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评奖策略及启示
1
作者 岳兰竹 《艺术教育》 2018年第19期144-146,共3页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已经经过了70年的曲折发展。1956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被纳入奥斯卡奖的竞赛单元,该奖项面对"非英语类"影片,同时这些影片又以国家的名义参赛,这就使这一奖项具有更多的民族性和世界性,也确立了它在电影...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已经经过了70年的曲折发展。1956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被纳入奥斯卡奖的竞赛单元,该奖项面对"非英语类"影片,同时这些影片又以国家的名义参赛,这就使这一奖项具有更多的民族性和世界性,也确立了它在电影评奖中的权威性。对于一个能为国家带来荣誉感的电影奖项,正确认识其评奖策略和评奖倾向,可以更加清楚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定位,并给中国电影创作带来一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评奖策略 评奖倾向
原文传递
“奥斯卡”视野下中国电影的翻译导向与策略——以《金陵十三钗》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于文杰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1-82,共2页
《金陵十三钗》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在避难教堂里女性、苦难与救赎的故事,随着影片在国内各大院线的热映,张艺谋又一次赚足了眼泪和好评。然而,影片在信心满满进军国际影展中,从金球奖到奥斯卡“小金人”之梦,全部铩羽... 《金陵十三钗》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在避难教堂里女性、苦难与救赎的故事,随着影片在国内各大院线的热映,张艺谋又一次赚足了眼泪和好评。然而,影片在信心满满进军国际影展中,从金球奖到奥斯卡“小金人”之梦,全部铩羽而归,又一次的“冲奥”失败提醒我们关注华语电影的国际化英译刻不容缓。本文以《金陵十三衩》的片名及字幕翻译实体为样本,对比《卧虎藏龙》《花样年华》等成功斩获国际电影大奖的中国本土电影,揭示电影片名的“冲锋号”作用,探索以文化价值承载为根本的翻译导向,详细阐述中国电影进军国际过程中的翻译方法与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金陵十三钗》 翻译导向 翻译策略
下载PDF
由《何以为家》透视影像与现实之互文指涉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鹭 陈晓军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64-67,共4页
《何以为家》是由黎巴嫩导演娜丁·拉巴基执导,赞恩·阿尔·拉菲亚、约丹诺斯·希费罗联合主演的剧情片,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已于2019年4月在中国上映。影片以黎巴嫩男孩赞恩将父母告上法庭... 《何以为家》是由黎巴嫩导演娜丁·拉巴基执导,赞恩·阿尔·拉菲亚、约丹诺斯·希费罗联合主演的剧情片,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已于2019年4月在中国上映。影片以黎巴嫩男孩赞恩将父母告上法庭、对簿公堂为开头,以回忆和插叙的手法,讲述了他这一行为的前因后果,描绘出在难民潮的现状下个体的不幸际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戛纳电影节 剧情片 互文指涉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黎巴嫩 前因后果
下载PDF
《卡比利亚之夜》:费里尼微观悲剧与心灵的觉醒
4
作者 李嫣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97-100,共4页
《卡比利亚之夜》是由意大利著名导演费德里克·费里尼所执导的电影,于1957年面世,并获得了第30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代表了费里尼早期的电影成就。影片以乔伊斯式短篇小说般的手法,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地将罗马的一位花街女郎卡比... 《卡比利亚之夜》是由意大利著名导演费德里克·费里尼所执导的电影,于1957年面世,并获得了第30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代表了费里尼早期的电影成就。影片以乔伊斯式短篇小说般的手法,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地将罗马的一位花街女郎卡比利亚的三段情感经历串联在一起,展示了一出生动鲜活,又催人泪下的底层故事。在影片伊始,卡比利亚与她的男友漫步在河边,当他们踱步到河边时,乔治突然将卡比利亚推入河中,抢过她的手包,逃窜而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里尼 卡比利亚 德里克 情感经历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乔伊斯 生动鲜活 层层递进
下载PDF
历史题材、两极视角与空间建构——试论芬兰新生代导演克劳斯·哈洛的电影风格
5
作者 齐伟 周思艺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1-6,共6页
克劳斯·哈洛是近年在世界电影艺术领域较受关注的芬兰电影新生代导演。从2002年执导第一部剧情长片《我很想你》(Elina-Som om jag inte fanns,2002)起至今,他共完成七部故事长片,曾四度代表芬兰角逐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作为北欧的... 克劳斯·哈洛是近年在世界电影艺术领域较受关注的芬兰电影新生代导演。从2002年执导第一部剧情长片《我很想你》(Elina-Som om jag inte fanns,2002)起至今,他共完成七部故事长片,曾四度代表芬兰角逐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作为北欧的新生代导演,他在国际上也获奖颇丰,其长片处女作夺得了2003年的英格玛伯格曼奖,这是该奖项为数不多的几次授予非瑞典籍导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导演 伯格曼 电影风格 空间建构 克劳斯 历史题材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芬兰
下载PDF
文化场域中的东南亚视觉——论陈英雄电影特质
6
作者 张丽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8-51,共4页
20世纪90年代,法籍越裔导演陈英雄(Anh Hung Tran)将彼时无法与电影艺术产生联想的越南带入镜头中。从获得各项国际大奖,包括第66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的长片处女作《青木瓜之味》(陈英雄,1993)到表现越南底层社会血与泪、暴力与温情... 20世纪90年代,法籍越裔导演陈英雄(Anh Hung Tran)将彼时无法与电影艺术产生联想的越南带入镜头中。从获得各项国际大奖,包括第66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的长片处女作《青木瓜之味》(陈英雄,1993)到表现越南底层社会血与泪、暴力与温情并存的《三轮车夫》(陈英雄,1995),陈英雄成了越南电影的一张名片。然而,一个无法忽视的尴尬事实却是,虽然生于越南、表现越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英雄 国际大奖 电影特质 越南电影 文化场域 《三轮车夫》 底层社会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下载PDF
女性主义视角下影片的叙事艺术——以影片《安东尼娅家族》为例
7
作者 蔡悦 《艺术家》 2020年第5期70-70,共1页
《安东尼娅家族》又名《不靠男人的日子》,是一部从导演到配乐全部由女性制作的影片,于1996年获第68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一、多元化人物重塑"女性乌托邦"影片中,从安东尼娅拎着箱子带着女儿进入村子的那一刻,仿佛打破了传... 《安东尼娅家族》又名《不靠男人的日子》,是一部从导演到配乐全部由女性制作的影片,于1996年获第68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一、多元化人物重塑"女性乌托邦"影片中,从安东尼娅拎着箱子带着女儿进入村子的那一刻,仿佛打破了传统男权社会的平静。无论是安东尼娅母亲临死前对其父亲的控诉,还是葬礼后,安东尼娅带女儿来到奥尔格的咖啡馆——一个绝对男权主义的场所,皮特一家对智障妹妹语言和行为上的羞辱,足以见得导演对传统男权社会的刻意丑化和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重塑 《安东尼娅家族》 女性主义视角 男权主义 女性乌托邦 叙事艺术 男权社会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下载PDF
别碰我,我两天没洗澡了
8
作者 弋舟 《特别关注》 2023年第6期33-33,共1页
几年前有部电影叫《窃听风暴》,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影片的背景是东德,讲的是20世纪80年代,一段虚构的柏林墙倒塌前的故事。整部影片令我着迷的是,画面中的东德人民似乎过得还不错:整洁并且宽散的房间,有电影《窃听风暴》剧照烛... 几年前有部电影叫《窃听风暴》,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影片的背景是东德,讲的是20世纪80年代,一段虚构的柏林墙倒塌前的故事。整部影片令我着迷的是,画面中的东德人民似乎过得还不错:整洁并且宽散的房间,有电影《窃听风暴》剧照烛台,有壁炉,有油画,还有洗澡间;体面的装束,大衣,长裙,质地优良的围巾;优雅的舞台;还算不错的公园.尤其是,似乎人人都彬彬有礼。审问是彬彬有礼的(当然也是种残酷),反驳是彬彬有礼的(完全跟大义凛然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窃听风暴》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油画 东德
下载PDF
传奇电影大师雅克·贝汉
9
《青岛画报》 2022年第6期90-91,共2页
出生戏剧世家,6岁参演电影,15岁登台表演,创下一出剧目连演四百场的佳绩;25岁出演影片《半个男人》,一举拿下威尼斯影帝,成为享誉世界的殿堂级演员;29岁,演员事业如日中天时却转战幕后,成为一名制片人,第一部参与制片的电影《焦点新闻... 出生戏剧世家,6岁参演电影,15岁登台表演,创下一出剧目连演四百场的佳绩;25岁出演影片《半个男人》,一举拿下威尼斯影帝,成为享誉世界的殿堂级演员;29岁,演员事业如日中天时却转战幕后,成为一名制片人,第一部参与制片的电影《焦点新闻》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五年后参与制作的《高歌胜利》再度获此殊荣.他就是雅克·贝汉,电影史上的传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克·贝汉 电影大师 电影史 登台表演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焦点新闻 制片人 威尼斯
原文传递
《何以为家》: 愿每一个孩子都能被世界温柔以待
10
作者 书影君 《少年大世界(初中生)》 2020年第1期50-51,共2页
一个12岁的服刑男孩,在法院起诉了自己的亲生父母,理由竟然是因为他们生下了自己。他究竟经历了什么?这个匪夷所思的剧情就是黎巴嫩影片《何以为家》开头的一幕。影片上映后,不但获得第91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提名和第71届戛纳电影节主... 一个12岁的服刑男孩,在法院起诉了自己的亲生父母,理由竟然是因为他们生下了自己。他究竟经历了什么?这个匪夷所思的剧情就是黎巴嫩影片《何以为家》开头的一幕。影片上映后,不但获得第91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提名和第71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审团奖,导演娜丁 •拉巴基也成为了第一位获此荣誉的女性阿拉伯导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戛纳电影节 评审团 亲生父母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黎巴嫩 剧情 阿拉伯
原文传递
我所认识的雅克·贝汉
11
作者 江平 《大众电影》 2022年第5期64-64,共1页
雅克·贝汉,法国人,名演员,大导演。1957年从影,1966年主演《半个男人》获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担任制片的《Z》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制作的《特殊地带》获法国影院大奖,出品《胜利欢歌》二度斩获奥斯卡奖。这些都是我在上... 雅克·贝汉,法国人,名演员,大导演。1957年从影,1966年主演《半个男人》获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担任制片的《Z》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制作的《特殊地带》获法国影院大奖,出品《胜利欢歌》二度斩获奥斯卡奖。这些都是我在上海戏剧学院读书时仰视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戏剧学院 雅克·贝汉 男演员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奥斯卡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原文传递
每个孩子都应该被温柔以待
12
作者 陈凯欣 《深交所》 2019年第11期133-134,共2页
《何以为家》是一部根据难民儿童扎因的真实经历改编的黎巴嫩电影,同时被提名第91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影片从一个约12岁男孩扎因的口述开始,从他的视角讲述在战乱和贫穷的黎巴嫩底层民众的生存缩影。
关键词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底层民众 黎巴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