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8—19世纪越南华裔如清使及其家族汉文学创作述论
1
作者 严艳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8-105,共8页
华裔在越南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文学即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越南华裔因长期受家庭汉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在科举、出使、历仕等方面都占据优势,华裔使臣便是其中的佼佼者。18—19世纪越南华裔使臣的祖籍集中于中国沿海,其祖先移居时间... 华裔在越南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文学即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越南华裔因长期受家庭汉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在科举、出使、历仕等方面都占据优势,华裔使臣便是其中的佼佼者。18—19世纪越南华裔使臣的祖籍集中于中国沿海,其祖先移居时间集中在北属、明末两个时期。18—19世纪越南华裔使臣及其家族成员创作了大量文体多样的汉文学作品,这既缘于他们的家族学养、教育方式,也与当时科举取士、文官制度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华裔 如清使 汉文学
下载PDF
越南汉籍《阮述〈往津日记〉》与《建福元年如清日程》的比较
2
作者 王志强 《东南亚纵横》 CSSCI 2012年第12期56-59,共4页
越南汉籍《阮述〈往津日记〉》与《建福元年如清日程》均是对1883年越南遣使来华过程的记录。通过对两本日记的版本、流传、作者及内容的比较发现,二者在性质、文献价值方面存在差异,而内容上的互补与校勘则有重要学术价值。
关键词 《阮述(往津日记)》《建福元年如清日程》 比较
下载PDF
燕行使笔谈文献概述——东亚笔谈文献研究之一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勇 《外文研究》 2013年第2期37-42,105,共7页
东亚各国在中国文化影响之下,相继从野蛮状态迈入文明阶段,而借用中国文字是这一转捩的标志。因此在近代以前的千余年间,东亚各国虽语言互不相同,但汉字成为相互沟通的主要媒介。明清时代来自朝鲜、越南的外交使节,大多具有较高的中国... 东亚各国在中国文化影响之下,相继从野蛮状态迈入文明阶段,而借用中国文字是这一转捩的标志。因此在近代以前的千余年间,东亚各国虽语言互不相同,但汉字成为相互沟通的主要媒介。明清时代来自朝鲜、越南的外交使节,大多具有较高的中国文化素养,他们通过笔谈与中国朝野人士交流,或诗歌酬唱,或笔意通情,或沟通信息,或询问风俗,因而留下弥足珍贵、数量可观的笔谈文献。这些文献是即时对话的实录,相对于经过修饰的正史,具有原始态和临场感;相对于转瞬即逝的会话,富有知识性和历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行录 如清使 酬唱 笔语
下载PDF
清越朝贡礼仪之争的思想根源 被引量:1
4
作者 禹平 肖可意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3-140,共8页
有清一代,越南朝贡使在参与朝贡礼仪时,与清廷的摩擦时有发生,这与前代朝贡过程中规范、有序、顺利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造成朝贡过程中矛盾产生的原因是,越南虽然从国家利益出发"事北为大",但其思想深... 有清一代,越南朝贡使在参与朝贡礼仪时,与清廷的摩擦时有发生,这与前代朝贡过程中规范、有序、顺利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造成朝贡过程中矛盾产生的原因是,越南虽然从国家利益出发"事北为大",但其思想深处却认为以满洲人为主建立的清朝为"夷狄",不具有"中华"的正统性,越南反而成为"华夏",自比"中国"。文章拟从越南如清使在清参与朝贡礼仪过程中与清朝的摩擦和争论谈起,兼论越南"小中华"思想及其对中越两国关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越南 如清使 朝贡礼仪 小中华思想
原文传递
构成论视域下的“清”与“清雅”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天道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13-216,共4页
由“清”与“雅”所构成的“清雅”,既是一种人格境域,又是一种艺术境域。就美学意义而言,“清雅”之“清”,或谓“清”之境域呈现出一种突出的构成态势。正由于“清”,或谓“清”之境域的构成性使然,所以“清”,或谓“清”之境域具有... 由“清”与“雅”所构成的“清雅”,既是一种人格境域,又是一种艺术境域。就美学意义而言,“清雅”之“清”,或谓“清”之境域呈现出一种突出的构成态势。正由于“清”,或谓“清”之境域的构成性使然,所以“清”,或谓“清”之境域具有极大的开放性。中国传统美学对“清雅”审美境域的追求与中国美学“以清比德”审美意识的促成分不开。就人生美学来看,“清雅”之境具体表现为超尘拔俗、穆如清风、雅如清韵的人生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成论 比德 如清 古典美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