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汉前中期的夷狄观与民族政策之演变
1
作者 夏增民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12-15,共4页
西汉前中期,在对待民族关系的问题上,存在不同的意见。或以各民族为平等的政治实体,或坚持“华夷之辨”,或主张建立以“五服制度”为核心的册封体制。此几种思想观念随着历史的发展互相作用,逐步演变,并深刻影响了这一时期民族政策的制... 西汉前中期,在对待民族关系的问题上,存在不同的意见。或以各民族为平等的政治实体,或坚持“华夷之辨”,或主张建立以“五服制度”为核心的册封体制。此几种思想观念随着历史的发展互相作用,逐步演变,并深刻影响了这一时期民族政策的制定与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夷狄观 民族关系 民族政策
下载PDF
浅析日本汉学家渡边华山之夷狄观
2
作者 宋媛媛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年第7期35-36,67,共3页
渡边华山(1793~1841年),日本江户后期汉学家、政治家、画家。渡边华山出生于江户田原藩。师从儒学家佐藤一斋,松崎慊堂,有着较深的儒学教养。1832(天保三年),华山兼任海防要职。为更多的了解海外情况,由此开始荷兰语的学习,欲借此了解... 渡边华山(1793~1841年),日本江户后期汉学家、政治家、画家。渡边华山出生于江户田原藩。师从儒学家佐藤一斋,松崎慊堂,有着较深的儒学教养。1832(天保三年),华山兼任海防要职。为更多的了解海外情况,由此开始荷兰语的学习,欲借此了解西方情况。华山虽感叹于实学鼎盛的西方,但其著作中所体现出来的夷狄观却有别于同时期其他兰学者的观点。应该说,渡边华山仍然是以传统的夷狄观来审视西方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渡边华山 夷狄观 兰学 儒学 思想
原文传递
论孔子的夷狄教化观
3
作者 陈慧萍 何波 《当代教育与文化》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2-35,共4页
孔子将夏、夷置于儒家的社会伦理体系中认识,把华夷的存在编织在"差序性平等"的社会体系之中。孔子以朴素的人性论为出发点,以有教无类为途径,主张通过以夏礼教化夷狄,从而实现"华夷无别"的社会理想。
关键词 夷狄观 差序性平等 有教无类
下载PDF
北宋政治话语体系中的西夏论述
4
作者 沈一民 《西夏学》 CSSCI 2018年第2期65-71,共7页
北宋政治话语体系中有关西夏的论述,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即夷狄观下对西夏的极力贬低。二即从疆域、人口、国家财力等方面比较北宋与西夏的国力,从而达到贬低西夏的目的。三即区域政治格局中的西夏论述,从自身边防安全考虑,从北宋、辽... 北宋政治话语体系中有关西夏的论述,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即夷狄观下对西夏的极力贬低。二即从疆域、人口、国家财力等方面比较北宋与西夏的国力,从而达到贬低西夏的目的。三即区域政治格局中的西夏论述,从自身边防安全考虑,从北宋、辽、西夏三国鼎立的局面出发,将西夏等同于辽朝。三种不同的西夏论述方式,实际上反映出北宋在自身正统性与现实的割据性之间摇摆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西夏 夷狄观
下载PDF
试析萨尔浒之役朝鲜援明之态度与原因
5
作者 付博 《黑龙江史志》 2013年第23期16-17,共2页
17世纪初,辽东地区的后金,势力不断壮大,逐渐以明王朝的挑战者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双方矛盾不断激化,终于在1619年爆发"萨尔浒之战"。这对在明与后金的夹缝中生存的朝鲜来说,的确是一个难题。最后,朝鲜不得不卷入这场较量—... 17世纪初,辽东地区的后金,势力不断壮大,逐渐以明王朝的挑战者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双方矛盾不断激化,终于在1619年爆发"萨尔浒之战"。这对在明与后金的夹缝中生存的朝鲜来说,的确是一个难题。最后,朝鲜不得不卷入这场较量——适时,朝鲜国王光海君遵照明的要求,派出了一支13000人的军队进行支援。但是,光海君却暗中将以"观其向背"为主旨的密诏传给了援军统帅。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朝鲜既"援明抗清"又"观其向背"呢?本文试图结合当时朝鲜的政治、经济、文化与外交等方面的因素对此进行简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国际关系 “事大主义” 夷狄观 光海君 “援明抗清”
下载PDF
晚清思想界“学问饥饿”原因探析
6
作者 李占美 《今古文创》 2022年第44期53-55,共3页
考据学作为清朝的主流学问,曾在乾嘉时期达到顶峰,但至清末已是枯枝败叶。从晚清自身发展而言,既有考据学自身发展的局限性,也有战乱使其失去安定的治学环境。从列强入侵后而言,士大夫在反思与求索之路上使经世思想再次复燃,但根深蒂固... 考据学作为清朝的主流学问,曾在乾嘉时期达到顶峰,但至清末已是枯枝败叶。从晚清自身发展而言,既有考据学自身发展的局限性,也有战乱使其失去安定的治学环境。从列强入侵后而言,士大夫在反思与求索之路上使经世思想再次复燃,但根深蒂固的夷狄观使士人们以务洋为耻,直接造成了翻译人才的缺失以及在翻译内容上的狭隘,使新思想的到来困难重重。在考据学没落之后,新思想爆发之前,形成了晚清“学问饥饿”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问饥饿 考据学 经世思想 夷狄观 翻译
下载PDF
近代以前日本的朝鲜观
7
作者 郭锐 王箫轲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0-106,共7页
近代以前日本的"朝鲜观",经由源自神功皇后征服三韩的传说,最终演变为"征韩论",将朝鲜视为其朝贡国、藩属甚至夷狄。从7世纪到战国时代,日本与朝鲜平等地处于东亚朝贡体系之内,但是日本对朝鲜以优越姿态相对待的情... 近代以前日本的"朝鲜观",经由源自神功皇后征服三韩的传说,最终演变为"征韩论",将朝鲜视为其朝贡国、藩属甚至夷狄。从7世纪到战国时代,日本与朝鲜平等地处于东亚朝贡体系之内,但是日本对朝鲜以优越姿态相对待的情况日趋严重,其蔑视和敌视朝鲜的观念及心态进一步膨胀。特别是,在万历朝鲜之役后,随着近3个世纪的"锁国"时代,"丰臣伟业"被日本的一些思想家、战略家逐步发展为一整套的学说体系,日本统治者的向外扩张心态持续扩大。进入19世纪后,由于中国和朝鲜的积弱积贫状态以及东亚朝贡体系的瓦解崩溃,因此"征韩论"成为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对朝鲜的最终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观 白江之战 夷狄观 万历朝鲜之役 征韩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