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宋妇女史研究的深化与突破——评《唐宋女性与社会》 被引量:2
1
作者 杨果 铁爱花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7-80,共4页
关键词 《唐宋女性与社会 妇女史 唐朝 宋朝 理论方法 创新意识
下载PDF
作为通识教育的“女性与社会”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以疫情期间线上教学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胡晓红 王晶 张淑燕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51-59,共9页
通识教育是现代大学的一种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其目的在于培养具有思维能力和批判精神的“全人”,以及培植现代公民的社会责任感。本着这一理念和目标,“女性与社会”课程作为全校通识选修课,立足于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社会的平等... 通识教育是现代大学的一种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其目的在于培养具有思维能力和批判精神的“全人”,以及培植现代公民的社会责任感。本着这一理念和目标,“女性与社会”课程作为全校通识选修课,立足于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社会的平等与和谐这两个基本点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通过该课程教学,一方面帮助大学生突破性别刻板印象进行人生规划,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引导大学生运用社会性别视角透视社会,检视陈规定型的性别文化,以此培养大学生的性别平等意识,提高其对社会重大议题和热点问题的性别分析能力,并培育尊重性别差异的人文关怀精神,提升大学生促进性别和谐的社会责任感和行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识教育 女性与社会 课程设计 教学实践
下载PDF
“女性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程铭莉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42-46,共5页
性别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逐渐凸显,公选课"女性与社会"课程能够解决学生的成长困惑,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也存在着对课程设立的必要性进行质疑、课程定位遭遇歧视和偏见以及课程教学方式有待丰富等... 性别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逐渐凸显,公选课"女性与社会"课程能够解决学生的成长困惑,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也存在着对课程设立的必要性进行质疑、课程定位遭遇歧视和偏见以及课程教学方式有待丰富等问题。依据女性学课程理论和实践,对其教学改革提出如下建议:在性别教育的理论基石上设立女性学课程,将社会性别理念纳入课程目标,注重女性主义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与社会 女性学课程 女性主义教学法
下载PDF
《女性与社会权力系统》二谈
4
作者 杨江平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121-122,共2页
关键词 女性与社会权力系统》 书评 女性问题 女性主义 研究方法
下载PDF
“第三届南开中古社会史工作坊:中古中国的女性与社会”会议综述
5
作者 贾恺瑞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2021年第1期204-216,共13页
2019年9月21至22日,第三届南开中古社会史工作坊在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举办。南开中古社会史工作坊由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主办,是学界首个以社会史为学术旨趣、聚焦中古时期的学术活动。自2017年开始,工作坊每年... 2019年9月21至22日,第三届南开中古社会史工作坊在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举办。南开中古社会史工作坊由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主办,是学界首个以社会史为学术旨趣、聚焦中古时期的学术活动。自2017年开始,工作坊每年围绕一个主题邀请相关专家学者进行讨论,目前已成功举办三届。每届工作坊的成果都会汇总为论文集出版。第三届工作坊的主题为"中古中国的女性与社会"。妇女史作为一个新兴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与社会 工作坊 学术活动 社会 妇女史 学术旨趣 会议综述 南开大学
原文传递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苏童的《妻妾成群》
6
作者 杨帆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8年第2期26-28,共3页
苏童的《妻妾成群》是一部蕴含着丰富文化内涵的小说,作品讲述了陈家大院里妻妾们明争暗斗的悲惨故事,反映了在封建父权制文化压迫下女性的生存困境。在生态女性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从女性与自然、女性与男性、女性与社会这三个角度具体... 苏童的《妻妾成群》是一部蕴含着丰富文化内涵的小说,作品讲述了陈家大院里妻妾们明争暗斗的悲惨故事,反映了在封建父权制文化压迫下女性的生存困境。在生态女性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从女性与自然、女性与男性、女性与社会这三个角度具体分析了作品中所体现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通过借助生态女性主义相关理论对《妻妾成群》文本进行再解读、再阐释,深刻揭示了男权社会下男性给女性带来的痛苦生命体验,同时体现了作者浓厚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追求男女两性平等、人与自然亲近和谐的美好社会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女性主义 《妻妾成群》 女性与自然 女性与男性 女性与社会
下载PDF
信息技术女性用户对信息技术设计的影响
7
作者 蒋显荣 郭霞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6-122,共7页
女性直接参与信息技术的比率决定其影响信息技术设计和享受衍生权利的大小,致力于提升女性的直接参与却受制于教育、社会、习俗,但仍有乐观的间接通道:信息社会为信息技术女性用户激发、引导、修正信息技术提供了契机,"女性与男性... 女性直接参与信息技术的比率决定其影响信息技术设计和享受衍生权利的大小,致力于提升女性的直接参与却受制于教育、社会、习俗,但仍有乐观的间接通道:信息社会为信息技术女性用户激发、引导、修正信息技术提供了契机,"女性与男性平分了权利"。直接、间接影响来自于性别分化与信息技术的关联的历史因缘,女性主要是基于习俗、生理、家庭而不是基于天赋、教育减少了对信息技术职业的选择。信息技术女性用户的"间接影响"是"妇女个性理论""妇女医疗理论"社会认同的逻辑延伸,表现为"女性虚拟社会""女性情感计算""女性头脑风暴"等多种方式。妇女通过"信息技术用户"的角色,在网络技术的支撑下涌现万众技术创新和治理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女性与社会 信息社会 技术参与 社会参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