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让课堂在妙问中绽放精彩 被引量:1
1
作者 潘杰 《新课程学习》 2010年第9期44-44,共1页
精妙的课堂提问是实施有效教学的核心,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能启发和推动学生积极地思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讲究提问的技巧和策略,让课堂因妙问走向灵动和高效,绽放无限的精彩。
关键词 课堂教学 妙问 高效 精彩
下载PDF
“巧引妙问”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2
作者 赵丹清 《数码设计》 2020年第14期223-224,共2页
数学教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数学学科也是三大主要学科之一。数学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并且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基本上都来自于现实生活,所以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本文对“巧引妙问”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进... 数学教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数学学科也是三大主要学科之一。数学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并且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基本上都来自于现实生活,所以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本文对“巧引妙问”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进行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巧引妙问 教学优化 小学数学
下载PDF
用“巧引妙问”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3
作者 孟庆礼 王佃福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0年第23期34-34,共1页
提问作为数学课堂必不可少的教学策略,可以有效地增加课堂互动,优化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巧引妙问”教学法逐渐广泛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之中。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还存在许多教学问题,因此本文从“巧引妙问”的重要性出发,综合分析,提出了... 提问作为数学课堂必不可少的教学策略,可以有效地增加课堂互动,优化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巧引妙问”教学法逐渐广泛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之中。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还存在许多教学问题,因此本文从“巧引妙问”的重要性出发,综合分析,提出了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科学应用“巧引妙问”教学法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数学 优化策略 巧引妙问
下载PDF
“巧”问“妙”启 ——浅谈问题设计在启发式教学中的作用
4
作者 李文峰 《环球慈善》 2020年第4期269-269,共1页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课堂提问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就要注意提问激疑、解决疑惑,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这才是真正的启发了学生的智...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课堂提问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就要注意提问激疑、解决疑惑,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这才是真正的启发了学生的智慧,启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巧””启 题设计 启发式教学
下载PDF
有效提问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5
作者 魏俊晨 《教师博览(下旬刊)》 2013年第5期65-65,共1页
课堂提问决定着学生思维发展的方向以及思考空间的大小.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对数学的思考,为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桥梁与阶梯,从而使我们的数学课堂走向精彩、达成高效.有效的提问应数... 课堂提问决定着学生思维发展的方向以及思考空间的大小.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对数学的思考,为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桥梁与阶梯,从而使我们的数学课堂走向精彩、达成高效.有效的提问应数学表现在在学生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设问,在学生的思维疑惑处追问,在教学环节的关键处巧问,在学生思维的拓展处妙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提 妙问
下载PDF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妹淑 《科学大众(智慧教育)》 2012年第10期102-102,共1页
提问,作为一门艺术,无时无刻不与我们的教育息息相关。它既是推进教学进程的一种手段,也是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的一座桥梁。它可以调节教学进程,活跃课堂气氛,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所以教师必须重视提问艺术,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 提问,作为一门艺术,无时无刻不与我们的教育息息相关。它既是推进教学进程的一种手段,也是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的一座桥梁。它可以调节教学进程,活跃课堂气氛,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所以教师必须重视提问艺术,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学好英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英语 课堂教学 巧提妙问
下载PDF
谈激发中职学生学习《法律基础知识》课的兴趣的基本方法
7
作者 王波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12期153-155,共3页
目前中职学校的学生状况普遍是文化基础差,不爱学习。所以,如何激发中职学生学习《法律基础知识》的兴趣是教师教好、学生学好《法律基础知识》课的关键。
关键词 自信心 设疑 主体地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