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2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治流程及物理治疗康复临床应用——康复流程、原则及智能诊疗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晓芳 蒋玉梅 +3 位作者 黄怀彬 徐涛 杨瑞嘉 陆叶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569-576,共8页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发生机制复杂,专科的临床医师往往无法覆盖妇产、泌尿、肛肠、影像等各专科全面的医学专业信息,限制了对于该疾病的系统、全面诊治。FPFD的治疗需要遵循康复流程,制定个性化物理治疗干预措施,同时结合其他...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发生机制复杂,专科的临床医师往往无法覆盖妇产、泌尿、肛肠、影像等各专科全面的医学专业信息,限制了对于该疾病的系统、全面诊治。FPFD的治疗需要遵循康复流程,制定个性化物理治疗干预措施,同时结合其他方式制定综合性治疗策略。人工智能在盆底领域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医生诊断效率,还可以为综合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和依据,实现智能诊疗与精准医疗。本文从FPFD康复流程出发,分析康复原则及内容,探究人工智能在FPFD诊疗中的应用现状,旨在为实现盆底疾病智能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康复流程 康复原则 智能诊疗
下载PDF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治流程及物理康复技术临床应用——临床应用及实践
2
作者 郑峥 李占军 +3 位作者 张桂萍 吕婷婷 徐涛 许泓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701-709,共9页
盆底肌训练、生物反馈、电刺激、磁刺激、射频、激光等物理康复技术现已证实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的临床治疗中有一定疗效,且在相关类型FPFD诊治指南中获得一定推荐或不同强度证据支持。物理康复技术相关参数在同一种FPFD的... 盆底肌训练、生物反馈、电刺激、磁刺激、射频、激光等物理康复技术现已证实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的临床治疗中有一定疗效,且在相关类型FPFD诊治指南中获得一定推荐或不同强度证据支持。物理康复技术相关参数在同一种FPFD的治疗中虽不具有一致性,但均在一定参数范围内。本综述旨在探究物理康复技术的相关循证依据,对重点类型FPFD推荐相应物理参数的物理治疗,从而对不同类型物理治疗技术在FPFD的治疗提供借鉴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物理康复技术 临床应用 物理参数
下载PDF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治流程及物理康复技术临床应用--临床评估与诊断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盼 沈彩娥 +3 位作者 唐桂艳 王南竹 李海燕 汪利群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19-426,共8页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是主要由于盆底支持缺陷、损伤、退化等导致盆腔器官发生移位或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症,往往与肌肉、结缔组织、筋膜、神经和血管等一种或多种功能异常有关,每种类型FPFD的发生机制复杂,病因不一,两种...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是主要由于盆底支持缺陷、损伤、退化等导致盆腔器官发生移位或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症,往往与肌肉、结缔组织、筋膜、神经和血管等一种或多种功能异常有关,每种类型FPFD的发生机制复杂,病因不一,两种及以上类型的FPFD往往同时出现。系统而全面的评估有助于了解疾病发生原因及为患者制定综合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本章节以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为例,重点阐述系统性临床评估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尿失禁 盆腔器官脱垂 临床评估 临床诊断
下载PDF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治流程及物理康复技术临床应用--定义、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及物理康复技术概要 被引量:3
4
作者 侯晓 李霞 +3 位作者 孙群 魏志聪 李海燕 林忠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77-282,共6页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是主要由于盆底支持缺陷、损伤、退化等导致盆腔器官发生移位或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症。FPFD往往与肌肉、结缔组织、筋膜、神经和血管等一种或多种功能异常有关,发病机制复杂,且尚不完全明确,需要系...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是主要由于盆底支持缺陷、损伤、退化等导致盆腔器官发生移位或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症。FPFD往往与肌肉、结缔组织、筋膜、神经和血管等一种或多种功能异常有关,发病机制复杂,且尚不完全明确,需要系统而全面的临床评估,再结合临床诊断,制定综合性干预措施。本文从FPFD的定义、流行病学特征、发病机制及物理康复技术概要,临床诊断与评估,康复流程、原则及智能临床诊疗,临床应用及实践四个方面展开,系统解读FPFD。本章节重点阐述FPFD的定义、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病机制,并简要概述FPFD物理康复技术,旨在为FPFD的临床诊治提供流行病学及治疗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定义 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 物理康复技术
下载PDF
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治疗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高清滢 王翡丽 宋青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24年第2期71-79,共9页
目的评价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治疗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disease,PFD)的临床价值。方法遵循PRISMA声明,通过检索2015年1月至2021年3月间在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 目的评价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治疗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disease,PFD)的临床价值。方法遵循PRISMA声明,通过检索2015年1月至2021年3月间在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字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数据库中已发表的选用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治疗产后女性PFD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相关文献,以单纯盆底肌肉训练为对照组,由2名研究者独立对所获得的文献进行筛选、质量评价及数据提取,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文献455篇,最终纳入21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观察组Ⅰ类肌肌力≥Ⅳ级、Ⅱ类肌肌力≥Ⅳ级、综合肌力≥Ⅳ级的占比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盆底器官脱垂程度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尿失禁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PDF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单纯盆底肌肉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疗效显著,可明显提升盆底肌肌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盆底肌肉训练 生物反馈电刺激 META分析
下载PDF
宫颈癌术后发生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6
作者 杨欣 孔敏 +3 位作者 马燕 王卓 王志芳 李妍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35-138,F0003,共5页
目的建立宫颈癌患者手术治疗后发生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风险预测模型,为宫颈癌幸存者提高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确诊为宫颈癌且接受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放化疗患者共19... 目的建立宫颈癌患者手术治疗后发生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风险预测模型,为宫颈癌幸存者提高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确诊为宫颈癌且接受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放化疗患者共195例为研究对象,对其术后1年内可能发生PFD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或单因素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专业上认为可能有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宫颈癌患者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风险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校准曲线分别评估预测模型的区分度、一致性及临床有用性,综合评估该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本研究构建的宫颈癌术后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风险预测模型的区分度较好(AUC=0.929,95%CI:0.882~0.976);校准曲线是斜率接近为1的虚线;内部验证显示验证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约为0.902,灵敏度为94.9%,特异度为85.0%,最佳截断值0.785。结论本研究通过纳入危险因素如肿瘤直径≥4 cm、手术时长>90 min、术中出血量≥100 mL、留置导尿管天数≥7 d、化疗次数≥4次及放疗等,构建的宫颈癌术后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风险预测模型,可预测宫颈癌患者术后发生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风险并及时干预,从而提高癌症幸存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功能性磁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康复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7
作者 于永军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3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磁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康复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山东省日照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 目的探讨功能性磁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康复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山东省日照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联合基础盆底肌肌力锻炼方案治疗,观察组采用功能性磁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康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盆底肌肌力分级和尿失禁程度评分、盆腔器官脱垂分度及性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盆底肌肌力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尿失禁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盆腔器官脱垂分度优于对照组,性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功能性磁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康复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可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磁刺激 生物反馈盆底肌康复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下载PDF
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探析
8
作者 章华君 夏苗苗 +2 位作者 张小娜 赵中伟 林萧萧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1期065-068,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基于双功能超声平台测量子宫动脉血流速度、阻力指数及搏动指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本研究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0月在苍南县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FPF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筛选同期的5... 本研究旨在探究基于双功能超声平台测量子宫动脉血流速度、阻力指数及搏动指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本研究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0月在苍南县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FPF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筛选同期的50例健康体检女性作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拟在前期工作基础上,联合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测两组病人的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搏动指指数、静息态和 Valsalva状态下膀胱后角、膀胱颈与参考线的距离,并计算尿道转动角度和膀胱颈运动程度。同时收集患者年龄、孕次、产次、生产方式、生育年龄、是否绝经、体质量指数(BMI)等一般资料。结果 一般资料比较结果显示,FPFD患者在年龄、产次、BMI、女性绝经率等方面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盆底超声检查显示,FPFD患者血流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在静息状态和Valsalva状态下,膀胱尿道超声检查显示,FPFD患BND、尿道旋转角、宫颈最低点距离参考线距离等均显著大于健康对照组(P <0.05)。子宫动脉血流参数显示FPFD患者子宫动脉RI和PI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5)。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基于双超声平台的盆底超声检查中,观察膀胱尿道后角,BND、尿道旋转角、宫颈最低点距离参考线距离有助于提高FPFD患者的筛查及诊断率。此外,临床医生应提高对年龄较大、BMI指数偏高、产次较多、子宫动脉阻力指数及搏动指数偏高的女性,并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或治疗措施,以预防或降低FPFD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 双超声功能平台 盆底超声检查 子宫动脉数值
下载PDF
三维超声联合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诊断价值
9
作者 张超楠 刘敏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9期1053-1054,共2页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联合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PF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我院进行产后复查的42例PFD产妇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我院产后复查盆底功能正常的45例产妇作为对照组。两组产妇均...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联合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PF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我院进行产后复查的42例PFD产妇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我院产后复查盆底功能正常的45例产妇作为对照组。两组产妇均行三维超声及实时SWE检查。比较两组静息及最大缩肛状态肛提肌裂孔面积(LHA)、左右径(LHLD)、前后径(LHAP)及杨氏模量值,并分析LHA、LHLD、LHAP及杨氏模量值单项及联合诊断PFD的效能情况。结果研究组静息及最大缩肛状态LHA、LHLD、LHAP高于对照组,杨氏模量值低于对照组(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HA、LHLD、LHAP及杨氏模量值联合诊断PFD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2,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结论三维超声联合实时SWE检查能够更为准确地评估盆底功能,用于诊断女性PFD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 三维超声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 诊断价值
下载PDF
怎样应对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
10
作者 胡凯红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24年第12期16-17,共2页
门诊上经常有一些绝经前后或老年女性过来说:医生,我又尿路感染了,不停地想小便,广场舞都不能去跳了。她们真的尿路感染了吗?社区医院妇科门诊接诊的大多是中老年女性,泌尿生殖道疾病占绝大多数,其中有一部分是从内科门诊转过来的,经过... 门诊上经常有一些绝经前后或老年女性过来说:医生,我又尿路感染了,不停地想小便,广场舞都不能去跳了。她们真的尿路感染了吗?社区医院妇科门诊接诊的大多是中老年女性,泌尿生殖道疾病占绝大多数,其中有一部分是从内科门诊转过来的,经过数次诊断为“尿路感染”的抗感染治疗,复查血常规、尿常规,白细胞、红细胞等主要指标均在正常范围,但病人还是觉得有尿频尿急等症状。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她们一直有尿频、尿急的症状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妇科 尿路感染 内科门诊 老年女性 尿频尿急 抗感染治疗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 广场舞
下载PDF
物理治疗与康复训练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干预效果研究
11
作者 候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194-0196,共3页
分析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应用物理治疗与康复训练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通过双盲方式为患者进行分组,可分为探讨组、参照组,探讨组均实施物理治疗与康复训练,参照组应用物理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有效... 分析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应用物理治疗与康复训练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通过双盲方式为患者进行分组,可分为探讨组、参照组,探讨组均实施物理治疗与康复训练,参照组应用物理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发生率、干预前后盆底肌疲劳度、盆底肌电压值。结果 探讨组治疗有效率相比于参照组更高,对比有意义(P<0.05),探讨组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发生率相比于参照组较低,对比有意义(P<0.05),干预前,探讨组盆底肌疲劳度、盆底肌电压值与参照组比较,无意义(P>0.05),干预后,探讨组盆底肌疲劳度低于参照组,盆底肌电压值高于参照组,有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结论 物理治疗与康复训练应用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中效果确切,可预防盆腔器官脱垂口尿失禁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 物理治疗 康复训练 肌电压
下载PDF
智能盆底超声联合经腔内OmniView三维超声应用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探讨
12
作者 牛红霞 陈新雨 赛尼娅·马那甫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10期6-9,共4页
目的探讨与判定智能盆底超声联合经腔内OmniView三维超声应用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7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2000例作为病例组,同期... 目的探讨与判定智能盆底超声联合经腔内OmniView三维超声应用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7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2000例作为病例组,同期选择常规体检的健康无盆底功能障碍女性人群200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人群都给予智能盆底超声联合经腔内OmniView三维超声检查,记录超声特征并判断诊断价值。结果两组智能盆底超声相关指标——膀胱颈位置、膀胱后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膀胱颈移动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腔内OmniView三维超声相关指标——肛提肌裂孔前后径、肛提肌裂孔周径、肛提肌裂孔左右径、肛提肌裂孔面积都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智能盆底超声联合经腔内OmniView三维超声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检出率高于单纯智能盆底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智能盆底超声联合经腔内OmniView三维超声应用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曲线下面积为0.931。结论智能盆底超声联合经腔内OmniView三维超声应用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可有效反映个体的盆腔结构与生理功能,具有较高检出率和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盆底超声 腔内OmniView三维超声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敏感性 特异性
下载PDF
盆底超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3
作者 周文艳 吴菁 +1 位作者 张莲莲 许丹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期60-62,65,共4页
目的:分析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中实施盆底超声的作用。方法:选择2021年9月—2023年9月在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100例,其中合并尿失禁患者66例,设定为实验1组,合并器官脱垂患者34例,设定为实验2组... 目的:分析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中实施盆底超声的作用。方法:选择2021年9月—2023年9月在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100例,其中合并尿失禁患者66例,设定为实验1组,合并器官脱垂患者34例,设定为实验2组,另外选择同期来我院接受健康体检女性作为参照组,共55例,比较三组在缩肛、Valsalva动作、静息状态下的相关参数肛提肌左右支夹角(γ)、肛提肌裂孔横径(N)、肛提肌裂孔面积(A)、耻骨内脏肌厚度(C)、肛提肌裂孔前后径(M)。结果:缩肛状态下,三组A、γ的指标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1组与实验2组的N指标比参照组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lsalva动作状态下,实验2组的M、C、A、γ都比参照组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静息状态下,实验1组的M、N、A、γ指标都比参照组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中实施盆底超声能明确患者的病情,有助于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参考,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超声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应用效果
下载PDF
经腹子宫全切术对女性盆底功能的近期影响 被引量:31
14
作者 苏园园 韩燕华 +5 位作者 曹丽 陈汝虹 刘晓珊 黄瑾 林凤莲 陈燕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54-856,共3页
目的探讨经腹子宫全切除术对女性盆底功能的近期影响。方法选择住院行经腹非脱垂子宫全切术患者158例为研究对象,术前、术后3、6、12个月进行关于尿失禁及盆底功能的妇科-泌尿病例问卷调查,并进行盆底肌肉肌力测定和POP-Q分度,从压力性... 目的探讨经腹子宫全切除术对女性盆底功能的近期影响。方法选择住院行经腹非脱垂子宫全切术患者158例为研究对象,术前、术后3、6、12个月进行关于尿失禁及盆底功能的妇科-泌尿病例问卷调查,并进行盆底肌肉肌力测定和POP-Q分度,从压力性尿失禁、阴道顶端脱垂、盆底肌肉肌力等方面评价经腹非脱垂子宫全切术对女性盆底功能的近期影响。结果患者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术后6、12个月分别为11.39%、16.46%,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盆底肌肉肌力呈进行性下降趋势,术后6、12个月与术前肌力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点测量值随时间延长而降低,术后3、6、12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非脱垂子宫全切术对女性盆底功能的近期影响是导致尿失禁发生、引起阴道松弛、降低盆底肌肉肌力,有造成阴道顶端或阴道前壁脱垂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腹子宫全切除术 女性盆底功能 压力性尿失禁 阴道顶端脱垂
下载PDF
经会阴超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36
15
作者 王竞宇 陈艳 +1 位作者 张恩荣 何连 《西部医学》 2013年第12期1869-1871,共3页
目的 探讨经会阴超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2年10月~2013年2月在门诊、住院的病例103例(其中75例自然或选择性剖腹产后6~12周).于患者自觉尿意时,取膀胱截石位,在静息状态下,经腔内、会阴常规检查盆腔... 目的 探讨经会阴超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2年10月~2013年2月在门诊、住院的病例103例(其中75例自然或选择性剖腹产后6~12周).于患者自觉尿意时,取膀胱截石位,在静息状态下,经腔内、会阴常规检查盆腔脏器、盆底结构;测量并计算膀胱残余尿,计算公式:残余尿(ml)=X×Y×5.9-14.9(X、Y是两个彼此垂直的最大径,乘以常数5.9,减去常数14.9).Valsalva动作后观察、采集图像,记录盆腔脏器脱垂及膀胱颈移动度情况,进行分析测量.结果 103例患者中,最大年龄76岁,最小20岁,平均30岁;产妇98例,其他5例,阳性80例,检出阳性率为78.0%(80/103例);98例产妇中顺产56例,阳性52例,阳性率92.8%(52/56例);剖腹产42例,阳性病例23例,阳性率54.8%(23/42例);80例阳性病例中,单纯前、中、后盆腔膨出27例;膀胱膨出合并子宫脱垂42例;膀胱膨出合并直肠膨出1例;子宫脱垂合并直肠膨出1例;膀胱膨出合并子宫脱垂及直肠膨出9例.80例阳性患者中合并尿失禁23例,占29.0%(23/80例).结论 经会阴超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诊断中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尤其适宜在基层医院超声检查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经会阴超声 应用价值
下载PDF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临床诊断模式探讨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玉新 夏志军 +1 位作者 许海楠 赵颖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59-660,共2页
选取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就诊于我院门诊及病房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FPFD)患者460例,根据主观功能、临床体征和客观辅助检查3方面进行系统评估。结果显示临床给予一种盆底疾病诊断者仅为5%,而95%为两个或多个诊断。因此认为FPFD是一个... 选取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就诊于我院门诊及病房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FPFD)患者460例,根据主观功能、临床体征和客观辅助检查3方面进行系统评估。结果显示临床给予一种盆底疾病诊断者仅为5%,而95%为两个或多个诊断。因此认为FPFD是一个综合疾病,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应全面考虑,避免漏诊、延误治疗或重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 临床诊断模式 系统评估
下载PDF
经会阴超声评估对产后女性盆底功能康复治疗的分析 被引量:35
17
作者 冯娅琴 谢丽丹 +1 位作者 陈方红 周宁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年第6期700-703,共4页
目的探讨会阴超声观察康复治疗对产后女性盆底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丽水市中心医院妇产科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85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分为两组,康复组给予康复治疗,常规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和产后保健操,运用会阴超声检... 目的探讨会阴超声观察康复治疗对产后女性盆底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丽水市中心医院妇产科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85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分为两组,康复组给予康复治疗,常规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和产后保健操,运用会阴超声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在静息、缩肛时、瓦氏动作时盆膈裂孔前后径、周长、面积和耻骨直肠肌宽度的变化;检测静息到瓦氏动作患者膀胱颈位置变化。结果康复组治疗后静息时盆膈裂孔前后径、周长、面积均显著低于治疗前(t值分别为3.189、4.024、4.385,均P<0.05),而常规组上述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0.075、0.816、0.139,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盆膈裂孔前后径、周长、面积均显著低于治疗前(t=3.001~4.365,均P<0.05),康复组耻骨直肠肌宽度显著高于治疗前(t=3.257,P<0.05),而常规组治疗前后耻骨直肠肌宽度无显著性差异(t=0.012,P>0.05)。治疗后康复组瓦氏动作时盆膈裂孔前后径、周长、面积和BND均显著低于治疗前(t值分别为3.871、4.582、5.347、3.562,均P<0.05),而常规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无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0.871、0.492、0.323、0.435,均P>0.05),且康复组治疗后瓦氏动作时盆膈裂孔前后径、周长、面积和BND均显著低于常规组治疗后(t值分别为3.281、4.134、4.762、3.511,均P<0.05)。结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经康复治疗能有效地改善盆底结构和功能,会阴超声能有效地评估康复治疗的疗效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阴超声 康复治疗 盆底结构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盆膈裂孔 耻骨直肠肌
下载PDF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8
作者 李婕娜 李淑萍 +1 位作者 陈玲 王英红 《医学综述》 2014年第14期2594-2595,共2页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PFD)主要包括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等一系列盆底损伤与缺陷的疾病。PFD与妊娠及阴道分娩、年龄绝经、雌激素低下、肥胖、生活习惯、盆腔手术史、遗传因素等相关。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均寿命延长,对于健康...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PFD)主要包括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等一系列盆底损伤与缺陷的疾病。PFD与妊娠及阴道分娩、年龄绝经、雌激素低下、肥胖、生活习惯、盆腔手术史、遗传因素等相关。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均寿命延长,对于健康和生活质量的要求日渐提高,该文主要对女性PFD发病的相关因素予以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 流行病学 相关因素
下载PDF
经阴道手术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9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徐晓英 吴美 薛晓玲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3期1484-1485,共2页
目的探讨经阴道手术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91例经阴道手术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资料,对其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术前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的预防措施进行分析。结果91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效果良好,术... 目的探讨经阴道手术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91例经阴道手术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资料,对其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术前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的预防措施进行分析。结果91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效果良好,术后并发呼吸道感染5例(5.9%),泌尿系感染4例(3.9%),随访复发1例。结论积极完善的术前准备、选用合适的手术方式及加强并发症的防治,能有效地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式 手术治疗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下载PDF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被引量:30
20
作者 冯立雪 王丹 高淑丽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7期634-638,共5页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2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0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2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0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施以盆底肌肉锻炼治疗,观察组施以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治疗2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盆底肌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性功能障碍缓解率、尿失禁缓解率、慢性盆腔痛缓解率及临床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7.467,P<0.05)。治疗前,观察组患者手测盆底肌力评分、盆底Ⅰ类肌纤维肌电值、盆底Ⅱ类肌纤维肌电值、盆底Ⅰ类肌纤维疲劳度评分、盆底Ⅱ类肌纤维疲劳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2组患者手测盆底肌力评分、盆底Ⅰ类肌纤维肌电值、盆底Ⅱ类肌纤维肌电值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盆底Ⅰ类肌纤维疲劳度评分、盆底Ⅱ类肌纤维疲劳度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手测盆底肌力评分、盆底Ⅰ类肌纤维肌电值、盆底Ⅱ类肌纤维肌电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盆底Ⅰ类肌纤维疲劳度评分及盆底Ⅱ类肌纤维疲劳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敌对、抑郁、恐怖、焦虑、偏执、精神病性方面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性功能障碍缓解率、尿失禁缓解率、慢性盆腔痛缓解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盆底肌力状况,提升患者生活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康复治疗仪 盆底肌肉锻炼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