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兼容磁共振头颈线圈的新型固定装置应用于放疗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唐慧 李光俊 +3 位作者 李长虎 白龙 胡臻尧 柏森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19年第5期326-329,共4页
磁共振模拟定位使用头颈线圈扫描的图像质量优于放疗表面线圈,但目前头颈线圈无法与放疗摆位装置兼容。该文基于计算机逆向工程技术设计了一款可结合头颈线圈使用的新型固定装置,着重探讨其应用于放疗的可行性。利用所得ACR模体和Catpha... 磁共振模拟定位使用头颈线圈扫描的图像质量优于放疗表面线圈,但目前头颈线圈无法与放疗摆位装置兼容。该文基于计算机逆向工程技术设计了一款可结合头颈线圈使用的新型固定装置,着重探讨其应用于放疗的可行性。利用所得ACR模体和Catphantom504模体图像对MR和CT各项图像质量保证指标分析;使用电离室测量其对6 MV光子剂量衰减的影响。结果显示各项指标满足颅内肿瘤放疗的临床应用要求,可用于颅内肿瘤放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模拟 头颈线圈 放疗固定装置
下载PDF
1.5T磁共振头颈线圈成像对踝关节运动损伤的评价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尹志斌 张丽丽 +4 位作者 罗国明 谢雷 冯阳宁 冯朝毅 黎树佳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10期50-51,共2页
目的: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应用1.5T磁共振头颈线圈成像检测方法,探讨其诊断结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共30例,是我院收治的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选取时间段为2019年7月—2020年3月。所有患者均分别接受关节线圈检测方法和头颈部16通道正交... 目的: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应用1.5T磁共振头颈线圈成像检测方法,探讨其诊断结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共30例,是我院收治的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选取时间段为2019年7月—2020年3月。所有患者均分别接受关节线圈检测方法和头颈部16通道正交线圈检测方法。比较观察两组对踝距间隙损伤的检出率及准确性。结果:相比于关节线圈检测方法,正交线圈检测踝距间隙损伤的检出率及准确性较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1.5T磁共振头颈线圈成像检测方法观察踝关节损伤隐匿性骨折情况,图像质量高,扫描技术要求低,便于主治医生掌握丰富的疾病信息,利于患者后期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损伤 1.5T磁共振 关节线圈 头颈线圈
下载PDF
32通道头颈联合相控阵线圈在颞颌关节盘移位的诊断价值
3
作者 荆彦平 郭振安 +5 位作者 孙留严 吴连强 王熹 荆怡玟 吴德宏 贠东星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8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32通道头颈联合相控阵线圈在颞颌关节盘移位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使用32通道头颈联合相控阵线圈检查的颞颌关节MRI,熟悉颞颌关节MRI的扫描方法,分析颞颌关节盘移位的MRI特征。结果48例颞颌关节MRI检查中,分别行双侧... 目的探讨32通道头颈联合相控阵线圈在颞颌关节盘移位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使用32通道头颈联合相控阵线圈检查的颞颌关节MRI,熟悉颞颌关节MRI的扫描方法,分析颞颌关节盘移位的MRI特征。结果48例颞颌关节MRI检查中,分别行双侧颞颌关节闭口斜矢状T1、压脂T2,冠状压脂T2以及双侧颞颌关节张口斜矢状T1、压脂T2,冠状压脂T2扫描。48例有35例阳性(72.9%),阴性13例(27.1%);35例中,单侧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8例(22.9%),不可复性前移位9例(25.7%),一侧可复性、一侧不可复性前移位7例(20.0%),双侧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5例(14.3%),不可复性前移位6例(17.1%);其中合并一侧关节盘内侧移位3例(8.6%)。结论32通道头颈联合相控阵线圈在颞颌关节MRI检查中,能发挥良好作用,对颞颌关节盘移位有很好的诊断价值,可以代替颞颌关节专用线圈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颌关节 关节盘移位 32通道头颈联合相控阵线圈
下载PDF
头颈联合线圈和专用咬合器在磁共振检查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中的应用
4
作者 王芳芳 张永亚 +3 位作者 苗海平 张文静 刘俊华 王照阁 《世界复合医学》 2022年第2期57-60,共4页
目的研究应用头颈联合线圈和专用咬合器在磁共振检查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中的成像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该院收治的60例TMD患者,分析60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120侧颞下颌关节的MRI结果。结果120侧颞下颌关节均获得清晰的图像... 目的研究应用头颈联合线圈和专用咬合器在磁共振检查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中的成像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该院收治的60例TMD患者,分析60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120侧颞下颌关节的MRI结果。结果120侧颞下颌关节均获得清晰的图像,其中52侧正常盘髁关系,53侧关节盘形态改变(均为不可复性盘前移患者),22侧髁突骨质异常(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中伴髁突骨质异常的比例为42%,显著高于18%的伴髁突骨质异常的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比例),提示随着关节盘移位及形变进一步进展,出现关节退行性改变风险增加。结论应用头颈联合线圈和专用咬合器拍摄的颞下颌关节磁共振图像能清楚地显示关节盘形态、位置及骨质异常的变化,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检查和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联合线圈 专用咬合器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磁共振检查
下载PDF
不同线圈在3.0T MR颈动脉颅外段血管壁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林港 王虹 +4 位作者 李奕均 杨艺 唐兴 郑建民 常英娟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9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射频线圈在颈动脉颅外段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MR-VW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30例患者,分别使用12通道头颈线圈和8通道表面线圈行斜冠状位CUBE T1WI序列扫描,同时获得两组图像。客观测量并计算出双侧颈... 目的探讨不同射频线圈在颈动脉颅外段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MR-VW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30例患者,分别使用12通道头颈线圈和8通道表面线圈行斜冠状位CUBE T1WI序列扫描,同时获得两组图像。客观测量并计算出双侧颈动脉颅外各分段管腔中心和胸锁乳突肌的信噪比(SNR),比较两组间各段SNR的统计学差异;由两位高年资医生采用双盲法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统计两位医生的评分kappa值。结果表面线圈组检查成功率96.6%(29/30)优于头颈组90%(27/30);表面线圈组在颈总、颈动脉窦、颈动脉C1段、胸锁乳突肌各段的SNR均显著高于头颈线圈组(P<0.05);两位医生对头颈线圈组和表面线圈组各分段图像质量评估的Kappa值分别为0.402、0.683。结论应用8通道表面线圈能更清晰的显示颈动脉颅外段血管壁的解剖结构和病变特征;表面线圈组在图像质量和患者配合度方面都优于头颈线圈组,因此表面线圈可作为3.0T MR颈动脉颅外段血管壁检查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颈动脉 头颈线圈 表面线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