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护士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术辐射防护知识及基本知识调查分析
1
作者 万传柳 万严 《医疗装备》 2021年第19期187-189,共3页
目的探讨护士对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术(PET-CT)辐射防护知识及基本知识的了解情况。方法以整群抽样方式抽取医院放射治疗与诊断相关科室(介入科、放疗科、影像科室)和门诊、内科、外科相关科室护士96名为调查对象,统计分... 目的探讨护士对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术(PET-CT)辐射防护知识及基本知识的了解情况。方法以整群抽样方式抽取医院放射治疗与诊断相关科室(介入科、放疗科、影像科室)和门诊、内科、外科相关科室护士96名为调查对象,统计分析护士的一般资料,并分析护士对PET-CT辐射防护知识及基本知识的了解情况,比较不同特征护士对辐射防护知识及基本知识了解的及格情况。结果护士知晓率较高的调查内容包括对放射性的认识、辐射的危害性、辐射防护的目的、对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态度、电离辐射中对正常组织的防护、肿瘤放射治疗中防护的意义等,但对核医学实践中针对患者的原则、肿瘤放射性治疗事故、辐射事故的上报时限、空气中穿透能力最强的射线等知识的知晓程度较低。96名护士对PET-CT辐射防护知识及基本知识的平均得分为(57.01±9.57)分,总及格率为45.83%(44/96);不同年龄、职务、文化程度、职称、科室的护士辐射防护知识及基本知识的总及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对PET-CT辐射防护知识及基本知识的了解程度欠佳,应加强护士辐射剂量相关教育,建立、完善辐射防护管理制度,以提高护士的认知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发射体层成像 计算机断层扫描术 护士 辐射防护知识 基本知识
下载PDF
^(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在肺部病灶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2
作者 孙鹏涛 吕洁 +2 位作者 李肖红 刘立水 秦永德 《临床荟萃》 CAS 2014年第4期395-399,共5页
目的评价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18F-FDG PET/CT)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对肺内病灶鉴别诊断的价值,并寻找其最佳诊断界值;探讨病灶大小、病理类型对SUVmax的影响。方法 134例患者行18F-FDG PET/CT显像,采集... 目的评价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18F-FDG PET/CT)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对肺内病灶鉴别诊断的价值,并寻找其最佳诊断界值;探讨病灶大小、病理类型对SUVmax的影响。方法 134例患者行18F-FDG PET/CT显像,采集注射18F-FDG后50分钟PET/CT全身图像,将显像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并与病理结果或治疗随访结果对照,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法评价SUVmax对肺部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的效能;通过散点图和协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病灶的大小、病理类型对病灶SUVmax的影响。结果肺内病灶恶性病变组的SUVmax高于良性病变组(t=6.327,P<0.05);ROC曲线上SUVmax的最佳界点为4.16,以SUVmax>4.16作为诊断良恶性的阈值,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8和0.82;绘制散点图以分析病灶大小对SUVmax的影响,结果表明病灶大小与病灶SUVmax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r=0.510,P<0.05);在分析腺癌、鳞癌、结核等病理类型对SUVmax的影响时,通过协方差分析修正病灶大小的影响后,鳞癌组SUVmax大于结核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T/CT的SUVmax对肺部病灶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SUVmax的诊断界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单纯以SUV≥2.5作为标准存在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术 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 最大标准化摄取值
下载PDF
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术在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朱丽莹 岳巧艳 +4 位作者 陶臻 罗瑞 张乐乐 许岩 张彦亮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1期684-687,共4页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是指病原微生物经血行途径侵犯心内膜、心瓣膜、邻近大动脉内膜伴有赘生物形成的感染性疾病。目前IE的临床诊断多采用改良的杜克标准[1],然而临床上对IE的早期诊断依旧非常困难。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术 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18氟-脱氧葡萄糖 临床诊断 病原微生物 感染性疾病 动脉内膜
原文传递
头颅CTA及DSA用于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的对比
4
作者 宋鑫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9期1092-1094,共3页
目的:对比和分析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实施头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及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DSA)检查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12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治的49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CTA检查及... 目的:对比和分析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实施头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及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DSA)检查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12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治的49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CTA检查及DSA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结果并分析漏诊原因,比较两种检查方法不同部位、不同分级颅内动脉瘤符合率以及图像质量。结果:CTA颅内动脉瘤检出率为89.80%,DSA颅内动脉瘤检出率为95.92%,两种检查方法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法在不同部位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2、0.089、0.154、0.102、0.200、0.061,P>0.05);两种检查方法在不同分级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8、0.042、0.051、0,P>0.05);CTA图像质量优于DSA,但是两种检查方式图像质量等级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97、1.480、0.901,P>0.05)。结论:头颅CTA及DSA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均较高,均能够有效降低临床漏诊率,临床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诊断方式,联合应用两种诊断方式对于提高疾病确诊率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头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磁共振血管成像 图像质量 诊断价值
下载PDF
Kleine-Levin综合征患者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成像检查一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邹志礼 汪瑾宇 +3 位作者 黄雨兰 何影 闵文蛟 周波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82-383,共2页
患者 男,15岁,因“发作性睡眠增加3年,加重1年,再发5d”于2013年5月入我院治疗.患者于2010年5月无明显诱因出现睡眠增加,持续1周左右便自行恢复.发病期间能自行起床进食及大小便,若被强行唤醒,能简单回答问题或做简单事情,并称能看到“... 患者 男,15岁,因“发作性睡眠增加3年,加重1年,再发5d”于2013年5月入我院治疗.患者于2010年5月无明显诱因出现睡眠增加,持续1周左右便自行恢复.发病期间能自行起床进食及大小便,若被强行唤醒,能简单回答问题或做简单事情,并称能看到“蛇人”.发作后时有失眠1~3d,1年发作2~3次.发作间期患者学习、生活不受影响,无任何躯体不适及言行异常,但白觉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能集中.2010年5月和2011年7月先后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成都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行脑电图提示慢波明显增多;视频脑电图提示双侧各导联以7~8 Hz低中高幅α波为主,可见较多2 ~4 Hz中高幅度慢波;头颅MRI检查未见异常,均无特殊诊断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LEINE-LEVIN综合征 头颅MRI检查 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计算机体层成像 患者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发作性睡眠 成都军区总医院
原文传递
PET扫描结合临床预测模型可更好地预测孤立肺结节的性质 被引量:1
6
作者 杨衿记 董嵩 《循证医学》 CSCD 2009年第1期24-26,共3页
1文献来源,Herder GJ,van Tinteren H,Golding RP,et al.Clinical prediction model to characterize pulmonary nodules:Validation and added value of 18F-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J].Chest,2005,... 1文献来源,Herder GJ,van Tinteren H,Golding RP,et al.Clinical prediction model to characterize pulmonary nodules:Validation and added value of 18F-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J].Chest,2005,128,2490-2496.2证据水平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孤立肺结节 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 计算机断层扫描术(FDG-PET)
下载PDF
颈内动脉瘤头颅CT血管造影血流动力学参数和形态学参数与颈内动脉瘤破裂的相关性
7
作者 丁金铎 尹乾坤 艾鹏辉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0期954-958,共5页
目的探讨头颅CT血管造影血流动力学参数和形态学参数与颈内动脉瘤破裂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21年5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颈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颈内动脉瘤是否发生破裂分为破裂组(n=32)和未破裂组(n=50)。... 目的探讨头颅CT血管造影血流动力学参数和形态学参数与颈内动脉瘤破裂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21年5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颈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颈内动脉瘤是否发生破裂分为破裂组(n=32)和未破裂组(n=50)。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颈内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危险因素对颈内动脉瘤破裂的预测价值。结果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史、动脉瘤数目、瘤体宽度、瘤体垂直高度、瘤体直径、瘤颈宽度及动脉瘤的表面平均压力(PA)、标准化PA、最大压力(PM)、标准化PM、平均壁面剪切力(WSSA)、标准化WSSA、壁面剪切力最大值(WSSM)与颈内动脉瘤破裂无关(P>0.05),动脉瘤的最长径、动脉瘤的体颈比值(AR)、动脉瘤体宽径/瘤颈宽径比值、标准化WSSM(NWSSM)、剪切力震荡指数(OSI)、低剪切力面积比值、平均壁面剪切梯度与颈内动脉瘤破裂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R、动脉瘤体宽径/瘤颈宽径比值、NWSSM、OSI均是颈内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AR、动脉瘤体宽径/瘤颈宽径比值、NWSSM、OSI预测颈内动脉瘤破裂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4700、1.5300、0.3900、0.0032,灵敏度分别为79.64%、75.62%、90.24%、85.49%,特异度分别为86.37%、89.46%、64.79%、79.86%,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3、0.791、0.894、0.851。结论AR、动脉瘤体宽径/瘤颈宽径比值、NWSSM、OSI均是影响颈内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且对颈内动脉瘤破裂的发生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头颅 血流动力学 形态学 颈内动脉瘤
下载PDF
门诊头痛患者780例头颅CT检查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徐云香 高志伟 倪耀辉 《交通医学》 2010年第6期670-671,共2页
目的:探讨门诊头痛患者选择头颅CT检查的指征。方法:对门诊头痛780例患者头颅CT结果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780例中头颅CT异常61例,其中有神经系统异常体征47例(77.05%),CT发现脑膜瘤32例,胶质瘤7例,颅内转移瘤6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 目的:探讨门诊头痛患者选择头颅CT检查的指征。方法:对门诊头痛780例患者头颅CT结果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780例中头颅CT异常61例,其中有神经系统异常体征47例(77.05%),CT发现脑膜瘤32例,胶质瘤7例,颅内转移瘤6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2例,听神经瘤3例,垂体腺瘤3例,慢性硬膜下血肿4例,壳核小量出血2例,丘脑小量出血1例,脑室小量出血1例。头颅CT异常组与正常组相比,在神经系统异常体征、病程长短和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绝大多数头痛患者系非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引起,头颅CT检查并非必要,但神经系统检查有阳性体征,病程较短且头痛有持续性倾向时仍需作头颅CT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痛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术 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
下载PDF
新型脑突触密度核素分子探针^(18)F-SynVesT-1放射性标记、质量控制与显像分析
9
作者 胡政泉 向仕君 +2 位作者 唐永祥 陈登明 胡硕 《同位素》 CAS 2023年第4期373-379,共7页
突触密度活体可视化评估与定量分析在神经和精神疾病的诊断、治疗监测和机制研究方面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突触前膜囊泡蛋白2A(synaptic vesicle protein 2A,SV2A)可反映突触密度情况并与神经元兴奋性改变、致痫网络形成和癫痫耐药... 突触密度活体可视化评估与定量分析在神经和精神疾病的诊断、治疗监测和机制研究方面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突触前膜囊泡蛋白2A(synaptic vesicle protein 2A,SV2A)可反映突触密度情况并与神经元兴奋性改变、致痫网络形成和癫痫耐药密切相关。为可视化评估突触密度,本研究采用GE Tracerlab FXFN模块高效合成与标记特异性靶向SV2A新型PET核素分子探针^(18)F-SynVesT-1,通过理化性质、稳定性、比活度、细菌内毒素等检测技术进行质量控制,利用癫痫动物模型对^(18)F-SynVesT-1显像效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Tracerlab FXFN模块能实现^(18)F-SynVesT-1的高效合成,未校准放化产率为(11.4±2.6)%,且产品溶液满足临床及注射要求。本研究合成的^(18)F-SynVesT-1质控表现良好,可用于活体脑突触显像、突触密度定量评估及致痫灶异常检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触囊泡蛋白 ^(18)F-SynVesT-1 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术 突触密度 癫痫
下载PDF
18F-FDGPET/CT对肝外胆管细胞癌术前诊断及分期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江平 宋晓丽 罗洪建 《实用癌症杂志》 2023年第5期826-828,842,共4页
目的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术(18F-FDGPET/CT)对肝外胆管细胞癌(EHCC)术前诊断及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疑为EHCC患者的临床资料。96例患者均采用18F-FDGPET/CT检查。统计病理学检查结果,计算18F... 目的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术(18F-FDGPET/CT)对肝外胆管细胞癌(EHCC)术前诊断及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疑为EHCC患者的临床资料。96例患者均采用18F-FDGPET/CT检查。统计病理学检查结果,计算18F-FDGPET/CT诊断EHCC结果,以及18F-FDGPET/CT诊断区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结果。结果96例疑为EHCC患者经病理学检查证实良性21例,恶性75例;18F-FDGPET/CT诊断EHCC敏感度为74.67%,特异度为80.95%,准确率为76.04%,诊断EHCC结果与病理结果一致性较为理想(Kappa=0.442);75例EHCC患者中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28例,远处转移4例;18F-FDGPET/CT诊断区域淋巴结转移敏感度为60.71%,特异度为89.36%;准确率为78.67%,诊断区域淋巴结转结果与病理结果一致性较为理想(Kappa=0.523);18F-FDGPET/CT诊断远处转移敏感度为75.00%,特异度为94.37%;准确率为93.33%,诊断区域淋巴结转结果与病理结果一致性较为理想(Kappa=0.512)。结论18F-FDGPET/CT作为无创性检查方法,对EHCC诊断效能较高,在明确区域淋巴结转、远处转移中更具优势,能够为EHCC术前诊断及分期提供确切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外胆管细胞癌 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术 术前分期 诊断效能
下载PDF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4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崔立跃 沈洲明 伏承平 《交通医学》 2013年第5期482-483,487,共3页
目的:探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delayed traumatic intracranial hematoma,DTICH)的诊断及治疗。方法:DTICH 42例均经复查头部CT和手术探查证实,其中手术治疗24例,保守治疗16例,拒绝手术自行出院1例,因枕骨大孔疝致心跳、呼吸骤停无法... 目的:探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delayed traumatic intracranial hematoma,DTICH)的诊断及治疗。方法:DTICH 42例均经复查头部CT和手术探查证实,其中手术治疗24例,保守治疗16例,拒绝手术自行出院1例,因枕骨大孔疝致心跳、呼吸骤停无法复苏而来不及手术死亡1例。结果:GOS预后分级:恢复良好19例,中残4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2例。结论:对颅脑损伤怀疑DTICH者,及早复查CT有利于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可改善预后和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 颅脑损伤 多发性脑挫裂伤 头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术 颅内血肿清除术
下载PDF
烟雾病血管重建术前与术后脑灌注成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2
作者 刘兴利 薛静 +2 位作者 高培毅 王昊 张亚男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608-611,共4页
烟雾病是一种罕见的慢性进行性脑血管病,主要表现为颈内动脉末端或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近端血管慢性进行性的狭窄或闭塞,常伴有颅底紊乱侧支血管网形成。目前尚无一种有效的药物能控制或逆转疾病的进展,血管重建术是最主要且最有效... 烟雾病是一种罕见的慢性进行性脑血管病,主要表现为颈内动脉末端或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近端血管慢性进行性的狭窄或闭塞,常伴有颅底紊乱侧支血管网形成。目前尚无一种有效的药物能控制或逆转疾病的进展,血管重建术是最主要且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血管重建术并非越早越好,有研究表明,手术时机取决于脑血管储备,只有当脑血管储备降低时才提倡积极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灌注成像 计算机体层扫描术 磁共振成像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 电子发射体层成像
下载PDF
PET/CT双时相量化分析在老年患者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娜 李肖红 +4 位作者 谢彬 赵晓佳 张奇洲 李毓斌 秦永德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4172-4174,共3页
目的探讨PET/CT双时相显像的最大标准摄取值在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87例患者行18F-FDG PET/CT显像,采集注射18F-FDG后45 min(早期)PET/CT全身图像及2 h(晚期)肺部PET/CT图像,将显像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并与病理结果对... 目的探讨PET/CT双时相显像的最大标准摄取值在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87例患者行18F-FDG PET/CT显像,采集注射18F-FDG后45 min(早期)PET/CT全身图像及2 h(晚期)肺部PET/CT图像,将显像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法评价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在双时相显像中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孤立性肺结节恶性病变组双时相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皆高于良性病变组(P<0.05);滞留指数(△SU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上早期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1)、晚期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2)及△SUV最佳界点为3.62、3.45及14.4%,以早期SUVmax1>3.62作为诊断良恶性的阈值,灵敏度最高为89.1%;以晚期SUVmax2>3.45作为诊断良恶性的阈值,特异性最高为86.9%;以△SUV>14.4%作为诊断良恶性的阈值,准确性为79.3%。结论 PET/CT双时相显像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币病变 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术 早期最大标准化摄取值 晚期最大标准化摄取值 滞留指数
下载PDF
术前CT指标对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中转开胸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楠 丁莹莹 +4 位作者 廖承德 李恒 郭刚 向旭东 张莹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93-97,共5页
目的 探索术前CT指标与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中转开胸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医生更精确地选择适合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的病例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6年6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的病例5... 目的 探索术前CT指标与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中转开胸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医生更精确地选择适合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的病例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6年6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的病例54例,回顾其术前CT资料并对CT指标进行分级,分析相关指标级别与是否实施中转开胸之间的关系。结果 共收集54例肺叶切除病例,其中38例施行了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16例施行了中转手术。全胸腔镜手术组与中转开胸手术组患者的年龄均值有统计学差异(P =0.047),中转组患者平均年龄较大。2组患者的性别及术后病理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694、0.987)。2组患者术前CT指标中,病灶位置、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大小、肺门纵隔淋巴结钙化情况及胸膜增厚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9、0.001、0.002、0.029),中转组术前CT显示病灶位于肺野中内带者较多,肺门、纵隔淋巴结较大,肺门纵隔淋巴结钙化出现率较高,胸膜增厚程度较重;而两组病灶的最大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为0.817)。结论 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的患者,如果年龄较大,病灶靠近肺门,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明显肿大或伴有钙化,或术前CT显示胸膜较广泛增厚,则术中中转开胸的几率增高,这类患者可首先考虑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或常规开胸手术。而患者的性别、病灶的性质及5 cm范围内病灶的大小对中转开胸没有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辅助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 中转开胸 X 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术
下载PDF
CT和MRI诊断脑神经胶质瘤52例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赵琳 张军 +1 位作者 张新宇 付学锋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4期464-468,共5页
目的:探讨CT和MRI影像学在诊断脑神经胶质瘤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手术病理确诊的神经胶质瘤患者52例,男性27例,女性25例,年龄(24.5±10.8)岁。患者均进行头颅CT(增强扫描8例)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这些检... 目的:探讨CT和MRI影像学在诊断脑神经胶质瘤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手术病理确诊的神经胶质瘤患者52例,男性27例,女性25例,年龄(24.5±10.8)岁。患者均进行头颅CT(增强扫描8例)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这些检查均在术前1周内完成,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同时进行随访。结果:52例肿瘤直径1.6 cm^8.8 cm,均为单发,幕上42例和幕下10例。42例手术后进行放化疗,10例进行综合治疗。CT显示48例均表现为低密度或混杂密度肿块,4例表现为高密度肿块。MRI显示T1WI呈轻度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26例有囊性坏死实性小肿块,22例含壁结节性大囊性肿块和4例单纯囊性肿块。神经胶质瘤进行WHO分级结果为:48例为Ⅰ~Ⅱ级,4例为间变型为Ⅲ~Ⅳ级。46例患者接受CT或MRI随访0.5年~6年,失去随访5例,32例病情稳定,9例行2次手术。结论:CT和MRI影像学诊断神经胶质瘤有重要的作用。儿童和青少年当肿瘤为囊变实性肿块和壁结节的囊性肿块,且有瘤周围水肿和钙化时应考虑为神经胶质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术 磁共振成像 神经胶质瘤/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
下载PDF
儿童结核性脑膜炎的CT特征(32例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韩再德 王润文 +1 位作者 王晖 彭仁罗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312-314,共3页
目的 探讨儿童结核性脑膜炎CT特征与临床表现之间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32例儿童结核性脑膜炎CT表现。结果 脑积水 2 8例 ,基底池铸形改变 17例 ,结核瘤 11例 ,脑梗塞 11例 ,小脑萎缩 5例 ,脑水肿 5例 ,钙化灶 3例 ,其中脑积水... 目的 探讨儿童结核性脑膜炎CT特征与临床表现之间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32例儿童结核性脑膜炎CT表现。结果 脑积水 2 8例 ,基底池铸形改变 17例 ,结核瘤 11例 ,脑梗塞 11例 ,小脑萎缩 5例 ,脑水肿 5例 ,钙化灶 3例 ,其中脑积水、基底池铸形改变是主要CT表现 ,铸形改变具有特异性。结论 应用CT检查 ,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疗效的观察及预后的评估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脑性脑膜炎 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术 儿童 CT
下载PDF
异位ACTH综合征:岩下窦采血结合综合影像学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7
作者 迟婧 宋琦 +5 位作者 方文强 徐学勤 张华 吴志远 陈克敏 严福华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22,共7页
目的:分析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综合征(EAS)的影像学表现,比较胸腹部多层螺旋CT(MSC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术(PET)在病灶检出中的差异,评估双侧岩下窦静脉采血(BIPSS)结合综合影像学对异位ACTH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 目的:分析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综合征(EAS)的影像学表现,比较胸腹部多层螺旋CT(MSC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术(PET)在病灶检出中的差异,评估双侧岩下窦静脉采血(BIPSS)结合综合影像学对异位ACTH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20例根据临床症状、生化指标高度疑诊为EAS的病例,同时进行胸腹部MSCT及18F-FDG PET/CT检查,对照病理结果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特点,统计不同检查方法对病灶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性。结果:20例经综合影像学方法结合临床症状、生化指标明确为异位ACTH综合征,其中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例为2个病灶,13例为单发病灶。15个病灶位于纵隔9个(60%),肺部4个(26.67%),胰腺2个(13.33%);6个为圆形,2个为卵圆形,2个分叶状,5个形态不规则,直径0.6~7.0 cm,平均2.45 cm,均无钙化及出血;8个肿块境界清楚(8/15),11个肿块密度均匀(11/15),增强后9例呈轻度强化,4例呈中度强化,2例呈明显强化。病理结果显示14例为神经内分泌肿瘤,1例为胸腺瘤A型。MSCT对EAS肿块定位诊断的阳性率为80%(16/20),18F-FDG PET/CT的阳性率为68.75%(11/16)。结论:在异位ACTH综合征诊断中多种影像学的序贯检查非常重要,垂体MRI及BIPSS结合生化指标是异位ACTH综合征的定性诊断方法,胸腹部MSCT是肿瘤定位的首选方法,PET/CT是重要的补充手段,多种影像学方法结合可提高对异位内分泌肿瘤的检出率,有助于手术治疗方案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ACTH综合征 岩下静脉采血 神经内分泌肿瘤 垂体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术
下载PDF
药物成瘾的功能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绪轶 郝伟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9-13,共5页
关键词 阿片类药物成瘾 影像学研究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公共卫生问题 脑部疾病 影像学技术 断层扫描术 电子发射 精神兴奋剂
下载PDF
增强CT联合^(18)F-FDG PET/CT评估肾透明细胞癌分期和静脉癌栓分级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亚琨 陈玲 +2 位作者 王昊 刘海新 于文军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11期69-74,共6页
目的探讨增强CT联合^(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术/计算机层析成像^(18)F-2-deoxy-D-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18)F-FDG PET/CT)评估肾透明细胞癌(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RCCC)... 目的探讨增强CT联合^(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术/计算机层析成像^(18)F-2-deoxy-D-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18)F-FDG PET/CT)评估肾透明细胞癌(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RCCC)分期和静脉癌栓分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68例RCCC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18)F-FDG PET/CT、增强CT及增强CT联合^(18)F-FDG PET/CT(简称联合检查)进行检查,记录并比较三种检查方式对静脉癌栓的检出率及原发肿瘤TNM分期的评估结果。结果联合检查对RCCC合并静脉癌栓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增强CT和^(18)F-FDG PET/CT检查(P<0.05)。三种检查方式对肿瘤T分期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联合检查>^(18)F-FDG PET/CT>增强CT,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联合检查与^(18)F-FDG PET/CT对T0—T1分期的诊断准确率>90.00%,对T2—T4分期的诊断准确率<90%。三种检查方式对肿瘤NM分期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联合检查>^(18)F-FDG PET/CT>增强CT,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增强CT联合^(18)F-FDG PET/CT能够显著提高对RCCC转移情况、肿瘤分期及静脉癌栓分级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术/计算机层析成像 增强CT 肾透明细胞癌 静脉癌栓
下载PDF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金丽 管海涛 +1 位作者 秦巨峰 夏振铎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年第1期48-49,共2页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影像学表现特征,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手术证实的6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6例均行IVP检查,3例行RGP检查,2例行CT检查。结果:IVP6例均显示右肾盂、肾盏及上段输尿管扩张积水,扩张段...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影像学表现特征,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手术证实的6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6例均行IVP检查,3例行RGP检查,2例行CT检查。结果:IVP6例均显示右肾盂、肾盏及上段输尿管扩张积水,扩张段以下输尿管内移靠近中线;其中输尿管中下段管径正常,走行呈"S"形3例,未显示3例。RGP显示右输尿管走行1例呈"S"形,2例呈反"J"形。CT增强扫描显示右输尿管在L3-4水平自下腔静脉后面绕至内侧。结论:泌尿系造影IVP和RGP检查联合CT诊断下腔静脉后输尿管,具有无创、快捷而又准确的特点,具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 输尿管 X线造影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