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庭分工与妇女守节
1
作者 梁若冰 《经济资料译丛》 2016年第3期75-80,共6页
一般认为,寡妇守节行为源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本文从家庭分工变迁的角度讨论了这一文化背后的经济动机。根据张彬村(1999),守节妇女大量增加基于两个原因:一是元代婚姻财产继承制度不利于妇女改嫁,二是明清年间棉纺业的快速发展... 一般认为,寡妇守节行为源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本文从家庭分工变迁的角度讨论了这一文化背后的经济动机。根据张彬村(1999),守节妇女大量增加基于两个原因:一是元代婚姻财产继承制度不利于妇女改嫁,二是明清年间棉纺业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妇女守寡。本文主要讨论了后者的影响,即国际贸易与技术进步催生的棉纺业产业化使家庭内部分工向有利于女性的方向发展,妇女收入的增加提高了守节妇女的经济能力,从而使其可以不必改嫁就能独立支撑家庭重担,从而为守节创造经济条件。由此可见,传统意义上的文化现象,其背后往往存在经济理性的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分工 妇女守节 棉花革命
下载PDF
失节事小 饿死事大:闽台族谱所见妇女守节问题 被引量:1
2
作者 谢国兴 《闽台文化研究》 2013年第1期53-75,共23页
"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是宋代著名理学家程颐的名言,也是一般认为中国婚姻制度与风俗习惯中对妇女贞节问题的主要社会认知。明清两代对妇女贞节的表彰和提倡尤胜于历朝,地方志的列女传与士大夫书写的推波助澜使贞节观念成... "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是宋代著名理学家程颐的名言,也是一般认为中国婚姻制度与风俗习惯中对妇女贞节问题的主要社会认知。明清两代对妇女贞节的表彰和提倡尤胜于历朝,地方志的列女传与士大夫书写的推波助澜使贞节观念成为传统礼教观念高度推崇的文化价值,以致"贞节氛围弥漫"。妇女守节固然是一种普遍性的社会价值,然其实践也有不少困境,除了节妇个人的心理、生理因素之外,外在制度、环境的干扰也不容轻忽,社会阶层的不同,区域差异也有不同的肆应结果。过去一般理解妇女守节问题常从社会观念与儒家文化价值理想的层面着眼,对于明清守节氛围的理解少有歧异,但对于实际生活现实例证的检视与研究并不多见。本文利用闽台几种家谱资料作为例正加以统计分析,发现改节妇女的比例分布从55%到85%左右,总之守节者较少,改节者较多。妇女守节问题主要是受经济与生活现实所制约,都市化程度较高的文教发达地区与艰困的乡野农村必然不同,台湾在清代农业移垦社会型态时期,多数地区恐怕较少贞节氛围,更多的是移民在艰困环境中,既要改善生活又要传承烟祀的生命本能才是最高原则,即使在定居型态较久远,传统伦理教化已深入的福建原乡,妇女守节问题恐怕仍有许多重新探讨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 妇女守节 改嫁 收继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