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儿头部CT扫描中mAs变化对辐射剂量的影响
1
作者 冯友珍 郭玉斌 +1 位作者 陶克波 时志强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1期94-95,共2页
目的:总结分析小儿头部CT扫描中mAs变化对辐射剂量产生的影响。方法:笔者整理了我院2015年6月—2017年8月期间接收的120例小儿头部CT检查患者资料,依据患儿年龄的不同在头部CT扫描中采用不同的mAs,回顾分析不同组患儿在检查过程中的CT... 目的:总结分析小儿头部CT扫描中mAs变化对辐射剂量产生的影响。方法:笔者整理了我院2015年6月—2017年8月期间接收的120例小儿头部CT检查患者资料,依据患儿年龄的不同在头部CT扫描中采用不同的mAs,回顾分析不同组患儿在检查过程中的CT加权剂量指数(CTDL)、剂量长度乘积(DLP)以及对应的影像资料质量评分。结果:头部CT扫描中随着mAs的降低,CTDL以及DLP也在减少,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图像质量评分方面,不同组之间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头部C T扫描中,可根据患儿的年龄差异,科学的调整mAs,从而减少患儿受到的辐射剂量,与此同时,获得的图像质量也不会受到影响,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头部ct扫描 mAs变化 辐射剂量 影响分析
下载PDF
浅析幼儿头部CT扫描中的护理工作
2
作者 张均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2006年第3期53-53,共1页
由于幼儿特殊的生理及心理因素,对于他们的头部CT扫描一直是困扰CT诊断医生的一大难点。由于普通CT扫描时间长、部分幼儿不合作因而得不到一张能够达到诊断标准的CT图片,因而如何做好小儿头部CF扫描中的准备成为CT室护理工作的一个重... 由于幼儿特殊的生理及心理因素,对于他们的头部CT扫描一直是困扰CT诊断医生的一大难点。由于普通CT扫描时间长、部分幼儿不合作因而得不到一张能够达到诊断标准的CT图片,因而如何做好小儿头部CF扫描中的准备成为CT室护理工作的一个重点。我院CT室在长达十五年的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综述如下以供大家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部ct扫描 护理工作 幼儿 诊断医生 心理因素 扫描时间 普通ct ct图片 ct 不合作
原文传递
头部CT扫描有几种方式?各有什么用途?
3
《民航医学》 1992年第2期30-30,共1页
头部CT扫描有3种方式,分述如下:1普通扫描 也称平扫,一般用做横断层检查,有时加用冠状层面。下述情况可只行平扫:急性脑内出血、先天畸形、急性颅脑外伤、脑积水、过去增强检查无异常强化的复查病例。
关键词 头部ct扫描 急性脑内出血 先天畸形 急性颅脑外伤 脑积水 诊断 普通扫描 增强扫插
全文增补中
急诊晕厥患者应用头部CT扫描的临床价值
4
作者 施治森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第8期146-147,共2页
目的:分析急诊晕厥患者应用头部CT扫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3月本院急诊收治的94例晕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头部CT扫描和临床检查,对比CT扫描与临床检查结果。结果:临床检查见脑源性晕厥、心源性晕厥、... 目的:分析急诊晕厥患者应用头部CT扫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3月本院急诊收治的94例晕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头部CT扫描和临床检查,对比CT扫描与临床检查结果。结果:临床检查见脑源性晕厥、心源性晕厥、反射性晕厥及不明晕厥原因者分别有32例、27例、18例、15例,而头部CT扫描见上述病因分别有25例、23例、11例、9例,临床诊出率较高;原因明确的患者中,CT可见异常者占比74.68%,其中脑源性晕厥患者占比31.65%(25/79),非脑源性晕厥患者占比43.04%(34/79),数据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晕厥患者应用头部CT扫描能够比较准确地发现脑源性与脑源性病因,可作为急诊诊断的一种手段,为医生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晕厥 头部ct扫描 脑源性 非脑源性
下载PDF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及超声诊断
5
作者 于德琦 马萍 《哈尔滨医药》 2009年第4期52-52,共1页
关键词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头部ct扫描 超声诊断 肾良性肿瘤 大量血尿 临床表现 腹部包块 影像诊断学
下载PDF
头CT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对临床指导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苏晓艳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F0004-F0004,共1页
目的:头部CT扫描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为临床及康复科医生诊治患儿起到一个重要的临床指导作用。方法:CT扫描采用横断层面,患儿取仰卧位,头置于头托上头摆正,扫描基线以听眦线为连线,向颅顶依次扫描6~9层,层距、层厚均为10mm。结... 目的:头部CT扫描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为临床及康复科医生诊治患儿起到一个重要的临床指导作用。方法:CT扫描采用横断层面,患儿取仰卧位,头置于头托上头摆正,扫描基线以听眦线为连线,向颅顶依次扫描6~9层,层距、层厚均为10mm。结果:62例考虑轻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48例考虑中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37例考虑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结论:头部CT扫描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对临床医生,尤其是对患儿的坐、卧、行走、语言、智力、感觉运动、情绪等各种能力的康复起到一个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部ct扫描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下载PDF
120例临床诊断为I级脑外伤CT所见的对照分析
7
作者 张超斌 李鹏 郑纯 《实用医技杂志》 2006年第16期2799-2799,共1页
目的探讨120例临床诊断为I级脑外伤的患者通过CT检查所见的不同点。方法比较120例I级脑外伤患者颅脑CT结果的差异。结果CT检查与临床诊断一致的有96例,24例异常。结论临床诊断为I级脑外伤者部分可能存在着器质性损害。
关键词 Ⅰ级脑外伤 头部ct扫描 对照分析
下载PDF
50例癫痫患者脑电图与CT检查结果分析
8
作者 刘银玲 《实用医技杂志》 1995年第1期54-54,共1页
本文对我院1992年元月——1994年8月脑电图诊断的50例癫痫患者与头部CT扫描检查结果相印证,显示脑电图与CT在癫痫诊断中各有所长,两种方法相互结合,可提高诊断阳率性。
关键词 脑电图 结果分析 癫痫患者 ct检查 ct扫描 脑血管病 头部ct扫描 相互结合 1994年8月 阳性率
下载PDF
救护车载移动CT头部扫描在移动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9
作者 张志强 郭俊英 +7 位作者 代秋声 王海峰 高飞 荆亚新 王振方 杨磊 张强 徐如祥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 2018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研究野外环境下救护车载16层移动CT头部扫描技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成像质量,建立颅脑伤病移动医疗救治新模式。方法利用陆军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常用救护车,采用特制固定装置将移动CT与车厢底面的钢板链接固定,观察救护车载在... 目的研究野外环境下救护车载16层移动CT头部扫描技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成像质量,建立颅脑伤病移动医疗救治新模式。方法利用陆军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常用救护车,采用特制固定装置将移动CT与车厢底面的钢板链接固定,观察救护车载在高速和乡村公路行驶过程中,移动CT的稳定性及安全性。选取北京市怀柔区杨宋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17年5月22日纳入的35例受检者,在野外环境进行车载移动CT头部扫描检查,记录检查时间、分析成像质量及相关性能指标。结果救护车在高速公路运行50 km和乡村公路运行7 km,检测CT固定可靠、安全。野外环境下,在救护车上连续进行头部移动CT检查35例,累计耗时141 min,例均耗时4.03 min。CT断层成像清晰,无震动伪影,与临床诊断完全相符合。CT扫描显示脑损伤恢复期3例,基底节区出血后脑软化4例,陈旧性脑梗塞合并脑萎缩28例。检测扫描辐射剂量为40.43 mGy,个人功耗为0.29 kW/h。结论野外环境下救护车载16层移动CT的固定链接技术可靠,头部扫描断层成像质量良好、性能稳定,扫描时间短,诊断精准、使用便捷,建立了移动医疗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ct 头部ct扫描 移动医疗
原文传递
脑出血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健 董为伟 +2 位作者 贾延颉 李国秧 郑敏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01-103,共3页
目的观察脑出血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动态变化,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对21例脑出血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进行动态检测,同时与头部CT扫描所显示的血肿周围水肿(PHE)体积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脑出血后... 目的观察脑出血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动态变化,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对21例脑出血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进行动态检测,同时与头部CT扫描所显示的血肿周围水肿(PHE)体积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脑出血后第1d,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即显著升高(P<0.05),第4d达高峰,持续约10d后开始降低。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与PHE体积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脑出血后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水平增高,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可反映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水肿严重程度,对其含量测定有助于判断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基质金属蛋白酶-9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头部ct扫描 血肿 水肿 检测方法
下载PDF
脑囊虫性颅内动脉瘤MRI诊断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石巍巍 高勇安 +1 位作者 朴月善 卢德宏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7期333-334,共2页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诊断分析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MRI 囊虫性 蛛网膜下腔出血 头部ct扫描 恶心呕吐 对症治疗 意识清楚
下载PDF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伴脑内血肿 被引量:2
12
作者 牛平 陈欢意 +3 位作者 王耀山 徐惠芹 邵艳波 何祥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8-159,共2页
目的 研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 SAH)伴脑内血肿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4例a SAH首次头部CT所见以明显的脑内血肿,伴发不同程度的蛛网膜下腔积血患者的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并发症及预后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表现头... 目的 研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 SAH)伴脑内血肿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4例a SAH首次头部CT所见以明显的脑内血肿,伴发不同程度的蛛网膜下腔积血患者的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并发症及预后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表现头痛12例(85 .7% ) ,呕吐8例(5 7.1% ) ,一过性意识障碍2例(14 .3% ) ,昏迷6例(42 .9% ) ,抽搐2例(14 .3% ) ,脑膜刺激征阳性11例(78.6 % ) ,表现局灶神经功能障碍10例(71.4 % )。所有病例均经全脑血管造影检查(DSA)、或/和手术、尸解证实颅内动脉瘤。12例于神经外科手术后出院。2例死于脑疝。结论 a SAH伴脑内血肿病例一般病情较重,意识障碍及神经系统局灶定位体征的发生率高。这与额、颞叶脑实质受损,功能障碍相关。早期头部CT扫描主要表现为半球间裂、脑岛池部位的蛛网膜下腔积血,伴发明显的额、颞叶血肿。一经DSA明确动脉瘤,只要病情许可,最佳处理是尽快外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内血肿 蛛网膜下腔积血 一过性意识障碍 脑血管造影检查 神经功能障碍 头部ct扫描 神经影像学 脑膜刺激征 颅内动脉瘤 外科手术后 临床特点 临床表现 不同程度 患者表现 定位体征 神经系统 主要表现
下载PDF
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1例报告
13
作者 周及彤 闫世军 周建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99-499,共1页
关键词 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 头部ct扫描 病理反射 持续性头痛 侧脑室额角 诊断治疗 病例报告 左侧颞叶
下载PDF
以头痛为主要症状的原发性鼻咽结核1例
14
作者 赵传亮 许雯 +3 位作者 汤玮 徐夏月 任春桥 余少卿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3年第5期413-414,共2页
资料患者女性,51岁。2021年7月初因持续性头痛1个月就诊。在外院予以内科保守治疗后未见好转。头部CT扫描显示鼻咽部软组织增生,遂到我科接受进一步治疗。门诊电子鼻咽镜检查:鼻咽后壁两侧黏膜不规则增厚,表面尚光滑,无明显坏死或分泌物... 资料患者女性,51岁。2021年7月初因持续性头痛1个月就诊。在外院予以内科保守治疗后未见好转。头部CT扫描显示鼻咽部软组织增生,遂到我科接受进一步治疗。门诊电子鼻咽镜检查:鼻咽后壁两侧黏膜不规则增厚,表面尚光滑,无明显坏死或分泌物(图1A)。鼻咽CT扫描:鼻咽两侧软组织增生,形状欠规则(图1B)。病理检查:所有类型HPV均为阴性;苏木精-伊红(HE)染色:肉芽肿性病变伴少量坏死(图2A、B);抗酸染色呈阳性(图2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酸染色 持续性头痛 咽后壁 鼻咽部 鼻咽镜检查 肉芽肿性病变 内科保守治疗 头部ct扫描
下载PDF
综合穿刺引流治疗丘脑出血
15
作者 肖航 郭秀红 +1 位作者 陶司臣 袁训辉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第26期181-182,共2页
目的:探讨丘脑出血治疗方法。方法:丘脑出血183例分别行脑室穿刺外引流、血肿穿刺引流、腰大池穿刺引流。结果:183例丘脑出血经综合穿刺引流后ADL-1-~ADL-3共60例,取得良好效果。结论:综合穿刺引流治疗丘脑出血,达到了创伤小、提高幸... 目的:探讨丘脑出血治疗方法。方法:丘脑出血183例分别行脑室穿刺外引流、血肿穿刺引流、腰大池穿刺引流。结果:183例丘脑出血经综合穿刺引流后ADL-1-~ADL-3共60例,取得良好效果。结论:综合穿刺引流治疗丘脑出血,达到了创伤小、提高幸存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脑出血 综合穿刺引流 头部ct扫描
下载PDF
神经内窥镜手术脑室内囊虫游走问题
16
作者 韩占强 张文凯 +1 位作者 杨忠 刘恩重 《中国神经肿瘤杂志》 2008年第1期57-58,共2页
1病历报告 病例l:女,32岁,突发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视物模糊。头部CT扫描显示双侧侧脑室、第三脑室扩张,第四脑室不大。MRI平扫见侧脑室扩张,第三脑室后部泡状T1低信号影(图1),
关键词 神经内窥镜手术 脑室内 侧脑室扩张 囊虫 头部ct扫描 MRI平扫 三脑室后部 病历报告
下载PDF
上矢状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17
作者 吴戈 孙锋 《医师进修杂志》 2005年第7期51-52,共2页
目的探讨上矢状窦血栓形成(SSST)的临床表现及有效的检测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SSST患者的临床表现、头CT、MRI及MRA的特点。结果20例有明确的发病原因,其中10例为产后,2例为人工流产,口服避孕药。大量饮酒、脑外伤伴颅骨骨折各1例,... 目的探讨上矢状窦血栓形成(SSST)的临床表现及有效的检测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SSST患者的临床表现、头CT、MRI及MRA的特点。结果20例有明确的发病原因,其中10例为产后,2例为人工流产,口服避孕药。大量饮酒、脑外伤伴颅骨骨折各1例,5例为高热、脱水伴电解质紊乱;1例无明确病因。临床以头痛、昏迷、抽搐、瘫痪为常见表现。15例行头部CT扫描,12例表现脑水肿,2例左侧顶叶低密度病灶,3例伴顶叶高密度出血灶。6例出现束带征,9例可见空三角征。头部MRI检查的21例中18例有脑水肿改变,18例显示静脉窦内部分或全部节段性流空信号消失。6例加做MRA的PC法均显示上矢状窦显影缺损,大部分患者好转出院,死亡3例。结论上矢状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症状无特征性,MRI+MRA对其诊断敏感性强。对持续性高颅压患者应常规MRI+MRA检查以确定或排除上矢状窦血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矢状窦血栓形成 影像学分析 头部MRI检查 头部ct扫描 临床表现 回顾性分析 口服避孕药 电解质紊乱 低密度病灶 诊断敏感性 MRA检查 检测手段 发病原因 人工流产 大量饮酒 颅骨骨折 常见表现 空三角征 流空信号 临床症状
下载PDF
带状疱疹误诊2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国杰 陈栎钖 李志杰 《实用医药杂志》 2011年第6期529-529,共1页
例1女,62岁。因右侧头颈部持续性刺痛,并逐渐加重1 d就诊。既往患偏头痛病史。检查头颈部皮肤无明显异常,近期无局部外伤史,应患者要求并做头部CT扫描,未发现实质性病变。按偏头痛给以活血、镇痛、营养神经等治疗无效,患者自觉疼痛范围... 例1女,62岁。因右侧头颈部持续性刺痛,并逐渐加重1 d就诊。既往患偏头痛病史。检查头颈部皮肤无明显异常,近期无局部外伤史,应患者要求并做头部CT扫描,未发现实质性病变。按偏头痛给以活血、镇痛、营养神经等治疗无效,患者自觉疼痛范围加重,呈烧灼样疼痛,难以入眠而于发病第5天再次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误诊 头部ct扫描 疼痛范围 医院就诊 颈部皮肤 营养神经 偏头痛
下载PDF
重度妊高征并发脑出血11例分析
19
作者 刘玉凤 岳忠媛 +2 位作者 曹文丽 杨艳娟 朱春兰 《黑龙江医学》 1996年第2期5-6,共2页
关键词 重度妊高征 脑出血 剖宫产术 例分析 脑血管病 发脑 出血量 脑室出血 综合治疗 头部ct扫描
下载PDF
无肢体瘫痪型脑出血15例临床分析
20
作者 刘厚娟 龚颖 李志远 《黑龙江医学》 1998年第11期62-62,共1页
关键词 无肢体瘫痪型 脑出血 临床分析 头部ct扫描 精神症状 语言障碍 出血量 脑萎缩 出血部位 小脑出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