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1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超直入如来地——读董其昌《九峰招隐》册页
1
作者 马启雄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07年第8期66-66,共1页
绘画意境之高下,与足幅大小无关。长轴巨制,固然能千岩万壑,具精入微地刻画,而高手笔下,册页小品亦可笔简意深,余味无穷。此绢本纨扇,面积虽不足径足,所绘却层峦叠嶂,层次分明,空间开阔,意韵简远。画家很好地继承了五代董源、巨然的披麻... 绘画意境之高下,与足幅大小无关。长轴巨制,固然能千岩万壑,具精入微地刻画,而高手笔下,册页小品亦可笔简意深,余味无穷。此绢本纨扇,面积虽不足径足,所绘却层峦叠嶂,层次分明,空间开阔,意韵简远。画家很好地继承了五代董源、巨然的披麻皴,又参与“元四家”中王蒙的牛毛皴,使画面细腻而清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氏 董其昌 南北宗 自我 招隐 绘画思想 理想境界 禅意 如来 精神家园
下载PDF
不如来饮酒--白居易的饮酒之思
2
作者 贡华南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不同于王绩构建世间本无的“醉乡”,白居易立足世间生活,赞酒之功,思酒之事。他认为,饮酒能够让饮者变寒为暖、转忧为乐,也能够斩断在世因缘与消除心中思虑,实现身心和乐。酒醉思虑不生,知欲不行,无用于世,由此销忙为闲。酒醉而得闲,不... 不同于王绩构建世间本无的“醉乡”,白居易立足世间生活,赞酒之功,思酒之事。他认为,饮酒能够让饮者变寒为暖、转忧为乐,也能够斩断在世因缘与消除心中思虑,实现身心和乐。酒醉思虑不生,知欲不行,无用于世,由此销忙为闲。酒醉而得闲,不为世累,身心自在。尽管吟诗谈禅、游山玩水都是其兴趣所在,但是,他认为酒有精神,同时不断把醉精神化,又将醉与自由相互勾连。因此,白居易总是始于饮酒、归于酩酊。在现实的抉择中,白居易拒绝高士归隐、农夫种田、商人行贾、军旅征战、炼铅烧汞、高官显爵、红尘争斗等“忙人”之“忙”,而主张归于“饮酒”之“闲”。他总是把饮酒、醉当作最好的生存方式与人生唯一的归宿,显示出独特价值取向与生存智慧。这为我们当代思考酒的精神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 如来饮酒
下载PDF
《西游记》中的“如来”说法与“空”的审美还原
3
作者 安汝杰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40-44,共5页
《西游记》中的如来佛祖是具身化的终极实在,取经僧徒对神圣存在的觉知为终极实在具身化为“空”的审美范畴提供了稳固的形而上根基。在听如来佛祖说法的过程中,取经僧徒由于消解了其所执着的自我意识,如来佛祖于此主动现身,神圣存在于... 《西游记》中的如来佛祖是具身化的终极实在,取经僧徒对神圣存在的觉知为终极实在具身化为“空”的审美范畴提供了稳固的形而上根基。在听如来佛祖说法的过程中,取经僧徒由于消解了其所执着的自我意识,如来佛祖于此主动现身,神圣存在于如来佛祖的说法中得以具身性地在场,虚空也由此转向审美之空。取经僧徒默会到了如来佛祖“空”的说法的审美规律,并于此获得从绝对虚无迈向绝对存在,从佛祖之至美的分享者到遨游于佛国妙境的审美契机。而取经僧徒成佛则意味着佛弟子复归终极实在,也即意味着从价值的虚无走向价值的实有的潜在性,这种潜在性不仅是佛弟子弘扬“空”的教义的自由意志的显现,也是佛弟子行进在向神圣存在主动皈依的审美还原之路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记》 如来说法 审美还原
下载PDF
《不负如来不负卿》中越译本探析
4
作者 张微 《红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9-42,共4页
中越两国佛教间友好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近年中国网络上掀起的“仓央诗热”受到越南关注,大部分“仓央诗”翻译成越南文,广泛流传于越南各大网站。其中《不负如来不负卿》一诗,尤其受到中越网民喜爱。文章对《不负如来不负卿》的中越译... 中越两国佛教间友好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近年中国网络上掀起的“仓央诗热”受到越南关注,大部分“仓央诗”翻译成越南文,广泛流传于越南各大网站。其中《不负如来不负卿》一诗,尤其受到中越网民喜爱。文章对《不负如来不负卿》的中越译本进行梳理,并基于曾缄所译仓央诗《不负如来不负卿》,对该诗的越译本进行内容和形式上的分析,对比不同译本的异同点和翻译难点,提出赏析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仓央嘉措 《不负如来不负卿》 诗歌翻译
下载PDF
刘文金二胡曲《如来藏——袍修罗兰》意境表达浅探
5
作者 黄睿 《戏剧之家》 2023年第15期65-67,共3页
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刘天华先生对二胡的形制进行改良,将二胡的地位由伴奏转变为独奏乐器后,二胡作品创作的数量与日俱增。随着二胡作品创作的发展,作曲家们对其题材方面的探索也在不断地拓展、创新。刘文金先生创作的《如来梦》是我国... 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刘天华先生对二胡的形制进行改良,将二胡的地位由伴奏转变为独奏乐器后,二胡作品创作的数量与日俱增。随着二胡作品创作的发展,作曲家们对其题材方面的探索也在不断地拓展、创新。刘文金先生创作的《如来梦》是我国第一部以佛教文化为背景的二胡套曲,是二胡创作题材的又一个突破。本文将从乐曲的演奏技巧与意境表达方面结合南宗禅思想与笔者自身的演奏体悟,探讨如何更好地表达乐曲意境,尝试为今后此类乐曲的演奏提供一定的经验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如来藏——袍修罗兰》 演奏技法 意境表达 南宗禅
下载PDF
托林寺迦萨配殿药师图像重构——兼议13—15世纪西藏阿里地区药师如来信仰与图像配置 被引量:5
6
作者 王瑞雷 任赟娟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3-115,共13页
意大利藏学家朱塞佩·图齐于1933和1935年考察托林寺迦萨殿时其内部塑像与壁画尚完好无损,他与随从摄影师尤金·盖尔西当年拍摄了大量有关迦萨殿的壁画,可惜这批宝贵的图片资料现仍封存于意大利国家东方艺术博物馆内至今还未公... 意大利藏学家朱塞佩·图齐于1933和1935年考察托林寺迦萨殿时其内部塑像与壁画尚完好无损,他与随从摄影师尤金·盖尔西当年拍摄了大量有关迦萨殿的壁画,可惜这批宝贵的图片资料现仍封存于意大利国家东方艺术博物馆内至今还未公开于众,这对于研究已沉湎于历史记忆中的托林寺迦萨殿而言,要化解它内部诸佛殿中的图像配置这一谜团仍需要漫长的等待。文章从奥地利维也纳大学艺术史学者黛博拉·克林伯格·塞尔特教授早年论文《斯比蒂河谷中的唐卡绘画传统》中所引用盖尔西于迦萨殿拍摄的两张照片入手,结合西藏西部阿里地区13—14世纪前后的桑达石窟、帕尔噶尔布石窟以及羌衮巴石窟中的药师如来壁画,重新构建迦萨殿外围配殿原药师如来殿的图像构成与年代以及该题材在13—14世纪阿里地区的图像配置和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林寺迦萨殿 药师如来曼荼罗 帕尔噶尔布石窟 桑达石窟 羌衮巴石窟
下载PDF
川青藏交界地区藏传摩崖石刻造像与题记分析--兼论吐蕃时期大日如来与八大菩萨造像渊源 被引量:44
7
作者 谢继胜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3-141,F0003,共20页
文章对川藏青藏交界地带现今公布的9世纪前后吐蕃时期的摩崖造像及其古藏文题记内容进行了系统的著录考释,并就各处造像之间在构图、题材、图像特征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分析。文章重点探讨了这一区域大日如来与八大菩萨图像与风格的来源及... 文章对川藏青藏交界地带现今公布的9世纪前后吐蕃时期的摩崖造像及其古藏文题记内容进行了系统的著录考释,并就各处造像之间在构图、题材、图像特征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分析。文章重点探讨了这一区域大日如来与八大菩萨图像与风格的来源及其与敦煌与藏区西部同类图像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青藏区摩崖石刻 古藏文题记 大日如来 八大菩萨
下载PDF
《佛说如来成道经》与《降魔变文》关系之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文洁 林世田 《敦煌学辑刊》 CSSCI 2005年第4期46-53,共8页
敦煌遗书中,《降魔变文》一段文字完全根据《佛说如来成道经》改编而成,为我们研究疑伪经与变文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极好的例证。《降魔变文》对《佛说如来成道经》文字的沿袭和改造,突出了叙述的故事性。疑伪经与变文之间所以会有这... 敦煌遗书中,《降魔变文》一段文字完全根据《佛说如来成道经》改编而成,为我们研究疑伪经与变文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极好的例证。《降魔变文》对《佛说如来成道经》文字的沿袭和改造,突出了叙述的故事性。疑伪经与变文之间所以会有这样的改造,是为了适应接受人群即世俗民众的需求。也是在这种适应的过程中,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走向了世俗化,变文则越来越多地体现出民间曲艺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伪经 变文 佛说如来成道经 降魔变文
下载PDF
敦煌本《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残卷缀合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涌泉 刘艳红 张宇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2,共12页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一卷,唐玄奘译。经普查,目前公布的敦煌文献中共有《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写卷382号,其中只有斯135号和北敦14150号为首尾完整的全卷,其它均为残卷或残片。本文通过内容、裂痕、行款、书风等方面的分...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一卷,唐玄奘译。经普查,目前公布的敦煌文献中共有《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写卷382号,其中只有斯135号和北敦14150号为首尾完整的全卷,其它均为残卷或残片。本文通过内容、裂痕、行款、书风等方面的分析,将其中的28号残卷或残片缀合成14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文献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残卷 缀合
下载PDF
《大威德炽盛光如来吉祥陀罗尼经》文本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廖旸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4-72,共9页
《大威德炽盛光如来吉祥陀罗尼经》为一种未入藏的炽盛光陀罗尼经,陆续发现于敦煌、黑水城、大理佛图塔等遗址,并有多种传世本被逐渐公布。本文汇总相关材料,尝试把握该经从中唐到明代的时代特征,冀有助于将炽盛光经法的相关探讨推向深入。
关键词 《大威德炽盛光如来吉祥陀罗尼经》 敦煌文书 黑水城文书 大理佛图塔写经 炽盛光佛
下载PDF
藏东地区吐蕃时期大日如来图像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长虹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20,共7页
本文对在四川石渠、青海玉树和西藏昌都等地区发现的大日如来造像按照组合形式的不同分为单尊、三尊组合和九尊组合进行了归纳整理并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大日如来单尊造像主要出现在四川石渠地区,年代相对较早;大日如来和观音菩萨、... 本文对在四川石渠、青海玉树和西藏昌都等地区发现的大日如来造像按照组合形式的不同分为单尊、三尊组合和九尊组合进行了归纳整理并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大日如来单尊造像主要出现在四川石渠地区,年代相对较早;大日如来和观音菩萨、金刚手三尊组合的造像至迟在赤松德赞时期已经出现,并且在各个地区都有流行;大日如来和八大菩萨的组合主要流行于昌都和玉树地区,年代大致为八世纪晚期至九世纪上半叶。八大菩萨有多种配置方式,系汉地对藏传佛教艺术进行变通融合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日如来 八大菩萨 藏东地区 赤松德赞 赤德松赞
下载PDF
阿赖耶识、真如空性与如来藏心——大乘唯识学与如来藏思想辨微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可为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4-70,共7页
如来藏概念相应于印度如来藏思想的三个发展阶段,可以区分为佛性如来藏、空性如来藏与识性如来藏三种不同而又有着本质关联的意义,其中识性如来藏与唯识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如来藏思想根本不存在所谓实体化倾向,它与唯识学的主要区... 如来藏概念相应于印度如来藏思想的三个发展阶段,可以区分为佛性如来藏、空性如来藏与识性如来藏三种不同而又有着本质关联的意义,其中识性如来藏与唯识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如来藏思想根本不存在所谓实体化倾向,它与唯识学的主要区别乃是解释学的原则和角度之不同。正是基于这一区别,识性如来藏与唯识虽然同样以第八识为依止,却开演成两种有重大区别的理论体系。同时,也由于两者之区别的根源只是解释学和方法论上的,则这两种看似正相对立的思想体系之间倒正隐含着一种建设性的互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识 如来 空性 阿赖耶识
下载PDF
敦煌藏经洞绢画Stein painting35.Ch.lvi.0034考
13
作者 赛本加 于春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2-47,155,共7页
敦煌藏经洞出土的绢画Stein painting35.Ch.lvi.0034是一幅观无量寿净土经变图。绢画主尊两侧的胁侍菩萨是莲花手和金刚手菩萨,尊格与风格和其他同时期观经变图像中的胁侍菩萨不同,这种组合应该受到了吐蕃时期流行的大日如来与莲花手、... 敦煌藏经洞出土的绢画Stein painting35.Ch.lvi.0034是一幅观无量寿净土经变图。绢画主尊两侧的胁侍菩萨是莲花手和金刚手菩萨,尊格与风格和其他同时期观经变图像中的胁侍菩萨不同,这种组合应该受到了吐蕃时期流行的大日如来与莲花手、金刚手菩萨图像的影响,与吐蕃时期密教题材绢画中的菩萨形象接近。绢画的右上角绘制的“未生怨”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着吐蕃装,对比其他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的绢画,推测该绢画时代为吐蕃赞普墀祖德赞执政期间(815-841),应为类似“白央”一样精通吐蕃和唐两种佛教艺术风格的画僧所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蕃 观经变 菩萨 大日如来
下载PDF
天台智顗的如来藏思想述评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四龙 《中国哲学史》 CSSCI 2004年第4期5-12,共8页
学界常把天台智顗的思想误判为"真常唯心系"。本文认为,智顗主张"如来藏即实相""一念心即如来藏理"。他在思想上依据《法华经》的实相论,提出"一佛乘即具三法,亦名第一义谛,亦名第一义空,亦名如来藏... 学界常把天台智顗的思想误判为"真常唯心系"。本文认为,智顗主张"如来藏即实相""一念心即如来藏理"。他在思想上依据《法华经》的实相论,提出"一佛乘即具三法,亦名第一义谛,亦名第一义空,亦名如来藏",建立"唯心但不真常"的圆教体系,把印度如来藏系经典判为别教。在经典依据上,智顗主要继承《涅槃经》的解释,如来藏最终开显为"三德秘密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如来 实相 《法华经》 唯心 涅槃 秘密 经典 思想 依据 体系
下载PDF
国图敦煌遗书《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叙录 被引量:3
15
作者 方广锠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4-51,共8页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又名《药师经》等,国图敦煌遗书共藏该经写卷122号,反映了佛教发展中的中印文化汇流,对佛教研究、药师菩萨信仰研究有较大的价值。
关键词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叙录
下载PDF
大乘“三系判教”与如来藏系经典的地位新论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维中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4-81,170,共8页
支那内学院师生将如来藏经典看作独立一系,以彰显唯识学说之纯正。在这一学派看来,印度佛学的两大系统——空、有二宗之思想是可信的,但中国所传的本觉思想是中土误传,而受此影响而成的台、贤、禅宗等当然是错上加错了。太虚大师之所以... 支那内学院师生将如来藏经典看作独立一系,以彰显唯识学说之纯正。在这一学派看来,印度佛学的两大系统——空、有二宗之思想是可信的,但中国所传的本觉思想是中土误传,而受此影响而成的台、贤、禅宗等当然是错上加错了。太虚大师之所以力倡"大乘佛教三系"说,就是为了反对内学院的主张,并且为如来藏思想及其在中土的传承与发展建立合法化的理由。印顺法师则独辟蹊径,赞同印度"大乘佛教三系"的判教,但却仅仅说"性空论"为了义,对于如来藏思想其实是取了温和的批评态度。其实,如来藏经典、如来藏思想并非可单独地立为一个与中观学、唯识学并立的独立系统。欲为受如来藏思想深厚影响的中国化佛教诸宗的心性思想辩护,也不一定非从三系来立论。如来藏思想是在中观思想日益成熟的情况下,将小乘"心性本净"说与大乘佛陀观相结合而形成的。在瑜伽行派出现以后,如来藏思想便逐渐被唯识学所吸收,失去了独立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如来 佛性 如来藏经典 真常唯心论 印顺
下载PDF
唐蕃关系视野下的藏东大日如来八大菩萨造像 被引量:2
17
作者 董华锋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1-177,共7页
近三十年来,藏东地区陆续发现了一批9世纪上半叶的大日如来八大菩萨像,为我们探索吐蕃佛教与历史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分析实物及文献资料可知,这批造像大致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并与当时的唐蕃关系紧密关联:前一阶段在9世纪初,是由... 近三十年来,藏东地区陆续发现了一批9世纪上半叶的大日如来八大菩萨像,为我们探索吐蕃佛教与历史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分析实物及文献资料可知,这批造像大致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并与当时的唐蕃关系紧密关联:前一阶段在9世纪初,是由吐蕃上层组织实施的系列造像活动;造像的题材选择、工匠团队组建、雕刻技法、造像形式等方面都透漏出"与唐议和"的意图。后一阶段在赤祖德赞时期,造像的形式、技法、功能等方面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一阶段,唐蕃和盟修好,造像已不再承担政治功能,转而进入宗教信仰的范畴。藏东大日如来八大菩萨像前后两个阶段的变化忠实反映了9世纪前半叶唐蕃关系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蕃关系 藏东地区 大日如来八大菩萨像
下载PDF
“基体说”之“基体”概念与如来藏、唯识思想中之dhtāu类概念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贵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15,共9页
通过考察、比较“基体说”的核心概念“基体”与如来藏思想、唯识思想的核心概念dhātu,可以说明dhātu类概念绝非是基体之含义,如来藏与唯识思想也就绝非“基体说”。讨论是围绕“基体”的三种最基本含义———即现象法所依存之一元性... 通过考察、比较“基体说”的核心概念“基体”与如来藏思想、唯识思想的核心概念dhātu,可以说明dhātu类概念绝非是基体之含义,如来藏与唯识思想也就绝非“基体说”。讨论是围绕“基体”的三种最基本含义———即现象法所依存之一元性本体、常一自在之我、现象法之一元发生因展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体 梵我 如来 唯识 dhātu
下载PDF
如来藏多元诠义语境考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袁经文 《佛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54-363,共10页
在经典文本中,如来藏至少具有四种诠义语境:1.阿赖耶识语境。2.真如语境。3.无漏有为法语境。此分三个层次:(1)成佛所需的无漏有为法种;(2)众生的无漏有为法系统;(3)第八识安隐自住的无漏有为境界。4.无漏有为法种现行... 在经典文本中,如来藏至少具有四种诠义语境:1.阿赖耶识语境。2.真如语境。3.无漏有为法语境。此分三个层次:(1)成佛所需的无漏有为法种;(2)众生的无漏有为法系统;(3)第八识安隐自住的无漏有为境界。4.无漏有为法种现行语境。这四种语境的如来藏诠义以第一种语境为核心而呈现一体化特征。如来藏的多元诠义与唯识学具有多种紧密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如来 阿赖耶识 真如 无漏有为法 唯识学
下载PDF
佛教像似符号探究:以大日如来的再现为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徐小霞 《符号与传媒》 CSSCI 2017年第2期118-128,共11页
符号再现问题是佛教研究的重要议题。为揭示藏传佛教文化符号的特殊表意机制,本文站在符号学立场,以密宗最高本尊大日如来佛的符号再现为个案,探究与之相关的系列符号群的内在表意,并指出代表密宗宇宙实相的大日如来佛具有符号学意... 符号再现问题是佛教研究的重要议题。为揭示藏传佛教文化符号的特殊表意机制,本文站在符号学立场,以密宗最高本尊大日如来佛的符号再现为个案,探究与之相关的系列符号群的内在表意,并指出代表密宗宇宙实相的大日如来佛具有符号学意义上的本体论地位,它承担符号表意过程中的所有要素,密宗的宇宙观是泛符号化的宇宙观,再现大日如来佛的所有符号为像似符号;万物因与大日如来的像似性而相互指涉替代,彼此关联,互为像似符号,构成一个以大日如来为核心的庞大的像似符号群关系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日如来 泛符号化宇宙 像似符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