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02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的田园书写
1
作者 赵晓晓 《新乡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1-44,共4页
约翰·福尔斯的第三部作品《法国中尉的女人》既是对传统田园书写的继承,又是对传统田园书写的创新。从田园中的动物、田园中的人物、田园中的景观、田园中的树林四个方面入手,解读福尔斯的田园书写特点,旨在指出自然是福尔斯创作... 约翰·福尔斯的第三部作品《法国中尉的女人》既是对传统田园书写的继承,又是对传统田园书写的创新。从田园中的动物、田园中的人物、田园中的景观、田园中的树林四个方面入手,解读福尔斯的田园书写特点,旨在指出自然是福尔斯创作的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中尉的女人 田园 景观
下载PDF
《布鲁斯特街的女人们》中的女性身体书写
2
作者 钟雨静 韩秀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21-27,共7页
在美国文坛,格罗丽亚·内勒是与托妮·莫里森、艾丽丝·沃克齐名的当代非裔代表作家,其处女作《布鲁斯特街的女人们》一经出版便荣获美国图书奖。文章结合女性身体书写相关理论,分析文本中的女性人物,认为黑人女性的身体是... 在美国文坛,格罗丽亚·内勒是与托妮·莫里森、艾丽丝·沃克齐名的当代非裔代表作家,其处女作《布鲁斯特街的女人们》一经出版便荣获美国图书奖。文章结合女性身体书写相关理论,分析文本中的女性人物,认为黑人女性的身体是被监禁、异化了的客体,身心受创的她们从压迫到觉醒,逐渐在这个被白人边缘化的社区获得了生理上的安定,也找到了精神上的安慰。内勒通过塑造七个黑人女性的故事表达了其女性主义立场,批判了父权社会对女性的伤害,同时也反映了她对黑人女性生存的关怀,以及对其身份认同和追寻自我幸福的鼓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斯特街的女人们》 身体书写 异化 创伤
下载PDF
人类学纪录片《缅北高地来的女人》叙事策略分析
3
作者 刘梦菲 刘宣如 《戏剧之家》 2024年第8期131-133,共3页
由王秀岳执导的中国人类学纪录片《缅北高地来的女人》为我们展现出人类学纪录片的最新呈现,故本文以克罗德·布雷蒙的枝形结构理论,结合纪录片的特性,探析人类学视域下的纪录片创作所使用的叙事策略,感受其对缅北高地追求幸福人生... 由王秀岳执导的中国人类学纪录片《缅北高地来的女人》为我们展现出人类学纪录片的最新呈现,故本文以克罗德·布雷蒙的枝形结构理论,结合纪录片的特性,探析人类学视域下的纪录片创作所使用的叙事策略,感受其对缅北高地追求幸福人生的女性同胞的致敬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缅北高地来的女人 人类学纪录片 叙事策略
下载PDF
《房间里的阿尔及尔女人》中的女性话语建构
4
作者 朱娇 黄晖 《绥化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3-66,共4页
短篇小说集《房间里的阿尔及尔女人》作为阿西娅·吉巴尔的代表作之一,作品描绘了阿尔及尔女性受到双重压迫的困境同时,通过颠覆性的逆写反抗传统叙事对女性形象的建构,并通过不同的女性叙事声音连缀成阿尔及尔女性试图寻找光明的... 短篇小说集《房间里的阿尔及尔女人》作为阿西娅·吉巴尔的代表作之一,作品描绘了阿尔及尔女性受到双重压迫的困境同时,通过颠覆性的逆写反抗传统叙事对女性形象的建构,并通过不同的女性叙事声音连缀成阿尔及尔女性试图寻找光明的歌唱。阿西娅·吉巴尔为第三世界女性发声,表现了她身为女性作家对殖民地女性的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里的阿尔及尔女人 后殖民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叙事学 叙事声音
下载PDF
安妮·埃尔诺自传体小说的空间叙事艺术——以《一个女人》为中心的考察
5
作者 彭琰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9-73,82,共6页
《一个女人》是安妮·埃尔诺的自传体小说,充分展现其自传体小说的空间叙事艺术。埃尔诺通过分析“我”与母亲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揭示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隔阂与对立。埃尔诺的空间诗学为其创作注入了别样的气质,小说借助地理空间、... 《一个女人》是安妮·埃尔诺的自传体小说,充分展现其自传体小说的空间叙事艺术。埃尔诺通过分析“我”与母亲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揭示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隔阂与对立。埃尔诺的空间诗学为其创作注入了别样的气质,小说借助地理空间、社会空间与心理空间的多维构筑,解码主人公“我”的边缘处境与身份危机,探讨其作为一个阶层“背叛者”在地位跃升后所遭遇的身份认同困境,揭示当时严峻的社会现实与阶层隔阂,并从文学层面反思身份认同的重新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叙事 安妮·埃尔诺 《一个女人 创伤记忆
下载PDF
以俚俗谐谑的风格演绎情爱缺失——通剧《瓦匠女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6
作者 倪金艳 《影剧新作》 2024年第1期54-60,共7页
通剧《瓦匠女人》充分挖掘南通本地资源,以支撑南通“铁军”勇往直前的瓦匠女人群体为主角,演绎农村留守女性的喜怒哀乐,其乡土特征鲜明、生活气息浓郁。其中,丑角行当的充分使用,成就了调笑与讽刺并存的喜剧效果。《瓦匠女人》在插科... 通剧《瓦匠女人》充分挖掘南通本地资源,以支撑南通“铁军”勇往直前的瓦匠女人群体为主角,演绎农村留守女性的喜怒哀乐,其乡土特征鲜明、生活气息浓郁。其中,丑角行当的充分使用,成就了调笑与讽刺并存的喜剧效果。《瓦匠女人》在插科打诨中反映了留守女性的生活艰辛、夫妻聚少离多致使情爱缺失等社会问题,故而,在某种程度上是一部社会问题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剧《瓦匠女人 丑角 谐谑 社会问题剧
下载PDF
空间理论视域下胡辛小说《四个四十岁的女人》中的女性意识解析
7
作者 芙蓉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9-73,81,共6页
胡辛的代表小说《四个四十岁的女人》通过4个40岁的女人的回忆展开故事,在短短几个小时的谈话中,主人公们讲述了自己20年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她们所回忆的多个生活瞬间,展现了两性在家庭空间中的相互依赖与反抗,这一空间凝聚了社会、... 胡辛的代表小说《四个四十岁的女人》通过4个40岁的女人的回忆展开故事,在短短几个小时的谈话中,主人公们讲述了自己20年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她们所回忆的多个生活瞬间,展现了两性在家庭空间中的相互依赖与反抗,这一空间凝聚了社会、文化、性别、身份等多种力量和复杂关系.作者通过这种回忆叙事表达了强烈的追求独立和平等的女性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辛 《四个四十岁的女人 空间 性别 女性意识
下载PDF
走出阁楼的疯女人 评上话版《朱莉小姐》的改编策略
8
作者 刘天宇 《上海戏剧》 2024年第3期33-35,共3页
2024年,如期到来的“经典戏剧·上话重绎”特色演出季将目光投向了遥远的北欧。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携手以导演海尔达·海尔维格为核心的瑞典团队,共同改编了现代戏剧大师斯特林堡的代表剧作《朱莉小姐》。如今谈到北欧戏剧,我们... 2024年,如期到来的“经典戏剧·上话重绎”特色演出季将目光投向了遥远的北欧。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携手以导演海尔达·海尔维格为核心的瑞典团队,共同改编了现代戏剧大师斯特林堡的代表剧作《朱莉小姐》。如今谈到北欧戏剧,我们更容易想起的名字大概会是易卜生。这位伟大的剧作家对世界文学和近代中国都产生过重大影响,往往被视为话剧审美的榜样和标杆,然而几乎是紧随其后风靡北欧剧坛的斯特林堡在后世却没有获得相应的声誉。尽管同样经历了从现实主义转向象征主义的自我变革,比起易卜生的端正平直,斯特林堡的剧作更富变革性,疯癫和激情是他作品中的常见要素--相传在易卜生的书房里就悬挂着斯特林堡的肖像画,前者以此来鞭策和激励自己的新锐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卜生 戏剧大师 女人 斯特林堡 疯癫 变革性 改编策略 自我变革
下载PDF
劳伦斯小说《骑马出走的女人》中的“寻音”之旅
9
作者 袁兰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4期58-61,共4页
听觉叙事研究作为叙事学领域的热点话题,呼吁长期重视视觉写作的文学批评领域转向对听觉的关注。英国小说家戴维·赫伯特·劳伦斯在《骑马出走的女人》中着力渲染声音与听觉的变化,声音在该小说的叙事中承担了重要角色。在这场... 听觉叙事研究作为叙事学领域的热点话题,呼吁长期重视视觉写作的文学批评领域转向对听觉的关注。英国小说家戴维·赫伯特·劳伦斯在《骑马出走的女人》中着力渲染声音与听觉的变化,声音在该小说的叙事中承担了重要角色。在这场“寻音”之旅中,女主人公经历了听觉的觉醒、转变与新生,完成了意识的觉醒和对新生活的探寻,为了摆脱工业文明之声对听觉的侵扰,她最终以献祭自我的方式融入原始文明的声音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叙事 倾听模式 劳伦斯 《骑马出走的女人 文明救赎
下载PDF
游移不定的“自我”——解读安妮·埃尔诺的《一个女人》
10
作者 魏欣怡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24年第1期18-24,共7页
安妮·埃尔诺的《一个女人》通过回忆母亲折射出叙述者的多重自我。自我从母女间的代际坐标游移至社会阶层坐标,继而迷失于时间坐标之上,但是自我通过游移逐步生成不同的意义:经由个体人格的成长到身份的确认,最终走向存在之思。
关键词 安妮·埃尔诺 《一个女人 自我 身份 母女关系
下载PDF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浅析电影《白色的马赛女人》中的悲剧爱情
11
作者 肖涵文 官品(指导) 《今古文创》 2024年第5期86-88,共3页
电影《白色的马赛女人》是一部根据真人故事改编反映白人现代女性在马赛原始部落因追求爱情而产生文化碰撞的优秀影片。该影片从现代文明与原始部落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生活习惯以及思维方式角度,描述了女主人公卡罗拉踌躇满志怀揣着... 电影《白色的马赛女人》是一部根据真人故事改编反映白人现代女性在马赛原始部落因追求爱情而产生文化碰撞的优秀影片。该影片从现代文明与原始部落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生活习惯以及思维方式角度,描述了女主人公卡罗拉踌躇满志怀揣着爱可迎万难的纯爱信仰只身奔赴追爱,却最终因无法跨越的文化差异而失望归故里的故事。本文将结合跨文化交际中的相关理论知识分析电影《白色的玛赛女人》中男女主人公因跨文化交际所产生的悲剧爱情并分析其根源,为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冲突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白色的马赛女人 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 悲剧爱情
下载PDF
“书写创伤即治疗”:时空建构与《塔里的女人》等的创作意涵
12
作者 葛天逸 《今古文创》 2024年第22期43-49,共7页
当于无名氏创作生涯的同阶段中生成的《一百万年以前》与《塔里的女人》,被并置于“书写创伤即治疗”式创作意涵下进行反向审视、研读时,此两部小说之于无名氏文学世界建构的别样意义才得以初步浮现。具体而言,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创作意... 当于无名氏创作生涯的同阶段中生成的《一百万年以前》与《塔里的女人》,被并置于“书写创伤即治疗”式创作意涵下进行反向审视、研读时,此两部小说之于无名氏文学世界建构的别样意义才得以初步浮现。具体而言,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创作意涵确实存在于此两部作品中,其间被建构的时空也才确实能引发具有题材性意义以外的意义,一种能够激励抗战最艰难的阶段中,深受创伤感引发的幻灭感等影响下的中国人,继续支持救亡的“精神场域”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名氏 《塔里的女人 《一百万年以前》 时空建构 创作意涵
下载PDF
窥一斑而知全豹:洞见人道主义的魂灵——评茨威格《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人物心理描写
13
作者 何芊慧 《今古文创》 2024年第1期16-18,共3页
“窥一斑而知全豹,观滴水可知沧海。”(1)以部分见整体,以小可推大,从一个人的心理可以窥见其内心最深处的精神世界,甚至可以探知到他生存的那个社会在他心灵留下的“痕迹”。作为一名著名的小说家,茨威格擅长用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来刻... “窥一斑而知全豹,观滴水可知沧海。”(1)以部分见整体,以小可推大,从一个人的心理可以窥见其内心最深处的精神世界,甚至可以探知到他生存的那个社会在他心灵留下的“痕迹”。作为一名著名的小说家,茨威格擅长用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心理世界,同时,其精练的神态描写和生动的动作刻画也从侧面展现出人物那时那景下的心理活动,激化的心理瞬间、特定的叙事场景、变换的人物聚焦等技巧都促进了人物心理世界的展现。而在茨威格费尽心思刻画出的心理世界背后,是他深受文艺的陶冶而具有的人文关怀,是他呼吁人性回归的人道主义精神,是其因战乱、特殊的身份而奔波流离,渴望一次栖息的灵魂。本文聚焦于对中篇小说《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的人物心理描写分析,试图从这一斑中洞见追求“文学即人学”的茨威格的人道主义魂灵。本文所指的“人物心理描写”并非专指作为一种手法的“心理描写”,而是能展现人物心理的所有描写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 人道主义 心理描写
下载PDF
从变译理论看《致命女人》字幕翻译
14
作者 岳好平 旷智慧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79-82,共4页
以美剧《致命女人》第二季汉译版本为例,分析变译理论的四种应用途径,即:增译、缩译、编译和改译,及变译理论在这部美剧中的应用效果:避免译文繁冗,明晰译文逻辑和增强译文可读性。分析结果表明,将变译理论应用于美剧的汉译实践中,将会... 以美剧《致命女人》第二季汉译版本为例,分析变译理论的四种应用途径,即:增译、缩译、编译和改译,及变译理论在这部美剧中的应用效果:避免译文繁冗,明晰译文逻辑和增强译文可读性。分析结果表明,将变译理论应用于美剧的汉译实践中,将会更好地提高字幕翻译的质量和效率,推动影视作品多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译理论 字幕翻译 致命女人
下载PDF
审美现代性视域下《恋爱中的女人》的艺术家形象
15
作者 李春风 曲洪 《巢湖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27-134,共8页
审美现代性关注感性和欲望,对立于启蒙现代性,是对后者理性的反拨和纠偏。后者崇尚理性和工具性,是科学技术对自然和社会的全面征服。作为一个“处于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交叉点上的作家”,劳伦斯很多小说中都出现了艺术家的形象,表现出... 审美现代性关注感性和欲望,对立于启蒙现代性,是对后者理性的反拨和纠偏。后者崇尚理性和工具性,是科学技术对自然和社会的全面征服。作为一个“处于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交叉点上的作家”,劳伦斯很多小说中都出现了艺术家的形象,表现出鲜明的审美现代性特征。劳伦斯在《恋爱中的女人》中塑造了三类艺术家的形象:孤傲骄纵的冒险艺术家戈珍、放荡不羁的伦敦艺术家们,以及冷血艺术家洛克。这三类艺术家分别对应于劳伦斯的艺术观、颓废的代言人和工业文明的倡导者,展呈作家对现代文明的批判和对生命哲学尊崇的审美现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恋爱中的女人 艺术家形象 戈珍 洛克
下载PDF
当文学遇到电影:奥斯特罗夫斯基名剧《没有陪嫁的女人》与银幕叙事
16
作者 刘洪波 《中国俄语教学》 2023年第2期55-64,共10页
奥斯特罗夫斯基被称为“俄罗斯的莎士比亚”,他的名剧《没有陪嫁的女人》公认是其后期的优秀作品。作为一部经典名著,它引发了不同时代电影导演的再创作兴趣。本文对比分析了四部俄文改编作品的银幕叙事特点并得出结论:当文学遇到电影,... 奥斯特罗夫斯基被称为“俄罗斯的莎士比亚”,他的名剧《没有陪嫁的女人》公认是其后期的优秀作品。作为一部经典名著,它引发了不同时代电影导演的再创作兴趣。本文对比分析了四部俄文改编作品的银幕叙事特点并得出结论:当文学遇到电影,就意味着文学将以不同的面貌、在不同程度上远离自身,获得新的生命形态和新的阐释;而与文学相遇的电影,则会得到一根难以摆脱的标尺,被人们自觉不自觉地以之论短长。最好的情形是文学与电影彼此成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斯特罗夫斯基 《没有陪嫁的女人 银幕叙事 改编电影
下载PDF
交际翻译理论视角下《致命女人》第二季字幕翻译探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瑶 田忠山 《海外英语》 2023年第6期36-37,46,共3页
基于彼得·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以美剧《致命女人》第二季为例,从意译、增译、改译、替代和语序调整五个方面分析交际翻译理论在字幕翻译中的应用。提出外文影视作品字幕翻译,应从目标观众对象出发,尽可能通俗地道,以达到更好的交... 基于彼得·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以美剧《致命女人》第二季为例,从意译、增译、改译、替代和语序调整五个方面分析交际翻译理论在字幕翻译中的应用。提出外文影视作品字幕翻译,应从目标观众对象出发,尽可能通俗地道,以达到更好的交际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命女人》第二季 字幕翻译 交际翻译
下载PDF
一部非女性主义作品--重读《法国中尉的女人》
18
作者 吕吉雪 刘宇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93-96,共4页
《法国中尉的女人》一直以来被广大学者定义为一部“理想的女权主义虚构作品”。研究者们认为萨拉作为福尔斯笔下的女主人公具有强烈的自主性,大胆摆脱了维多利亚时代对女性顺从、贞淑、柔弱形象的束缚,成为自由独立的典型女性人物,也... 《法国中尉的女人》一直以来被广大学者定义为一部“理想的女权主义虚构作品”。研究者们认为萨拉作为福尔斯笔下的女主人公具有强烈的自主性,大胆摆脱了维多利亚时代对女性顺从、贞淑、柔弱形象的束缚,成为自由独立的典型女性人物,也由此证明了福尔斯是一位地道的女权主义者,是女性运动的旗手。然而细读文本发现,福尔斯笔下的萨拉虽然具有某种程度上的自主性,但实际上仍是男性视角下的失语者,是被男性拯救的他者及被男权话语赋予“疯狂”特质的欲望客体。《法国中尉的女人》表面上是女权主义的进步作品,实际上却宣誓男性权威,拥护父权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中尉的女人 女性主义 他者 父权主义 客体
下载PDF
浅谈影视剧中的色彩——以《致命女人》第一季为例
19
作者 王博晨 金纾 《戏剧之家》 2023年第6期131-133,共3页
色彩作为影视作品视听语言中的重要因素,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试图以时装情感剧《致命女人》第一季为例,分别从色彩构成、色彩心理学及服饰色彩三方面着手,分析这部作品在色彩元素方面的独创性运用和审美效果。
关键词 《致命女人》第一季 色彩 影视
下载PDF
《法国中尉的女人》中“新女性”书写与困境
20
作者 沈欣雨 于建华 《艺术研究快报》 2023年第1期7-14,共8页
《法国中尉的女人》的改编基本遵循原小说的女性议题设置,“异构同质”的嵌套结构更加突出了萨拉与安娜的女性成长路径,并使其镜像式地相互对照、互为指涉。作为新女性的代表,萨拉的个体成长折射出英国社会变革的更多可能性,她将身体化... 《法国中尉的女人》的改编基本遵循原小说的女性议题设置,“异构同质”的嵌套结构更加突出了萨拉与安娜的女性成长路径,并使其镜像式地相互对照、互为指涉。作为新女性的代表,萨拉的个体成长折射出英国社会变革的更多可能性,她将身体化作僭越性别政治的武器,以此瓦解话语规训的藩篱,复归女性身体的本真与自治。然而,通过对电影文本的深度解读,我们也可以窥见其仍未能完全摆脱性别叙事窠臼。影片在女性身体、社会变革及故事结局等方面,仍未挣脱男性话语统治的桎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中尉的女人 女性主义 女性意识 身体政治 叙事困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