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杨利慧女娲神话思想与实践研究
1
作者 何春晖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29-36,共8页
女娲神话作为现代中国神话学的核心对象,不仅因为其位于中国神话谱系的核心层,也因为它的精神发掘正好与现代中国的民族历史高度契合。如果从女娲神话研究的第一代学者茅盾、顾颉刚等人算起,杨利慧应属第四代学者。杨利慧的女娲神话研究... 女娲神话作为现代中国神话学的核心对象,不仅因为其位于中国神话谱系的核心层,也因为它的精神发掘正好与现代中国的民族历史高度契合。如果从女娲神话研究的第一代学者茅盾、顾颉刚等人算起,杨利慧应属第四代学者。杨利慧的女娲神话研究,研究资料宏富,理论视角创新,学术思想敏锐,确立了女娲的中华民族始母神地位。从文献与田野中探讨女娲的神格、流变和功能开始,到表演、旅游与电子媒介中朝向当下阐述女娲的新实践和新视角,杨利慧及其团队持续30年的整体研究对于女娲神话信仰和中国神话的研究史而言,具有神话学术史范式价值,反映出当代中国神话学和民俗学理论与方法的转换与嬗变,为当代神话学的体系建构和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现代建构提供了代表性案例。女娲神话思想与实践研究不仅推动了中国神话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而且加快了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阐释中国道路,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利慧 女娲神话信仰研究 中华民族始母神 朝向当下 中国学术话语体系
下载PDF
鄂西北地区女娲神话资源的乡村振兴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何春晖 孙正国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19-23,共5页
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战略成为神话资源转化研究的基本语境。鄂西北地区女娲神话受到自然、人文环境和文化心理因素的影响,在民间文学、皮影戏和剪纸艺术中皆有大量遗存,这种以多样性民间文化形态传承下来的女娲神话资源,弥足珍贵... 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战略成为神话资源转化研究的基本语境。鄂西北地区女娲神话受到自然、人文环境和文化心理因素的影响,在民间文学、皮影戏和剪纸艺术中皆有大量遗存,这种以多样性民间文化形态传承下来的女娲神话资源,弥足珍贵。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搜集和整理鄂西北地区女娲神话的当代异文,发掘其面向乡村文化振兴的优秀传统资源,具有独特价值:激活其寓含的地方文化记忆,延续其精神谱系,唤醒文化认同,增进文化自信;促进女娲神话资源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文化动力,突出女性力量,重构乡村的“人文母亲”中华家园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西北地区 女娲神话资源 中华家园意识 乡村振兴
下载PDF
女娲神话原型的多重转换象征——论贾宝玉形象的独特性
3
作者 杨旸 杨朴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77-84,共8页
贾宝玉形象来源于女娲补天神话的多重转换:女娲炼石——“宝玉”——神瑛侍者——贾宝玉,这种多重转换标志了贾宝玉形象的独特性。曹雪芹通过神话的多重转换象征,把女娲补天精神转化到贾宝玉形象之中,又通过“石头记”神话的石头——“... 贾宝玉形象来源于女娲补天神话的多重转换:女娲炼石——“宝玉”——神瑛侍者——贾宝玉,这种多重转换标志了贾宝玉形象的独特性。曹雪芹通过神话的多重转换象征,把女娲补天精神转化到贾宝玉形象之中,又通过“石头记”神话的石头——“宝玉”与“宝玉”——“石头记”二元对立结构,象征了贾宝玉人生回归的原型。女娲补天神话的多重转换象征和“石头记”二元对立结构,是曹雪芹对贾宝玉形象的整体构思和整体结构;这个整体构思和整体结构所表现的思想意义,融不进“宝玉”向一僧一道要求到红尘“乐享”内容;“宝玉”乐享内容显然是后加进去的。脂砚斋对“石头记”的艺术表现有精彩绝伦之论,但是,脂砚斋并没有理解到曹雪芹运用女娲补天神话对“石头记”的原型意义,也没有理解到贾宝玉形象是女娲神话原型的多重转换象征及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娲神话 贾宝玉 原型
下载PDF
鄂西北女娲神话的当代传承路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胡玉青 何春晖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97-208,共1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论断,拓宽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视野,“两个结合”蕴含着科学的理论逻辑、深厚的历史逻辑和开放的实践逻辑。以习近平总书记“两个结合”理论为指导,实地调研...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论断,拓宽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视野,“两个结合”蕴含着科学的理论逻辑、深厚的历史逻辑和开放的实践逻辑。以习近平总书记“两个结合”理论为指导,实地调研鄂西北女娲神话资源的文化传承现状,深度访谈非遗传承人,梳理鄂西北女娲神话的地方化再造方式,探索其文化传承的当代路径。文旅融合的资源开发性传承路径,以女娲神话资源为中心,创建中华母亲园,联动武当山旅游线路,实现竹山女娲文化传承;教育传承路径,非遗传承人讲述女娲神话,使其进校园、进乡村社区(景区),实现传承主体以学生主体和本地社区为对象的目的;乡村文化振兴路径,把地域品牌女娲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结合起来,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研究鄂西北女娲神话的历史脉络与传承规律,为乡村文化铸魂,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精神品格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 女娲神话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PDF
多模态视域下的神话呈现、传承与发展研究——以山西女娲神话为例
5
作者 熊威 韩雨霏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6-23,共8页
女娲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始祖,在中国神话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并在中华大地上保持着活态传承及动态发展。山西作为女娲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千百年来积淀了丰富多样的女娲神话资源。聚焦于女娲神话在山西的传承与发展现状,从多模态理论这一... 女娲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始祖,在中国神话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并在中华大地上保持着活态传承及动态发展。山西作为女娲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千百年来积淀了丰富多样的女娲神话资源。聚焦于女娲神话在山西的传承与发展现状,从多模态理论这一视角入手,剖析女娲神话的口头叙事、景观塑造、仪式展演等实践,有助于梳理女娲神话的文化传承谱系,发掘女娲神话的传承与发展动力,推动女娲神话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遵循“朝向当下”的神话学研究路径,需要关注神话当代传承与发展的多模态特征,这不仅有利于全面把握神话的文化语境,也有利于深化拓展神话研究的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娲神话 神话 多模态理论 神话传承
下载PDF
女娲神话的原型意义 被引量:10
6
作者 汪聚应 霍志军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69-173,共5页
远古清渭流域,以秦安陇城为中心的女娲神话传说具有典型的原型意义。对其进行探讨,可以比较切近地还原神话所表达的原生态内容及其流布线索。原始先民对生殖崇拜的集体无意识,积淀为女娲抟土造人神话。炼石补天神话中女娲烧制五彩石补... 远古清渭流域,以秦安陇城为中心的女娲神话传说具有典型的原型意义。对其进行探讨,可以比较切近地还原神话所表达的原生态内容及其流布线索。原始先民对生殖崇拜的集体无意识,积淀为女娲抟土造人神话。炼石补天神话中女娲烧制五彩石补天与大地湾先民烧制陶器的过程属于同一方式,在联结现实世界和神秘世界的方式上,女娲充当了人和神的中介。伏羲女娲兄妹成婚、繁衍人类传说,反映了先民对自己力量的发现和肯定。依据清渭流域以陇城为中心的大量民俗事象,并将汉民族女娲神话传说与少数民族地区女娲神话传说的分布及文化特征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城 女娲神话 原型
下载PDF
女娲神话的流转与《红楼梦》“顽石”意象的生成 被引量:3
7
作者 段宗社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9-63,共5页
《红楼梦》的"顽石"意象虽与女娲神话有关,但它不是女娲神话的本有因素,而是该神话流转过程中发生置换变形的产物。顽石意象基于古代文人特有的"寒士"体验,生成于唐宋诗词传统。晚明思潮影响下的叶燮等人的书写又... 《红楼梦》的"顽石"意象虽与女娲神话有关,但它不是女娲神话的本有因素,而是该神话流转过程中发生置换变形的产物。顽石意象基于古代文人特有的"寒士"体验,生成于唐宋诗词传统。晚明思潮影响下的叶燮等人的书写又给它赋予了抗拒主流价值、维系个人真性情的启蒙价值。《红楼梦》中的"顽石"意象是对中国文学传统中"顽石"原型的复现,它的寓意是文学体验与书写所赋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娲神话 《红楼梦》 顽石意象
下载PDF
女娲神话的“地母意识”是中国文化的“元意识” 被引量:7
8
作者 孟宪明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28-31,51,共5页
女娲神话的“地母意识”是中国文化的元意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国家意识、共祖意识、崇母意识、认同意识以及日月神话、土葬习俗等皆源于此。
关键词 女娲神话 地母意识 元意识
下载PDF
伏羲神话、女娲神话与盘古神话是三个不同的神话谱系——盘古神话来源问题研究之七 被引量:2
9
作者 蓝阳春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23-129,共7页
源于黄河上游地区的伏羲创制八卦、定阴阳、兴婚姻嫁娶之礼制、开渔猎畜牧之先、造书结绳记事的神话,源于我国北方的女娲补天、搏土造人的神话和源于华南珠江流域的盘古开天辟地、化生万物和兄妹结婚再造人类的神话,本是三个起源地、始... 源于黄河上游地区的伏羲创制八卦、定阴阳、兴婚姻嫁娶之礼制、开渔猎畜牧之先、造书结绳记事的神话,源于我国北方的女娲补天、搏土造人的神话和源于华南珠江流域的盘古开天辟地、化生万物和兄妹结婚再造人类的神话,本是三个起源地、始创民族和内容都不同的神话谱系。后来,随着盘古神话的北传,后人将盘古神话的内容移植或融入伏羲或女娲神话之中,形成次生形态且与其原初内容相矛盾的神话。盘古神话永远是中国的第一神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古神话 伏羲神话 女娲神话 神话谱系
下载PDF
从羌族口头遗产看女娲神话踪迹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祥林 《文化遗产》 CSSCI 2013年第3期98-104,共7页
在多民族的中国,起源古老的女娲神话有着跨地域、跨族群的传播。考察川西北羌族地区可知,女娲神话亦流传在羌族民间社会中,尽管可确指的踪迹不多,但作为"地方性知识"也自有其族群叙事特点,是女娲神话羌族化、地域化的版本。... 在多民族的中国,起源古老的女娲神话有着跨地域、跨族群的传播。考察川西北羌族地区可知,女娲神话亦流传在羌族民间社会中,尽管可确指的踪迹不多,但作为"地方性知识"也自有其族群叙事特点,是女娲神话羌族化、地域化的版本。从羌族口头遗产角度考察女娲神话踪迹,既能为中华女娲神话传说研究也能为羌族民间文化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娲神话 羌族 口头遗产
下载PDF
行走闽地说娲媓——女娲神话及信仰在闽地的考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祥林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25-32,共8页
一般说来,女娲信仰多见于内地,妈祖信仰多见于沿海。不过,古往今来,在从东到南的中国沿海地区,女娲神话及信仰也有传播并留下不乏地域色彩的案例,值得研究者留意。结合田野走访和文献研读,就此进行考察,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女娲神话... 一般说来,女娲信仰多见于内地,妈祖信仰多见于沿海。不过,古往今来,在从东到南的中国沿海地区,女娲神话及信仰也有传播并留下不乏地域色彩的案例,值得研究者留意。结合田野走访和文献研读,就此进行考察,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女娲神话、把握民间女娲信仰和沿海地方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娲神话 民间信仰 沿海地区 文化传播
下载PDF
中原女娲神话的流布及相关习俗 被引量:4
12
作者 宁胜克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57-60,共4页
女娲神话在中原地区流传很广 ,与之相关的民俗因逐渐成为人们的“行为规范”而被严格地遵从、承袭 ,因而也得以保留下来。从一些与神话有关的民俗事象中探视原始神话的原生状态 ,则可以从中寻求到一些民俗事象的“源” 。
关键词 中原女娲神话 习俗 婚姻制度 民俗心理 原始神话思维
下载PDF
论女娲神话的流变 被引量:2
13
作者 段宗社 《安康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45-48,共4页
神话在文明时代经由不同意识的加工而衍生不同的意象。女娲神话在秦汉公共政治意识玩味中生成了具有补天和造人功能的"圣王"形象;在唐宋诗性玩味中,结合"寒士体验"又生成表征私人化情怀的"顽石"意象,成... 神话在文明时代经由不同意识的加工而衍生不同的意象。女娲神话在秦汉公共政治意识玩味中生成了具有补天和造人功能的"圣王"形象;在唐宋诗性玩味中,结合"寒士体验"又生成表征私人化情怀的"顽石"意象,成为《红楼梦》贾宝玉的性情基础。从圣王故事到顽石意象,显示了女娲神话之意义由公共政治领域向私人情感领域的流转,在神话流变中具有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娲神话 圣王 顽石 玩味 寒士体验
下载PDF
女娲神话传说与中国傩戏神灵崇拜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祥林 《民间文化论坛》 2019年第2期81-92,共12页
女娲是远古神话中的"大母神",女娲神话传说对中华文化的影响贯穿古今。考察女娲神话传说与中国戏剧艺术的关系,"傩"是不可忽视的话题。多年来,起源古老、遗存丰厚的"傩"受到民俗学、人类学、艺术学、宗... 女娲是远古神话中的"大母神",女娲神话传说对中华文化的影响贯穿古今。考察女娲神话传说与中国戏剧艺术的关系,"傩"是不可忽视的话题。多年来,起源古老、遗存丰厚的"傩"受到民俗学、人类学、艺术学、宗教学等学科关注。着眼多民族中国社会,借鉴文化人类学理论,在古与今、文献与田野的结合中从民间仪式戏剧切入,就女娲信仰与傩神崇拜的关联进行考察、透视和解析,无论对于中华戏剧文化研究还是对于中华女性文化研究皆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娲神话传说 傩戏 神灵崇拜
下载PDF
女娲神话的文化蕴涵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崇琛 《甘肃高师学报》 2008年第1期11-14,共4页
女娲补天神话既反映了远古居民对中华大地地理形势的认识及母系氏族社会中女性的崇高地位,也反映了中国最早的石图腾崇拜,并且对中国人"补"的思维方式及拼搏奋斗精神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女娲造人神话展示了原始时代人们生育... 女娲补天神话既反映了远古居民对中华大地地理形势的认识及母系氏族社会中女性的崇高地位,也反映了中国最早的石图腾崇拜,并且对中国人"补"的思维方式及拼搏奋斗精神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女娲造人神话展示了原始时代人们生育观念的三次演变,即由女神化育生人到抟黄土做人再到男女共同生人的过程。女娲死后又成为最早的高禖之神(俗称送子娘娘),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婚姻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娲神话 文化蕴涵 深远影响
下载PDF
河南女娲神话的演变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安莲 《殷都学刊》 2001年第1期67-70,共4页
女娲神话主要产生在河南省的北部、山西省南部、陕西省西部一带,随后沿黄河向东传播,与自东向西的伏羲神话在河南的东部地区交汇、融合,从而丰富、发展、变异,并产生新的神话与传说。对女娲神话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古典神话演... 女娲神话主要产生在河南省的北部、山西省南部、陕西省西部一带,随后沿黄河向东传播,与自东向西的伏羲神话在河南的东部地区交汇、融合,从而丰富、发展、变异,并产生新的神话与传说。对女娲神话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古典神话演变的方式,区分神话与传说、原生神话与后起神话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娲神话 演变过程
下载PDF
生态文明视域中女娲神话的新内涵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文斌 余锐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9年第4期19-21,共3页
生态学是20世纪西方兴起的一股学术思潮,它把外部环境与生物体之间的关系纳入到学术研究的范围,以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定位和人类文明的重新思考引起世人的广泛注意。东方文化系统中的某些观念与其不谋而合,甚至在远古神话传说当中... 生态学是20世纪西方兴起的一股学术思潮,它把外部环境与生物体之间的关系纳入到学术研究的范围,以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定位和人类文明的重新思考引起世人的广泛注意。东方文化系统中的某些观念与其不谋而合,甚至在远古神话传说当中也有这种思想的萌芽。本文尝试从生态学的角度重新挖掘女娲神话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 生态文明观 女娲神话 内涵
下载PDF
女娲神话的象征意义及其当下启示 被引量:3
18
作者 殷满堂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9年第4期22-23,28,共3页
文章从对女娲神话文本的细读出发,分析女娲补天及女娲抟土造人神话的符号意义,获取其背后所透露出的文化信息。
关键词 女娲神话 象征意义 启示
下载PDF
文人意识与神话传说的衍化——以涉县女娲神话传说为个案
19
作者 常玉荣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6-99,共4页
文人意识对于神话传说存在形态的影响多体现为文人基于自身的思想、趣味和观念对口承神话的改编及再创作。本文以河北涉县女娲神话传说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的衍化为个案,分析了文人意识与神话传说衍化的关系,并指出了文人对于神话传说... 文人意识对于神话传说存在形态的影响多体现为文人基于自身的思想、趣味和观念对口承神话的改编及再创作。本文以河北涉县女娲神话传说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的衍化为个案,分析了文人意识与神话传说衍化的关系,并指出了文人对于神话传说衍化进程的参与所包含的正负两方面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传说 衍化 文人意识 涉县 女娲神话
下载PDF
《淮南子》女娲神话探源
20
作者 曾凡 《殷都学刊》 2012年第2期48-53,共6页
《淮南子》女娲神话中,女娲炼五色石以补天、断鳌足以立四极、积芦灰以止淫水等神话因子有古老的历史渊源。近几十年来的彩陶文明、甲骨卜辞等考古发现证明,以上神话因子含着极为古朴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社会文化内容,反映了远古先... 《淮南子》女娲神话中,女娲炼五色石以补天、断鳌足以立四极、积芦灰以止淫水等神话因子有古老的历史渊源。近几十年来的彩陶文明、甲骨卜辞等考古发现证明,以上神话因子含着极为古朴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社会文化内容,反映了远古先民的生活状态和原始宗教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娲神话 彩陶 龟灵崇拜 卜辞 燎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