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59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酶制剂和酵母培养物对泌乳前期奶牛.产奶性能和消化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田雨 张国礼 +1 位作者 葛继文 陈诗敏 《中国奶牛》 2023年第12期1-4,共4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酶制剂和酵母培养物对泌乳前期奶牛产奶性能和消化率的影响。选取年龄、胎次、泌乳时间和产奶量相近的160头荷斯坦牛,随机分为2组,每组8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精料补充料中添加2kg/t酶制剂和酵母培养物,试验周... 本试验旨在研究酶制剂和酵母培养物对泌乳前期奶牛产奶性能和消化率的影响。选取年龄、胎次、泌乳时间和产奶量相近的160头荷斯坦牛,随机分为2组,每组8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精料补充料中添加2kg/t酶制剂和酵母培养物,试验周期为60d。结果表明,相比于对照组,试验组产奶量高出1.27kg/(头·d)(P<0.05),乳脂率、乳蛋白率以及乳糖含量也高于对照组(P>0.05),采食量高了0.4kg/(头·d),乳尿素氮和体细胞数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表明添加酶制剂和酵母培养物能够提高泌乳高峰期奶牛产奶量,改善乳成分,提高消化能力。此外,粪筛结果表明,随着泌乳时间增加,上、中、下层比例趋于合理,其中试验组粪筛的上层从11.4%下降为8.0%,中层由38.8%下降为15.5%,下层由49.8%增长为76.5%,说明试验组奶牛瘤胃更加健康,消化能力改善更加明显。综上可知,添加酶制剂和酵母培养物可提升泌乳前期奶牛产奶性能并提高其消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乳前期奶牛 酶制剂 酵母培养物 泌乳性能 消化率
下载PDF
2023年度奶牛产业与技术发展报告 被引量:3
2
作者 李胜利 姚琨 +7 位作者 刘长全 王雅春 王中华 李建喜 王加启 张和平 曹志军 王硕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8-341,共4页
本文从生产现状、市场与贸易、加工与消费、技术研发等角度对2023年中国奶业发展进行了分析,同时指出中国与奶业发达国家产业素质的差距点,为中国奶业发展提出技术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 奶牛 产业 技术
下载PDF
荷斯坦奶牛初乳与常乳代谢物差异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周涛 付力立 +7 位作者 罗正中 马莉 杜振隆 姚学萍 沈留红 余树民 严作廷 曹随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35,共12页
【目的】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荷斯坦奶牛初乳和常乳中的代谢物进行鉴定与分析。【方法】选择年龄、体况及预产期相近、胎次相同的健康围产期经产荷斯坦奶牛12头,分别于分娩后1 h和21 d采集乳汁,离心并收集乳清,依次记为初乳组(C_0... 【目的】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荷斯坦奶牛初乳和常乳中的代谢物进行鉴定与分析。【方法】选择年龄、体况及预产期相近、胎次相同的健康围产期经产荷斯坦奶牛12头,分别于分娩后1 h和21 d采集乳汁,离心并收集乳清,依次记为初乳组(C_0)和常乳组(C_21)。采用代谢组学技术对初乳组和常乳组乳清进行分析,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和学生t检验,以变量投影重要度(variable importance in the projection,VIP)>1,P<0.05为标准筛选差异代谢物,并对筛选出的差异代谢物进行聚类分析、显著差异代谢物筛选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在荷斯坦奶牛初乳组(C_0)和常乳组(C_21)共筛选到97种差异代谢物,通过聚类热图可以看出,大多数代谢物在初乳组的含量高于常乳组;差异代谢物随机森林图显示,排名靠前的9种显著差异代谢物分别为乌头酸、柠康酸、龙胆酸、泛酸、牛磺酸、氧戊二酸、柠檬酸、6’唾液酸乳糖和精胺。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8条主要的代谢通路分别为酮体的合成与降解、牛磺酸与次黄嘌呤代谢、丙酮酸代谢、嘌呤代谢、嘧啶代谢、氨基糖与核苷酸糖代谢、三羧酸循环和丁酸代谢。【结论】荷斯坦奶牛初乳中脂质、氨基酸和核苷酸代谢物的含量高于常乳,而常乳中糖类代谢物含量高于初乳,初乳与常乳中代谢物水平的差异为后续代谢物机制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代谢组学 牛初乳 牛常乳 代谢物
下载PDF
不同粗料组成对泌乳中后期奶牛瘤胃菌群与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赵晓静 刘嫣然 +8 位作者 李晓辉 张峰 高艳霞 左晓磊 王晓芳 何团拥 孙凤莉 张建设 申栋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99,107,共8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燕麦干草组合过瘤胃赖氨酸和蛋氨酸添加剂替代高质量苜蓿干草对奶牛瘤胃微生物菌群和原虫构成及其丰度、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以降低奶牛养殖对苜蓿的依赖度,实现精准饲养和精细饲喂。选择45头健康的泌乳中后期荷斯坦奶牛... 本研究旨在探讨燕麦干草组合过瘤胃赖氨酸和蛋氨酸添加剂替代高质量苜蓿干草对奶牛瘤胃微生物菌群和原虫构成及其丰度、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以降低奶牛养殖对苜蓿的依赖度,实现精准饲养和精细饲喂。选择45头健康的泌乳中后期荷斯坦奶牛,按照产奶量、胎次、泌乳天数相近的原则,分为3组,每组15头牛(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分别饲喂三种不同粗料组成的TMR。试验1组以燕麦干草组合过瘤胃赖氨酸、蛋氨酸添加剂部分替代高质量苜蓿干草,试验2组为苜蓿干草组,试验3组为燕麦干草组,预饲期7 d,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1)从门水平分析,三个试验组奶牛瘤胃液中主要菌门为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和纤维杆菌门。苜蓿组奶牛瘤胃中厚壁菌门丰度显著优于燕麦组(P<0.05),过瘤胃氨基酸组与苜蓿组无显著差异(P>0.05);与苜蓿组相比,过瘤胃氨基酸组和燕麦组有提高拟杆菌门丰度的趋势。从属水平分析,普雷沃氏菌属的丰度最高,过瘤胃氨基酸组和燕麦组较苜蓿组有提高趋势,但未达显著水平(P>0.05);丁酸弧菌属丰度苜蓿组最高,显著高于燕麦组(P<0.05),过瘤胃氨基酸组与苜蓿组并无显著差异(P>0.05)。奶牛瘤胃原虫主要是纤毛亚门,各试验组差异不显著(P>0.05)。(2)三个试验组的奶牛瘤胃pH均在正常范围内。过瘤胃氨基酸组和苜蓿组的NH3-N浓度极显著优于燕麦组(P<0.01);MCP浓度苜蓿组最低,燕麦组极显著高于苜蓿组(P<0.01),过瘤胃氨基酸组较苜蓿组有升高的趋势。在TVFA、乙酸、丙酸、丁酸、戊酸产量方面,过瘤胃氨基酸组相比苜蓿组和燕麦组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优势,过瘤胃氨基酸组TVFA产量极显著优于苜蓿组和燕麦组(P<0.01),较苜蓿组和燕麦组分别增加52.71%和37.05%;过瘤胃氨基酸组的乙酸产量较苜蓿组和燕麦组分别增加52.32%和41.04%,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丙酸产量,过瘤胃氨基酸组>燕麦组>苜蓿组,过瘤胃氨基酸组和燕麦组极显著高于苜蓿组(P<0.01),过瘤胃氨基酸组显著高于燕麦组(P<0.05);过瘤胃氨基酸组的丁酸产量显著高于苜蓿组和燕麦组(P<0.05);过瘤胃氨基酸组的戊酸产量极显著高于苜蓿组(P<0.01),与燕麦组差异显著(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评定认为,以燕麦干草组合赖氨酸、蛋氨酸添加剂替代部分高质量苜蓿干草的TMR日粮饲喂泌乳中后期奶牛,稳定了瘤胃菌群,保证了良好的瘤胃发酵,适当降低了干草质量,赖氨酸、蛋氨酸补充了蛋白质的不足,此低苜蓿日粮配方可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乳中后期 奶牛 瘤胃发酵 微生物菌群
下载PDF
中药复方制剂对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体外抑菌活性及治疗效果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刘伯承 周望平 +3 位作者 杨俊 陈一峰 高帅 刘海林 《中国奶牛》 2024年第8期23-28,共6页
为探究中药复方制剂对奶牛乳房炎病原菌抑菌活性、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开展了本试验。根据中医辨证理论,将蒲公英、紫花地丁、金银花、丝瓜络等15味中草药自拟4个复方,以临床型奶牛乳房炎样品分离鉴定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及大... 为探究中药复方制剂对奶牛乳房炎病原菌抑菌活性、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开展了本试验。根据中医辨证理论,将蒲公英、紫花地丁、金银花、丝瓜络等15味中草药自拟4个复方,以临床型奶牛乳房炎样品分离鉴定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及大肠杆菌为受试株进行体外抑菌试验。将30头患病奶牛分成3个组,选用抑菌作用较强的复方IV进行临床治疗试验,分别为高剂量组(40mL)、中剂量组(30mL)和低剂量组(20mL),并设健康组作为阴性对照。检测乳体细胞数和乳清ALT、AST、LDH、SA及淋巴细胞刺激指数(SI)、嗜中性粒细胞吞噬力。结果表明,中药复方IV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及大肠杆菌的MIC值为31.25mg/mL,抑菌活性优于复方Ⅰ、Ⅱ和Ⅲ;临床治疗试验显示,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对临床型奶牛乳房炎有效率分别为93.3%、85.7%、78.6%,治愈率分别为80%、78.6%、71.4%;治疗组给药7d后体细胞数、乳酶及白蛋白含量均极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其中高、中剂量组显著低于低剂量组(P<0.05);治疗后各组淋巴细胞刺激指数及嗜中性粒细胞吞噬率均极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而高剂量组嗜中性粒细胞吞噬率极显著高于低剂量组(P<0.01),显著高于中剂量组(P<0.05),与健康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综合表明,中药复方IV对奶牛乳房炎源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及大肠杆菌有较强的抑菌活性,临床治疗效果良好;能修复乳腺上皮细胞,降低体细胞数,提高患病奶牛免疫机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制剂 奶牛乳房炎 体细胞数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茶树油对脂多糖诱导奶牛小肠上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明 蔡淑先 +2 位作者 杨红 张佳豪 赵国琦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942-3951,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茶树油(TTO)对脂多糖(LPS)诱导奶牛小肠上皮细胞(BIECs)损伤的影响。试验选取3头健康新生中国荷斯坦犊牛的空肠组织,分离并获得BIECs进行培养。通过使用不同浓度的LPS(0、1、2和4μg/mL)和不同浓度的TTO(0、0.00625%、0.0... 本试验旨在研究茶树油(TTO)对脂多糖(LPS)诱导奶牛小肠上皮细胞(BIECs)损伤的影响。试验选取3头健康新生中国荷斯坦犊牛的空肠组织,分离并获得BIECs进行培养。通过使用不同浓度的LPS(0、1、2和4μg/mL)和不同浓度的TTO(0、0.00625%、0.01250%、0.02500%、0.05000%和0.10000%),建立细胞炎症模型。然后,对照组以不含TTO和LPS的培养基处理细胞;LPS组以1μg/mL的LPS处理细胞12 h;LPS+TTO组采用0.01250%和0.02500%的TTO预处理细胞12 h,经水洗后,再暴露于LPS处理12 h。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未添加TTO)相比,添加0.00625%、0.01250%、0.02500%和0.05000%TTO对BIECs细胞活力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TTO显著提高跨膜电阻(TEER)(P<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01250%TTO显著提高BIECs中闭锁小带蛋白-1(ZO-1)、封闭蛋白(occludin)、闭合蛋白-1(claudin-1)和闭合蛋白-4(claudin-4)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5),显著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5)。2)与LPS组相比,LPS+TTO组TEER以及ZO-1、occludin和claudin-1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TNF-α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LPS+TTO组ZO-1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综上可知,TTO可以通过上调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和下调炎性因子表达,缓解LPS诱导的犊牛小肠上皮细胞屏障功能障碍和炎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油 奶牛小肠上皮细胞 炎症 紧密连接
下载PDF
奶牛生产国家在线精品课程建设与实践 被引量:1
7
作者 牛华锋 谢晓刚 +3 位作者 白军 郭亚洲 赵永攀 李骁勇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90-2196,共7页
奶牛生产课是高等职业教育畜牧兽医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型专业课程。为突出学生实践技能培养、激发学生兴趣,落实立德树人,课程教学内容以产业需求和岗位职业需求为导向,以“精准育人、学训一体、岗位成才”为途径进... 奶牛生产课是高等职业教育畜牧兽医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型专业课程。为突出学生实践技能培养、激发学生兴趣,落实立德树人,课程教学内容以产业需求和岗位职业需求为导向,以“精准育人、学训一体、岗位成才”为途径进行课程改革,有效地将牧场岗位工作任务和教学内容、工作过程、学习过程、岗位评价与学习评价紧密结合,使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养教育三者融为一体,培养产业发展需要的理论知识扎实、实践技能强、综合素质高的奶牛产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旨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能力培养,促进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生产 精品课程 课程思政 实践
下载PDF
奶牛智慧养殖技术装备及其数字孪生系统构建 被引量:1
8
作者 胡肄农 仇振升 +3 位作者 刘建龙 潘海海 朱红宾 柏宗春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4年第1期117-126,共10页
数字孪生被视为智慧农业新的发展阶段。通过建立农业生产的物理系统和数字空间,数字孪生技术实现了“连接-感知-决策-控制”一体化,可以通过更高水平的智能控制应对农业生产系统的复杂性。我国农业数字孪生系统发展相对较晚,相关研究与... 数字孪生被视为智慧农业新的发展阶段。通过建立农业生产的物理系统和数字空间,数字孪生技术实现了“连接-感知-决策-控制”一体化,可以通过更高水平的智能控制应对农业生产系统的复杂性。我国农业数字孪生系统发展相对较晚,相关研究与技术装备整体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本文基于奶牛养殖多维信息采集、数据分析和生产仿真模型的研究,面向饲喂管理、繁殖管理、健康管理和环境调控等关键生产场景,建立奶牛场在虚拟空间的数字化映像,构建了奶牛养殖数字孪生系统,实现了对养殖技术流程与生产装备的数据驱动、实时反馈、模拟推演和以虚控实的智能管控,并在江苏省某千头规模奶牛场进行了具体应用和初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养殖 智慧养殖 数字孪生
下载PDF
复方蒲公英乳房灌注剂对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防治效果试验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留 方磊涵 +1 位作者 郭全海 王向国 《山东畜牧兽医》 2024年第3期3-5,共3页
本研究通过测定乳样体细胞数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结合临床观察研究复方蒲公英乳房灌注剂对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复方蒲公英奶牛乳房灌注剂能显著降低临床型乳房炎奶牛乳样中体细胞数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含量,治愈率和有... 本研究通过测定乳样体细胞数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结合临床观察研究复方蒲公英乳房灌注剂对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复方蒲公英奶牛乳房灌注剂能显著降低临床型乳房炎奶牛乳样中体细胞数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含量,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69.2%、23.1%,总有效率92.3%,治疗效果显著,与市售商品复方阿莫西林乳房注入剂相比无显著差异。本研究为中草药制剂对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治疗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 奶牛乳房炎 灌注剂 药效学 安全性
下载PDF
机器视觉技术在奶牛精准化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0
作者 刘娜 安晓萍 +2 位作者 王园 王步钰 齐景伟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4-40,共7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奶牛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对奶牛场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传统的人工方式识别奶牛和统计奶牛数据已完全不能满足现代化、规模化牧场的需求。监测奶牛的行为变化有助于提高牧场的管理决策水平,而基于机器视觉技术可为奶... 近年来,随着我国奶牛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对奶牛场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传统的人工方式识别奶牛和统计奶牛数据已完全不能满足现代化、规模化牧场的需求。监测奶牛的行为变化有助于提高牧场的管理决策水平,而基于机器视觉技术可为奶牛养殖过程中的个体识别、健康监测、疾病预防等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本文主要从奶牛个体识别、体况评估、行为识别与监测3个方面进行综述,总结了目前机器视觉技术在奶牛精细化管理领域的研究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旨在为现代化牧场的精准化管理和智能化发展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机器视觉 个体识别 体况评估 行为监测
下载PDF
奶牛个体甲烷排放检测装置设计
11
作者 东忠阁 吴泽全 +3 位作者 杨存志 侯云涛 李占成 蔡晓华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9-64,73,共7页
奶牛个体消化食物过程中的甲烷排放量可作为牧场饲喂管理中优化日粮配方的参考依据。为此,设计了一种基于非分散红外(NDIR)技术的奶牛个体甲烷排放检测装置,采用穿戴式结构和低功耗、无线传输技术,通过双波长差分检测技术,利用比尔朗博... 奶牛个体消化食物过程中的甲烷排放量可作为牧场饲喂管理中优化日粮配方的参考依据。为此,设计了一种基于非分散红外(NDIR)技术的奶牛个体甲烷排放检测装置,采用穿戴式结构和低功耗、无线传输技术,通过双波长差分检测技术,利用比尔朗博定律分析计算甲烷气体的浓度。试验结果表明:装置不影响奶牛的日常活动及采食行为,设计的信号处理电路能够有效减少外部干扰,且响应速度块,通过上位机软件实现对数据实时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个体 甲烷排放量 NDIR 穿戴式结构 低功耗
下载PDF
菌酶制剂对泌乳奶牛血液生化指标及免疫指标的影响
12
作者 陈强斌 窦立静 +4 位作者 房文斌 王宏伟 赵艳梅 刘强 杨阳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38-41,共4页
文章旨在分析不同水平菌酶制剂对泌乳奶牛血液生化指标和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将选择180头胎次、泌乳天数和产奶量相近的泌乳奶牛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分别为对照组、研究1组和研究2组,在人工干预下,对照组饲... 文章旨在分析不同水平菌酶制剂对泌乳奶牛血液生化指标和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将选择180头胎次、泌乳天数和产奶量相近的泌乳奶牛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分别为对照组、研究1组和研究2组,在人工干预下,对照组饲喂全混合日粮,研究1组和研究2组分别在全混合日粮中添加15和30 g/头/d菌酶制剂,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2组的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显著高于研究1组和对照组(P<0.05);各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血红蛋白等血液生化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2)研究1组和研究2组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G和白细胞介素-1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1组和研究2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1组和研究2组肿瘤坏死因子α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经研究结果证实,在泌乳奶牛全混合日粮中添加菌酶制剂可以提高奶牛群免疫能力,综合考虑,以30 g/头/d菌酶制剂的添加量效果最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酶制剂 泌乳奶牛 血清生化指标 免疫指标 产奶量
下载PDF
基于牛脸和躯干综合信息的奶牛个体识别研究
13
作者 赵玲 周桂红 任力生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118,共7页
针对基于单一信息对奶牛个体身份识别精度低的问题,本文提出1种基于牛脸和躯干综合信息对奶牛个体身份识别的方法。在Mask R-CNN目标检测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将注意力机制模块引入到Mask R-CNN的ResNet50特征提取网络的输出阶段,能够... 针对基于单一信息对奶牛个体身份识别精度低的问题,本文提出1种基于牛脸和躯干综合信息对奶牛个体身份识别的方法。在Mask R-CNN目标检测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将注意力机制模块引入到Mask R-CNN的ResNet50特征提取网络的输出阶段,能够在图像通道和空间上增强奶牛身份信息。针对奶牛不同部位,本文对改进前后的Mask R-CNN模型分别基于牛脸、基于躯干以及基于牛脸和躯干综合信息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原始Mask R-CNN模型基于牛脸和躯干综合信息进行奶牛个体识别,比单独基于牛脸或躯干的识别精度提高2.3%~3.7%。改进后的Mask R-CNN模型在自建奶牛图像数据集上的准确率达到了93.63%,mAP值达到92.16%,相较于原始Mask R-CNN,准确率提高了2.92%,mAP值提高了2.63%。本文方法能够实现对养殖场环境下奶牛个体身份的识别,可为奶牛的精准养殖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牛脸和躯干 个体识别 Mask R-CNN 注意力机制
下载PDF
中国荷斯坦奶牛CSN3基因多态性检测及其与产奶性状的关联分析
14
作者 吴涛 齐云霞 +4 位作者 朱洪龙 黄冬维 赵辉玲 程广龙 赵小伟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20,共6页
旨在研究安徽省中国荷斯坦奶牛群体κ-酪蛋白(CSN3)基因的多态性及其对奶牛生产性状及奶品质的影响。通过PCR克隆CSN3基因cDNA,使用DNA测序法检测402头中国荷斯坦奶牛CSN3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进行群体遗传信息分析并将检测... 旨在研究安徽省中国荷斯坦奶牛群体κ-酪蛋白(CSN3)基因的多态性及其对奶牛生产性状及奶品质的影响。通过PCR克隆CSN3基因cDNA,使用DNA测序法检测402头中国荷斯坦奶牛CSN3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进行群体遗传信息分析并将检测出的SNPs位点基因型与奶牛产奶性能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在中国荷斯坦奶牛CSN3基因CDs区序列中发现2个突变位点,即13068 bp处C/T替换,13124 bp处A/G替换。g.13068C>T位点CC型奶牛的基因型频率为0.52,日均产奶量比CT型奶牛高且差异极显著(P<0.01);TT型奶牛乳脂率最高,比CC型奶牛高且差异极显著(P<0.01),CT型奶牛乳脂率比CC型奶牛高且差异显著(P<0.05),CT型奶牛乳蛋白率最高,TT型奶牛牛奶尿素氮、群内级别指数(WHI)含量高于其他2个基因型奶牛,但差异均不显著。g.13124A>G位点AA型奶牛乳蛋白率比AG型奶牛高且差异显著(P<0.05);AG型奶牛日均产奶量比AA型奶牛高,乳脂率比AA型低,体细胞数比AA型高,牛奶尿素氮及WHI含量低于AA型,但均差异不显著。结论:g.13068C>T位点可作为中国荷斯坦奶牛产奶量及乳脂率的分子标记,g.13124A>G位点可作为中国荷斯坦奶牛乳蛋白率的分子标记,CSN3基因可能是影响中国荷斯坦奶牛产奶性能的主效或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荷斯坦奶牛 CSN3基因 单核苷酸突变 分子标记
下载PDF
2024年美国奶牛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分析
15
作者 蒋文明 刘朔 +1 位作者 彭程 刘华雷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6期1-7,共7页
2024年3月以来,美国报告了多例奶牛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本文对本次疫情进行了系统梳理,分析了疫情流行情况和分布规律,提出了风险防范建议。现有数据表明,引发奶牛感染的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属于2.3.4... 2024年3月以来,美国报告了多例奶牛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本文对本次疫情进行了系统梳理,分析了疫情流行情况和分布规律,提出了风险防范建议。现有数据表明,引发奶牛感染的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属于2.3.4.4b分支,与美国同期在家禽和野禽中流行的毒株高度同源。初步分析表明,感染奶牛的病毒可能来源于野生候鸟。疫情发生后,美国采取了限制移动、调运检测等综合防控措施。本次疫情可能对美国奶牛产业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但从目前来看对我国影响较小。建议持续进行国外疫情监视,国内加强野禽风险监测,强化家禽强制免疫,积极宣传引导,做好应急储备等,降低本次疫情对我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5N1 高致病性禽流感 奶牛
下载PDF
卡洛芬注射液对靶动物奶牛安全性试验研究
16
作者 宋婷婷 任丽花 +6 位作者 刘静 耿智霞 贾兴 郭李珉 刘欣 魏占勇 曹兴元 《中国兽药杂志》 2024年第4期76-84,共9页
为研究卡洛芬注射液对靶动物奶牛的安全性,将20头健康奶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5头,各组试验奶牛分别按0、1倍推荐剂量(1.4 mg/kg B.W.)、3倍推荐剂量(4.2 mg/kg B.W.)、5倍推荐剂量(7.0 mg/kg B.W.)单剂量皮下注射卡洛芬注射液,连续给药3 ... 为研究卡洛芬注射液对靶动物奶牛的安全性,将20头健康奶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5头,各组试验奶牛分别按0、1倍推荐剂量(1.4 mg/kg B.W.)、3倍推荐剂量(4.2 mg/kg B.W.)、5倍推荐剂量(7.0 mg/kg B.W.)单剂量皮下注射卡洛芬注射液,连续给药3 d。试验期间观察记录各组奶牛的饮食、精神、粪便情况及试验前后的体重变化,测定给药前、给药后第1天及给药后第3天各组奶牛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同时在给药后第3 d进行剖检,测定脏器指数,观察病理及组织学变化。结果显示,卡洛芬注射液各剂量组奶牛的临床体征、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剖检及组织显微结构等均未见明显异常,未出现中毒症状及死亡。与对照组相比,3倍剂量组和5倍剂量组血液生理指标中血小板平均宽度差异显著(P<0.05),5倍剂量组血液生化指标白蛋白数量明显增加(P<005),但所有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结果表明,卡洛芬注射液在临床上推荐以1.4 mg/kg B.W.给药对靶动物奶牛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洛芬注射液 奶牛 安全性
下载PDF
基于3D CNN-BiLSTM-ATFA网络和步态特征的奶牛个体识别方法
17
作者 司永胜 宁泽普 +2 位作者 王克俭 马亚宾 袁明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15-324,共10页
针对基于花纹的奶牛个体识别中纯色或花纹较少的奶牛识别准确率较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步态特征的奶牛个体识别方法。首先,将DeepLabv3+语义分割算法的主干网络替换为MobileNetv2网络,并引入基于通道和空间的CBAM注意力机制,利用... 针对基于花纹的奶牛个体识别中纯色或花纹较少的奶牛识别准确率较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步态特征的奶牛个体识别方法。首先,将DeepLabv3+语义分割算法的主干网络替换为MobileNetv2网络,并引入基于通道和空间的CBAM注意力机制,利用改进后模型分割出奶牛的剪影图。然后,将三维卷积神经网络(3D CNN)和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LSTM)构建为3D CNN-BiLSTM网络,并进一步集成自适应时间特征聚合模块(ATFA)生成3D CNN-BiLSTM-ATFA奶牛个体识别模型。最后,在30头奶牛的共1242条视频数据集上进行了奶牛个体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DeepLabv3+算法的平均像素准确率、平均交并比、准确率分别为99.02%、97.18%和99.71%。采用r3d_18作为3D CNN-BiLSTM-ATFA的主干网络效果最优。基于步态的奶牛个体识别平均准确率、灵敏度和精确度分别为94.58%、93.47%和95.94%。奶牛躯干和腿部不同部位进行加权特征融合的个体识别实验表明识别准确率还可进一步提高。奶牛跛足对步态识别效果影响较为明显,实验期间由健康变为跛足和一直跛足的奶牛个体识别准确率分别为89.39%和92.61%。本文研究结果可为奶牛的智能化个体识别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个体识别 步态特征 3D CNN BiLSTM
下载PDF
美国奶牛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形势与研究进展
18
作者 蒋文明 刘朔 +1 位作者 彭程 刘华雷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11期1-9,57,共10页
自2024年3月25日美国确认首例奶牛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以来,疫情不断蔓延,不但引发了大范围奶牛之间的传播,还跨物种传播到多种哺乳动物和奶牛从业人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本文梳理总结了当前美国奶牛疫情的流行现状以及病毒来... 自2024年3月25日美国确认首例奶牛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以来,疫情不断蔓延,不但引发了大范围奶牛之间的传播,还跨物种传播到多种哺乳动物和奶牛从业人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本文梳理总结了当前美国奶牛疫情的流行现状以及病毒来源、传播途径,病毒基因组和流行病学特征,人工感染试验以及巴氏杀菌对病毒的灭活效果等研究进展,以期为该病的风险防范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5N1 高致病性禽流感 奶牛 传播途径 流行病学 巴氏杀菌
下载PDF
基于TPC模式的温氏班奶牛生产实训课程改革
19
作者 邓铭 郭勇庆 +2 位作者 谢青梅 张永亮 李耀坤 《中国奶牛》 2024年第6期60-62,共3页
为了适应国家、行业和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本文针对奶牛生产实训课程存在的不足,构建了TPC(Teaching教学、Practice实践、Competition竞赛)一体化教学模式(简称TPC模式),旨在促进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技能培养与企业需求相结合... 为了适应国家、行业和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本文针对奶牛生产实训课程存在的不足,构建了TPC(Teaching教学、Practice实践、Competition竞赛)一体化教学模式(简称TPC模式),旨在促进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技能培养与企业需求相结合、课程考核与竞赛比拼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夯实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生产实训 TPC模式 协同考核 竞赛评价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受体颉颃剂抑制脂多糖促奶牛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作用的研究
20
作者 郭咏梅 齐敬宇 +2 位作者 闫素梅 赵艳丽 郭晓宇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0-105,共6页
试验以脂多糖(LPS)为刺激源,以细胞活力、抗氧化指标和炎症因子为判断指标,探讨白细胞介素1受体颉颃剂(IL-1Ra)通过抑制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活性,对LPS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氧化损伤的... 试验以脂多糖(LPS)为刺激源,以细胞活力、抗氧化指标和炎症因子为判断指标,探讨白细胞介素1受体颉颃剂(IL-1Ra)通过抑制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活性,对LPS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氧化损伤的缓解作用。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PBMCs被随机分为7个组(每组6个重复),分别给予不同的处理:第1组是阴性对照组(Neg组),完全培养基培养30 h;第2组损伤组(Dam组),是在完全培养基中培养6 h后,再经10μg/mL的LPS工作液培养24 h;第3至7组(R0.25、R0.5、R1、R5组和R10组)细胞分别经浓度为0.25、0.5、1、5、10 ng/mL的IL-1Ra培养6 h,接着经10μg/mL的LPS工作液培养24 h。结果表明:与Neg组相比,Dam组的细胞活力、抗氧化相关酶[包括总抗氧化能力(T-AOC)以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的活性显著降低,丙二醛(MDA)浓度、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IL-1β含量以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一氧化氮(NO)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与Dam组相比,R1组显著逆转了氧化损伤引起的上述抗氧化活性的降低和炎症因子浓度的升高,其他IL-1Ra处理组对上述指标的逆转效果不同程度地低于R1组(P≤0.05)。上述结果说明,LPS通过诱发PBMCs产生大量IL-1β进而导致细胞氧化损伤,IL-1Ra剂量依赖性地缓解了LPS引起的氧化损伤,添加剂量以1 ng/mL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氧化应激 剂量依赖性 白细胞介素1受体颉颃剂 预保护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