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奴隶革命”在西欧社会历史变革中起了决定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昌福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1期136-146,共11页
公元476年,在奴隶革命和蛮族入侵的联合打击下,西部罗马帝国崩溃;从此开始了西欧封建时代的新纪元。关于推动西欧社会更迭的决定性力量到底是什么,史学界的意见颇不一致:一种意见认为是奴隶革命;另一种意见则归结为蛮族入侵的结果。我... 公元476年,在奴隶革命和蛮族入侵的联合打击下,西部罗马帝国崩溃;从此开始了西欧封建时代的新纪元。关于推动西欧社会更迭的决定性力量到底是什么,史学界的意见颇不一致:一种意见认为是奴隶革命;另一种意见则归结为蛮族入侵的结果。我是赞同前一种意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奴隶革命 西罗马帝国 决定作用 土地所有者 奴隶制生产方式 西欧社会 大地产 日耳曼人 隶农 历史变革
下载PDF
关于“奴隶革命”和“蛮族入侵”在西欧社会历史变革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昌福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4期1-13,共13页
四世纪未,正当罗马帝国在奴隶革命的烈火中即将倾塌的时候,大批蛮族越过多瑙河,大举入侵,给予奴隶主政权以最后的冲击。476年,在奴隶革命和蛮族入侵的联合打击下,西部罗马帝国崩溃;从此开始了西欧封建时代的新纪元。关于推动西欧社会更... 四世纪未,正当罗马帝国在奴隶革命的烈火中即将倾塌的时候,大批蛮族越过多瑙河,大举入侵,给予奴隶主政权以最后的冲击。476年,在奴隶革命和蛮族入侵的联合打击下,西部罗马帝国崩溃;从此开始了西欧封建时代的新纪元。关于推动西欧社会更迭的这一巨大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到底是什么,史学界的意见颇不一致:一种意见认为是奴隶革命;另一种意见则归结为蛮族入侵的结果。我是赞同前一种意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奴隶革命 西罗马帝国 土地所有者 奴隶制生产方式 奴隶 西欧社会 大地产 隶农 日耳曼人 历史变革
下载PDF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革命对儒法斗争的影响
3
作者 旭文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5年第1期34-36,共3页
大约从公元前七世纪起的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大变革时期。当时,奴隶们反对奴隶制的伟大革命暴动,如同燎原烈水,越烧越旺,无情地、猛烈地焚毁着腐朽、没落的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反动透顶的奴隶主阶级,... 大约从公元前七世纪起的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大变革时期。当时,奴隶们反对奴隶制的伟大革命暴动,如同燎原烈水,越烧越旺,无情地、猛烈地焚毁着腐朽、没落的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反动透顶的奴隶主阶级,以临死前最疯狂的野蛮屠杀,抗拒革命的潮流,妄想挽回自己即将覆灭的命运。法家所代表的新兴地主阶级,在这场大动荡中产生了;它顺应历史的潮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战国时期 奴隶革命 基础和上层建筑 新兴地主阶级 奴隶 奴隶主阶级 儒法 变革时期 奴隶社会 封建制
下载PDF
暴力革命是普遍规律吗?——兼谈社会过渡的道路和方式
4
作者 贾东海 付华锋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1期4-18,共15页
长期以来,在学术界和教学中,流行着这样一种观点: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社会形态过渡飞跃,即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封建制向资本主义制过渡;……国家政权由一个阶级转到另一阶级手里,都是通过暴力革命的结果。对此,往往这样表述:当旧的生... 长期以来,在学术界和教学中,流行着这样一种观点: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社会形态过渡飞跃,即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封建制向资本主义制过渡;……国家政权由一个阶级转到另一阶级手里,都是通过暴力革命的结果。对此,往往这样表述:当旧的生产关系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时,只有通过新兴阶级的“暴力行动,只有通过革命才能扫除的障碍。”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力革命 奴隶革命 普遍规律 资本主义 奴隶 封建制 向社会主义过渡 资产阶级革命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 社会形态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古代社会革命同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区别——兼评《中国史稿》中的古代社会革命论 被引量:1
5
作者 朱本源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1期28-41,113,共15页
本文作者认为,在我国学术界流行的“地主阶级革命”、“奴隶革命”概念,以及“新兴地主阶级和封建生产关系在奴隶社会母胎内形成”的提法,都是非马克思主义的。这是把马列主义奠基人关于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规律性说明当作公式,套在古代... 本文作者认为,在我国学术界流行的“地主阶级革命”、“奴隶革命”概念,以及“新兴地主阶级和封建生产关系在奴隶社会母胎内形成”的提法,都是非马克思主义的。这是把马列主义奠基人关于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规律性说明当作公式,套在古代社会革命(指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上面而得出的。作者认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这两次社会革命以其各自的特殊规律而根本地区别开来。因此,不能把资产阶级革命的规律应用到古代社会革命上。作者并援引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许多有关言论,论证了如下的两大命题:第一,在资产阶级革命中自耕农和平民是革命的主力;而在古代社会革命中,奴隶和平民不能成为革命的力量。第二,在封建社会母胎内,形成了代表新生产力的革命阶级和新的生产方式;而在奴隶社会内部,不能形成新的生产方式和革命阶级。对历史研究中在这一方面的公式主义和教条主义倾向提出了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阶级革命 社会革命 奴隶 地主阶级 根本区别 马列主义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封建制度 恩格斯 奴隶革命
下载PDF
奴隶阶级哲学初探——试论奴隶起义领袖柳下跖的哲学思想
6
作者 郑智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5年第2期49-55,共7页
奴隶阶级有自己的哲学,有自己的政治家和思想家,这是肯定的。我们认为,既然“是奴隶们创造历史”,那么,奴隶阶级在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同时,还创造了社会的精神财富,这是毋容置疑的事实。特别是奴隶阶级反抗奴隶制的长期斗争实践。
关键词 奴隶阶级 奴隶 起义领袖 奴隶社会 奴隶起义 奴隶主贵族 创造历史 劳动人民 奴隶革命 政治家
下载PDF
论中国奴隶社会的阶级和阶级斗争 被引量:7
7
作者 金景芳 《中国社会科学》 1980年第3期121-130,共10页
本文分两部分:(一)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奴隶社会的论述,较详尽地分析了中国奴隶社会诸等级,论证了中国奴隶社会的阶级也如一般奴隶社会一样是等级的阶级,与资本主义社会中简化为两大敌对阵营的非等级的阶级状况根本不同;(二)... 本文分两部分:(一)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奴隶社会的论述,较详尽地分析了中国奴隶社会诸等级,论证了中国奴隶社会的阶级也如一般奴隶社会一样是等级的阶级,与资本主义社会中简化为两大敌对阵营的非等级的阶级状况根本不同;(二)解放以来通行的历史书认为,在奴隶社会里,奴隶阶级反对奴隶主阶级的斗争经常居于主导地位、起决定作用,作者不同意这种观点。指出:中国奴隶社会的阶级斗争,也如古罗马一样,大量存在的是奴隶主阶级内部诸等级之间的斗争;并且,纵观中国奴隶社会的历史,绝不见有'奴隶革命把奴隶主消灭了,把奴隶主剥削劳动者的形式废除了'的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奴隶社会 阶级斗争 阶级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 奴隶阶级 奴隶 主导地位 封建社会 奴隶革命 斯大林
原文传递
西欧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5
8
作者 胡玉堂 《历史研究》 1980年第1期21-30,共10页
一、社会形态的更替和社会革命社会革命一词,是马克思提出来的。马克思说:"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 一、社会形态的更替和社会革命社会革命一词,是马克思提出来的。马克思说:"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来到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八二——八三页) 马克思所说的社会革命,泛指所有社会形态的更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社会革命 社会形态 生产关系 奴隶革命 奴隶制度 奴隶 大地产
原文传递
斯巴达克起义与西西里起义比较
9
作者 陈德贤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11-113,共3页
斯巴达克起义与西西里起义比较陈德贤斯巴达克起义常常被誉为不仅“在规模上,而且在组织性、纪律性方面代表了罗马奴隶起义的最高水平”。 ̄①中学历史教材甚至说这次起义是“古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奴隶起义”。要回答斯巴达克起义... 斯巴达克起义与西西里起义比较陈德贤斯巴达克起义常常被誉为不仅“在规模上,而且在组织性、纪律性方面代表了罗马奴隶起义的最高水平”。 ̄①中学历史教材甚至说这次起义是“古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奴隶起义”。要回答斯巴达克起义是不是代表了罗马奴隶起义最高水平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巴达克起义 西西里奴隶起义 两次起义 起义者 科学集 阿庇安 古代罗马 纪律性 奴隶革命 组织性
原文传递
报刊世界史论文索引
10
《世界历史》 1981年第4期97-97,共1页
奴隶革命在西欧社会历史变革中起了决定作用(陈 昌福)《上海师院学报》81—1。文艺复兴时期西欧的史学(郭圣铭)《历史研究》81— 2。要实事求是地评价“文艺复兴”(王正平)《杭州大学 学报》81—1。
关键词 世界史 历史研究 奴隶革命 “文艺复兴” 历史变革 西欧社会 直接过渡 封建社会 论文索引 文艺复兴时期
原文传递
释“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际平 《历史研究》 1977年第1期88-89,共2页
《史记·商君列传》记商鞅变法有一条规定:"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有的同志把这一条文解释为,奴隶努力务农,就除其奴隶籍,升为农民。并由此断言,商鞅变法的这一条,使奴隶争取解放多了一条途径。我们认为,这种... 《史记·商君列传》记商鞅变法有一条规定:"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有的同志把这一条文解释为,奴隶努力务农,就除其奴隶籍,升为农民。并由此断言,商鞅变法的这一条,使奴隶争取解放多了一条途径。我们认为,这种解释是错误的。列宁曾经指出:"法律就是取得胜利、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的意志的表现。"(《列宁全集》第十三卷,第三○四页)商鞅作为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他的立法就只能是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绝不可能代表奴隶阶级的利益。在阶级社会里,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超阶级的法律。奴隶的解放,只能靠阶级斗争。"奴隶革命把奴隶主消灭了,把奴隶主剥削劳动者的形式废除了。"(斯大林:《列宁主义问题》一九七三年版,第四九三页)奴隶们如果放弃阶级斗争,埋头生产、唯主子之命是从,那就正好陷入奴隶主阶级的圈套,永世不得翻身。那种认为商鞅变法"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使奴隶解放多了一条途径的提法,实际上就是否定了奴隶革命斗争的历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主阶级 商鞅变法 奴隶解放 奴隶 阶级斗争 奴隶革命 历史作用 国家政权 奴隶阶级 途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