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动管电流调制范围选择对头颈动脉CTA的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华海琴 康德强 +5 位作者 徐晓娟 李超 刘冰 刘明 傅瑶 王志群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7年第1期57-61,共5页
目的探讨相同管电压和噪声指数(NI)条件下,自动毫安调制范围的选择对头颈动脉CTA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9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进行头颈动脉CTA检查。A组管电压为120 k V,管电流调制范围为150~600 m A;B组管电压为120 k V,管... 目的探讨相同管电压和噪声指数(NI)条件下,自动毫安调制范围的选择对头颈动脉CTA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9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进行头颈动脉CTA检查。A组管电压为120 k V,管电流调制范围为150~600 m A;B组管电压为120 k V,管电流调制范围为150~400 m A。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测量主动脉弓、颈总动脉分叉部、基底动脉中部的CT值和噪声,并计算信噪比(SNR),图像质量主观评价:对血管后处理图像进行评分,包括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曲面重组(CPR)等。记录并统计辐射剂量参数,包括CTDIvol和DLP,同时记录主动脉弓、颈4椎体、齿状突、垂体窝水平层面管电流的值。结果两组主动脉弓、颈总动脉分叉部、基底动脉腔内信噪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图像主观质量评分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辐射剂量比较,A组CTDIvol、DLP显著大于B组。A、B组在主动脉弓水平组织较厚,管电流均保持为最大值;主动脉弓、颈4椎体水平、齿状突,A组管电流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垂体窝水平管电流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合理适当的选择管电流调节范围,有效利用管电流自动调节技术,有助于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降低头颈CTA的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头颈动脉cta 自动管电流 低剂量
下载PDF
大螺距双源CT冠状动脉与头颈部动脉CTA一站式联合扫描应用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洪 梁汉欢 +2 位作者 彭可雨 邹亚毅 梁艳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9年第1期108-110,共3页
目的:研究大螺距双源CT冠状动脉与头颈部动脉CTA一站式联合扫描的应用价值。方法:在研究中选取了2018年2月~2018年7月在我院接受检查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各50例。其中,A组采用大... 目的:研究大螺距双源CT冠状动脉与头颈部动脉CTA一站式联合扫描的应用价值。方法:在研究中选取了2018年2月~2018年7月在我院接受检查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各50例。其中,A组采用大螺距双源CT冠状动脉与头颈部动脉CTA一站式联合扫描进行检查,对B组患者单纯行冠状动脉CTA扫描,对C组患者单纯行头颈部动脉CTA扫描。结果:在CT剂量指数(CTDlovl)、计量长度乘积(DLP)以及有效剂量(ED)三个方面,A组均低于B组和C组(P <0. 05)。A组的图像质量评分高于B组和C组(P <0. 05)。在血管CT值、噪声、信噪比(SNR)以及对比噪声比(CNR)方面,A组均低于B组和C组(P <0. 05)。A组的诊断准确性、特异性以及敏感度均高于B组和C组(P <0. 05)。结论:采用一站式联合扫描,其具有更大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螺距双源CT冠状动脉 头颈动脉cta 图像质量 诊断价值
下载PDF
PDCA法在提高头颈动脉CTA图像质量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袁飞 钟临锋 马渊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7期0001-0004,共4页
通过PDCA循环法应用,改进头颈CTA检查的基本过程,提高头颈CTA的图像质量。方法 随机选取国药葛洲坝中心医院CT室2022年3-4月所做312例头颈CTA检查,为PDCA循环法前患者。经过2022年5-6月一轮PDCA循环法运用,选取2022年7-8月所做346例为P... 通过PDCA循环法应用,改进头颈CTA检查的基本过程,提高头颈CTA的图像质量。方法 随机选取国药葛洲坝中心医院CT室2022年3-4月所做312例头颈CTA检查,为PDCA循环法前患者。经过2022年5-6月一轮PDCA循环法运用,选取2022年7-8月所做346例为PDAC循环法后患者。以扫描区域内颅内动脉的横断面影像中CT值不低于300HU为标准,分析两组患者,对比PDCA前后成像质量的差异。结果 与使用PDCA之前相比,以患者图像的血管CT值不低于300HU为质控标准,合格率约80%。经过PDCA循环法之后,合格率超过90%,后处理图像质量明显提高,图像质量显著高于PDCA应用之前(P<0.05)。结论 利用PDCA循环法改进头颈CTA检查方法可提高CTA的图像质量,该方法可在科室质量控制中运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动脉cta PDCA循环 影像检查 图像质量 R445
下载PDF
头颈部动脉CTA检查在头颈部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探讨 被引量:7
4
作者 林立勋 李云启 +2 位作者 石国钰 郭钦建 葛孚奎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21期241-242,共2页
目的:分析并研究头颈部动脉CTA检查在头颈部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次实验共有40例头颈部血管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是我院脑病科在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头颈部血管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 目的:分析并研究头颈部动脉CTA检查在头颈部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次实验共有40例头颈部血管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是我院脑病科在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头颈部血管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使用头颈部动脉CTA进行检查进行诊断,对照组患者使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进行诊断,统计两组患者的检测准确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检测准确率为19例(95.0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检测准确率为15例(75.0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检测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本次实验可得,对头颈部血管疾病患者使用头颈部动脉CTA检查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检测准确率,对患者的后续治疗有着积极意义,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动脉cta检查 头颈部血管疾病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头颈部动脉CTA检查在头颈部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叶刚 查金霞 +2 位作者 冀涛 何野 王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6期200-201,共2页
目的 :探讨头颈部动脉CTA检查在头颈部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18年8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100例头颈部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进行头颈部动脉CTA检查,作为对照组,以DSA检查为金标准作为观察组,比较... 目的 :探讨头颈部动脉CTA检查在头颈部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18年8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100例头颈部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进行头颈部动脉CTA检查,作为对照组,以DSA检查为金标准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CTA检查病变分布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动脉瘤、动脉狭窄、动静脉畸形、其他等疾病的诊断率上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 0.05);对照组在头颈部血管疾病的敏感度为95.83%、特异度为100%;对照组中,检查出血管壁软斑块34处、软斑块合并钙化斑块26处、单纯钙化斑块41处;血管轻度狭窄96处、中度狭窄74处、重度狭窄42处、血管闭塞8条。结论:头颈部动脉CTA检查在头颈部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显著,能准确反映头颈部动脉狭窄情况、斑块的性质及有无钙化,为临床判断病情、合理选择治疗方式提供了有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血管疾病 头颈动脉cta检查 诊断价值
下载PDF
GE CT冠状动脉与头颈部动脉CTA一站式联合扫描技术的应用及价值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立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20期106-107,共2页
目的:分析在临床诊断中采用GECT冠状动脉与头颈部动脉CTA一站式联合扫描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在我院就诊的11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各55例,对照组给予单独CTA扫描,实验组给予GECT冠状动脉与头颈部动脉CTA一站式联合扫... 目的:分析在临床诊断中采用GECT冠状动脉与头颈部动脉CTA一站式联合扫描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在我院就诊的11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各55例,对照组给予单独CTA扫描,实验组给予GECT冠状动脉与头颈部动脉CTA一站式联合扫描。对比两组患者诊断的特异性、敏感度、以及正确率。结果:实验组诊断的正确率、特异性以及敏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诊断中运用GE CT冠状动脉与头颈部动脉CTA一站式联合扫描技术能明显提升诊断的正确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 CT冠状动脉 头颈动脉cta 特异性
下载PDF
头颈部动脉CTA与CT冠状动脉一站式联合扫描技术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广林 魏徐巍 +1 位作者 郭学建 赵云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24期13-15,共3页
目的:探析头颈部动脉CTA与CT冠状动脉一站式联合扫描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5月于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就诊的心血管疾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其中39例为对照组,41例为试验组。给予对照组单独CT... 目的:探析头颈部动脉CTA与CT冠状动脉一站式联合扫描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5月于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就诊的心血管疾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其中39例为对照组,41例为试验组。给予对照组单独CTA扫描,试验组进行头颈部动脉CTA与CT冠状动脉一站式联合扫描,统计比较两组诊断准确性、图像质量、对比剂用量。结果:试验组诊断正确率、灵敏度、特异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剂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信噪比(SNR)、对比度噪声比(CNR)对比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疾病诊断中,头颈部动脉CTA与CT冠状动脉一站式联合扫描技术的应用价值非常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动脉cta CT冠状动脉 一站式联合扫描 临床价值
下载PDF
头颈部CTA检查对比DSA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诊断价值探讨 被引量:3
8
作者 吕恩振 杜彦涛 +1 位作者 陈圆圆 刘宏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第14期89-91,共3页
目的:探讨头颈部动脉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1年9月在德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治疗的92例疑似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头颈部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和数字... 目的:探讨头颈部动脉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1年9月在德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治疗的92例疑似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头颈部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组的血管病变分布情况、血管狭窄程度、头颈部动脉CTA检查的诊断效能。结果:DSA组共发现血管狭窄病变142处,其中轻度狭窄58处,中度狭窄46处,重度狭窄31处,闭塞7处;CTA组共发现血管狭窄病变131处,其中轻度狭窄52处,中度狭窄42处,重度狭窄30处,闭塞7处;DSA诊断阳性142处,阴性1023处;CTA诊断阳性140处(真阳性131处,假阳性9处),阴性1025处(真阴性1014处,假阴性11处);CT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敏感度为92.25%、特异度为99.12%、准确性为98.28%、阳性预测值为93.57%、阴性预测值为98.93%。CT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的Kappa值为0.84(P<0.05)。结论:头颈部动脉CTA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诊断价值显著,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高,能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头颈动脉cta检查 诊断价值
下载PDF
颈动脉分叉角同颈内动脉起始处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1
9
作者 孙万京 仲玲珊 +2 位作者 李春阳 刘凤杰 王胜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7期221-221,共1页
目的:收集所需的头颈主动脉弓CTA检查患者的图像,测量和计算颈动脉分叉角α,探讨α与颈内动脉正常管腔和颈内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年龄分为25~44岁年龄组,45~64岁年龄组和65岁及以上年龄组,根据是否存在粥样硬化,比较正常... 目的:收集所需的头颈主动脉弓CTA检查患者的图像,测量和计算颈动脉分叉角α,探讨α与颈内动脉正常管腔和颈内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年龄分为25~44岁年龄组,45~64岁年龄组和65岁及以上年龄组,根据是否存在粥样硬化,比较正常组与粥样硬化组的α值的差异。结果:正常组α角小于粥样硬化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α越大,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性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动脉cta 动脉分叉角α 颈内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低管电压联合迭代重建在头颈部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田珊珊 司成海 兰静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8年第1期134-135,共2页
目的:探讨256层CT低管电压(100k Vp)联合迭代重建算法(i Dose4)所获头颈部CTA图像质量及其辐射剂量。方法:前瞻性选取本院2016年7月~2017年8月64例临床怀疑头颈部血管病变拟行CTA检查的患者,按扫描参数设置不同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2... 目的:探讨256层CT低管电压(100k Vp)联合迭代重建算法(i Dose4)所获头颈部CTA图像质量及其辐射剂量。方法:前瞻性选取本院2016年7月~2017年8月64例临床怀疑头颈部血管病变拟行CTA检查的患者,按扫描参数设置不同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2例。结果:两组的图像质量均为良好以上,均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B组评分较A组略低,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头颈各支动脉均显示清晰,B组各支动脉CT值均大于A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56层CT采用低管电压联合迭代重建技术行头颈部CTA检查,可以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满足诊断需要,并且能大幅降低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头颈动脉cta 低管电压
下载PDF
颈椎横突孔径线测量值与椎动脉颅内段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相关性研究
11
作者 李春阳 杨岳云 +2 位作者 苑双蕊 刘凤杰 王胜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2期141-142,共2页
目的:收集2017年11月-2019年6月在我科室检查的符合条件的的头颈主动脉弓CTA检查患者的图像,测量C2至C6椎体的A:横突孔最大横径;B:椎动脉最大横径;C:横突孔最大矢状径;D:椎动脉最大矢状径;计算每一横突孔椎动脉截面积与横突孔面积的比值... 目的:收集2017年11月-2019年6月在我科室检查的符合条件的的头颈主动脉弓CTA检查患者的图像,测量C2至C6椎体的A:横突孔最大横径;B:椎动脉最大横径;C:横突孔最大矢状径;D:椎动脉最大矢状径;计算每一横突孔椎动脉截面积与横突孔面积的比值β[β=(B×D)/(A×C)]。方法:根据椎动脉颅内段是否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为斑块组及无斑块组,比较两组间各椎体的β值的差异。结果:斑块组β值大于无斑块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β值越大,椎动脉颅内段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可能性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动脉cta 颈椎横突孔 动脉颅内段
下载PDF
AI优化技术最佳成像中碘对比剂及辐射剂量选择的临床研究
12
作者 梁惠康 周玉祥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目的:探讨头颈动脉CT血管成像中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优化技术中碘对比剂与辐射剂量选择与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后处理成像效果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5月间于博罗县人民医院拟诊断为脑血管病... 目的:探讨头颈动脉CT血管成像中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优化技术中碘对比剂与辐射剂量选择与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后处理成像效果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5月间于博罗县人民医院拟诊断为脑血管病变的患者160例作为试验对象,患者均行头颈动脉CTA检查。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四组(A、B、C、D),各40例,CTA检查时碘对比剂注射时间分别为14 s、12 s、10 s及8 s,注射速率均为4.0 mL/s。比较四组患者CTA原始图像、AI优化图像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CT值、噪声、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等参数的差异。结果:A~D组碘对比剂注射时间依次为14 s、12 s、10 s及8 s,注射速率均为4.0 mL/s,因此A~D组患者碘对比剂用量呈递减趋势。A~D组患者主动脉弓、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及头臂静脉等部位CT值均呈递减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优化图像参数显示,组内不同部位SD值与SNR有显著差异(P<0.01);组间比较,各组不同部位S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CTDI_(vol)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B、C、D组间两两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DLP水平高于其他三组,且B组DLP水平高于C组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管疾病患者CTA检查碘对比剂剂量在40~48 mL间能够提升AI优化技术图像质量最佳且辐射剂量较小,可以避免对比剂诱发的潜在危害及辐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动脉cta 人工智能优化技术 碘对比剂 图像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