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颉利可汗与东突厥汗国的衰亡 被引量:2
1
作者 薛宗正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36-44,共9页
东突厥汗国末世合法国君突利可汗徒居虚位,摄政王颉利可汗独掌大权,自此开始了这一汗国由盛转衰的历史进程,在此期间唐朝却日益强大起来,胜利地实现了全国的统一,颉利可汗政权所进行的一系列反唐活动都不能扭转这一总的趋势,结果导致东... 东突厥汗国末世合法国君突利可汗徒居虚位,摄政王颉利可汗独掌大权,自此开始了这一汗国由盛转衰的历史进程,在此期间唐朝却日益强大起来,胜利地实现了全国的统一,颉利可汗政权所进行的一系列反唐活动都不能扭转这一总的趋势,结果导致东突厥汗国的灭亡并以降唐为其最终归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突厥汗国 启民可汗 唐朝 突厥人 阿史那 武德 西突厥 摄政王 历史进程 始毕可汗
下载PDF
论隋唐和亲的特点 被引量:2
2
作者 崔明德 《天府新论》 1995年第2期76-81,共6页
论隋唐和亲的特点崔明德和亲亦称“和蕃”,自汉迄清,至少有150余次。自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和亲”之后,历代“正史”都留下了珍贵的和亲史料,许多史家对和亲也作过客观或比较客观的叙述和精湛的分析。中外学者对此也作了不... 论隋唐和亲的特点崔明德和亲亦称“和蕃”,自汉迄清,至少有150余次。自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和亲”之后,历代“正史”都留下了珍贵的和亲史料,许多史家对和亲也作过客观或比较客观的叙述和精湛的分析。中外学者对此也作了不少的探索,涉及了和亲的许多方面,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政权 和亲公主 隋唐时期 中原王朝 西突厥 启民可汗 隋文帝 始毕可汗 南北朝时期 军事同盟
下载PDF
隋末内蒙古地区政局述论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文生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81-83,共3页
 隋末,隋朝政乱,东突厥复盛。隋炀帝自"雁门之围"后,失去了对内蒙古地区的控制。始毕可汗立足内蒙古地区通过操纵依附其的北方,特别是内蒙古境内的各割据政权和武装势力而插手中原的政局。从这个意义讲,当时内蒙古地区的变...  隋末,隋朝政乱,东突厥复盛。隋炀帝自"雁门之围"后,失去了对内蒙古地区的控制。始毕可汗立足内蒙古地区通过操纵依附其的北方,特别是内蒙古境内的各割据政权和武装势力而插手中原的政局。从这个意义讲,当时内蒙古地区的变故直接影响到中原的政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末 内蒙古地区 隋炀帝 始毕可汗
下载PDF
说隋大业十一年雁门事变 被引量:1
4
作者 袁刚 《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28-32,共5页
本文论述了隋大业十一年隋炀帝被突厥围困于雁门郡城的突发事件,分析了隋王朝和突厥的关系由和睦转为对抗的背景、原因及其后果。隋炀帝好大喜功,在民族关系问题上处置不当,征讨高句丽连遭失败后又遭东突厥始毕可汗围困羞辱,皇帝政治威... 本文论述了隋大业十一年隋炀帝被突厥围困于雁门郡城的突发事件,分析了隋王朝和突厥的关系由和睦转为对抗的背景、原因及其后果。隋炀帝好大喜功,在民族关系问题上处置不当,征讨高句丽连遭失败后又遭东突厥始毕可汗围困羞辱,皇帝政治威权一落千丈,终致败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炀帝 突厥 始毕可汗 雁门事变
下载PDF
古代“和亲”利弊论 被引量:9
5
作者 芮传明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6-18,共13页
古代“和亲”利弊论芮传明“和亲”,按照现代学术界的通常看法,当是“汉族封建王朝与少数民族首领,以及少数民族首领之间具有一定政治目的的联姻”;该措施“对缓和矛盾,巩固中原王朝的统治起了一定的作用,客观上也促进了民族间的... 古代“和亲”利弊论芮传明“和亲”,按照现代学术界的通常看法,当是“汉族封建王朝与少数民族首领,以及少数民族首领之间具有一定政治目的的联姻”;该措施“对缓和矛盾,巩固中原王朝的统治起了一定的作用,客观上也促进了民族间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①虽然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匈奴 中原王朝 突厥 呼韩邪 长公主 乌孙 王昭君 始毕可汗 启民可汗 单于
下载PDF
唐与突厥和亲述论 被引量:5
6
作者 崔明德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3期23-28,共6页
唐与突厥的和亲,同唐与吐蕃、回纥、吐谷浑、契丹、奚、南诏和亲相比,更具特色,但迄今却无专文予以论述。本文拟作全面考察,希望引起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重视。 一、李渊结交始毕可汗 隋末大乱时,东突厥在始毕可汗(609—619年)领导下已... 唐与突厥的和亲,同唐与吐蕃、回纥、吐谷浑、契丹、奚、南诏和亲相比,更具特色,但迄今却无专文予以论述。本文拟作全面考察,希望引起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重视。 一、李渊结交始毕可汗 隋末大乱时,东突厥在始毕可汗(609—619年)领导下已发展到顶峰时期。契丹、室韦、吐谷浑、高昌都受突厥控制,中原的窦建德、薛举、刘武周、梁师都、王世充等人也向突厥称臣。刘武周还将所“获隋宫人以赂突厥,始毕可汗以马报之,兵威益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厥 始毕可汗 吐谷浑 东突厥 窦建德 契丹 武周 学术界 吐蕃 执失思力
下载PDF
东突厥汗国的政治结构 被引量:3
7
作者 薛宗正 《新疆社会科学》 1986年第2期102-112,共11页
历史上的东突厥乃同西突厥相对而言,同为早期突厥汗国政治统一体分裂后的产物。东突厥汗国的创业君主乃原突厥汗国的北面突利可汗染干,公元599年(隋开皇十九年)受隋册为启民可汗,卒,传位于其子始毕可汗。隋祚日衰,中原纷扰;东突厥国势... 历史上的东突厥乃同西突厥相对而言,同为早期突厥汗国政治统一体分裂后的产物。东突厥汗国的创业君主乃原突厥汗国的北面突利可汗染干,公元599年(隋开皇十九年)受隋册为启民可汗,卒,传位于其子始毕可汗。隋祚日衰,中原纷扰;东突厥国势日盛。始毕卒,传位于弟处罗可汗,再传至弟颉利可汗。前后四世,“其族强盛,东自契丹,室韦、西尽吐谷浑,高昌诸国皆臣属焉,控弦百余万,北狄之盛未之有也。”《太平寰宇记》卷196记其四至:“其地东至辽海以西……南至沙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突厥 东突厥汗国 启民可汗 阿史那氏 始毕可汗 粟特人 政治结构 铁勒 薛延陀 郁射设
下载PDF
突厥在中西交通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莫任南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67-71,共5页
突厥系中国北方历史上的游牧民族。论者说它凶残、野蛮、虏掠中原和西方各地,“阻塞中国与西方交通的道路”,是历史发展中的消极因素。其实,这只是一个方面。当突厥进行扩张征掠或内乱期间,情况确是如此。在相对和平时期,事情就有所不... 突厥系中国北方历史上的游牧民族。论者说它凶残、野蛮、虏掠中原和西方各地,“阻塞中国与西方交通的道路”,是历史发展中的消极因素。其实,这只是一个方面。当突厥进行扩张征掠或内乱期间,情况确是如此。在相对和平时期,事情就有所不同。突厥地当“丝路”要冲,它统治西域各国,支持、参与国际贸易,对中西经济文化交流,起过甚为有益的作用。突厥的历史作用是双重的,只注意其消极方面显然带有片面性。本文现就突厥积极作用作些考察,意在引起注意和深入研究,是否有当,望同行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突厥 东罗马 中西交通史 游牧民族 中原王朝 始毕可汗 突厥人 积极作用 中国与西方 波斯
下载PDF
论突厥与北朝、隋的政治关系 被引量:6
9
作者 刘戈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4期55-62,共8页
突厥是六至八世纪活跃于我国北部、西部及中亚地区的一个大游牧民族。与匈奴、鲜卑、柔然等族一样,它从一开始就与中原封建王朝有着密切的关系。突厥与北朝的关系一、突厥的兴国与西魏的关系突厥在建立汗国以前,原居住在阿尔泰山一带,... 突厥是六至八世纪活跃于我国北部、西部及中亚地区的一个大游牧民族。与匈奴、鲜卑、柔然等族一样,它从一开始就与中原封建王朝有着密切的关系。突厥与北朝的关系一、突厥的兴国与西魏的关系突厥在建立汗国以前,原居住在阿尔泰山一带,以游牧为主,兼营冶铁,是柔然锻奴,受柔然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六世纪初,中国北方的形势有了很大变化:北魏衰落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厥汗国 始毕可汗 隋朝 西突厥 东突厥 启民可汗 封建王朝 中国北方 柔然 公元
下载PDF
唐高祖李渊民族政策述论
10
作者 王锋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1期22-27,共6页
关于唐代民族政策的研究,史论多集中于太宗贞观时期,学者们对唐太宗李世民民族政策的历史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1982年熊德基先生所撰《唐代民族政策初探》一文认为,唐代民族政策“是唐高祖和唐太宗相继提出并制定的”,唐高祖李渊“奠... 关于唐代民族政策的研究,史论多集中于太宗贞观时期,学者们对唐太宗李世民民族政策的历史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1982年熊德基先生所撰《唐代民族政策初探》一文认为,唐代民族政策“是唐高祖和唐太宗相继提出并制定的”,唐高祖李渊“奠定了唐代民族政策的基础”。但熊先生并没有对此作出专门的论述。故此,本文不揣冒昧,在史学前辈研究的基础上,对唐高祖李渊的民族政策作一全面系统的述论。姑为抛砖引玉,以期把唐代民族政策的研究引向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政策 李渊 西突厥 武德 始毕可汗 唐王朝 唐代 农民起义军 太原起兵 述论
下载PDF
突厥援唐兵马数考
11
作者 彭池 《学术研究》 1983年第3期27-27,共1页
隋末,唐高祖李渊起兵太原,派刘文静借兵于突厥。有关援唐兵马数,史书有两种记载。《旧唐书·高祖纪》:“(大业十三年八月)突厥始毕可汗遣康稍利率兵五百人、马二千匹与刘文静会于麾下。”同书《刘文静传》(《突厥传》略同):“(刘文... 隋末,唐高祖李渊起兵太原,派刘文静借兵于突厥。有关援唐兵马数,史书有两种记载。《旧唐书·高祖纪》:“(大业十三年八月)突厥始毕可汗遣康稍利率兵五百人、马二千匹与刘文静会于麾下。”同书《刘文静传》(《突厥传》略同):“(刘文静使突厥)始毕大喜,即遣将康鞘利领骑二千随文静至,又献马千匹。”《新唐书》中《刘文静传》与《突厥传》的记载也是矛盾的;其余《通典》、《续通典》、《文献通考》等书的记载,也互相矛盾;而都不出上述的两说。到底哪是事实呢?《资治通鉴》将借兵前后情况记载得比较清楚。义宁元年(即大业十三年)六月,李渊命刘文静请兵突厥时就告诫说:“胡骑入中国,生民之大蠹电。吾所以欲得之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文静 突厥 十三年 始毕可汗 李渊 记载 资治通鉴 文献通考 旧唐书 新唐书
下载PDF
唐朝派往突厥的使者述论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大龙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53-59,52,共8页
关键词 突厥 使者 《资治通鉴》 《旧唐书》 东突厥 《册府元龟》 唐王朝 如前述 始毕可汗 御史中丞
原文传递
隋炀帝雁门之围解除真相
13
作者 崔明德 《民族研究》 1987年第3期52-54,共3页
大业十一年(615年),隋炀帝被突厥围困于雁门(今山西代县)。关于雁门之围的解除,史学界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李世民的功劳。其根据则是《旧唐书》卷2《太宗纪》所载史料。其文云:“大业末,炀帝于雁门为突厥所围,太宗应募救援,隶屯卫将军云定... 大业十一年(615年),隋炀帝被突厥围困于雁门(今山西代县)。关于雁门之围的解除,史学界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李世民的功劳。其根据则是《旧唐书》卷2《太宗纪》所载史料。其文云:“大业末,炀帝于雁门为突厥所围,太宗应募救援,隶屯卫将军云定兴营。将行,谓定兴曰:‘必赍旗鼓以设疑兵。且始毕可汗举国之师,敢围天子,必以国家仓卒无援。我张军容,令数十里幡旗相续,夜则钲尘鼓相应,虏必谓救兵云集,望钲尘而遁矣。不然,彼众我寡,悉军来战,必不能支矣。’定兴从焉。师次崞县,突厥候骑驰告始毕曰:王师大至。由是解围而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厥 始毕可汗 《旧唐书》 山西代县 隋炀帝 李世民 史学界 太宗 史料 《资治通鉴》
原文传递
突厥汗国的兴衰
14
作者 侯万明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6-39,共4页
隋唐时期是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重要发展时期。居住在东北、北方、西北、西南等边疆地区的靺鞨、契丹、奚、西域地区各族、突厥各族及回纥、吐蕃、南诏等民族,迅速发展起来。
关键词 突厥汗国 西突厥 突厥人 东突厥 始毕可汗 隋文帝 唐王朝 李世民 割据势力 边疆地区
原文传递
军事文化:雁门关风云榜
15
作者 边辑 《旅游时代》 2003年第11期32-35,共4页
一座古关。 一些野草。 一种余韵。 历史翻滚。遁去。 雁门的眼睛,来往千载,与之沉浮。 战争之于雁门已不再有任何意义。 雁门留下的也只是风萧萧兮的感慨。 总结雁门,词汇总是在斑驳的城楼处消逝。 高临雁门,才觉《吊古战场文》的精准... 一座古关。 一些野草。 一种余韵。 历史翻滚。遁去。 雁门的眼睛,来往千载,与之沉浮。 战争之于雁门已不再有任何意义。 雁门留下的也只是风萧萧兮的感慨。 总结雁门,词汇总是在斑驳的城楼处消逝。 高临雁门,才觉《吊古战场文》的精准。 以此文献给雁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雁门关 军事文化 匈奴 薛仁贵 公元前 郭子仪 赵武灵王 萧太后 始毕可汗 突厥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