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柏孜克里克第40窟如意轮观音经变研究
被引量:1
- 1
-
-
作者
陈爱峰
-
机构
吐鲁番学研究院
-
出处
《吐鲁番学研究》
2016年第2期81-97,共17页
-
基金
201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疆石窟寺研究"(项目编号:14ZDB054)
2012年吐鲁番学研究院课题"柏孜克里克石窟内容总录"(课题编号:TX2012-010)阶段性成果
-
文摘
柏孜克里克第40窟壁画绘制于高昌回鹘时期,右侧壁如意轮观音经变主要是根据如意轮观音诸经绘制而成,同时融入千手千眼观音经变中的传统题材十方佛、婆娑仙与功德天,又增添了若干新的题材。较之敦煌石窟的如意轮观音经变,内容更加丰富,有许多题材是敦煌所未有,如十大明王、释迦与弥陀组合像等。这些新增的题材彰显了宋代中原与高昌回鹘的佛教文化交流之密切,中原的佛经翻译和佛教实践为高昌回鹘佛教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是高昌回鹘佛教繁盛的源泉。该经变中山林禅定和月轮像,体现了修行者通过观想猴子等动物来收摄心猿,念诵如意轮陀罗尼咒,以心月轮观想入手,观想本尊如意轮观音及诸像,从而生发菩提心,证入初地菩萨终至成佛的美好愿望。从绘画风格来看,该经变融合了汉传佛教和龟兹画风,体现了高昌回鹘时期吐鲁番佛教艺术的多元化风格。
-
关键词
柏孜克里克第40窟
如意轮观音经变
高昌回鹘
-
Keywords
the Cave 40 of the Bezeklik Grottoes
the Cintamanicakra Avalokitesvara Sutra Painting
Khocho Uighur
-
分类号
K879.4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漆画如意轮观音造像创作与探索
- 2
-
-
作者
石嘉忻
-
机构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
出处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6年第12期116-117,共2页
-
文摘
目前宗教艺术类的漆画作品较为少见,而对如意轮观音造像进行研究并探索创新的更不多见。因此在传承漆艺的基础上,对中国宗教艺术进行研究,以大漆工艺为载体,将漆画与如意轮观音造像相结合,通过造型的借鉴与创新、色彩的运用、技法的传承与发掘来探索实践,使漆画作品既有渲染力又有视觉冲击力,达到作品的观赏价值和宗教意义。
-
关键词
漆画
如意轮观音造像
创作
-
分类号
J213.9
[艺术—美术]
-
-
题名水月观音与藏传佛教观音像之关系
被引量:13
- 3
-
-
作者
李翎
-
机构
中国历史博物馆
-
出处
《美术》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50-53,共4页
-
-
关键词
观音菩萨
杨枝观音
空性
藏传佛教
佛教教派
水月观音
大乘佛教
如意轮观音
大梵深远观音
藏传佛教造像
音像
-
分类号
B948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浅析巴中南龛石窟
- 4
-
-
作者
杨帆
-
机构
长江师范学院
-
出处
《明日风尚》
2016年第24期320-320,共1页
-
文摘
巴中石窟在四川省东北部巴中市巴州区境内,隋代始凿,唐代兴盛,宋朝至明清有少数石刻。主要是隋、唐时期佛教艺术,是着重于宗教和偶像崇拜的石窟彩绘雕塑艺术。巴中保存较好的石窟造像共计61处,566窟龛,8828躯。窟龛之中,隋唐最多。隋朝和唐代(含少量道教艺术)19处,419窟龛,7290躯;宋代3处,25窟龛,72躯;明代6处,17窟龛,81躯;清代33处,105窟龛(含民国8龛),1385躯。巴州区城郊有南龛、北龛、东龛、西龛石窟。城东有水宁寺、沙溪等石窟。
-
关键词
巴中石窟
巴州区
巴中市
佛教造像
如意轮观音
大佛洞
造像碑
毗卢舍那
-
分类号
K879.29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