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敦煌早期洞窟佛像的卍字相与如来心相 被引量:2
1
作者 雷蕾 王惠民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7-33,129,共8页
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其中一些相好出现在佛教造像中,常见的有顶髻螺旋、胸有卍字、指间缦网、足底轮相等,本文对敦煌莫高窟早期洞窟中佛胸前的卍字相、心相及其佛经来源进行了考察。其中早期洞窟绘塑佛像的胸口有宝花图像,本文认为... 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其中一些相好出现在佛教造像中,常见的有顶髻螺旋、胸有卍字、指间缦网、足底轮相等,本文对敦煌莫高窟早期洞窟中佛胸前的卍字相、心相及其佛经来源进行了考察。其中早期洞窟绘塑佛像的胸口有宝花图像,本文认为是"如来心相",即对心脏的描述,不属于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内容,而与《观佛三昧海经》密切相关,显示《观佛三昧海经》对早期洞窟造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卍字 三十二相 如来心 《观佛三昧海经》
下载PDF
浅谈中江藤树的儒佛融合思想——以后期书信和《鉴草》为中心
2
作者 李静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4年第17期185-186,共2页
中江藤树,日本江户时代著名思想家,日本阳明学的鼻祖。在中江藤树的思想体系当中,关于儒佛方面的思想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藤树在早年曾极力排佛,但在晚年藤树思想体系中却出现了儒佛融合的倾向。本文通过对藤树晚年书信及著作《鉴草》... 中江藤树,日本江户时代著名思想家,日本阳明学的鼻祖。在中江藤树的思想体系当中,关于儒佛方面的思想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藤树在早年曾极力排佛,但在晚年藤树思想体系中却出现了儒佛融合的倾向。本文通过对藤树晚年书信及著作《鉴草》等的解读,考察晚年藤树的儒佛融合思想的具体表现,并探究其儒佛融合思想的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德 如来心 佛性 教化庶民 儒佛融合
下载PDF
论儒学“天本体”向“心本体”的内在嬗变——以禅宗对儒家心学形成的影响为线索
3
作者 孙海燕 Wang Xiaonong(译) 《孔学堂》 2020年第2期60-68,10057-10066,共19页
将传统儒学的“天本体”转化为“心本体”,是儒家心学的一大趋向。这一重大转变与宋明新儒家自觉不自觉的援禅入儒有关。禅宗的如来藏自性清净心思想,是心学家借以诠解孟子“本心”思想的重要资源。其中的关键是,禅宗静坐内观、明心见... 将传统儒学的“天本体”转化为“心本体”,是儒家心学的一大趋向。这一重大转变与宋明新儒家自觉不自觉的援禅入儒有关。禅宗的如来藏自性清净心思想,是心学家借以诠解孟子“本心”思想的重要资源。其中的关键是,禅宗静坐内观、明心见性的禅定之学,促成了心学家“体验未发”“发明本心”的心性工夫论,使他们在静坐体悟的神秘体验中领悟孟子“尽心知性知天”“万物皆备于我”之旨,进而影响到他们对宇宙本体的看法。儒家心学这一由“天本体”向“心本体”的内在嬗变,高扬了人心自觉自足的主体性,弱化了天地的客观实在性;彰显了儒学的内圣面,削减儒学的外王面;加强了儒学的宗教性,降低了儒学的智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天本体 本体 禅宗 如来藏自性
下载PDF
佛教的全身舍利与礼塔修法 被引量:1
4
作者 郑志明 《普陀学刊》 2014年第1期155-182,共28页
到了三世纪出现了独立的陀罗尼经典,发展出原始密教形态,称为'陀罗尼密教',强调忆念持法能袪病消罪,往生佛国,进而能证道成佛。陀罗尼密教在东汉末年已随大乘佛教传入中国,宣扬陀罗尼的种种巨大功效,为人们趣入菩提道提供了一... 到了三世纪出现了独立的陀罗尼经典,发展出原始密教形态,称为'陀罗尼密教',强调忆念持法能袪病消罪,往生佛国,进而能证道成佛。陀罗尼密教在东汉末年已随大乘佛教传入中国,宣扬陀罗尼的种种巨大功效,为人们趣入菩提道提供了一条捷径。《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是陀罗尼密教时期的经典,宣扬陀罗尼的总持法,以全身舍利与如来宝塔来展现出密印法要,带动对舍利与佛塔的崇拜风潮。这部经典尚未有系统性的研究,本文将紧扣着经文来疏解其信仰脉络。《一切如来心祕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虽然是一部小经,其'舍利'与'塔'的供养行为,却是从部派佛教到大乘佛教延传下来的重要修行法门。显示佛陀寂灭后,人们的敬仰之情历久不衰,从生身舍利扩展到法身舍利的信仰与护持,以广设舍利塔来思慕如来的佛法教化,塔中不必藏有佛的遗骨舍利,可以法藏经典替代之,法身供养比色身供养更能贴近于佛法来转动法轮,广泛地推动佛陀教法的随机示现,接引更多的后世众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陀罗尼密教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全身舍利塔
下载PDF
从达摩到僧璨:禅法的变迁 被引量:1
5
作者 闫伟 《宜春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7-10,共4页
禅法是指佛教修行的一种方法,本质上属于宗教体制中的修行法门。在禅宗形成的过程中,达摩、慧可、僧璨是禅门公认的最初三祖,其禅法大致可归于"楞伽禅"一系。达摩禅以"壁观"安心、"理行二入"修持,慧可、... 禅法是指佛教修行的一种方法,本质上属于宗教体制中的修行法门。在禅宗形成的过程中,达摩、慧可、僧璨是禅门公认的最初三祖,其禅法大致可归于"楞伽禅"一系。达摩禅以"壁观"安心、"理行二入"修持,慧可、僧璨在继承达摩禅的基础上受到玄学的影响,其禅法具有自悟、逍遥、随性的特征,同时也体现出般若性空与佛教不二理论的内在特质。从达摩到僧璨禅法的变迁体现出般若思想的深入,对"东山法门"的形成具有较大影响,这也是佛教中国化在禅法上的深刻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法 楞伽经 如来
下载PDF
论《楞严经》佛学思想的特色及其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杨维中 《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70-76,共7页
《楞严经》尽管不能单纯归于如来藏系 ,但其所包含的如来藏思想 ,在传入中国的此类经典之中 ,也是相当独特的。与其它经典相比 ,该经典至少有三点是非常突出的 :其一是以“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来说明如来藏真心 ;其二是说明所有虚妄... 《楞严经》尽管不能单纯归于如来藏系 ,但其所包含的如来藏思想 ,在传入中国的此类经典之中 ,也是相当独特的。与其它经典相比 ,该经典至少有三点是非常突出的 :其一是以“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来说明如来藏真心 ;其二是说明所有虚妄的存在都是“妄心”之执着所成 ,而此“妄心”则是一切众生“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而依真起妄的结果 ;其三是从这一“如来藏真心”引申出其独具特色的修行观 ,修此无上妙法的要义也就在于入至一真无妄之地 ,使六根清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楞严经》 如来 六根 佛学思想 修行论 无始菩提涅Ban元清净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