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在戏剧冲突中塑造大写的人——《虎符》中如姬形象的人学思想蕴含 |
武凤珍
|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9 |
0 |
|
2
|
我心中的如姬 |
李亦洁
|
《剧影月报》
|
2014 |
0 |
|
3
|
从史传、小说到戏曲——论如姬形象的生成和演变 |
高慧智
|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4
|
你是我生命的留白——粤剧《如姬与信陵君》侧记 |
杨迪
|
《南国红豆》
|
2016 |
0 |
|
5
|
如姬与信陵君 |
金龙
|
《南国红豆》
|
2013 |
0 |
|
6
|
如姬:“窃符救赵”为大义 |
|
《农家女》
|
2017 |
0 |
|
7
|
红颜往事之如姬盗符 |
端端
|
《中学生百科(阅读写作)》
|
2009 |
0 |
|
8
|
郭沫若人道主义思想的发展及其渊源 |
陈永志
|
《郭沫若学刊》
|
1991 |
3
|
|
9
|
论郭沫若战国史剧中的女性形象塑造 |
王小文
|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7 |
1
|
|
10
|
郭沫若史剧中女性形象的原型分析试例 |
张洪
|
《郭沫若学刊》
|
1992 |
1
|
|
11
|
郭沫若抗战史剧女性形象两题 |
刘畅
|
《郭沫若学刊》
|
1992 |
2
|
|
12
|
试论郭沫若历史剧中的女性形象体系 |
陈筱平
|
《郭沫若学刊》
|
1991 |
1
|
|
13
|
试论郭沫若战国史剧的楚文化蕴涵及表现 |
陈方竞
|
《东疆学刊》
|
1990 |
1
|
|
14
|
一方《虎符》 两种情怀 |
广林
|
《大舞台》
|
2008 |
1
|
|
15
|
带副词意义的假设连词的性质与使用 |
陈宝庆
|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1989 |
1
|
|
16
|
《信陵君窃符救赵》注释商兑 |
林银生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7 |
0 |
|
17
|
略论郭沫若历史剧的艺术成就 |
张毓茂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
1982 |
0 |
|
18
|
郭沫若故居来信 |
|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3 |
0 |
|
19
|
《虎符》研究的又一重要资料——收到郭老回信的前前后后 |
刘勋华
|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2 |
0 |
|
20
|
“资之”解 |
刘剑岷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