头部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检查的无动脉瘤患者,入选者均采用Philips Ingenuity Core-128层CT检查,预扫后连接高压注射器,注入15 mL生理盐水和65 mL碘普罗胺,将扫描后的数据传至Philips三维工作站,三维后处理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和血管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图像,测量较细分支与主干夹角(γ2)、较粗分支与主干夹角(γ1)、分支管径、分叉角(γ3)、分叉部血管管径,最后计算分支管径比和两分支夹角比,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为标准,绘制各项血管形态学参数诊断效能的ROC曲线,确定Cut-off值,对诊断效能进行评价。结果:动脉瘤组分叉部血管管径、γ1、γ2均较对照组要小(P<0.05),γ3较对照组要大(P<0.05);两组患者的血管两分支夹角及分支管径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当γ1<101°、γ2<91°、γ3>105°、分叉部血管管径<1.95 mm时,动脉瘤发生风险相对较高,分叉部管径、γ2、γ3曲线下面积均>0.7,诊断价值较高,而γ1曲线下面积<0.7,诊断价值相对较低。结论:MCA分叉部几何形态参数与双干型MCA分叉部动脉瘤形成有一定关联,分叉部动脉瘤患者分叉部血管管径、γ1、γ2减小,γ3增大,通过分析以上参数,能帮助筛选动脉瘤高危人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 动脉瘤 双干型 大脑中动脉 头部CT血管成像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与头部MRA眼动脉显示率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唐文雄 唐春花 +1 位作者 赵静 郭淮莲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06-808,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与头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眼动脉显示率之间的关系。方法缺血性卒中患者205例,颈动脉超声明确颈动脉狭窄程度,头部3D-TOF MRA观察眼动脉是否显示。计算不同颈动脉狭窄程度下头部MRA眼动...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与头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眼动脉显示率之间的关系。方法缺血性卒中患者205例,颈动脉超声明确颈动脉狭窄程度,头部3D-TOF MRA观察眼动脉是否显示。计算不同颈动脉狭窄程度下头部MRA眼动脉的显示率,并对颈动脉狭窄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颈动脉狭窄<30%者329侧,头部MRA眼动脉显示率为98.2%,颈动脉狭窄率30%~69%者52侧,眼动脉显示率为78.8%。颈动脉狭窄率≥70%者29侧,眼动脉显示率为44.8%,其中颈动脉完全闭塞为7侧,头部MRA均未见同侧眼动脉显示。本研究发现颈动脉狭窄的主要危险因素是糖尿病(OR 2.033,95%CI 1.053~3.928,P=0.035)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OR 1.09,95%CI 1.038-1.145,P=0.001)。结论头部MRA眼动脉显示率随颈动脉狭窄程度增高而降低。糖尿病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超声 眼动脉 头部磁共振血管成像
下载PDF
TCD与MR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诊断对照研究
5
作者 李国霖 赵庆杰 +4 位作者 孙伟 汤颖 温世荣 张忠玲 李鹤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2年第11期54-55,共2页
目的 比较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与头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探查颅内大动脉的血管管腔及血流动力学结果,探讨TCD在临床上诊断的可靠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1例,应用TC—2021TCD仪及VISART 1.5T超导MR装置,分析TC... 目的 比较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与头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探查颅内大动脉的血管管腔及血流动力学结果,探讨TCD在临床上诊断的可靠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1例,应用TC—2021TCD仪及VISART 1.5T超导MR装置,分析TCD与头部MRA的结果及两者相符性,了解TCD与头部MRA探查脑血管狭窄性病变的可能性及相关性,分析TCD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31例患者TCD频谱显像良好,TCD与MRA结果相符性良好。以MRA为标准,统计学结果显示,TCD诊断血管狭窄的敏感性是71.15%,特异性达90.31%,假阳性是9.69%,假阴性是28.85%,符合率是87.40%。结论 TCD对诊断颅内严重狭窄血管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TCD与MRA相符率高,TCD检查不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可作为MRA检查的筛选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 临床诊断 对照研究 经颅多普勒超声 头部磁共振血管成像
下载PDF
TCD与MR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诊断对照研究
6
作者 李国霖 赵庆杰 +4 位作者 孙伟 汤颖 温世荣 张忠玲 李鹤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2年第10期50-51,共2页
目的 比较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与头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探查颅内大动脉的血管管腔及血流动力学结果,探讨TCD在临床上诊断的可靠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1例,应用TC—2021TCD仪及VISART 1.5T超导MR装置,分析TC... 目的 比较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与头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探查颅内大动脉的血管管腔及血流动力学结果,探讨TCD在临床上诊断的可靠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1例,应用TC—2021TCD仪及VISART 1.5T超导MR装置,分析TCD与头部MRA的结果及两者相符性,了解TCD与头部MRA探查脑血管狭窄性病变的可能性及相关性,分析TCD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31例患者TCD频谱显像良好,TCD与MRA结果相符性良好。以MRA为标准,统计学结果显示,TCD诊断血管狭窄的敏感性是71.15%,特异性达90.31%,假阳性是9.69%,假阴性是28.85%,符合率是87.40%。结论 TCD对诊断颅内严重狭窄血管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TCD与MRA相符率高,TCD检查不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可作为MRA检查的筛选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 临床诊断 血流动力学 经颅多普勒超声 头部磁共振血管成像 对比分析
下载PDF
表面遮盖重建进行的头部CT血管成像去骨成像技术与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汤化民 林伟 +2 位作者 张波莉 汪俐杉 陈宝 《华西医学》 CAS 2016年第6期1080-1083,共4页
目的探讨表面遮盖重建(SSD)进行的头部CT血管成像(CTA)去骨成像技术(SSD-CTA技术)与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VCTDSA)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提供的2013年4月-2014年11月期间35例利用VCTDSA技术... 目的探讨表面遮盖重建(SSD)进行的头部CT血管成像(CTA)去骨成像技术(SSD-CTA技术)与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VCTDSA)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提供的2013年4月-2014年11月期间35例利用VCTDSA技术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资料,将其原始数据导入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CT工作站,进行SSD-CTA技术去骨重建,并将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另收集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6月-2014年11月期间27例同时进行了SSD-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资料,将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虽然SSD-CTA的重建图像质量评分较VCTDSA稍差,但两种技术对动脉瘤的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SA相比,SSD-CTA对于颅内动脉瘤诊断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为100%。结论 SSD-CTA具有临床实用价值,可作为颅内动脉瘤的检查、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部CT血管成像 表面遮盖重建 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
原文传递
SSD-CTA与VCTDSA对脑动静脉畸形诊断价值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林伟 汤化民 +2 位作者 张波莉 汪俐杉 陈宝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08-1510,1514,共4页
目的探讨表面遮盖重建进行头部CTA去骨成像技术(简称SSD-CTA)对脑动静脉畸形(AVM)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提供的27例利用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VCTDSA)确诊为AVM的患者资料,将其数据导入本院CT工作站,进行S... 目的探讨表面遮盖重建进行头部CTA去骨成像技术(简称SSD-CTA)对脑动静脉畸形(AVM)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提供的27例利用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VCTDSA)确诊为AVM的患者资料,将其数据导入本院CT工作站,进行SSD-CTA去骨重建,并将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另收集成都市第一人民院5例经SSD-CTA检查确诊为AVM的患者资料,将其结果与DSA进行对比。结果 SSD-CTA重建图像质量不及VCTDSA,但两种技术的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限于本院技术条件,收集AVM患者数量不足以进行统计分析;对图像的观察体会,SSD-CTA细节分辨不及DSA,但所收集病例与DSA诊断一致。结论 SSD-CTA具有临床实用价值,可作为颅内动静脉畸形的检查、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部CT血管成像 表面遮盖重建 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动静脉畸形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在大脑中动脉区梗死的特殊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希芝 马贺 +1 位作者 贾瑞 傅勇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354-355,363,共3页
目的观察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检测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可靠性,分析TCD在急性脑梗死(ACI)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期探讨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狭窄或闭塞导致脑梗死的类型及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选... 目的观察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检测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可靠性,分析TCD在急性脑梗死(ACI)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期探讨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狭窄或闭塞导致脑梗死的类型及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确诊为MCA区ACI患者122例,分别行TCD、头部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比较TCD与MRA检测MCA的结果。根据MRI将122例患者分为大面积CI组、小面积梗死组及腔隙性CI组,比较不同面积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患者MCA异常情况有无差异。结果 TCD诊断MCA狭窄或闭塞的敏感性为80.0%,特异性是82.8%,与MRA的符合率是81.8%;TCD检测不同面积CI患者的MCA异常情况无显著性差别;122例MCA区梗死患者和34例MCA狭窄性患者的梗死类型中,分水岭梗死和腔隙性梗死为最常见类型。结论 1 TCD检测MCA狭窄或闭塞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与MRA的相符性较好;2 MCA狭窄性梗死多引起腔隙性、分水岭区或深穿支供血区梗死,较少引起MCA供血区完全性梗死。3动脉-动脉栓塞与血流低灌注可能是MCA狭窄性梗死的重要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 头部磁共振血管成像 脑梗死
下载PDF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经颅多普勒超声的应用
10
作者 孙玉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8期215-217,共3页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 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早期诊断的价值和应用。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间,收治的6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并进行TCD和DSA检查,总计840根血管。应用数理统计进行影像学特征和检查结果的比较。结果 ...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 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早期诊断的价值和应用。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间,收治的6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并进行TCD和DSA检查,总计840根血管。应用数理统计进行影像学特征和检查结果的比较。结果 在影像学特征方面,TCD检查显示前壁模糊和管腔中的声音伪影,DSA检查显示前壁和后壁的清晰管腔和增厚的内膜。在检查结果方面,DSA检查中,全颅段840根血管,正常770根,狭窄40根,闭塞30根;颅外段420根血管,正常401根,狭窄15根,闭塞4根。TCD检查中,全颅段840根血管,正常780根,狭窄35根,闭塞25根;颅外段420根血管,正常403根,狭窄13根,闭塞4根。结论 与金标准DSA相比,在全颅段检查中,TCD的敏感性为89.6%,特异性为98.7%;在颅外段检查中,TCD的敏感性为90.2%特异性为99.1%。考虑到TCD的无创、廉价、已操作和可重复特点,临床诊断价值较高,推荐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 经颅多普勒超声 头部磁共振血管成像
下载PDF
成人颅骨表面遮盖重建理想阈值设定的探讨 被引量:4
11
作者 林伟 汤化民 +3 位作者 陈宝 汪俐杉 唐康宁 刘勇 《华西医学》 CAS 2013年第12期1850-1853,共4页
目的 探讨成年人颅骨表面遮盖重建(SSD)的理想阈值设定,为利用SSD进行的头部CT血管成像(CTA)去骨成像提供阈值设定的依据。 方法 选取2012年8月,在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的、同一单位工作的86位体检对象,进行颅骨平均CT值、腰... 目的 探讨成年人颅骨表面遮盖重建(SSD)的理想阈值设定,为利用SSD进行的头部CT血管成像(CTA)去骨成像提供阈值设定的依据。 方法 选取2012年8月,在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的、同一单位工作的86位体检对象,进行颅骨平均CT值、腰椎骨质密度、性别及年龄的两两对照及多重线性回归拟合,建立起预估颅骨平均CT值的多重线性回归方程,计算出18~80岁人群的理论平均颅骨CT值作为SSD的理想阈值。同时收集2012年10月-2013年2月在该院进行头部CTA检查的12例患者的相关资料以验证其可行性。 结果 18~80岁人群的理论平均颅骨CT值约为640 Hu。以该值作为SSD的阈值进行去骨成像,所有患者图像质量评分均为5分,可视为去骨成功。 结论 在利用理论颅骨平均CT值作为重建阈值的基础之上,通过简单的SSD图像质量再判断及修正,即可简便地完成后处理工作,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遮盖重建 去骨成像 阈值设定 头部CT血管成像
原文传递
含小神经元成分的神经节胶质瘤一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戚基萍 朱宏 +1 位作者 丛玉玮 孙玉兰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10-711,共2页
患者男,24岁。因不明原因抽搐2d于2006年12月7日入本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心肺功能正常。影像学榆查:头CT示右侧基底节区可见囊实性混杂密度肿块影,囊性部分未见强化,实性部分呈环状不均匀强化,右侧脑室受压轻度左移。头部磁共振... 患者男,24岁。因不明原因抽搐2d于2006年12月7日入本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心肺功能正常。影像学榆查:头CT示右侧基底节区可见囊实性混杂密度肿块影,囊性部分未见强化,实性部分呈环状不均匀强化,右侧脑室受压轻度左移。头部磁共振血管成像(MRI)示右大脑中动脉略前移位。诊断意见:右基底节区占位性病变,星形细胞瘤可能性大。行右基底节区肿瘤切除术后1个月,头CT检查结果显示右侧脑室受压不明显,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节胶质瘤 神经元 头部磁共振血管成像 成分 基底节区 脑室受压 大脑中动脉 占位性病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