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凌云志》与《姊妹易嫁》的异同点评
1
作者 李希今 《蒲松龄研究》 2020年第3期351-359,391,共10页
本文通过对《聊斋志异》同一名篇《姊妹易嫁》改编的戏曲剧目:豫剧《凌云志》,以及吕剧《姊妹易嫁》,在戏剧结构、编剧方法上的不同进行分析,论证两剧由于编剧的视角和采用的戏剧体裁的不同,致使正剧的《凌云志》与喜剧的《姊妹易嫁》,... 本文通过对《聊斋志异》同一名篇《姊妹易嫁》改编的戏曲剧目:豫剧《凌云志》,以及吕剧《姊妹易嫁》,在戏剧结构、编剧方法上的不同进行分析,论证两剧由于编剧的视角和采用的戏剧体裁的不同,致使正剧的《凌云志》与喜剧的《姊妹易嫁》,体现出不同的主题。至于改编的剧目成功与否,并不在于不同体裁的采用,关键是看编剧运用什么体裁的技巧能力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姊妹易嫁 正剧 喜剧 结构
下载PDF
结缘张素花——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资助项目吕剧《姊妹易嫁》青年表演人才培训班学习有感
2
作者 彭莉媛 《人文天下》 2016年第18期14-15,共2页
暖风吹拂桃花面,芳心浓愁不散。佛前发尽千般愿。一念之差,错失金状元。含颦不语倚朱阑,泪眼愁肠已断。多少悔恨藏心间。青灯古佛,深院锁余年。小词一首表达我对素花的深厚情感。自十九岁开始塑造这个角色起,至今已有十四年之久,素花伴... 暖风吹拂桃花面,芳心浓愁不散。佛前发尽千般愿。一念之差,错失金状元。含颦不语倚朱阑,泪眼愁肠已断。多少悔恨藏心间。青灯古佛,深院锁余年。小词一首表达我对素花的深厚情感。自十九岁开始塑造这个角色起,至今已有十四年之久,素花伴随着我从青葱岁月慢慢走向成熟,我也从最初的依着葫芦画瓢,逐渐走进了她的内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剧 姊妹易嫁 毛纪 戏曲 资助项目 艺术 青年
下载PDF
也谈《姊妹易嫁》
3
作者 王浩然 《上海戏剧》 1981年第3期52-53,共2页
隋武同志《从姊妹易嫁谈起》的文章,(见《上海戏剧》1981年第2期)想通过剖析一个颇有影响的剧目,来探讨传统戏曲有关推陈出新中的某些问题。但是吕剧《姊妹易嫁》(以下简称《姊》剧)是不是象隋武同志所说的那样,是“歌颂了不该歌颂、批... 隋武同志《从姊妹易嫁谈起》的文章,(见《上海戏剧》1981年第2期)想通过剖析一个颇有影响的剧目,来探讨传统戏曲有关推陈出新中的某些问题。但是吕剧《姊妹易嫁》(以下简称《姊》剧)是不是象隋武同志所说的那样,是“歌颂了不该歌颂、批判了不该批判的东西”呢?对此,我是持有不同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姊妹易嫁 传统戏曲 毛纪 上海戏剧 聊斋志异 改编者 同名小说 陷入绝境 张素 艺术感染力
下载PDF
聊城市京剧院:《梦回姊妹易嫁》
4
《中国京剧》 2024年第9期24-24,共1页
毛纪娶走妹妹素梅以后,姐姐素花被街坊邻居嘲笑,导致声名扫地,婚姻受阻,郁郁而终。她把自己一切的不幸归咎于毛纪。临终前,她力争跟毛纪见了一面,对其指责痛斥。没想到,看似婚姻幸福的毛纪,却正因跟素梅没有共同语言而备受煎熬。素花震... 毛纪娶走妹妹素梅以后,姐姐素花被街坊邻居嘲笑,导致声名扫地,婚姻受阻,郁郁而终。她把自己一切的不幸归咎于毛纪。临终前,她力争跟毛纪见了一面,对其指责痛斥。没想到,看似婚姻幸福的毛纪,却正因跟素梅没有共同语言而备受煎熬。素花震惊了!两人不禁回忆起种种盟誓的过往和心生嫌隙的缘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梦回 街坊邻居 婚姻幸福 姊妹易嫁 共同语言 毛纪 聊城市
原文传递
吕剧传统戏中的婚姻观——以《姊妹易嫁》《井台会》《三拉房》为例
5
作者 王伟 申孟 《东方艺术》 2022年第4期115-121,共7页
山东吕剧以讲述家长里短的乡村故事见长,与其他种类的中国戏曲一样,自觉担负着“高台教化”的功能。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吕剧现代戏《李二嫂改嫁》,通过讲述解放初期一对乡村男女勇敢反叛封建观念的爱情故事,宣扬妇女解放和婚姻自主等现... 山东吕剧以讲述家长里短的乡村故事见长,与其他种类的中国戏曲一样,自觉担负着“高台教化”的功能。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吕剧现代戏《李二嫂改嫁》,通过讲述解放初期一对乡村男女勇敢反叛封建观念的爱情故事,宣扬妇女解放和婚姻自主等现代观念,对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的宣传和实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促进了当时中国广大乡村地区的妇女解放运动。实际上,新中国成立后常演不衰的一些吕剧传统戏,虽然表现的是传统社会中的人物和故事,但其中所宣扬的婚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剧 妇女解放运动 爱情故事 婚姻自主 姊妹易嫁 中国戏曲 家长里短 现代观念
原文传递
新时代的“姊妹易嫁”
6
作者 许圣义 李荣兰 《乡镇论坛》 2009年第20期33-34,共2页
结婚的前一天,作为新娘的姐姐没了踪影,留下一封信,让妹妹替她做新娘。这其中到底有怎样的故事。
关键词 内乡县 河南 姊妹易嫁 婚姻
原文传递
对《姊妹出嫁》的一点异议
7
作者 隋武 《上海戏剧》 1981年第2期18-19,共2页
戏曲的“推陈出新”,到底推的什么陈,出了什么新?会不会批判了不该批判的东西,歌颂了不该歌颂的东西呢?我们认为,根据《聊斋志异》中同名小说改编的吕剧《姊妹易嫁》,就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因为这是一个新编的古装戏,在艺术上有许多优点... 戏曲的“推陈出新”,到底推的什么陈,出了什么新?会不会批判了不该批判的东西,歌颂了不该歌颂的东西呢?我们认为,根据《聊斋志异》中同名小说改编的吕剧《姊妹易嫁》,就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因为这是一个新编的古装戏,在艺术上有许多优点,上演以后,获得一致的好评,所以,我们不揣冒昧,以此为例,提出几点不同的看法,以期引起讨论。素花与毛纪的“自幼订婚”,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婚姻?《姊妹易嫁》写的是,张有旺之长女素花,自幼与毛纪订了婚,长大以后,她瞧不起放牛娃出身的毛纪,拒绝出嫁;而她的妹妹素梅,对毛纪的态度刚好与她相反,代她出嫁,并做了状元夫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纪 姊妹易嫁 聊斋志异 同名小说 “推陈出新” 戏曲创作 次要情节 改编者 喜剧效果 资产阶级思想
下载PDF
五音戏聊斋剧目介绍
8
《蒲松龄研究》 2021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五音戏是淄博独有的地方戏,唱腔优美动听,语言生动风趣,表演朴实细腻,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400多年历史。淄博市五音戏艺术传承保护中心打造了“聊斋戏”《墙头记》《姊妹易嫁》《云翠仙》《珊瑚》《小谢与陶望三》等九个... 五音戏是淄博独有的地方戏,唱腔优美动听,语言生动风趣,表演朴实细腻,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400多年历史。淄博市五音戏艺术传承保护中心打造了“聊斋戏”《墙头记》《姊妹易嫁》《云翠仙》《珊瑚》《小谢与陶望三》等九个聊斋系列品牌剧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音戏 聊斋戏 姊妹易嫁 云翠仙 优美动听 艺术传承 地方戏 剧目
下载PDF
思想和才能的结晶——简论《聊斋》中的自相矛盾
9
作者 林同 《蒲松龄研究》 1993年第Z1期106-116,共11页
中国古典名著《韩非子》里有个嘲笑不会做广告而造成“自相矛盾”的故事。奇怪的是这种情况在若干杰出的文学作品中也挥之不去。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诅咒那封建大厦早日忽喇喇崩溃,又哀叹自己“无才可去补苍天”。托尔斯泰不仅作品,连... 中国古典名著《韩非子》里有个嘲笑不会做广告而造成“自相矛盾”的故事。奇怪的是这种情况在若干杰出的文学作品中也挥之不去。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诅咒那封建大厦早日忽喇喇崩溃,又哀叹自己“无才可去补苍天”。托尔斯泰不仅作品,连他本人都充满了“自相矛盾”。虽然,这些自相矛盾与不会做广告的大不相同,有的由于作家疏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 文学作品 中国古典名著 章阿端 《韩非子》 巩仙 霍女 姊妹易嫁 胡四娘 幻想世界
下载PDF
杂议“损人利己”
10
作者 张新亭 《学习与研究(北京)》 1986年第10期61-,共1页
对于“使别人受到损失而使自己得到好处”的行为,人们称之为“损人利己”。然而,现实生活给人的教训却往往是:“损人”未必“利己”,“利人”未必“损己”。冯梦龙的《醒世恒言》
关键词 《醒世恒言》 冯梦龙 杂议 姊妹易嫁 现实生活 琼英 中事 兄弟俩 我为人人 一品
下载PDF
乱了板眼 摔了茶碗
11
作者 崔俊涛 崔凤远 《音乐爱好者》 1991年第5期39-39,共1页
蒲松龄有次偶尔路过王村庙会,见到当时还未成形的五音小戏秧歌腔的演出,不断赢得了群众的阵阵喝彩,不由茅塞顿开。之后,他即以更为浅显易懂的方言俗语,将“志异”中的诸多故事编成了说唱形式的《聊斋俚曲》,并把他修改完善了的《胭脂》... 蒲松龄有次偶尔路过王村庙会,见到当时还未成形的五音小戏秧歌腔的演出,不断赢得了群众的阵阵喝彩,不由茅塞顿开。之后,他即以更为浅显易懂的方言俗语,将“志异”中的诸多故事编成了说唱形式的《聊斋俚曲》,并把他修改完善了的《胭脂》、《姊妹易嫁》等多出曲目誊清交于附近村落专以卖艺为业的“三小戏”、“五人班”试演,深受群众喜爱,且迅速传播开去。一天,正值王村南邻的张古村举办玉皇阁庙会。身在西铺毕家教书的蒲松龄听他的弟子说,翌日将有西路很有名气的“自来喜”亲自领班并下场到庙会助兴,同时上演蒲松龄的《墙头记》,他不禁高兴万分,一夜都没睡好。好歹挨到启明星高挂中天,索性睁开闭目养神的双眼,一个鲤鱼打挺起身下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墙头记 西铺 姊妹易嫁 方言俗语 玉皇阁 燃灯 村南 浅显 同台演出 次供
下载PDF
姐妹易嫁
12
作者 傅永岭 王颖 《中国民兵》 1990年第12期38-38,共1页
电影《姊妹易嫁》,可谓家喻户晓。但在现实生活中,却也真有这等新鲜事儿。河南省商水县汤庄乡刘口村一个庄户人家,有姐妹俩,一个叫爱梅,今年23岁,一个叫爱苹,芳龄22岁。个个心灵手巧,生得如花似玉。去年初,经人介绍,老大爱梅和邻村的王... 电影《姊妹易嫁》,可谓家喻户晓。但在现实生活中,却也真有这等新鲜事儿。河南省商水县汤庄乡刘口村一个庄户人家,有姐妹俩,一个叫爱梅,今年23岁,一个叫爱苹,芳龄22岁。个个心灵手巧,生得如花似玉。去年初,经人介绍,老大爱梅和邻村的王留志定下了终身。这小王是远近闻名的棒小伙,但家境一般,有两位病魔缠身的双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姐妹 姐妹俩 姊妹易嫁 汤庄 河南省商水县 刘口 新鲜事儿 现实生活 这一天 结婚登记
原文传递
凤凰男的《凤还巢》
13
作者 朱映晓 王梓超 《今日民航》 2011年第6期122-122,共1页
小时候看过一出评剧《姊妹易嫁》,说的是:姐姐庸俗势利,非官贵不嫁,未婚夫高中状元之后,故意隐而不告,扮得破破烂烂要饭的一般前去娶人。姐姐不出,纯洁善良的妹妹代姐出嫁,姐姐白错过了一个状元老公,还被众人嘲笑,肠子都悔青了……
关键词 《凤还巢》 姊妹易嫁
下载PDF
吕剧琐话 被引量:1
14
作者 于少华 《春秋》 2008年第4期48-48,共1页
山东民间音乐丰富多彩、种类繁多。在戏曲方面就拥有胶东的即墨柳腔、胶州茂腔;鲁南的柳琴戏;莱芜的莱芜梆子;淄博的五音戏;泰安的山东梆子;菏泽的山东柳子等大小剧种。吕剧是山东地方戏曲中最有代表性的剧种。
关键词 吕剧 山东 剧目 代表性 说法 《李二嫂改 姊妹易嫁
原文传递
醉人乡音话柳琴 被引量:1
15
作者 董妮娜 《机构与行政》 2011年第1期63-64,共2页
地处鲁南腹地的苍山县是柳琴戏的起源地。据有关资料记载和实地考察,柳琴戏在苍山的兴起和流传始于1 887年(清光绪十三年),流布于鲁南、苏北一带的广大地区,至今有120多年的历史了。盛行时期,特别在苍山南部广大农村,"村村琵琶响,... 地处鲁南腹地的苍山县是柳琴戏的起源地。据有关资料记载和实地考察,柳琴戏在苍山的兴起和流传始于1 887年(清光绪十三年),流布于鲁南、苏北一带的广大地区,至今有120多年的历史了。盛行时期,特别在苍山南部广大农村,"村村琵琶响,户户拉魂腔",因而有"柳琴之乡"的美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绪十三年 对子戏 《秦香莲》 职业剧团 姊妹易嫁 起源地 艺术表演团体 莲花庵 舞台设备 演员阵容
原文传递
吕剧《画龙点睛》晋京演出反响强烈
16
作者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59-59,共1页
山东省吕剧团于今年“五·一”前夕晋京演出新编古装戏《画龙点睛》,引起强烈反响,被评论界和广大观众誉为“一部难得的好戏”。 《画》剧曾荣获1984年全国优秀剧本奖。该剧以唐太宗李世民下诏求贤为背景,描写穷秀才马周和寡妇四娘... 山东省吕剧团于今年“五·一”前夕晋京演出新编古装戏《画龙点睛》,引起强烈反响,被评论界和广大观众誉为“一部难得的好戏”。 《画》剧曾荣获1984年全国优秀剧本奖。该剧以唐太宗李世民下诏求贤为背景,描写穷秀才马周和寡妇四娘的坎坷遭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省吕剧团 唐太宗李世民 “五·一” 下诏 玩会跳船 姊妹易嫁 求贤 填膺 周和 《中国文化报》
原文传递
诗六首
17
作者 顾城 《诗刊》 北大核心 1993年第8期40-41,共2页
"探索诗"栏目在诗歌报刊上已屡见不鲜。其实,从广义上讲,既是"创作",就都有一定程度的探索性。于是,在每首诗的思索中,便总带有"不确定性"的练习,创新、实验、成功、失败,在练习册上都会留下笔迹。我们... "探索诗"栏目在诗歌报刊上已屡见不鲜。其实,从广义上讲,既是"创作",就都有一定程度的探索性。于是,在每首诗的思索中,便总带有"不确定性"的练习,创新、实验、成功、失败,在练习册上都会留下笔迹。我们这个栏目既是展现诗歌的广义的多类探索(包括少有人触及的题材、内容,以及各类新的表现形式或语言方式),使你知道别的诗人在做些什么,当然,又不是那种让人看不懂的呓语。正如一本练习册,可撕,可烧,可保留,可珍存,无下定论,让时间去验证。这个栏目暂不定期,有稿便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方式 一本 翻过来 恨煞 你我 给你 姊妹易嫁 拍黄瓜 花穗 面酱
原文传递
激流岛话画本
18
作者 顾城 《人民文学》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82-84,共3页
关键词 拍黄瓜 姊妹易嫁 恨煞 火德真君 水生花 爆响 白头发 老子庄子 天如 南冥
原文传递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记上海越剧院红楼剧团王志萍
19
作者 罗松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1990年第9期19-19+1,1,共2页
王志萍,上海越剧院红楼剧团花旦演员,年仅25岁,已频频获奖,艺术成长道路算得一帆风顺。说起来也许难以理解,小女孩的某些心理是神奇微妙的。王志萍13岁那年就因为一场越剧电影《红楼梦》而痴痴地迷上了王文娟。此后家里人发现,她常以毛... 王志萍,上海越剧院红楼剧团花旦演员,年仅25岁,已频频获奖,艺术成长道路算得一帆风顺。说起来也许难以理解,小女孩的某些心理是神奇微妙的。王志萍13岁那年就因为一场越剧电影《红楼梦》而痴痴地迷上了王文娟。此后家里人发现,她常以毛巾当水袖,一个人“玩”得颇为入迷认真。15岁她顺利地考进了定海县越剧团。试用期6个月,她3个月就上台排戏了。开蒙戏是《姊妹易嫁》,然后就一出接一出地演了下来:《盘夫索夫》《李翠英告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越剧院 越剧团 姊妹易嫁 林妹妹 王文娟 定海县 黛玉焚稿 乌龙绞柱 卧鱼 戏剧节
原文传递
海岛劲吹“文化”春风
20
作者 王晓丹 《支部生活(山东)》 2021年第4期46-47,共2页
走进大黑山岛北庄村健身文化广场,一场“戏曲进乡村”文化惠民演出正在举办。舞台上,伴着吹拉弹唱声,几位曾是长岛吕剧团的吕剧演员正在尽情表演《姊妹易嫁》。长岛吕剧团素有“海上乌兰牧骑”之称,这场接地气的文化巡演,台下观众看得人... 走进大黑山岛北庄村健身文化广场,一场“戏曲进乡村”文化惠民演出正在举办。舞台上,伴着吹拉弹唱声,几位曾是长岛吕剧团的吕剧演员正在尽情表演《姊妹易嫁》。长岛吕剧团素有“海上乌兰牧骑”之称,这场接地气的文化巡演,台下观众看得人迷,掌声喝彩声不断。老海岛葛大爷说:“就想看这样的戏,这次可真过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剧 健身文化 台下观众 大黑山 吹拉弹唱 姊妹易嫁 接地气 文化惠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