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饲喂水平对初产母猪妊娠期增重和增重内容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惠芳 周安国 +1 位作者 吴德 杨凤 《养猪》 2006年第5期7-8,共2页
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饲喂水平对初产母猪妊娠期增重和增重内容的影响。选择血缘、年龄、体重(98.73kg)相近的长白×梅山小母猪21头,采用自然交配方式配种后随机分为4个处理(高、NRC、中、低营养水平),每个处理6个重复(高... 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饲喂水平对初产母猪妊娠期增重和增重内容的影响。选择血缘、年龄、体重(98.73kg)相近的长白×梅山小母猪21头,采用自然交配方式配种后随机分为4个处理(高、NRC、中、低营养水平),每个处理6个重复(高水平3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试验饲粮为玉米-豆粕型(含消化能13.39MJ/kg,粗蛋白质13.70%),各处理组母猪妊娠期按规定喂量饲喂,妊娠前期分别饲以2.0、1.2、1.0、0.6倍的维持能量需要,妊娠中期和后期分别在妊娠前期基础上提高20%和50%。结果表明,高、NRC、中和低营养水平饲喂,母猪妊娠期总增重分别为86.16、53.23、48.34、26.23kg,妊娠期母体增重(含子宫)分别为61.20、31.10、30.00、9.66kg,仔猪初生窝重分别为11.25、13.38、10.53、9.48kg,子宫附属物重分别为13.71、8.75、7.81、7.09kg,说明饲喂水平显著影响母猪妊娠期增重及增重内容。随饲喂水平提高,母猪分娩前、后体重,妊娠期总增重,妊娠前、中、后期增重,妊娠期母体增重(含子宫)和子宫附属物重显著或极显著增加。高水平饲喂导致母猪分娩后体重过大,体况过肥;低水平饲喂导致母猪分娩后体重过低,体况过瘦;与NRC水平相比,高、中、低水平饲喂均降低仔猪初生窝重。综合考虑,NRC水平饲喂母猪妊娠期增重及增重内容较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产母猪 饲喂水平 妊娠期增重
下载PDF
胆固醇7α-羟化酶基因与妊娠期增重及妊娠结局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周卓 穆宝妮 +1 位作者 冯思思 段小霞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992-996,共5页
目的:分析孕前体重指数(BMI)正常的单胎初产妇,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基因与妊娠期增重及妊娠结局相关性。方法:选择孕前BMI正常的单胎初产妇494例,根据是否合并妊娠期糖尿病(GDM)分为健康组(278例)与GDM组(216例),两组均行CYP7A1基... 目的:分析孕前体重指数(BMI)正常的单胎初产妇,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基因与妊娠期增重及妊娠结局相关性。方法:选择孕前BMI正常的单胎初产妇494例,根据是否合并妊娠期糖尿病(GDM)分为健康组(278例)与GDM组(216例),两组均行CYP7A1基因-204A/C多态性检测,在产前1周收集血液样本常规行空腹血糖(FBG)、血脂指标检测,并统计两组妊娠期增重程度与妊娠结局,进一步分析CYP7A1基因-204A/C多态性与妊娠期增重、不良妊娠结局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健康组CYP7A1基因-204A/C多态位点的等位基因A、C频率分别为56.12%、43.88%,GDM组分别为58.80%、41.20%,两组基因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原理(P>0.05)。GDM组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FBG水平高于健康组,妊娠期增重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低于健康组(均P<0.05);各基因型亚组间比较,健康组的CC基因亚组FBG水平低于AA基因亚组,AC基因亚组的HDL-C水平高于AA基因亚组(均P<0.05);GDM组的CC基因亚组妊娠期增重小于AA基因亚组(P<0.05)。两组产妇再按照妊娠期增重标准不同进行分组,在妊娠期增重≤14.0 kg组中,CC基因型亚组的TG水平明显高于AA基因型亚组,且巨大儿发生率明显高于AA基因型亚组(均P<0.05);在妊娠期增重>14.0 kg组中,CC基因型亚组的FBG水平明显小于AA基因型亚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CC基因型与妊娠期增重呈负相关性(r=-0.339,P=0.004),与妊娠不良妊娠结局呈正相关性(r=0.214,P=0.011)。结论:CYP7A1-204A/C基因多态性或导致CYP7A1酶的表达或活性改变,可能对产妇妊娠期增重和新生儿不良妊娠结局产生影响。然而其调控机制较为复杂,尚需要更多研究来加以证实,以方便后期更好地进行妊娠期营养管理和母婴保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固醇7α-羟化酶基因 基因多态性 妊娠期增重 妊娠结局 相关性
下载PDF
不同年龄组妇女妊娠前体重指数、妊娠期增重对子痫前期发生的影响
3
作者 谢欣 王国华 《中国乡村医药》 2021年第24期21-22,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妊娠期妇女妊娠前BMI、妊娠期增重对子痫前期发生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该院行常规检查的1200例妊娠期妇女,分析其年龄、孕产次、妊娠前BMI、妊娠期增重及是否发生子痫前期等情况。结果无论是适龄组还...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妊娠期妇女妊娠前BMI、妊娠期增重对子痫前期发生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该院行常规检查的1200例妊娠期妇女,分析其年龄、孕产次、妊娠前BMI、妊娠期增重及是否发生子痫前期等情况。结果无论是适龄组还是高龄组,妊娠前超重、肥胖、妊娠期增重过量均是妊娠期妇女子痫前期发生率最高。结论应该在妊娠前进行体重管理,控制妊娠期增重,以减少子痫前期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BMI 妊娠期增重 子痫前期
下载PDF
妊娠不同时期增重对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李茉 杨芳 +2 位作者 甘雨 俞巧稚 步仰高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年第7期823-825,共3页
目的探究妊娠不同时期增重对妇女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的影响。方法选取130例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解放军第105医院妇产科进行分娩并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的单胎妊娠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孕期不同时期增重对糖尿病的影响,对孕期不同... 目的探究妊娠不同时期增重对妇女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的影响。方法选取130例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解放军第105医院妇产科进行分娩并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的单胎妊娠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孕期不同时期增重对糖尿病的影响,对孕期不同时期增重与GDM关系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孕早期体重增重不足最多,占40.00%,孕中期则以增重过多为主,占45.38%,孕早中期增重总值以增重过多为主,占47.69%。孕期增重总值与孕前孕前质量指数身体质量指数(BMI)、年龄、糖尿病家族史有显著相关性(χ~2值分别为14.607、11.504、0.463,均P<0.05),而与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无显著相关性(χ~2值分别为0.173、1.983,均P>0.05)。孕中期增重过多、孕早中期增重过多是影响GDM的主要因素(OR值分别为2.450、2.370,均P<0.05)。结论妊娠期间增重过多与GDM发病有相关性,孕妇应进行孕期体重管理,避免体重增加过多,尤其是孕中期体重增加过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增重 妊娠期糖尿病 孕前身体质量指数 影响
下载PDF
不同孕前BMI孕妇孕早期增重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梅春美 柯丽娜 +3 位作者 李侠 夏美艳 梅萍 耿杨柳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1年第3期344-349,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孕前身体质量指数(BMI)孕妇孕早期增重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国药东风总医院建档产检孕妇491例,专人记录孕妇的身高、年龄、孕前体重、BMI、孕... 目的探讨不同孕前身体质量指数(BMI)孕妇孕早期增重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国药东风总医院建档产检孕妇491例,专人记录孕妇的身高、年龄、孕前体重、BMI、孕早中期体重、分娩结局等一般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孕前BMI的孕妇孕早期体重增长与GDM的关系。结果孕早期增重不足、适宜及过多的孕妇GDM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17,P<0.05),而孕中期不同的体重增长情况,孕妇GDM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51,P>0.05)。孕早期增重按不同孕前BMI进行分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前BMI为18.5~24.9kg/m^(2)的孕妇,孕早期增重过多,GDM发病风险增至1.913倍(OR=1.913,95%CI:1.033~3.543);孕前BMI≥25.0kg/m^(2)的孕妇,孕早期增重适宜、过多,GDM的发病风险分别增至4.900倍(OR=4.900,95%CI:1.179~20.373)和5.444倍(OR=5.444,95%CI:1.290~22.976)。孕前BMI<18.5kg/m^(2)的孕妇,孕早期增重不足、适宜、过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χ^(2)=118.600)、羊水异常(χ^(2)=6.750)及剖宫产(χ^(2)=6.166)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孕前BMI≥25.0kg/m^(2)的孕妇,孕早期增重不足、适宜、过多,巨大儿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372,P<0.05);孕前BMI=18.5~24.9kg/m^(2)的孕妇,孕早期不同增重情况,其不良妊娠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孕前体重正常和孕前超重肥胖者,孕早期体重增长过多增加了GDM发生风险;而孕前低体重者,孕早期体重增长增加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异常及剖宫产的发生风险,并不增加GDM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增重 妊娠期糖尿病 孕前身体质量指数 影响
下载PDF
妊娠期增重与血压调节 被引量:5
6
作者 周欣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83-986,共4页
孕期增重过度与血压升高、产后体重滞留和肥胖关系密切。近期研究显示,妊娠中晚期(孕22~26周)的增重率处于整个孕期的峰值,是与舒张压升高有关的体重管理"窗口期"。以此时间窗为切入点的干预措施,有望通过体重管理调节血压增... 孕期增重过度与血压升高、产后体重滞留和肥胖关系密切。近期研究显示,妊娠中晚期(孕22~26周)的增重率处于整个孕期的峰值,是与舒张压升高有关的体重管理"窗口期"。以此时间窗为切入点的干预措施,有望通过体重管理调节血压增幅,进而改善母胎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增重 血压 心血管风险
原文传递
妊娠期间体重增加状况对妇女糖尿病发病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杨敬红 张潇月 郑瑜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5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间体重增加状况对妇女糖尿病发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6年4月在该院分娩的妇女1 842例,依据糖尿病发病情况分为糖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并对入组孕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糖尿病... 目的探讨妊娠期间体重增加状况对妇女糖尿病发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6年4月在该院分娩的妇女1 842例,依据糖尿病发病情况分为糖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并对入组孕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糖尿病组和对照组的孕前体重指数(BMI)和妊娠期间增重比较,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糖尿病组的孕前BMI和妊娠期间增重均高于对照组。孕前BMI>25.0 kg/m2、年龄>35岁、糖尿病家族史、妊娠期间增重≥25.0 kg妇女的糖尿病发病率高于其他妇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前BMI>25.0 kg/m2、糖尿病家族史、妊娠期间增重≥25.0 kg是影响妊娠期妇女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P=0.023、0.015及0.001)。结论妊娠期间体重增加过多可增加妇女糖尿病发病的风险,临床上应控制孕产妇妊娠期体重增加状况,避免增重过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 糖尿病 孕前BMI
下载PDF
中国卫生行业标准与美国医学研究所指南评价我国单胎孕妇妊娠期体质量增长与妊娠结局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张莉 郑薇 +5 位作者 王佳 袁仙仙 韩卫玲 黄俊花 田志红 李光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2959-2967,共9页
背景妊娠期体质量适度增加对母婴健康至关重要,我国临床长期以来采用美国医学研究所(IOM)标准评估孕妇妊娠期体质量增长。自2022年10月以来我国正式颁布并采用中国卫生行业标准《妊娠期妇女体重增长推荐值标准:WS/T 801-2022》评估孕妇... 背景妊娠期体质量适度增加对母婴健康至关重要,我国临床长期以来采用美国医学研究所(IOM)标准评估孕妇妊娠期体质量增长。自2022年10月以来我国正式颁布并采用中国卫生行业标准《妊娠期妇女体重增长推荐值标准:WS/T 801-2022》评估孕妇体质量增长。目的比较采用中国卫生行业标准与IOM推荐范围评价我国单胎孕妇妊娠期体质量增长分布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从而为中国卫生行业标准的国内应用提供临床证据。方法本研究数据来自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为2020年5月—2021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分娩并参加北京出生队列研究(注册号ChiCTR220058395)的单胎孕妇。收集研究对象基线信息,并从临床病历系统收集妊娠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妊娠结局。参照中国卫生行业标准与美国IOM推荐的单胎孕妇妊娠期增重推荐值,比较不同标准下孕妇增重分布情况;并将孕妇划分为增重不足(IOM+WS)、增重不足(IOM)+适宜(WS)、增重适宜(IOM+WS)、增重适宜(IOM)+过多(WS)、增重过多(IOM+WS)组,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各增重组的不良妊娠结局〔大于胎龄儿(LGA)、小于胎龄儿(SGA)、巨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早产儿〕发生风险。结果研究共纳入11839例单胎妊娠孕妇。按照美国IOM标准,增重不足(IOM)、增重适宜(IOM)及增重过多(IOM)孕妇占比分别为36.7%(4339/11839)、38.9%(4601/11839)、24.5%(2899/11839);按照中国卫生行业标准,增重不足(WS)、增重适宜(WS)及增重过多(WS)孕妇占比分别为16.2%(1913/11839)、45.0%(5332/11839)及38.8%(4594/11839)。增重不足(IOM+WS)组、增重不足(IOM)+适宜(WS)组、增重适宜(IOM+WS)组、增重适宜(IOM)+过多(WS)组、增重过多(IOM+WS)组孕妇占比分别为16.2%(1913/11839)、20.5%(2426/11839)、24.6%(2907/11839)、14.3%(1694/11839)、24.5%(2899/1183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增重适宜(IOM)+过多(WS)组发生总体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高于增重适宜(IOM+WS)组〔aOR=1.23,95%CI(1.07,1.41),P<0.05〕。增重不足(IOM)+适宜(WS)组发生总体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与增重适宜(IOM+W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OR=1.02,95%C(I 0.89,1.16),P<0.05〕。孕早、中期增重过多(IOM+WS)组发生LGA、巨大儿、剖宫产及总体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高于增重适宜(IOM+WS)组(P<0.05)。结论采用中国卫生行业标准将有更多孕妇符合增重适宜范围,其妊娠结局亦优于采用美国IOM标准。因此,中国卫生行业标准更适用于我国孕妇体质量管理,其中孕早、中期避免增重过多更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肥胖 妊娠并发症 妊娠期增重 美国医学研究所 WS/T 801-2022
下载PDF
妊娠期体重增加与妊娠期代谢异常及母儿结局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怡婧 郭立新 李绪文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0年第3期197-200,共4页
孕产妇妊娠期增重越来越受到医护人员的关注。2009年美国医学研究所推出了妊娠期体重增加的推荐意见,指导孕前消瘦、正常体重、超重、肥胖的孕妇在妊娠期合理增重。妊娠期体重不适当增加对于孕产妇及新生儿均有不利影响,并与糖代谢异常... 孕产妇妊娠期增重越来越受到医护人员的关注。2009年美国医学研究所推出了妊娠期体重增加的推荐意见,指导孕前消瘦、正常体重、超重、肥胖的孕妇在妊娠期合理增重。妊娠期体重不适当增加对于孕产妇及新生儿均有不利影响,并与糖代谢异常存在联系。妊娠期增重过多可增加孕妇妊娠期合并症、剖宫产、孕产妇远期代谢性疾病以及新生儿大于胎龄儿、巨大儿风险。妊娠期增重不足可引起孕妇早产风险、新生儿低体重儿、小于胎龄儿风险增加。临床工作者应根据孕产妇孕前体重指数确定孕妇妊娠期合理增重速度,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增重 肥胖 糖代谢 妊娠结局 出生体
原文传递
围生期体质量指数及其孕期增长与母婴结局的关系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露露 何素芬 刘杰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8期71-73,共3页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孕前肥胖和妊娠期增重过多的孕妇比例持续增高,其妊娠结局令人担忧。国内外最新研究发现,孕前肥胖和妊娠期增重过多的孕妇的妊娠期并发症、巨大儿、胎儿窘迫、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孕前体质量指数及孕...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孕前肥胖和妊娠期增重过多的孕妇比例持续增高,其妊娠结局令人担忧。国内外最新研究发现,孕前肥胖和妊娠期增重过多的孕妇的妊娠期并发症、巨大儿、胎儿窘迫、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孕前体质量指数及孕期增重正常的孕妇。所以,为加强母婴保健及提高人口素质,围生期体质量管理日益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量指数 孕前肥胖 妊娠期增重过多 妊娠期并发症 巨大儿 胎儿窘迫 剖宫产率
下载PDF
胎儿胎龄与妊娠期孕妇体重增加的相关性研究
11
作者 刘英丽 吕伟 +1 位作者 国志 张继英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207-210,共4页
目的研究胎儿发育与孕期体重增加之间的关系。方法在一个1 423名妇女构成的单独的列队研究中,评价孕期特定阶段孕妇体重的增加和胎儿大小的关系。采用逻辑回归模型估算大胎龄、小胎龄,适于胎龄儿的概率。结果在整个妊娠期,第2阶段和第3... 目的研究胎儿发育与孕期体重增加之间的关系。方法在一个1 423名妇女构成的单独的列队研究中,评价孕期特定阶段孕妇体重的增加和胎儿大小的关系。采用逻辑回归模型估算大胎龄、小胎龄,适于胎龄儿的概率。结果在整个妊娠期,第2阶段和第3阶段孕妇体重增加与胎儿发育有着重要的联系。结论通过该研究,可以实现对孕期体重增加的适当干预,从而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龄 妊娠期增重 大于胎龄儿 小于胎龄儿
原文传递
妊娠期运动对妊娠期代谢指标、母儿结局及盆底功能的影响
12
作者 陶贝贝 赵莉莉 +2 位作者 张瑞丽 杨筱青 丁俊珊 《医药论坛杂志》 2024年第21期2251-2255,共5页
目的 探讨妊娠期运动对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代谢指标、母儿结局及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9月至2022年12月在郑州市妇幼保健院建档并在本院分娩的孕妇,根据是否进行规律妊娠期运动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除了进行常规围... 目的 探讨妊娠期运动对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代谢指标、母儿结局及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9月至2022年12月在郑州市妇幼保健院建档并在本院分娩的孕妇,根据是否进行规律妊娠期运动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除了进行常规围产保健,每周进行规律妊娠期运动,对照组给予常规围产保健,最后收集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孕期增重、血脂水平、分娩结局、新生儿情况及产后42天盆底筛查结果。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或卡方检验行统计分析。结果 运动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组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增重均低于对照组,在孕早期和孕中期,运动组的体重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在运动组的孕早期,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低密度脂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则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到了孕晚期,运动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其中,总胆固醇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运动组,妊娠期糖尿病和胎膜早破的发病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妊娠期高血压、产后出血和产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病率,虽然运动组的发病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组早产发病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组分娩孕周、阴道助产率、急诊剖宫产率、第二产程时长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组引产率、第一产程时长、新生儿平均体重、巨大儿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新生儿窒息、转新生儿科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组产后42天空腹体重、腹直肌宽度、Ⅱ类肌纤维疲劳度低于对照组,Ⅰ类肌纤维动态压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运动作为一种易于实现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可降低妊娠期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并降低母儿并发症,有助于产妇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运动 妊娠期代谢性疾病 妊娠期增重 不良妊娠结局 产后随访
原文传递
运动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影响的Meta分析
13
作者 孙立泽 陈适 +2 位作者 黄箔钏 汤蕊 潘慧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36-741,共6页
目的系统评估妊娠期运动干预及Borg主观疲劳程度对预防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有效性,为妊娠期运动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ails、EMBASE、Scopu... 目的系统评估妊娠期运动干预及Borg主观疲劳程度对预防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有效性,为妊娠期运动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ails、EMBASE、Scopus、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收集单纯运动对妊娠期妇女血糖控制和妊娠结局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主要结局指标为GDM发病率,次要结局指标包括2 h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 hour 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2 h OGTT)、妊娠期增重、终止妊娠孕周及新生儿体质量。利用R 4.0.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通过Cochrane偏倚风险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4509名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运动干预组GDM发病率(RR=0.74,95%CI=0.59~0.93,P<0.01),2 h OGTT(MD=-0.27,95%CI=-0.48~-0.07,P<0.01),妊娠期增重(MD=-1.04,95%CI=-1.91~-0.18,P=0.02)均低于未运动组;而新生儿体质量(MD=-27.43,95%CI=-58.77~3.92,P=0.09)、终止妊娠孕周(MD=-0.18,95%CI=-0.93~0.57,P=0.64)与未运动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运动强度Borg主观疲劳程度量表评分高于12分(RR=0.64,95%CI=0.46~0.89,P<0.01),运动以团体方式进行(RR=0.66,95%CI=0.46~0.94,P=0.02),由健身专家组织开展(RR=0.73,95%CI=0.56~0.95,P=0.02)均有利于降低GDM发病率。此外,Meta回归结果显示,每周运动总时间大于2 h(相关系数=-1.06,95%CI=-1.86~-0.27,P<0.01)是研究异质性的主要来源。结论妊娠期间进行运动干预,且Borg主观疲劳程度量表评分大于12分对降低GDM发病率有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干预 Borg主观疲劳程度量表 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增重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2015年中国女性妊娠中晚期增重状况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4
作者 毕烨 王杰 +4 位作者 段一凡 庞学红 姜珊 赵丽云 杨振宇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92-396,416,共6页
目的调查中国2015年孕妇孕前体重及妊娠中晚期增重状况,探讨妊娠中晚期增重的影响因素。方法利用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调查数据和2015年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两轮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两轮监测均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 目的调查中国2015年孕妇孕前体重及妊娠中晚期增重状况,探讨妊娠中晚期增重的影响因素。方法利用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调查数据和2015年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两轮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两轮监测均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样本,2015年共采集样本8512名,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孕妇一般情况和孕前体重,测量身高和体重。结果以中国体质指数标准判定,2015年孕妇孕前低体重率、适宜率、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6.0%.66.0%、14.9%和3.1%。孕妇妊娠中期增重不足率、适宜率和过多率分别为14.6%、27.2%和58.2%,妊娠晚期增重不足率、适宜率和过多率分别为12.7%、31.5%和55.8%。孕前超重女性较孕前适宜体重者发生妊娠中期增重过多的比值比为1.53(95%CI 1.19~1.99),发生妊娠晚期增重过多的比值比为2.05(95%CI 1.59~2.63)。与2012年比较,2015年孕期增重过多率城乡均呈升高趋势。经产妇(生育第二胎)是妊娠晚期增重适宜的保护因素。结论2015年中国孕妇孕前低体重、妊娠中晚期增重不足情况得到改善,但孕前超重率、肥胖率和妊娠中晚期增重过多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前体 妊娠期增重 横断面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