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临界区加速冷却的(B+F)X80大变形管线钢的组织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马晶 张骁勇 +1 位作者 程时遐 高惠临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8-122,共5页
采用热模拟、力学性能测试和材料显微分析等试验技术,对X80管线钢在临界区加速冷却工艺下的组织性能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临界区加速冷却,X80管线钢可获得贝氏体+铁素体(B+F)双相组织。随着始冷温度的上升,试验钢的贝氏体... 采用热模拟、力学性能测试和材料显微分析等试验技术,对X80管线钢在临界区加速冷却工艺下的组织性能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临界区加速冷却,X80管线钢可获得贝氏体+铁素体(B+F)双相组织。随着始冷温度的上升,试验钢的贝氏体含量增加,铁素体含量降低,导致屈服强度增高,塑性降低。当始冷温度为840℃时,显微组织以细小、多位向分布的贝氏体为主,辅以高密度位错的多边形铁素体。这种(B+F)双相组织使得试验钢的屈强比为0.80、均匀伸长率为10.0%、形变强化指数为0.12,满足了大变形管线钢的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80大变形管线钢 临界区加速 始冷温度
下载PDF
延迟加速冷却对X100管线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程时遐 张骁勇 高惠临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31-435,371,共6页
利用热模拟、力学性能测试和材料显微分析等实验技术,研究了X100管线钢在延迟加速冷却条件下的组织与性能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通过延迟加速冷却,X100管线钢可获得贝氏体+铁素体(B+F)双相组织。随着始冷温度的上升,试验钢的B含量增加,... 利用热模拟、力学性能测试和材料显微分析等实验技术,研究了X100管线钢在延迟加速冷却条件下的组织与性能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通过延迟加速冷却,X100管线钢可获得贝氏体+铁素体(B+F)双相组织。随着始冷温度的上升,试验钢的B含量增加,F含量降低,导致材料屈服强度上升,塑性下降。当始冷温度为530℃时,X100管线钢有较低的屈强比,较大的均匀伸长率和较大的形变强化指数,符合大变形管线钢的技术要求。通过延迟加速冷却方法获得的细小的B板条和较高位错密度的F,赋于材料较高的强韧特性和优良的大变形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100管线钢 延迟加速 始冷温度 组织和性能
下载PDF
基于延迟加速冷却的X80管线钢的组织和性能
3
作者 程时遐 张骁勇 高惠临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1-126,共6页
利用热模拟、力学性能测试和材料显微分析等实验技术,研究了X80管线钢在延迟加速冷却条件下的组织与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通过延迟加速冷却,X80管线钢可获得贝氏体+铁素体(B+F)双相组织。随着始冷温度的上升,试验钢的B含量增加,F含量降... 利用热模拟、力学性能测试和材料显微分析等实验技术,研究了X80管线钢在延迟加速冷却条件下的组织与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通过延迟加速冷却,X80管线钢可获得贝氏体+铁素体(B+F)双相组织。随着始冷温度的上升,试验钢的B含量增加,F含量降低,导致材料屈服强度上升,塑性下降。当始冷温度为530℃时,X80管线钢有较低的屈强比,较大的均匀伸长率和较大的形变强化指数,符合大变形管线钢的技术要求。通过延迟加速冷却方法获得的细小的B板条和较高位错密度的F赋予材料较高的强韧特性和优良的大变形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80管线钢 延迟加速 始冷温度 组织和性能
下载PDF
X70大变形管线钢延迟加速冷却组织和性能分析
4
作者 程时遐 毕宗岳 +2 位作者 张骁勇 徐学利 高惠临 《焊管》 2013年第11期10-14,共5页
利用热模拟、力学性能测试和材料显微分析等试验技术,研究了X70管线钢在延迟加速冷却条件下的组织与性能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通过延迟加速冷却,X70管线钢可获得贝氏体+铁素体(B+F)双相组织。随着始冷温度的上升,试验钢的贝氏体含量增... 利用热模拟、力学性能测试和材料显微分析等试验技术,研究了X70管线钢在延迟加速冷却条件下的组织与性能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通过延迟加速冷却,X70管线钢可获得贝氏体+铁素体(B+F)双相组织。随着始冷温度的上升,试验钢的贝氏体含量增加,铁素体含量降低,导致材料屈服强度上升,塑性下降。当始冷温度为530℃时,X70管线钢有较低的屈强比,较大的均匀伸长率和较大的形变强化指数,符合大变形管线钢的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70管线钢 延迟加速 始冷温度 组织和性能
下载PDF
Thermal Characteristics of Air-Water Spray Impingement Cooling of Hot Metallic Surface under Controlled Parametric Conditions
5
作者 Santosh Kumar Nayak Purna Chandra Mishra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3期266-272,共7页
Experimental results on the thermal characteristics of air-water spray impingement cooling of hot metallic surface are presented and discussed in this paper.The controlling input parameters investigated were the combi... Experimental results on the thermal characteristics of air-water spray impingement cooling of hot metallic surface are presented and discussed in this paper.The controlling input parameters investigated were the combined air and water pressures,plate thickness,water flow rate,nozzle height from the target surface and initial temperature of the hot surface.The effects of these input parameters on the important thermal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heat transfer rate,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and wetting front movement were measured and examined.Hot flat plate samples of mild steel with dimension 120 mm in length,120 mm breadth and thickness of 4 mm,6 mm,and 8mm respectively were tested.The air assisted water spray was found to be an effective cooling media and method to achieve very high heat transfer rate from the surface.Higher heat transfer rate and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s were obtained for the lesser i.e,4 mm thick plates.Increase in the nozzle height reduced the heat transfer efficiency of spray cooling.At an inlet water pressure of 4 bar and air pressure of 3 bar,maximum cooling rates670℃/s and average cooling rate of 305.23℃/s were achieved for a temperature of 850℃ of the steel pl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r-water spray transient temperature cooling rate plate thicknes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