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奥地利文学的民族特性 被引量:3
1
作者 聂军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16-21,共6页
本文针对二战后奥地利文坛上出现的“奥地利文学”这一概念,尝试从历史文化的角度阐述奥地利的社会历史特征对本国文学发展的影响,进而突出奥地利文学相对于德国文学的独立特性。文中采用“民族特性”一词,目的是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整... 本文针对二战后奥地利文坛上出现的“奥地利文学”这一概念,尝试从历史文化的角度阐述奥地利的社会历史特征对本国文学发展的影响,进而突出奥地利文学相对于德国文学的独立特性。文中采用“民族特性”一词,目的是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整体意义上来考察奥地利文学。作者着重从毕德麦耶尔时期、维也纳现代派、战后文学这三个辉煌时期来探讨奥地利文学的发展轨迹和基本特征,从中肯定了奥地利文学与德国文学之间的相通之处,也揭示了奥地利文学自身的民族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地利文学 独立性 民族特性
下载PDF
德语文学中的奥地利文学 被引量:3
2
作者 丰卫平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8-12,52,共6页
在德语文学中,奥地利文学、德国文学和瑞士文学并存,但奥地利文学自有其独特的发展过程和特征。明白这一点,对理解奥地利作家及解读他们的作品是大有裨益的。
关键词 德语文学 奥地利文学 奥地利历史 奥地利文化
下载PDF
残缺与模糊:论奥地利文学在新中国的译介
3
作者 殷明明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99-102,共4页
奥地利不乏经典作家,但奥地利文学作为整体在中国的译介出版不仅有限,而且失衡。一些在文学上得到很高评价的作家作品,其在中国的译介却很不充分,穆齐尔、伯恩哈德、巴赫曼、汉德克、布洛赫等单行本的出版都在2000年甚至2010年之后,霍... 奥地利不乏经典作家,但奥地利文学作为整体在中国的译介出版不仅有限,而且失衡。一些在文学上得到很高评价的作家作品,其在中国的译介却很不充分,穆齐尔、伯恩哈德、巴赫曼、汉德克、布洛赫等单行本的出版都在2000年甚至2010年之后,霍夫曼斯塔尔的直到2018年才有译本;霍尔瓦特等名家至2018年上半年未有单行本翻译出版。究其原因,首先是德语文学在中国整体上的弱势;其次是奥地利文学本身的问题,它长期与德国文学缺乏界限,而且一些著名的奥地利作家的流动性大、国籍归属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地利文学 中国 出版 失衡
下载PDF
传统的记忆与文化包容——奥地利文学中的传统文化意识特征 被引量:5
4
作者 聂军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3-203,共11页
本文以奥地利传统文化对本土文学的影响为出发点,借鉴学术界关于"哈布斯堡神话"的观点,以毕德麦耶尔时期代表作家的主要作品为例,阐述奥地利传统文化意识的基本形态及其在文学中的表现,并以此探讨奥地利文学的文化内涵,指出... 本文以奥地利传统文化对本土文学的影响为出发点,借鉴学术界关于"哈布斯堡神话"的观点,以毕德麦耶尔时期代表作家的主要作品为例,阐述奥地利传统文化意识的基本形态及其在文学中的表现,并以此探讨奥地利文学的文化内涵,指出哈布斯堡王朝的历史对奥地利社会的长期影响渗透在各个时期的文学之中,毕德麦耶尔时期的文学是大奥帝国大一统文化传统的典型体现;20世纪中期以来,这种大一统文化传统演变成为一种社会伙伴关系,渗透于奥地利当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自然也成为奥地利当代文学发展的主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地利文学 哈布斯堡王朝 文化传统 文化包容
原文传递
巴赫曼对西方社会的理性思考及诗性批判——兼论女作家的文学观
5
作者 张保宁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2-147,共6页
奥地利当代女作家英格博格·巴赫曼的作品对战后西方社会现存秩序的矛盾和潜在危机的揭示,对奥地利文化的审视和批判,都达到了一定的思想高度,表现出非常深刻的时代主题和犀利的批判、解构功能。这些都与作者对文学的认知紧密相关... 奥地利当代女作家英格博格·巴赫曼的作品对战后西方社会现存秩序的矛盾和潜在危机的揭示,对奥地利文化的审视和批判,都达到了一定的思想高度,表现出非常深刻的时代主题和犀利的批判、解构功能。这些都与作者对文学的认知紧密相关。巴赫曼认为,文学是拯救人类精神的希望,文学具有改造世界、修正生活秩序的功能,文学就是创新,文学永远给人类精神带来理想的光芒。巴赫曼用她独具风格的诗歌和小说创作实践了她的文学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赫曼 奥地利文学 诗性批判 文学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下载PDF
奥地利现代文学在中国的译介与影响
6
作者 王静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3-96,共4页
19世纪中期起的奥地利文学是德语文学中特殊而杰出的一部分,享有世界声誉。新文化运动中大量代表作被译介到中国,对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起到了不可或缺的奠基作用。改革开放后大批佳作翻译问世,不仅丰富了中国读者的视野,也对中国现当代... 19世纪中期起的奥地利文学是德语文学中特殊而杰出的一部分,享有世界声誉。新文化运动中大量代表作被译介到中国,对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起到了不可或缺的奠基作用。改革开放后大批佳作翻译问世,不仅丰富了中国读者的视野,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语文学 奥地利现代文学 译介
原文传递
叙事革命与身体政治——奥地利当代女性文学中的实验性书写
7
作者 杨植钧 《德语人文研究》 2015年第1期15-21,共7页
在奥地利文坛叙事实验与语言批判进入高峰期的上世纪70—80年代,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也达到了高潮。后结构女性主义一方面为分析当代与经典文本提供了新的理论手段,另一方面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作家们的创作,使得美学和叙述上的... 在奥地利文坛叙事实验与语言批判进入高峰期的上世纪70—80年代,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也达到了高潮。后结构女性主义一方面为分析当代与经典文本提供了新的理论手段,另一方面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作家们的创作,使得美学和叙述上的抵抗直到今天仍然是奥地利女性文学的一个核心特征。本文尝试以克里斯蒂娃的"符号穹若"理论为基础,从拆解线性叙事时间、分裂叙事声音和诗化叙事语言三个方面对奥地利当代女性先锋文本中"实验性书写"与"阴性书写"两者之间的互动模式进行一次初步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地利文学 阴性书写 实验性书写 符号穹若
原文传递
消解虚拟叙事,重现真实感受——解读彼得·汉德克的小说《大黄蜂》 被引量:4
8
作者 聂军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50-157,共8页
《大黄蜂》是奥地利当代著名作家彼得·汉德克的成名作。汉德克的早期作品以反传统叙事而著称。本文通过对《大黄蜂》的解读,揭示汉德克反传统叙事的实质在于消解以主观和视觉感知为主体的虚拟叙事,重现对事物的真实感知、对事件的... 《大黄蜂》是奥地利当代著名作家彼得·汉德克的成名作。汉德克的早期作品以反传统叙事而著称。本文通过对《大黄蜂》的解读,揭示汉德克反传统叙事的实质在于消解以主观和视觉感知为主体的虚拟叙事,重现对事物的真实感知、对事件的真实感受。"大黄蜂"既是小说叙事形式的比喻,也寓指了作家对家乡和战争年代的回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地利文学 汉德克 《大黄蜂》 小说叙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