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世纪初中国女权启蒙中的救国女子形象 被引量:31
1
作者 刘慧英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6-179,共24页
关键词 20世纪初 中国 女权启蒙 女子形象 妇女问题 小说 文学研究 《黄绣球》 《女子权》 《女狱花》
下载PDF
论海派文学创作中的女权启蒙与权利彰显——以施蛰存作品中人物描写为例
2
作者 燕芳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37-39,共3页
"五四"运动以后,海派文学的作家们受西方女权思潮的影响,对女权的内涵作了深刻的诠释,其作品也倾注了对女权主义的深描。施蛰存作为海派文学中期的作家代表,其诸多作品中都存在着对女权的关注。首先,在描写对象上实现了由主... "五四"运动以后,海派文学的作家们受西方女权思潮的影响,对女权的内涵作了深刻的诠释,其作品也倾注了对女权主义的深描。施蛰存作为海派文学中期的作家代表,其诸多作品中都存在着对女权的关注。首先,在描写对象上实现了由主我到现世的逆转。其次,通过作品呈现两性的吸引,表达女权对男权的依附与摈弃。最后,通过女性自我权利的张扬,实现角色的塑造和转型,从社会历史语境的深穴中开拓出"有血有肉"的女权生长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派文学 施蛰存 女权启蒙 权利彰显
下载PDF
晚清公共舆论中女性国民形象的认知与生成——以《大公报》为中心的考察
3
作者 马春霞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70-76,153,共8页
晚清以降,为了冲破儒家伦理束缚女性的藩篱,肩负“开风气、牖民智”的《大公报》试图重塑女性国民形象,一改传统性别版图中“女性失语”的窘况。检视其相关述论,《大公报》将女性缠足与国耻话语相关联,把身着短装视为奴婢身份标识,甚或... 晚清以降,为了冲破儒家伦理束缚女性的藩篱,肩负“开风气、牖民智”的《大公报》试图重塑女性国民形象,一改传统性别版图中“女性失语”的窘况。检视其相关述论,《大公报》将女性缠足与国耻话语相关联,把身着短装视为奴婢身份标识,甚或对传统女性生活习尚亦嗤之以愚民形象。在此基础上,它通过资取域外女性生活范型,模塑了现代“女国民”的理想形象。这种叙述模式不再执着于女性日常陋俗的聒噪,而是上升到女权、国家形象层面,最终构建出合乎民风习尚与官方意识的理想女国民形象。更为关键的是,这种批判——重构的叙事风格得益于吕碧城、英敛之等主笔编辑的极力宣扬,同时也契合“西风东渐”的近代启蒙愿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公报》 女国民 叙事模式 女权启蒙
下载PDF
民族主义思潮下的共名化想象——论清末小说中的“英雌”女学生书写
4
作者 胡子沛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91-96,共6页
"英雌"女学生,既是一种女性符号,也是清末语境下的民族国家想象的重要符码。清末小说中的"英雌"女学生,一方面在才与志、言与行以及情爱观念层面表现出迥异于传统女性的现代品质,凸显出女性主体的能动性与创造性;... "英雌"女学生,既是一种女性符号,也是清末语境下的民族国家想象的重要符码。清末小说中的"英雌"女学生,一方面在才与志、言与行以及情爱观念层面表现出迥异于传统女性的现代品质,凸显出女性主体的能动性与创造性;另一方面,其高大有余、真实不足的完美形象背后,反映出来的是新小说家们在想象这一类人物时的时代焦虑感和这一时期女权启蒙的急功近利性。清末小说中的"英雌"女学生书写,实际上是"民族主义"思潮下的一种共名化想象,是"民族主义"话语对女权启蒙强势覆盖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雌”女学生 女权启蒙 民族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