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奉天法古与西汉儒生的更化善治运动 被引量:1
1
作者 姜喜任 Hou Jian(Translated) 《孔学堂》 2020年第1期81-91,I0076-I0084,共20页
西汉初年,以贾谊、董仲舒为代表的儒生通过批判秦政与法家,掀起了一场以"奉天而法古"为号召的更化善治运动。在这场运动中,根据学术取向的不同,可以把当时的儒生分为两派:一是好言灾异的奉天派,借助灾异占验探究天人之际神秘... 西汉初年,以贾谊、董仲舒为代表的儒生通过批判秦政与法家,掀起了一场以"奉天而法古"为号召的更化善治运动。在这场运动中,根据学术取向的不同,可以把当时的儒生分为两派:一是好言灾异的奉天派,借助灾异占验探究天人之际神秘而又可畏的感应关系,本天道以立人道,批判君主专制,限制君权;一是好言礼制的法古派,通过古今对比揭示王朝更迭、治乱兴衰的历史规律,以古礼准今制,确立礼教先行、刑罚为辅的治理模式,抨击时弊,移风易俗。西汉末,王莽利用奉天派的灾异论取代刘氏政权,推行新政,将法古派的礼制论付诸政治实践,从而将西汉儒生的更化善治运动推向高潮。由于王莽一朝对灾异论的滥用以及对礼制论的拘泥不化,在导致新朝覆灭的同时也宣告了复古更化运动的失败,但这场运动为此后中国的政治文化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奉天法古 西汉儒生 更化善治 灾异 礼制
下载PDF
汉儒之“井田梦”与“奉天法古”的破灭 被引量:1
2
作者 陈丹 王守栋 《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3期23-25,共3页
“井田制”作为儒家乌托邦式的理想,始创于孟子,后被汉儒所尊奉,视之为最完美的土地制度,并为之摇唇鼓舌,力主加以恢复,终于酿成了西汉中后期“奉天法古”的思潮,王莽作为汉儒“井田梦”的试验者和牺牲品,走上了孟子早已设好的... “井田制”作为儒家乌托邦式的理想,始创于孟子,后被汉儒所尊奉,视之为最完美的土地制度,并为之摇唇鼓舌,力主加以恢复,终于酿成了西汉中后期“奉天法古”的思潮,王莽作为汉儒“井田梦”的试验者和牺牲品,走上了孟子早已设好的祭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田梦' '奉天法古' 王莽 汉儒 土地制度 '井日制' 孟子 儒家思想 乌托邦 西汉
下载PDF
汉代公羊学的“五始”诠释及义理价值
3
作者 王磊 《船山学刊》 2024年第1期104-117,共14页
在《春秋》义例系统中,五始居于首位,先于三科九旨。经由汉代公羊学的层累诠释,五始成为《春秋》王道政治的开端与根源,与三科九旨共同构成《春秋》微言大义的总纲。与三科九旨侧重政教与礼法不同,五始侧重天道与自然,敞开了《春秋》由... 在《春秋》义例系统中,五始居于首位,先于三科九旨。经由汉代公羊学的层累诠释,五始成为《春秋》王道政治的开端与根源,与三科九旨共同构成《春秋》微言大义的总纲。与三科九旨侧重政教与礼法不同,五始侧重天道与自然,敞开了《春秋》由天道至政教、由自然至礼法的通道,蕴含着《春秋》言天道、王者贯通天人、政教本于天道的内在机理。汉代公羊学通过对五始的诠释,彰显《春秋》贵微重始,阐明《春秋》奉天法古,开启《春秋》作为礼义之大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始 天道 政教 贵微重始 奉天法古 礼义之大宗
下载PDF
董子大一统学说是王道学核心思想 被引量:3
4
作者 谢遐龄 《德州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29-35,62,共8页
董学是王道学,大一统说是其核心思想。欲明此论,须明中国远古王政是军事、宗教、政治三位一体的体制。远古中国的国家是宗教国家、社会是宗教社会。秦汉适逢中华民族由周代宗法制整合天下转变为郡县制整合天下,堪称历史巨变。经诸子灭... 董学是王道学,大一统说是其核心思想。欲明此论,须明中国远古王政是军事、宗教、政治三位一体的体制。远古中国的国家是宗教国家、社会是宗教社会。秦汉适逢中华民族由周代宗法制整合天下转变为郡县制整合天下,堪称历史巨变。经诸子灭裂王教及秦火焚王学经籍,汉代统治七十余年未确定正确思路,武帝刘彻寻求正确思想路线,所册问及董子对策,讨论的即是王道学;其核心思想,即大一统。王道学奉天法古,对上天、天道的理解是理论基础。目前对古代中国思想的理解中主要偏差源于,用被西方思想、西方语法误导的当代汉语解说古代概念。西方思想把神与自然界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看作两个事物。经多年教学系统性灌输,国人基本上接受这种观念;学者们也日用而不觉。中国古代思想的上天系神与自然未分裂的概念,以分裂的视角去看,当然有误,乃至于讲上天作为信仰对象因其无超越性而比耶教上帝低级之类的错缪说法蔓延。董子以阴阳、五行解说天道;大一统,意在贵元正本。实行之要则君王正心、言不及利、兴学养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道学 奉天法古 贵元正本
下载PDF
论董仲舒的宗教道德观 被引量:3
5
作者 朱义禄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84年第4期30-38,共9页
就中国伦理思想史而言,董仲舒无疑是有重大影响的,但他的伦理思想往往被作为哲学思想的一个从属部分,很少有从伦理学的视角去研究的。本文拟对此作一粗浅的探索。 (一)儒家伦理思想的神学化把先秦儒家伦理思想发展成为一种宗教道德,是... 就中国伦理思想史而言,董仲舒无疑是有重大影响的,但他的伦理思想往往被作为哲学思想的一个从属部分,很少有从伦理学的视角去研究的。本文拟对此作一粗浅的探索。 (一)儒家伦理思想的神学化把先秦儒家伦理思想发展成为一种宗教道德,是董仲舒伦理思想的主要特征。宗教道德,是把道德的本质、原则及其规范看作是某种超自然的力量从天上降临人间的结果的一种唯心主义道德学说。在西方,超自然的力量是上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道德 儒家伦理思想 中国伦理思想史 奉天法古 伦理学家 道德化 三纲 阴阳五行说 道德学说 道德原则
下载PDF
论董仲舒以教化治国之方略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兆伟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39-46,共8页
西汉董仲舒发展了儒家理想社会的思想,他说:“大富则骄,大贫则忧,忧则为盗,骄则为暴,此众人之情。圣者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均调之。”①只有如此,才能使封建社会安定巩固;也只有如此,才能保证... 西汉董仲舒发展了儒家理想社会的思想,他说:“大富则骄,大贫则忧,忧则为盗,骄则为暴,此众人之情。圣者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均调之。”①只有如此,才能使封建社会安定巩固;也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那么如何“均调”呢?董仲舒认为只有靠儒家的道德教化,所以董仲舒大力主张以教化治国。他首倡“兴太学、选贤士,独尊儒术。”他所倡导并付诸实施的政教统一的治国方略,不但影响了两汉三百多年,而且一直影响了整个封建社会。他的政教统一与西方中世纪的宗教和政权的合一不可同类而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思想 儒家理想 道德教化 封建统治阶级 儒家道德 治国方略 汉武帝时代 礼乐教化 奉天法古 圣者
下载PDF
从《左传》描述的迷信现象看先秦宗教观及其实质
7
作者 于丹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87-93,共7页
《左传》中描述的迷信现象,历来是学者们颇为关注而又莫衷一是的一个争论焦点。作为史书,《左传》自然以记史为主,但也有人认为:“左氏所书,不专人事。其别有五:曰天道,曰鬼神,曰灾祥,曰卜筮,曰梦。其失也巫,斯之谓欤?”(... 《左传》中描述的迷信现象,历来是学者们颇为关注而又莫衷一是的一个争论焦点。作为史书,《左传》自然以记史为主,但也有人认为:“左氏所书,不专人事。其别有五:曰天道,曰鬼神,曰灾祥,曰卜筮,曰梦。其失也巫,斯之谓欤?”(汪中《左氏春秋释疑》)清人的这一论断,是对《左传》很严厉的指摘,在研究界有一定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宗教观 中国宗教 天道 战争 “神” 道德评价 宗教精神 神道 奉天法古
下载PDF
试论董仲舒不受重用的原因
8
作者 王国文 刘焕曾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39-45,共7页
董仲舒生活于汉王朝的鼎盛时期。他把儒学神学化,建立了天人感应的神学体系,使之成为汉代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是为汉代制定大一统理论的思想家。
关键词 汉武帝时代 汉王朝 谴告说 春秋公羊学 统治思想 礼乐教化 伤败 盐铁 奉天法古 天人三策
下载PDF
传统文化对应于现代先进文化建设的启示
9
作者 于庆生 《正气》 2003年第3期18-18,共1页
关键词 华夏文明 天人和谐 奉天法古 主要职业 国际化过程 以天为法 祖先崇拜 一切万物 秦汉时代 自然崇拜
下载PDF
评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10
作者 北京师大校大批判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4年第3期46-51,共6页
董仲舒(公元前一七九——前一○四年)是西汉时期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在我国封建社会初期,他第一个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反动政策,鼓吹“奉天法古”的复旧路线,把维护奴隶制的孔孟之道加工改铸为地主阶级的正统思想,曾长... 董仲舒(公元前一七九——前一○四年)是西汉时期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在我国封建社会初期,他第一个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反动政策,鼓吹“奉天法古”的复旧路线,把维护奴隶制的孔孟之道加工改铸为地主阶级的正统思想,曾长期地为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和近代一切反动头目所拥护。直到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叛徒、卖国贼林彪为了复辟资本主义,也把董仲舒当作偶象来顶礼膜拜,喧嚣什么“大家都当董仲舒”。因此,为了深入批林批孔,就必须彻底批判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反动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独尊儒术 武帝 儒家思想 地主 “天” 奉天法古 孔孟之道 匈奴 分封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