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虎吃女魃”墓葬画像与汉代巫仪
1
作者 高梓梅 《中原文化研究》 2016年第4期99-105,共7页
汉代墓葬画像中有一类以"虎吃女魃"为题材的画像。这类画像中主要有三个形象:旱鬼女魃、生双翼的虎、作人立状的熊,其所表达的意义为熊(方相氏)指挥神虎吃掉旱鬼女魃,它们所表达的极有可能是汉代先民的巫术仪式。在汉代社会,... 汉代墓葬画像中有一类以"虎吃女魃"为题材的画像。这类画像中主要有三个形象:旱鬼女魃、生双翼的虎、作人立状的熊,其所表达的意义为熊(方相氏)指挥神虎吃掉旱鬼女魃,它们所表达的极有可能是汉代先民的巫术仪式。在汉代社会,旱灾频发,人们为了摆脱它们对人类生存的威胁,想出各种应对策略,当时流行的阴阳谶纬之学为巫术的盛行提供了理论基础,于是兴起雩祭、傩仪等禳灾活动,"虎吃女魃"画像正是对这类活动的形象反映。民间仍广为流传的"虎吃女魃"神话叙事和文献典籍中的零碎记载,勾勒出了包含有"天女神魃助黄帝伐蚩尤,神力用尽不能上天而留在人间""女魃所到之处干旱千里,给人类的生存带来威胁""人类为了生存驱除旱魃""旱魃为鬼物,必有阳物虎降服""神虎吃掉女魃,旱灾消除,人类安居乐业"等大致的情节单元和故事流变线索,呈现了汉代巫师雩舞、残酷暴巫焚巫、傩仪等巫仪活动内容。这些活动折射出了汉代先民们在灾难面前的痛苦、无奈以及各种应对,探讨"虎吃女魃"画像,可以帮助今人了解古代社会在与自然抗争过程中的除灾行为、抗灾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灾 虎吃女魃 墓葬画像 汉代 巫术仪式
下载PDF
南阳唐河针织厂汉画像石:不是“虎食女魃”,而是“舍身饲虎” 被引量:1
2
作者 袁祖雨 袁子祠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第4期18-23,共6页
1972年发掘的唐河县针织厂汉画像石墓中有三幅虎食人的画面,原发掘者将其释读为“虎食女魃”,后一直被沿用,影响较为广泛。然而该观点无法解释为什么画面在墓中不同位置多次出现,也无法解释画面与墓主人生死升仙等问题之间的关系。通过... 1972年发掘的唐河县针织厂汉画像石墓中有三幅虎食人的画面,原发掘者将其释读为“虎食女魃”,后一直被沿用,影响较为广泛。然而该观点无法解释为什么画面在墓中不同位置多次出现,也无法解释画面与墓主人生死升仙等问题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该画像石原画面与佛经文献《舍身饲虎缘起》及与莫高窟254窟《舍身饲虎》壁画的对照研究,可以发现三者虽表述形式有别,但核心内容一致,应是著名佛本生故事《舍身饲虎》的不同版本。唐河县针织厂出土的汉画像石“虎食女魃”应释读为佛画“舍身饲虎”。东汉早期的南阳汉画中成组的佛教重要内容的发现,在对汉代丝绸之路考古、世界佛教艺术史考古中国佛教史的研究及认识南阳在汉代丝绸之路中的地位等方面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阳唐河针织厂 汉画像石墓 “虎食女魃 “舍身饲虎”
下载PDF
汉画像女魃形象分析
3
作者 杨莹莹 《美术教育研究》 2022年第13期33-35,共3页
女魃是中国古代的旱鬼,她最初以黄帝之女或天女的形象出现,后演变为女魃、旱魃、旱魔等形象。在汉代墓室画像中,女魃总是以“被虎食”的形象出现。该文综合文献资料,从女魃形象的演变、虎与女魃的关系、女魃的社会意义和图像意义几方面... 女魃是中国古代的旱鬼,她最初以黄帝之女或天女的形象出现,后演变为女魃、旱魃、旱魔等形象。在汉代墓室画像中,女魃总是以“被虎食”的形象出现。该文综合文献资料,从女魃形象的演变、虎与女魃的关系、女魃的社会意义和图像意义几方面分析女魃形象的源头以及“虎食女魃”图像在墓室空间和汉代社会中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 女魃
下载PDF
驱魃耕耘画像石(拓片) 被引量:1
4
作者 曹建强 《古今农业》 2000年第4期84-85,共2页
拓片长2.02米、宽0.90米。年代:东汉 画像石出土地:河南南阳独山 画像石为平底淡浮雕构图(图1)。画面分上、中、下三层。 下层,图右刻农夫田间锄禾场面;最右为一农妇,梳髻着长襦,左肩掮一锄,柄端系一(壶)罐,锄端挂一篮状物,似正担浆送... 拓片长2.02米、宽0.90米。年代:东汉 画像石出土地:河南南阳独山 画像石为平底淡浮雕构图(图1)。画面分上、中、下三层。 下层,图右刻农夫田间锄禾场面;最右为一农妇,梳髻着长襦,左肩掮一锄,柄端系一(壶)罐,锄端挂一篮状物,似正担浆送食。其前为庄稼地,长满禾苗,田间一农夫,头戴尖顶冠,上身裸露,正努力锄田。庄稼地边有一鹿,呈奔逃之状(图2)。中间刻一白虎,其左前方刻一神态慌恐女子,白虎昂首突胸,巨口长舌,扑向该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石 拓片 庄稼地 女魃 河南南阳 《风俗通义》 白虎 黄帝 豪强地主 蚩尤
下载PDF
“寿麻”新考——兼谈与麻姑、麻姐姐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余永红 《民族艺林》 2018年第1期13-20,共8页
"寿麻"一词见于《山海经·大荒西经》,传说中的"寿麻国"应是以"寿麻"为氏族首领建立的一个古方国。寿麻古国不可能在西亚或非洲,结合寿麻的人物谱系以及寿麻国的地理、气候等因素分析,寿麻国的地望... "寿麻"一词见于《山海经·大荒西经》,传说中的"寿麻国"应是以"寿麻"为氏族首领建立的一个古方国。寿麻古国不可能在西亚或非洲,结合寿麻的人物谱系以及寿麻国的地理、气候等因素分析,寿麻国的地望应该在中国西北的沙漠地带。"麻姑"与"麻姐姐"可能都与"寿麻"有关,是随着远古西北地域氐羌文化向中原地区的渗透而融入中原文化之中,在不同的地区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最终演变为不同的地方神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寿麻 女魃 麻姑 麻姐姐
下载PDF
翩然起舞 羽化成仙──神话丛考之二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宗迪 《攀枝花学院学报》 1996年第4期16-21,共6页
本文通过对几则神话文本之叙述结构的分析及诸神名号的字源学考察,揭示了凤凰、鹏鸟、女娲和女魃等神话个体的文化原型。文章认为,它们都源于原始巫术舞蹈中身饰羽毛进行表演的旱巫,这一渊源决定了它们的“鸟人”形象以及止雨治水甚... 本文通过对几则神话文本之叙述结构的分析及诸神名号的字源学考察,揭示了凤凰、鹏鸟、女娲和女魃等神话个体的文化原型。文章认为,它们都源于原始巫术舞蹈中身饰羽毛进行表演的旱巫,这一渊源决定了它们的“鸟人”形象以及止雨治水甚至肆虐为旱的旱神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文本 叙述结构 凤凰 女魃 文化原型 旱神 鸟人
下载PDF
焦作白庄汉代陶仓楼的驱旱祈雨图及蓝紫颜料
7
作者 宋艳阳 《焦作大学学报》 2018年第3期44-47,54,共5页
焦作白庄汉代陶仓楼上彩绘的"虎食女魃"图和"应龙行云"图是古代驱旱逐疫、祭龙祈雨等形式的体现。双翼猛虎是剪灭旱魃的灵兽,"女魃"形象与古代求雨时"焚曝女巫"等风俗有关;背生双翼的应龙是掌... 焦作白庄汉代陶仓楼上彩绘的"虎食女魃"图和"应龙行云"图是古代驱旱逐疫、祭龙祈雨等形式的体现。双翼猛虎是剪灭旱魃的灵兽,"女魃"形象与古代求雨时"焚曝女巫"等风俗有关;背生双翼的应龙是掌管雨水的水神,大面积的云气图案与古人对云神的崇拜有关;焦作陶仓楼"中国蓝"和"中国紫"两种颜料的使用情况,是研究中国古代人工合成颜料的珍贵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仓楼 虎食女魃 应龙行云 中国蓝 中国紫
下载PDF
黄帝蚩尤神话探源 被引量:8
8
作者 刘宗迪 《民族艺术》 1997年第1期54-65,共12页
黄帝(以及伏羲)源于击腹而舞,蚩尤源于面具舞、女魃源于羽舞,黄帝蚩尤之战的神话所反映的不过是禳除水旱之灾的仪式上旱巫与雨巫的较量斗法而已,有名的“东海黄公”传说则反映了此一巫术仪式的“颠倒”形式。
关键词 黄帝 伏羲 蚩尤 女魃 神画
原文传递
从汉画中的水旱神画像看我国汉代的祈雨风俗 被引量:3
9
作者 崔华 牛耕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76-84,共9页
从汉画中的水旱神画像看我国汉代的祈雨风俗·崔华牛耕我国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农作物的丰歉与雨水的关系最为密切。因此,自原始社会有了种植农业之后,勤劳朴实的历代先民们先后创造出了诸多与水旱灾害有关的雨水神话。而这些... 从汉画中的水旱神画像看我国汉代的祈雨风俗·崔华牛耕我国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农作物的丰歉与雨水的关系最为密切。因此,自原始社会有了种植农业之后,勤劳朴实的历代先民们先后创造出了诸多与水旱灾害有关的雨水神话。而这些神话不仅有许多文字记载,而且在汉代画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祈雨风俗 汉画像石 河伯 雷神 河南南阳 女魃 武氏祠 自然崇拜 风伯
原文传递
最古老的PK
10
作者 潇水 《中学生百科(阅读写作)》 2007年第24期16-18,共3页
蚩尤,从名字判断就很野兽派,他长得雄伟猛悍,是东夷族首领,有弟兄八十一人,役龙使豹,呼风唤雨,很酷地盘踞在山东。据说,头盔就是蚩尤先生最先发明的,顶上还装了兽角,可以刺人——像三角恐龙。蚩尤蛮有想象力的啊。
关键词 蚩尤 黄帝时代 东夷族 想象力 山东 野兽派 指南车 石斧 榆罔 女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