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5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奥塞车站到奥塞博物馆的启示——旧建筑改造的成功案例解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卫东风 孙毓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68-171,145,共5页
奥塞车站成功改造成博物馆的事例,证明利用老工业建筑遗产发展博物馆业,成本低,产生的附加值高,具独特的产业价值和人文价值;同时也为城市增添了历史和现代交融的文化景观。旧建筑的改造再利用对博物馆建设的意义重大。
关键词 奥塞博物馆 改造性再利用 价值意义
下载PDF
我们所亲历的齐奥塞斯库那个时代--罗马尼亚前驻华大使罗明访谈录 被引量:1
2
作者 孔寒冰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0-59,共10页
2010年8月下旬,本文作者前往布加勒斯特,对罗马尼亚前驻华大使罗明先生和他的夫人萨安娜女士进行了五十余小时的访谈,所及内容主要包括他们与中国的情缘、中罗关系以及罗马尼亚的社会发展等。本文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关键词 罗马尼亚 奥塞斯库 苏联社会主义 东欧剧变
下载PDF
亚里士多德有关悲剧的理论及在《奥塞罗》中的体现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倩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2008年第S1期256-,共1页
亚里士多德在其作品《诗学》中阐述了有关悲剧的理论,提出五点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特征以及悲剧主人公和悲剧人物性格,他认为悲剧主人公应是出身高贵、品德居中、犯有错误和过失的中间人。这些悲剧理论反映在莎士比亚的悲剧尤其是《奥... 亚里士多德在其作品《诗学》中阐述了有关悲剧的理论,提出五点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特征以及悲剧主人公和悲剧人物性格,他认为悲剧主人公应是出身高贵、品德居中、犯有错误和过失的中间人。这些悲剧理论反映在莎士比亚的悲剧尤其是《奥塞罗》的创作中,从《奥塞罗》的情节布局,即情节的严肃复杂、有机组成和结局效果等方面可以看出莎翁对亚氏悲剧理论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剧 亚里士多德 奥塞
下载PDF
南奥塞梯战事与俄罗斯-北约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安维华 《亚非纵横》 2008年第5期5-11,共7页
俄罗斯与格鲁吉亚之间的分歧是苏联解体、独联体遗留下来的问题,属于本地区内部的问题,这些问题十分复杂。美国与北约的介入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北约向亚欧大陆腹地挺进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对俄罗斯来说,南高加索... 俄罗斯与格鲁吉亚之间的分歧是苏联解体、独联体遗留下来的问题,属于本地区内部的问题,这些问题十分复杂。美国与北约的介入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北约向亚欧大陆腹地挺进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对俄罗斯来说,南高加索地区属于具有战略意义的地区之一。北约在这一地区的扩展触动了俄罗斯忍受压力的底线,俄不能对局势的发展无动于衷。北约与俄罗斯之间在本地区关系的紧张化不可避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塞 北约 俄罗斯 格鲁吉亚
下载PDF
父权制社会中的爱情悲剧——《奥塞罗》 被引量:2
5
作者 王丹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72-73,共2页
莎士比亚著名的爱情悲剧《奥塞罗》描写了父权制社会中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关系 ,揭示父权制社会的道德标准和原型观念。可以说 。
关键词 父权制社会 爱情悲剧 奥塞罗》 莎士比亚 道德标准 艺术魅力
下载PDF
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在《奥塞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刘丽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45-50,共6页
亚里士多德在《诗艺》中阐述的悲剧理论反映在莎士比亚的悲剧尤其是《奥塞罗》的创作中,拟从《奥塞罗》的情节布局,即情节的严肃复杂、有机组成和结局效果等方面来看莎翁对亚氏悲剧理论的应用。
关键词 情节 悲剧 莎士比亚 奥塞罗》 亚里士多德 《诗艺》
下载PDF
审美之意象——论《奥塞罗》的意象空间
7
作者 刘杰秀 《继续教育研究》 2004年第4期105-107,共3页
意象是利用语言符号系统创造出的一种特殊意境 ,它并没有改变所指的物质形态 (语言符号 ) ,而是一种间接性的艺术塑造 ,因此所塑造的意象更为自由 ,更具有丰富的内涵。本文拟从审美的艺术思维角度 ,以莎士比亚悲剧《奥塞罗》为文本 ,探... 意象是利用语言符号系统创造出的一种特殊意境 ,它并没有改变所指的物质形态 (语言符号 ) ,而是一种间接性的艺术塑造 ,因此所塑造的意象更为自由 ,更具有丰富的内涵。本文拟从审美的艺术思维角度 ,以莎士比亚悲剧《奥塞罗》为文本 ,探析在剧中所创作的意象空间 ,揭示它们的深层含义及其功能。进一步体会其怎样强化戏剧的审美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塞罗》 意象 审美观念 形象性 艺术思维 莎士比亚 悲剧
下载PDF
《奥塞罗》言语中的形象群与人物性格的体现
8
作者 戚田莉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83-84,共2页
综观莎士比亚的全部悲剧 ,论情节之简单、剧情发展之紧凑、悲剧效果之明显 ,非《奥塞罗》莫属。剧中人物刻画清晰 ,对比强烈 ,扣人心弦。主人翁性格各异 ,而他们的言语则更能体现人物的个性化。
关键词 奥塞罗》 言语 形象群 人物性格
下载PDF
亲历齐奥塞斯库时代——罗马尼亚前驻华大使罗明夫妇访谈录
9
作者 孔寒冰 《同舟共进》 2012年第2期26-30,共5页
罗明是一个中文名字,本名叫拉穆鲁斯·布杜拉。1931年11月8日,罗明生于罗马尼亚一个农民家庭,1950年赴华留学,先后在清华大学学习汉语,在北京大学学习中国语言文学。此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他几乎为所有罗马尼亚主要领导人和中... 罗明是一个中文名字,本名叫拉穆鲁斯·布杜拉。1931年11月8日,罗明生于罗马尼亚一个农民家庭,1950年赴华留学,先后在清华大学学习汉语,在北京大学学习中国语言文学。此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他几乎为所有罗马尼亚主要领导人和中国主要领导人作过翻译和陪同,如罗马尼亚的格罗查、乔治乌一德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马尼亚 奥塞斯库 驻华大使 访谈录 1931年 1950年 农民家庭 学习汉语
下载PDF
文本的人格解读:莎士比亚《奥塞罗》和《麦克白》的隐在性人格意识主题
10
作者 孙定辉 《英语研究》 2005年第3期49-57,共9页
在对文本的阅读和批评中,我们往往被文本中由作家确定的明在性人格意识主题所限定,而没注意文本中被这一明在性人格意识主题所遮蔽、漠视、排斥、掩饰的隐在性人格意识主题。只有对文本客观存在的人格意识主题进行本性、文化品性和社会... 在对文本的阅读和批评中,我们往往被文本中由作家确定的明在性人格意识主题所限定,而没注意文本中被这一明在性人格意识主题所遮蔽、漠视、排斥、掩饰的隐在性人格意识主题。只有对文本客观存在的人格意识主题进行本性、文化品性和社会品性分析,发现其隐在性人格意识主题,我们对作家作品的分析也才可能是全面的,也才可能最大限度地逼近文本所表达,客观人格现实和作家的人格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在性人格意识主题 隐在性人格意识主题 奥塞罗》 《麦克白》
下载PDF
从南奥塞梯冲突看美俄在格鲁吉亚的战略博弈
11
作者 黄永弟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1年第4期98-99,共2页
2008年的南奥塞梯冲突导致俄格关系降到了两国独立以来最低点,究其原因是美俄战略博弈的结果。美国多年来的战略实施给了格鲁吉亚敢于发动军事行动的动力。面对挑战,俄罗斯软硬兼施,以对抗美国对其生存空间的压缩,重树大国形象。可以预... 2008年的南奥塞梯冲突导致俄格关系降到了两国独立以来最低点,究其原因是美俄战略博弈的结果。美国多年来的战略实施给了格鲁吉亚敢于发动军事行动的动力。面对挑战,俄罗斯软硬兼施,以对抗美国对其生存空间的压缩,重树大国形象。可以预见的是,美俄在格鲁吉亚的战略博弈将会长期持续下去,这将给世界格局带来重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鲁吉亚 奥塞 美俄 战略博弈
下载PDF
论奥运会的政治功能——由“南奥塞梯冲突事件”引发的思考
12
作者 刘亮 《研究生法学》 2008年第6期49-61,共13页
一"南奥塞梯冲突事件"简要回顾2008年8月8日凌晨,格鲁吉亚军队进入南奥塞梯控制区,并对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市进行炮击,使冲突地区局势骤然恶化。当天,俄第58集团军部分部队开进南奥塞梯,增援驻扎在冲突地区的俄维和部队。12... 一"南奥塞梯冲突事件"简要回顾2008年8月8日凌晨,格鲁吉亚军队进入南奥塞梯控制区,并对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市进行炮击,使冲突地区局势骤然恶化。当天,俄第58集团军部分部队开进南奥塞梯,增援驻扎在冲突地区的俄维和部队。12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宣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塞 冲突事件 体育组织 国家奥委会 茨欣瓦利 洛杉矶奥运会 古代奥运会 梅德 杰夫 达尔富尔
下载PDF
嫉妒的背后——谈《奥塞罗》中的身份认同及其他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青 张明 《皖西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101-103,共3页
莎士比亚的著名的四大悲剧之一的《奥赛罗》曾经引起过无数的争议。"嫉妒说"曾在《奥赛罗》研究中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但也有很多莎学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嫉妒说"加以否定,指出《奥赛罗》中蕴涵的人文主义思想并不... 莎士比亚的著名的四大悲剧之一的《奥赛罗》曾经引起过无数的争议。"嫉妒说"曾在《奥赛罗》研究中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但也有很多莎学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嫉妒说"加以否定,指出《奥赛罗》中蕴涵的人文主义思想并不能以嫉妒一说简单诠释。就"嫉妒"背后隐藏的种种原因和动机,探讨了造成奥塞罗悲剧的一些深层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塞 异乡人 嫉妒 身份认同危机 种族主义
下载PDF
悲剧中的清醒意识——谈《奥塞罗》的悲剧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吕宁 姜涛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79-81,共3页
莎士比亚借奥塞罗的悲剧命运,使人们不仅认识到人性中的善恶转化及恶随时战胜善的可能性,而且还认识到反动势力的虚伪和残酷及进步力量在发展初期的幼稚和本身存在的弱点,从而警醒世人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勇于和自身本性中的弱点作斗争,... 莎士比亚借奥塞罗的悲剧命运,使人们不仅认识到人性中的善恶转化及恶随时战胜善的可能性,而且还认识到反动势力的虚伪和残酷及进步力量在发展初期的幼稚和本身存在的弱点,从而警醒世人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勇于和自身本性中的弱点作斗争,勇于和反动阶级及本阶级内部的反动势力作斗争,积极地追求幸福生活,其作品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奥塞 悲剧意义
下载PDF
无可挽回的悲壮——莎剧《麦克白》与《奥塞罗》之比较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姝惠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76-77,共2页
《麦克白》与《奥塞罗》是莎士比亚广为人知的两部悲剧。《麦克白》与《奥塞罗》同为悲剧 ,却有着不同的主题、性格各异的主人公及推动剧情发展的情节结构。两部剧本的比较将有助于探讨文学作品欣赏的多重角度和人性泯灭的悲剧所体现的... 《麦克白》与《奥塞罗》是莎士比亚广为人知的两部悲剧。《麦克白》与《奥塞罗》同为悲剧 ,却有着不同的主题、性格各异的主人公及推动剧情发展的情节结构。两部剧本的比较将有助于探讨文学作品欣赏的多重角度和人性泯灭的悲剧所体现的人性与灵魂的挣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麦克白》 奥塞罗》 人性 灵魂 悲剧 创作主题 人物性格 情节结构 文学欣赏
下载PDF
从南奥塞梯独立看后普京时代俄罗斯对美政策 被引量:1
16
作者 董蕙竹 《科教文汇》 2009年第10期220-220,共1页
2008年8月8日,正值万众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北京人民和世界人民共同欢庆这一世界性节日之时,在世界的一隅高加索却爆发了严重的地区冲突,格鲁吉亚与其自治州南奥塞梯当地的武装力量发生冲突,随即演化成格鲁吉亚与此地的俄罗斯维... 2008年8月8日,正值万众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北京人民和世界人民共同欢庆这一世界性节日之时,在世界的一隅高加索却爆发了严重的地区冲突,格鲁吉亚与其自治州南奥塞梯当地的武装力量发生冲突,随即演化成格鲁吉亚与此地的俄罗斯维和部队的冲突。文章试图通过分析南奥塞梯独立的内部原因,探究俄罗斯对美国的外交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塞梯独立 美俄战略争夺 地缘政治 能源
下载PDF
从科索沃到南奥塞梯——关于民族自决权的反思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雪盈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37-40,共4页
从美国和欧盟支持下的科索沃宣布独立,到俄罗斯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其背后的理念都是民族自决。而民族自决权作为现代国际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其行使是受到国际法和国家主权的严格限制的,不能成为大国互相制衡的工具,更不能被肆意曲... 从美国和欧盟支持下的科索沃宣布独立,到俄罗斯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其背后的理念都是民族自决。而民族自决权作为现代国际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其行使是受到国际法和国家主权的严格限制的,不能成为大国互相制衡的工具,更不能被肆意曲解成旨在分裂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民族分离主义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自决权 民族分离主义 科索沃 奥塞
下载PDF
伊阿古——《奥塞罗》中的利己主义者 被引量:1
18
作者 任强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65-67,共3页
伊阿古是莎士比亚《奥塞罗》剧中的反面人物 ,他是阴谋家、辞令家、行动家 ,同时又是心理学家。
关键词 莎士比亚 奥塞罗》 伊阿古
下载PDF
美俄博弈下的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独立问题
19
作者 谢玲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1-3,22,共4页
格鲁吉亚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的独立问题由来已久,在科索沃独立事件发生后,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的独立问题有了新的进展,特别是在2008年8月8日的俄格冲突中,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的独立问题由幕后走到了台前,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在俄... 格鲁吉亚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的独立问题由来已久,在科索沃独立事件发生后,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的独立问题有了新的进展,特别是在2008年8月8日的俄格冲突中,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的独立问题由幕后走到了台前,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在俄美大国的博弈下,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的独立问题还将有很远的路要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俄罗斯 阿布哈兹南奥塞 独立
下载PDF
奥塞罗杀妻悲剧的女性主义解读
20
作者 许一华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95-95,97,共2页
对于奥塞罗杀妻动机的评论,主要有三种说法:上当说、性格说和荣誉说。三种说法,显示出批评家和观众长期以来对奥塞罗给予了极多的同情和理解。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视野来看,奥塞罗的杀妻行为与“正义”毫无关系,悲剧的根本原因是“雄... 对于奥塞罗杀妻动机的评论,主要有三种说法:上当说、性格说和荣誉说。三种说法,显示出批评家和观众长期以来对奥塞罗给予了极多的同情和理解。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视野来看,奥塞罗的杀妻行为与“正义”毫无关系,悲剧的根本原因是“雄性嫉妒”与父权社会残暴法则的扭曲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塞罗悲剧 父权社会 女性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