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晚始新世-渐新世东南印度洋沉积物源-汇过程及其古气候指示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范庆超 徐兆凯 +2 位作者 孙天琪 李铁刚 常凤鸣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19,共11页
晚始新世-渐新世期间南大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古气候响应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地质历史上的重大气候转型机制和预测未来地球系统对于气候突变的响应,然而迄今为止,仍缺乏对该区域周边陆地的古气候响应研究。基于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 晚始新世-渐新世期间南大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古气候响应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地质历史上的重大气候转型机制和预测未来地球系统对于气候突变的响应,然而迄今为止,仍缺乏对该区域周边陆地的古气候响应研究。基于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369航次U1516站位深海沉积物的年龄框架以及常量、微量和稀土元素组成,确定了该沉积物主要来源于澳大利亚西南部大陆,进而重建了构造时间尺度上物源区的化学风化历史。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晚始新世-渐新世气候转折期南大洋周边大陆的古气候演化过程及其对于全球气候变化和区域古地理改变的响应。在始新世-渐新世转折期[34.1,33.6)Ma和[31.3,29.8)Ma期间,物源区的古气候主要受控于邻近区域古地理格局重大变化的影响,具体表现为气候条件趋于干冷和陆表化学风化强度降低的特征。在[33.6,31.3)Ma和[29.8,25.2]Ma期间,物源区的古气候则主要响应全球气候的变化,在前一阶段由干冷向湿热转变,而陆表化学风化强度相应增高;在后一阶段,气候保持在相对稳定的干冷状态,陆表化学风化强度也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大洋发现计划 碎屑沉积物 古气候 始新世-渐新世 东南印度洋 化学风化 气候转型 -汇过程
下载PDF
西藏伦坡拉盆地牛堡组二段晚始新世-早渐新世地球化学特征与古气候意义
2
作者 包万铖 夏国清 +3 位作者 路畅 樊秋爽 吴敬宣 石柱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80-591,共12页
伦坡拉盆地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感应高原隆升过程和环境变化效应的核心地带,不仅能够记录大陆碰撞过程、岩石圈和地壳变形历史,也是获取高原腹地地形地貌演化环境和气候变迁信息最理想的场所。为揭示伦坡拉盆地晚始新世-早渐新世古气候... 伦坡拉盆地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感应高原隆升过程和环境变化效应的核心地带,不仅能够记录大陆碰撞过程、岩石圈和地壳变形历史,也是获取高原腹地地形地貌演化环境和气候变迁信息最理想的场所。为揭示伦坡拉盆地晚始新世-早渐新世古气候信息,选取盆地西南缘382道班剖面牛堡组二段细粒沉积物样品,通过主、微量元素分析,采用元素组合(C值)、Rb/Sr、Sr/Cu和Sr/Ba等比值以及化学蚀变指数(CIA)、元素风化指数(α)、Ln(Al_(2)O_(3)/Na_(2)O)等多种化学风化指数研究了源区风化作用强度,讨论了古气候演化特征。结果表明:伦坡拉盆地牛堡组二段沉积期古气候整体较为干旱,但在始新世-渐新世之交存在一个明显的降温事件,该降温事件并不局限于伦坡拉盆地,在青藏高原及周缘其它地区也被广泛记录,是新生代始新世-渐新世全球降温事件的陆内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坡拉盆地 元素地球化学 风化指数 始新世-渐新世 古气候
下载PDF
青海纳日贡玛始新世—渐新世含矿斑岩体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5
3
作者 周伟 王玉德 +2 位作者 曹德智 王毅智 王永文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4期99-105,共7页
纳日贡玛一带的始新世—渐新世斑岩体多以不规则小岩株形式产出,由二长花岗斑岩组成;岩石化学类型为亚碱性的富钾钙碱性系列,SiO2、Al2O3、K2O、Na2O、LREE,Sr、Rb、Ba、Th、Ce、Mo、Cu、Au、Ag含量高,CaO、TiO2、HREE、Y、Yb、Cr、Sc... 纳日贡玛一带的始新世—渐新世斑岩体多以不规则小岩株形式产出,由二长花岗斑岩组成;岩石化学类型为亚碱性的富钾钙碱性系列,SiO2、Al2O3、K2O、Na2O、LREE,Sr、Rb、Ba、Th、Ce、Mo、Cu、Au、Ag含量高,CaO、TiO2、HREE、Y、Yb、Cr、Sc、Co、Ni亏损。稀土分馏明显,Eu异常不明显。斑岩源岩为壳源,有洋壳物质的混染;其形成模式为陆内俯冲导致软流圈上涌,并向下地壳注入诱发下地壳物质熔融产生岩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日贡玛 始新世-渐新世 斑岩 地球化学 青海
下载PDF
海洋始新世末—渐新世初突变性地质事件研究概况
4
作者 尹延鸿 《海洋地质动态》 1999年第12期5-7,共3页
关键词 古生物 海洋 始新世-渐新世 初突变 地质事件
下载PDF
新疆布尔津盆地晚始新世—早渐新世岩石及生物地层 被引量:7
5
作者 叶捷 孟津 +1 位作者 吴文裕 倪喜军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9-60,共12页
布尔津盆地中的第三纪地层过去被称为“乌伦古河组”。该套地层的岩性组合独特 ,不同于乌伦古河流域该组命名剖面的乌伦古河组。依据布尔津县城西北 2 0km处的额尔齐斯河北岸出露的地层剖面 ,建立两个岩石地层单位 :下部额尔齐斯河组和... 布尔津盆地中的第三纪地层过去被称为“乌伦古河组”。该套地层的岩性组合独特 ,不同于乌伦古河流域该组命名剖面的乌伦古河组。依据布尔津县城西北 2 0km处的额尔齐斯河北岸出露的地层剖面 ,建立两个岩石地层单位 :下部额尔齐斯河组和上部克孜勒托尕依组。额尔齐斯河组为一套富含铁质的色彩鲜艳的碎屑堆积 ,克孜勒托尕依组是一套浅黄绿色砂岩夹杂色泥岩地层。克孜勒托尕依村附近的建组剖面为一连续沉积剖面 ,含有 3个确切的哺乳动物化石层位、5个化石地点。最下部化石层含有典型的始新世Ergilian期哺乳动物 ,其余两个层位的化石均属早渐新世Shandgolian期哺乳动物。因此 ,该剖面为一Ergilian Shandgolian(晚始新世—早渐新世 )过渡时期的地层剖面 ,是进一步研究该过渡期哺乳动物群替代及Ergilian/Shandgolian地层界线的理想剖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尔津盆地 始新世- 建组 哺乳动物地层 岩石地层 乌伦古河组
下载PDF
晚始新世-早渐新世渭河盆地古气候变化的碳酸盐记录
6
作者 陈璇璇 鹿化煜 +5 位作者 吕恒志 王逸超 王可欣 程鉴如 季峻峰 林春明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9-324,共16页
晚始新世-早渐新世转变期(约34 Ma, EOT)温度降低是新生代显著气候事件之一,对亚洲环境演变有深刻影响。本研究基于渭河盆地厚度为413.95 m的支家沟剖面34.89~31.51 Ma时段的河湖相沉积,获得高分辨率总碳酸盐、方解石含量变化序列,结合... 晚始新世-早渐新世转变期(约34 Ma, EOT)温度降低是新生代显著气候事件之一,对亚洲环境演变有深刻影响。本研究基于渭河盆地厚度为413.95 m的支家沟剖面34.89~31.51 Ma时段的河湖相沉积,获得高分辨率总碳酸盐、方解石含量变化序列,结合薄片及扫描电镜分析,尝试建立晚始新世-早渐新世渭河盆地气候和环境演变时间序列,探讨EOT期间渭河盆地古气候对全球温度变化的响应。镜下岩石薄片鉴定显示,沉积物粒度变化与岩相变化对应较为一致。34.89~33.89 Ma,高含量的总碳酸盐、方解石指示气候较为温暖干旱,沉积序列指示从滨湖相向湖泊三角洲相过渡;33.89~33.09 Ma期间,低含量的总碳酸盐、方解石指示气候偏凉且相对湿润,沉积环境为湖泊三角洲向滨浅湖过渡,水位逐渐上升;33.09~31.51 Ma,总碳酸盐、方解石含量变化与地层岩性变化有较好的一致性,此时沉积相为滨湖相,湖泊水位可能高于34.89~33.89 Ma,但低于33.89~33.09 Ma。结合全球温度变化序列,本研究认为渭河盆地始新世晚期-渐新世早期湿度变化可能受全球温度驱动的蒸发量控制,但明确的驱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河盆地 碳酸盐 方解石 始新世-渐新世转型 暖期古气候
原文传递
始新世-渐新世气候转折期的植被变化:全球信号与区域特征
7
作者 吴梦晓 Lutz KUNZMANN +3 位作者 李树峰 Vasilis TEODORIDIS 周浙昆 苏涛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24年第9期2989-3004,共16页
始新世-渐新世气候转折期(Eocene-Oligocene Transition, EOT)是一次全球快速变冷事件.这次事件是现代冰室气候的开端,受到构造活动、海陆位置和古地理位置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对这一全球事件的响应具有空间异质性.本研究对... 始新世-渐新世气候转折期(Eocene-Oligocene Transition, EOT)是一次全球快速变冷事件.这次事件是现代冰室气候的开端,受到构造活动、海陆位置和古地理位置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对这一全球事件的响应具有空间异质性.本研究对上巴顿阶和普利亚本阶(37.71~33.9Ma)至吕珀尔阶(33.9~27.82Ma)青藏高原东南缘和欧洲中纬度地区7个化石产地的9个植物群开展研究,比较晚始新世和早渐新世这两个地区的植被类型和叶结构特征变化.结果表明:两个研究区域的植被组成均响应了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常绿阔叶成分比例下降和植被类型的改变.两个研究区域的植被类型均经历了从晚始新世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向早渐新世温带落叶阔叶林或混交中生林的转变.对叶结构特征的研究表明,欧洲中纬度地区的叶缘特征和二级脉类型发生了显著变化,而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叶面积明显减小.本研究表明,全球和区域因素对于研究地区植被的演化发挥着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始新世-渐新世气候转折期 植物化石 古气候 叶结构 生物多样性
原文传递
新疆阿克陶县奥依塔格红帘石石英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王道轩 丁道桂 +2 位作者 孙世群 张炎炎 刘伟新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15-425,共11页
红帘石石英岩位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奥依塔格乡皮拉里。构造单元隶属于西昆仑的北蛇绿岩带或奥依塔格—库地缝合带。红帘石石英岩产出层位为上石炭统一下二叠统,岩性主要为薄层大理岩、钙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等韵律... 红帘石石英岩位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奥依塔格乡皮拉里。构造单元隶属于西昆仑的北蛇绿岩带或奥依塔格—库地缝合带。红帘石石英岩产出层位为上石炭统一下二叠统,岩性主要为薄层大理岩、钙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等韵律层。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红帘石和少量方解石、绿泥石等。红帘石的主要化学成分:Al_2O_3(19.58~21.33)、Fe_2O_3/FeO(7.66~9.12)和Mn_2O_3/MnO(11.02~11.32)。红帘石—石英岩形成于低温(405.5℃)高压环境,其原岩—母岩可能是高铁锰的不纯硅质岩。它是始新世—渐新世期间,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青藏高原强烈挤压隆升,逆冲推覆构造不断向前陆塔里木盆地扩张,塔里木板块相应地作陆内(A型)俯冲过程中的产物,属低绿片岩相变质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帘石石英岩 低绿片岩相 低温高压 始新世-渐新世 A-型俯冲 疆克州阿 克陶县奥依塔格
下载PDF
西宁盆地始新世/渐新世过渡期孢粉植物群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13
9
作者 赵秀丽 张春霞 +3 位作者 吴海斌 任祥斌 常琳 郭正堂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89-1499,共11页
始新世-渐新世之交(EOT),全球气候急剧变冷,由"温室期"进入了"冰室期",是新生代以来重大气候事件之一.为了更好揭示该时期陆地气候环境变化过程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机制,本文选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西宁盆地始新世/渐新世过渡期... 始新世-渐新世之交(EOT),全球气候急剧变冷,由"温室期"进入了"冰室期",是新生代以来重大气候事件之一.为了更好揭示该时期陆地气候环境变化过程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机制,本文选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西宁盆地始新世/渐新世过渡期的地层,通过距离西宁市区约7km的塔山村一带(36.5&#176;N,101.8&#176;E)的塔山剖面马哈拉沟组中的孢粉样品分析,建立了两个孢粉组合,自下而上为:Ⅰ Nitrariadites-Meliaceoidites-Quercoidites (35.4~33.9Ma),Ⅱ Quercoidites-Labitricolpites-Qinghaipollis(33.3 ~ 33.2Ma),表明西宁盆地植被由晚始新世的暖温带半干旱的疏林灌丛、疏林,在早渐新世向干旱的温带疏林草原的转化,指示该区域在33.9~33.3Ma期间气温明显下降并伴随干旱化持续现象.西宁地区该植被变化可能是对EOT时期全球变冷事件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 始新世- 气候变化 马哈拉沟组 西宁盆地
原文传递
准南地区霍尔果斯构造超高密度油基钻井液技术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政 李俊材 邵平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0年第2期71-78,共8页
新疆油田准噶尔盆地南缘霍尔果斯区块属于山前构造,古近系渐新统-始新统安集海河组具有高陡、高压、断层多、破碎强烈、超强水敏的岩性特点。在钻井过程中,容易出现井壁失稳、阻卡、井下复杂情况高发、井斜控制困难、时效低、钻井周期... 新疆油田准噶尔盆地南缘霍尔果斯区块属于山前构造,古近系渐新统-始新统安集海河组具有高陡、高压、断层多、破碎强烈、超强水敏的岩性特点。在钻井过程中,容易出现井壁失稳、阻卡、井下复杂情况高发、井斜控制困难、时效低、钻井周期长、投资成本高等难题。为此,根据安集海河组泥岩的物理化学特征,分析采用油基钻井液钻井过程中的技术难点,提出相应的技术对策,通过实验优选出超高密度油基钻井液的配方,对其性能进行实验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超高密度油基钻井液具有好的抑制性、封堵性、抗污染性和低温流变性;②超高密度油基钻井液能够很好地解决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霍尔果斯构造古近系强水敏性地层钻井的难题,钻井速度得到大幅提升,钻井周期明显缩短,钻井综合成本大幅降低,HSE方面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③建议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霍尔果斯构造古近系进一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缘 霍尔果斯构造 古近纪 -始新世 安集海河期 超高密度油基钻井液 井壁失稳 强水敏性
下载PDF
青海可可西里盆地雅西措组介形类动物群及其地层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宋博文 刘志远 +4 位作者 韦一 艾可可 徐亚东 侯亚飞 张克信 《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88-401,共14页
青海可可西里盆地是青藏高原腹地最大的沉积盆地。然而对于该盆地新生代地层的沉积时代目前仍然存在争议。可可西里盆地南侧雁石坪地区雅西措组中含丰富的介形类化石,该介形类动物群对青藏高原腹地新生代生物地层对比具有重要意义。文... 青海可可西里盆地是青藏高原腹地最大的沉积盆地。然而对于该盆地新生代地层的沉积时代目前仍然存在争议。可可西里盆地南侧雁石坪地区雅西措组中含丰富的介形类化石,该介形类动物群对青藏高原腹地新生代生物地层对比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通过对可可西里盆地南侧雁石坪地区通天河剖面进行系统的采样和室内分析,共获得652枚介形类壳体,共鉴定识别出14属48种,自下而上建立了2个介形类组合带,即Austrocypris cf. posticaudata-Candoniella albicans-Leucocythere tropis组合带和Ilyocypris errabundis- Darwinula stenimpudica组合带。通过与柴达木盆地、伦坡拉盆地、江汉盆地以及渤海湾沿岸等地区的介形类生物地层进行区域对比研究,推测可可西里盆地通天河剖面雅西措组的沉积时代为晚始新世—早渐新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形类 可可西里盆地 始新世- 青藏高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