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高濂《玉簪记》对“女贞观”故事的改编
1
作者 张天琪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54-274,共21页
本文考证“女贞观”故事的缘起及流变,仔细挖掘高濂《玉簪记》对“女贞观”故事改编过程中的主要变化,由此发现高濂不同于前人的创作心态,即以“女贞观”故事浇心中块垒。通过考证,发现话本《张于湖传》与杂剧《张于湖误宿女贞观》均为... 本文考证“女贞观”故事的缘起及流变,仔细挖掘高濂《玉簪记》对“女贞观”故事改编过程中的主要变化,由此发现高濂不同于前人的创作心态,即以“女贞观”故事浇心中块垒。通过考证,发现话本《张于湖传》与杂剧《张于湖误宿女贞观》均为明代作品。且杂剧的创作时间应早于话本;再将二者与传奇对比,发现《玉簪记》在具体情节上与话本存在大量重合之处,话本《张于湖传》实今传《玉簪记》之祖本,杂剧《张于湖误宿女贞观》则在思想与艺术上对其有间接影响。高濂正是在有所借鉴并自我代入的基础上,使《玉簪记》成为迄今为止最成功的“女贞观”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簪记》 《张于湖传》“女贞观”故事 改编
原文传递
昆曲新美学之新版《玉簪记》
2
作者 赵予曼 《戏剧之家》 2014年第10期58-58,共1页
六年前,白先勇先生推出了他的青春梦之二——新版《玉簪记》。六年里,它让人们在惊艳之余感受到了昆曲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朽魅力,也让人们迷上了软糯的水磨声腔和曼妙的昆曲雅趣。《玉簪记》,明高濂著。事见《古今女史》,主要... 六年前,白先勇先生推出了他的青春梦之二——新版《玉簪记》。六年里,它让人们在惊艳之余感受到了昆曲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朽魅力,也让人们迷上了软糯的水磨声腔和曼妙的昆曲雅趣。《玉簪记》,明高濂著。事见《古今女史》,主要脱胎于元代大戏剧家关汉卿的《萱草堂玉簪记》,并在明人杂剧《张于湖误宿女贞观记》基础上改编而成。讲述了书生潘必正与道姑陈妙常一段冲破禁忌礼俗的曲折爱情。南宋初年,开封府丞陈家闺秀陈娇莲为避靖康之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簪记 女贞观 古今女史 张于湖 陈妙常 白先勇 潘必正 关汉卿 高濂 琴挑
下载PDF
中国古典戏曲女尼道姑形象面面观 被引量:2
3
作者 邱瑰华 《戏曲研究》 2002年第2期188-198,共11页
中国古典戏曲塑造了许许多多各具风貌的妇女形象,其中出家修行的女尼道姑为数不少。著名的有元·关汉卿《望江亭》中清安观的白道姑,石子章《竹坞听琴》中白云观的住持郑彩鸾,无名氏《鸳鸯被》中玉清庵的刘道姑;有明·高濂《玉... 中国古典戏曲塑造了许许多多各具风貌的妇女形象,其中出家修行的女尼道姑为数不少。著名的有元·关汉卿《望江亭》中清安观的白道姑,石子章《竹坞听琴》中白云观的住持郑彩鸾,无名氏《鸳鸯被》中玉清庵的刘道姑;有明·高濂《玉簪记》中女贞观的尼姑陈妙常和潘住持、凝春庵的王师姑,无名氏《孽海记》中仙桃庵的尼姑赵色空,汤显祖《还魂记》中紫阳宫的石仙姑,等等。这些女尼道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戏曲 女贞观 鸳鸯被 竹坞听琴 玉清庵 还魂记 关汉卿 戏曲创作 玉簪记 高濂
原文传递
学林寻步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美林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3-10,共8页
《文史知识》发表的海内外学人谈治学之道的文章,我是常读的,从中受益匪浅。尽管每位学人走过的道路不同,但他们都在各自的研究领域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今编辑部的同志不以葑菲见弃,也约我写一篇'治学之道'的文章,颇令我惶... 《文史知识》发表的海内外学人谈治学之道的文章,我是常读的,从中受益匪浅。尽管每位学人走过的道路不同,但他们都在各自的研究领域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今编辑部的同志不以葑菲见弃,也约我写一篇'治学之道'的文章,颇令我惶惑不安。自惭学无所成,只能把自己在学术林薮中寻步的经历谈一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敬梓研究 全椒 《儒林外史》 明清文学 治学之道 庵东盐区 女贞观 浙江省文联 中国文学 张于湖传
原文传递
剧曲的巧体——漫谈剧曲的特点之一
5
作者 蔡运长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5-39,共5页
本文我想谈谈剧曲的另一个特点,即剧曲的巧体。什么是巧体呢?我没有看见现成的解释。据我理解,就是指中国古代诗歌中一种巧妙的语言形式。这是专门从组织语言的角度来讲的。由于在古代诗歌中出现了各种巧妙的语言组织形式,便形成了各种... 本文我想谈谈剧曲的另一个特点,即剧曲的巧体。什么是巧体呢?我没有看见现成的解释。据我理解,就是指中国古代诗歌中一种巧妙的语言形式。这是专门从组织语言的角度来讲的。由于在古代诗歌中出现了各种巧妙的语言组织形式,便形成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巧体。这种巧体在诗中有,在词中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剧曲 巧体 中国古代诗歌 桃花扇 叨叨令 清江引 梧桐雨 隔句对 王骥德 女贞观
原文传递
学习传统喜剧笔记三则
6
作者 胡世均 《戏曲艺术》 1981年第1期92-96,共5页
我国的喜剧艺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如果从它的祖先秦代的优旃讽谏秦始皇的故事算起,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历代作家和艺人创造的长长的喜剧艺术画廊里,有用哈哈镜照出的漫画,有用放大镜映出的讽刺画,有机智风趣的幽默画,有优美抒情... 我国的喜剧艺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如果从它的祖先秦代的优旃讽谏秦始皇的故事算起,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历代作家和艺人创造的长长的喜剧艺术画廊里,有用哈哈镜照出的漫画,有用放大镜映出的讽刺画,有机智风趣的幽默画,有优美抒情的田园画,有令人神往的浪漫画,也有穷形尽相的世俗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剧艺术 历代作家 潘必正 优旃 抒情喜剧 陈妙常 田园画 讽刺画 女贞观 《窦娥冤》
原文传递
玉簪记
7
作者 振迪 徐有武 《连环画报》 2016年第3期87-87,1-3+8,共5页
1南宋初年,归仕的潘夙,有子潘必正,才貌双全。潘夙与同僚陈老结了儿女亲家,以玉簪和鸳坠为信物,谁知告老还乡十六年后,音讯全无。这年又逢大考,潘必正遵父命,进京赶考。2陈老与潘夙别后,染病身亡。战乱中,陈夫人带女儿陈娇莲逃难,二人... 1南宋初年,归仕的潘夙,有子潘必正,才貌双全。潘夙与同僚陈老结了儿女亲家,以玉簪和鸳坠为信物,谁知告老还乡十六年后,音讯全无。这年又逢大考,潘必正遵父命,进京赶考。2陈老与潘夙别后,染病身亡。战乱中,陈夫人带女儿陈娇莲逃难,二人不幸失散。陈娇莲被善良的张二娘搭救,并送到女贞观,法号妙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必正 潘夙 女贞观 玉簪记 南宋初 陈夫人 终成眷属 喜结连理 亲近感 窗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