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化合物层的奥氏体氮碳共渗 被引量:5
1
作者 杨学斌 乔毅南 孔翠荣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8-12,共5页
用中碳钢进行了通氨滴醇奥氏体氛碳共渗试验。45钢在680℃和适当氮势条件下共渗,可以获得无化合物层,但奥氏体层下面存在细晶区的独特的渗层组织,探讨了细晶区产生与发展的机理,测定了沙层经时效硬化前后的民微硬度分布。结果表明... 用中碳钢进行了通氨滴醇奥氏体氛碳共渗试验。45钢在680℃和适当氮势条件下共渗,可以获得无化合物层,但奥氏体层下面存在细晶区的独特的渗层组织,探讨了细晶区产生与发展的机理,测定了沙层经时效硬化前后的民微硬度分布。结果表明,试验的工艺共渗时间短,渗层质量优异,是很有工业应用价值的表面强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碳共渗 奥氏体层 时效
下载PDF
Q235钢奥氏体氮碳共渗后的回火转变
2
作者 袁叔贵 邹敢锋 +1 位作者 赵鑫 韩玉奎 《金属热处理》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17-19,共3页
研究了Q235钢奥氏体氮碳共渗后共渗层回火时组织、结构、表面硬度、硬度分布以及耐磨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奥氏体氮碳共渗层在回火后,化合物层的ε相析出γ相,奥氏体淬火层发生含氮马氏体的分解和残留奥氏体的转变,过渡层也析... 研究了Q235钢奥氏体氮碳共渗后共渗层回火时组织、结构、表面硬度、硬度分布以及耐磨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奥氏体氮碳共渗层在回火后,化合物层的ε相析出γ相,奥氏体淬火层发生含氮马氏体的分解和残留奥氏体的转变,过渡层也析出了γ相,从而使共渗层的表面硬度和渗层中各层的硬度都得到很大的提高,硬度分布得到改善,同时使渗层的耐磨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氮碳共渗 奥氏体淬火 回火转变 碳钢
下载PDF
高压加热器管板不锈钢堆焊层与碳钢管子封口焊工艺
3
作者 陈小明 潘乾刚 《机械制造文摘(焊接分册)》 2011年第6期6-9,共4页
在低合金钢管板上堆焊奥氏体不锈钢与碳钢管子SA556MC2φ16mm×2.12mm进行管子管板封口焊试验时,采用手工氩弧焊ER309、ERNiCr-3等焊丝,在其焊缝根部产生微裂纹,并对产生的裂纹进行了分析。采用新工艺在管子管端先堆焊隔离层,采用... 在低合金钢管板上堆焊奥氏体不锈钢与碳钢管子SA556MC2φ16mm×2.12mm进行管子管板封口焊试验时,采用手工氩弧焊ER309、ERNiCr-3等焊丝,在其焊缝根部产生微裂纹,并对产生的裂纹进行了分析。采用新工艺在管子管端先堆焊隔离层,采用内缩式坡口再进行封口焊解决了焊缝裂纹,2009年1月新工艺申请为发明专利并成功运用到出口的600MW超临界高压加热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不锈钢堆焊 碳钢管子 封口焊 裂纹 发明专利
下载PDF
高压磁力釜的结构设计及应用
4
作者 陕陈宇 《石化技术》 CAS 2015年第3期101-102,共2页
阐述了应用于易燃、易爆、有毒介质的高压磁力釜的技术特性和设备结构特点,具体分析了采用磁力传动装置、单层筒体结构及内壁不锈钢耐蚀层的设计思路。
关键词 高压磁力釜 磁力搅拌装置 筒体 耐腐蚀奥氏体不锈钢堆焊
下载PDF
高Co-Ni二次硬化钢的设计准则与时效工艺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晨充 张弛 +2 位作者 杨志刚 苏杰 翁宇庆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5-182,共8页
通过对已有高Co-Ni二次硬化钢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了基于纳米级奥氏体层的相变诱导塑性(TRIP)效应和纳米级M_2C碳化物析出的强韧化机理,并根据Aer Met100钢大量已有的实验数据,建立了综合考虑奥氏体相变摩尔体积增量、奥氏体层稳定性、... 通过对已有高Co-Ni二次硬化钢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了基于纳米级奥氏体层的相变诱导塑性(TRIP)效应和纳米级M_2C碳化物析出的强韧化机理,并根据Aer Met100钢大量已有的实验数据,建立了综合考虑奥氏体相变摩尔体积增量、奥氏体层稳定性、奥氏体层厚度、奥氏体平衡含量、M_2C尺寸、M_2C平衡含量、成本控制等多个因素的设计准则。通过控制时效工艺,将高Co-Ni二次硬化钢中的M_2C相尺寸控制在1~5 nm,奥氏体层厚度控制在10~20 nm。M_2C和奥氏体的平衡含量被分别控制在19.5%和3.8%。根据设计准则分析了新型高Co-Ni二次硬化钢M54的时效工艺制度,模拟设计结果与显微组织实验观察结果基本吻合。设计得到的新型高Co-Ni二次硬化钢具有较好的强度(2021 MPa)和韧性(115 MPa·m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层 M2C析出相 粗化动力学 时效工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