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若为王》:诛伐王权和奴性的檄文
1
作者 吴胜东 《中学语文园地(高中版)》 2004年第3期9-9,共1页
聂绀弩创作于上世纪40年代初期的杂文《我若为王》,是一篇尖锐犀利、针砭时弊的讨伐檄文,是向充斥于国民党独裁统治下的旧中国根深蒂固的王权思想和愚昧阿顺的奴性思想的公开宣战。
关键词 《我若为王》 杂文 聂绀弩 奴性思想 王权思想 国民党独裁统治 语言艺术 高中 语文 课文分析
下载PDF
称呼与奴性
2
作者 沈峰 《新长征》 2002年第12期59-59,共1页
怎样称呼人,内中大有学问。称呼,常常能准确地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上下、长幼、亲疏关系,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们地位的高低尊卑。长辈叫小辈,可以直呼其名,小辈只能按称谓呼唤长辈。朋友同事,关系亲密,或称老张小李,或直呼姓名,不... 怎样称呼人,内中大有学问。称呼,常常能准确地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上下、长幼、亲疏关系,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们地位的高低尊卑。长辈叫小辈,可以直呼其名,小辈只能按称谓呼唤长辈。朋友同事,关系亲密,或称老张小李,或直呼姓名,不拘一格,比较亲切。称呼上级,情况略为复杂些。有在职务前冠以姓氏的,有视年龄、地位、身份称为“某老”、“某总”的。一般对领导干部的称呼,通常是姓名后加同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干部 下级学 党的三代领导人 亲疏关系 视年龄 “老大” 惯性 封建社会 奴性思想 下级行为
下载PDF
明确发展意识 搞好经济建设
3
作者 许德高 王天顺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0期20-21,共2页
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一大主题,也是中华儿女的强烈心声。发展才是硬道理,关键在于搞好经济。而发展意识是否明确,乃是经济建设能否取得最大成就的基本因素。 那么,什么是发展意识呢?很多人对此已有认识,但不少人并没真正理解,因此,弄清发... 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一大主题,也是中华儿女的强烈心声。发展才是硬道理,关键在于搞好经济。而发展意识是否明确,乃是经济建设能否取得最大成就的基本因素。 那么,什么是发展意识呢?很多人对此已有认识,但不少人并没真正理解,因此,弄清发展意识的实质,非常必要。 1.发展意识,是一种创新精神。今日中国的发展,是在中华民族长期处于封闭的环境之中,国民身上背负着沉重历史包袱的背景下,通过改革开放而起的,因而一开始,就注定着发展的每一步都是在同积淀已久的守旧观念,安于现状的惰性心理,听天由人的奴性思想进行较量中艰难行进的。旧的不除,会束缚我们;新的不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意识 社会时间 创新精神 经济建设 发展才是硬道理 速度意识 奴性思想 连续体 艰难行进 历史时间
下载PDF
一本书对我的启示
4
作者 李永琳 《内蒙古教育(B)》 2013年第8期78-78,共1页
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时下十分盛行,我通篇拜读,毫不夸张地说,是对我传统作文教学的洗礼,感觉之多,感触之大,感受之深自不待言。原文载:"当孩子把真实表达改变为矫情表达,他就开始去说言不由衷的话,当孩子把自由表... 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时下十分盛行,我通篇拜读,毫不夸张地说,是对我传统作文教学的洗礼,感觉之多,感触之大,感受之深自不待言。原文载:"当孩子把真实表达改变为矫情表达,他就开始去说言不由衷的话,当孩子把自由表达拘束在大人提出的框框里,他的内心就开始滋生奴性思想,当他为作文成绩而曲意逢迎时,他就在磨灭个性,滑入功与利平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家出版社 作文教学 自由表达 奴性思想 孩子 老师 内心
下载PDF
文本互涉,鲁迅作品的教学处理
5
作者 李玲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1年第24期72-73,共2页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材要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现实,关注人类。学者钱理群认为鲁迅的作品具有很强的"现在价值",他的作品中展现出了对奴性思想的批判,体现出了保持精神独立的"硬骨头精神",对于现在的初...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材要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现实,关注人类。学者钱理群认为鲁迅的作品具有很强的"现在价值",他的作品中展现出了对奴性思想的批判,体现出了保持精神独立的"硬骨头精神",对于现在的初中学生也很有教育意义。在初中统编版教材中也收录了不少鲁迅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作品 钱理群 《语文课程标准》 文本互涉 教学处理 现代意识 关注现实 奴性思想
下载PDF
大观园里的生存术——以袭人为例的社会价值分析
6
作者 胡春晖 王冬青 《武警工程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42-44,共3页
袭人是《红楼梦》中具有奴性思想的典型个体。造成袭人性格特征的社会根源是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袭人之告密和出卖是她在这一社会压力下 。
关键词 《红楼梦》 袭人 奴性思想 生存术 小说 社会价值 人物形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