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刘禹锡《始闻秋风》创作时间考辨
1
作者 李亮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62-64,共3页
刘禹锡名篇《始闻秋风》的系年各家说法不一,莫衷一是。但是根据诗句中的"始"、"昔"、"今"、"别"、"回"等逻辑线索,可断定为大和二年作于长安,再与刘禹锡此时期的其他诗篇所反映的... 刘禹锡名篇《始闻秋风》的系年各家说法不一,莫衷一是。但是根据诗句中的"始"、"昔"、"今"、"别"、"回"等逻辑线索,可断定为大和二年作于长安,再与刘禹锡此时期的其他诗篇所反映的思想内容和情调进行分析,可知该诗作于此是非常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始闻秋风 “回”
下载PDF
始闻秋风·刘禹锡
2
作者 刘一鹏 《十几岁》 2024年第23期56-56,共1页
整幅作品结体方正,章法中紧外松。通篇气息流畅,字里行间有毛笔楷书的影子。“今”“听”“玄”“蝉”“镜”“来”等字结字成熟,尤为出彩。但有的字写法还可提高,如“觉”“年”“眄”等字,行笔犹豫不决,导致结体不顺畅。明代书家赵宦... 整幅作品结体方正,章法中紧外松。通篇气息流畅,字里行间有毛笔楷书的影子。“今”“听”“玄”“蝉”“镜”“来”等字结字成熟,尤为出彩。但有的字写法还可提高,如“觉”“年”“眄”等字,行笔犹豫不决,导致结体不顺畅。明代书家赵宦光在《寒山帚谈》中说:“不熟则不成字,熟一家则无生气。熟在内不在外,熟在法不在貌。”写字,在于练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体 结字 始闻秋风 楷书 刘禹锡 赵宦光
原文传递
金秋色彩多绚丽——读《秋色赋》札记
3
作者 董景尧 胡浙平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1980年第4期18-20,共3页
《秋色赋》是描写秋天的.秋天,历史上曾有多少人描绘过它.如曹操的《观沧海》一诗中的“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两句,写风吹,写浪涌,感情起伏,但是“萧瑟”的描写,总使人感到凄凉.又如刘禹锡的《始闻秋风》中的“五夜飕飕枕前觉,一年形状... 《秋色赋》是描写秋天的.秋天,历史上曾有多少人描绘过它.如曹操的《观沧海》一诗中的“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两句,写风吹,写浪涌,感情起伏,但是“萧瑟”的描写,总使人感到凄凉.又如刘禹锡的《始闻秋风》中的“五夜飕飕枕前觉,一年形状镜中来”,写得多么寂寞.杜甫的《秋兴》八首中,第一首的开头就是“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读后,使人似有嗖嗖凉气袭来之感.欧阳修的《秋声赋》一文,更是以悲秋而见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色赋 始闻秋风 凋伤 使人 秋兴 秋风萧瑟 禹锡 玉露 浪涌 观沧海
下载PDF
读《刘宾客集》札记三则
4
作者 谭青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3期40-42,共3页
一、《学阮公体》三首之一 少年负志气,信道不从时。只言绳自直,安知室可欺。百胜难料敌,三折乃良医。人生不失意,焉能慕已知。(商务影宋绍兴本卷二十一)是诗结句诸本分歧。《四部丛刊》本,陕西社影明刊本《中山集》同商务影绍兴本。而... 一、《学阮公体》三首之一 少年负志气,信道不从时。只言绳自直,安知室可欺。百胜难料敌,三折乃良医。人生不失意,焉能慕已知。(商务影宋绍兴本卷二十一)是诗结句诸本分歧。《四部丛刊》本,陕西社影明刊本《中山集》同商务影绍兴本。而《丛书集成》本,《四部备要》本等作“暴己知”。按当以“慕己知”,为是,理由如下: 其一,“己知”乃“知己”之倒文。同书卷二十二《罢郡归洛阳寄友人》有云:“获落唯心在,平生有己知。商歌夜深后,听者竟为谁?”可证。又通观此题下三首,均乃一韵到底。其一叶上平四支(时、欺、医、知);其二叶上平十二侵(禽、阴、林、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刊本 四部备要 一韵到底 刘宾客 己知 《四部丛刊》 中山集 分司 始闻秋风 东园公
下载PDF
浅论古典诗歌的比、兴
5
作者 刘宝河 《天中学刊》 1988年第4期16-21,共6页
一毛泽东同志一九六五年七月二十一日在写给陈毅同志关于诗歌创作的一封信中提到:“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赋也可以用,如杜甫之《北征》,可谓‘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然其中亦有比、兴。‘比... 一毛泽东同志一九六五年七月二十一日在写给陈毅同志关于诗歌创作的一封信中提到:“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赋也可以用,如杜甫之《北征》,可谓‘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然其中亦有比、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种封信还提到写诗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诗歌 诗歌创作 北征 朱庆余 《孔雀东南飞》 一封信 陈毅同志 《琵琶行》 送魏大从军 始闻秋风
下载PDF
风流文采天下闻——乔冠华诗作轶事
6
作者 黄子云 《党史纵横》 1994年第12期31-33,共3页
“心灵软件”用处多 著名的外交家、国际评论家乔冠华,从启蒙时代就喜爱诗词,能背诵二三百首。这二三百首诗词一直记在心中,伴随终生,受用终生。他特别喜爱李白、杜甫、刘禹锡、李商隐、陆游和辛弃疾的作品。曾与乔冠华共事过的崔奇同... “心灵软件”用处多 著名的外交家、国际评论家乔冠华,从启蒙时代就喜爱诗词,能背诵二三百首。这二三百首诗词一直记在心中,伴随终生,受用终生。他特别喜爱李白、杜甫、刘禹锡、李商隐、陆游和辛弃疾的作品。曾与乔冠华共事过的崔奇同志说过:在乔冠华“所喜爱的诗人作品中,他又特别偏爱其中若干首,对他选中的这些诗篇可以倒背如流,好像已化为他自己的私有物,成为输入他的心灵机关的某种软件了。他经常默诵之、吟哦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冠华 李颢 三百首 启蒙时代 李商隐 禹锡 龚澎 始闻秋风 廖公 醉中作
原文传递
略论中唐诗人刘禹锡之个性美
7
作者 崔瑞霞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08年第1期63-64,共2页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他是中唐著名诗人之一,同时代的白居易曾这样盛赞于他:"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他又是唐朝著名的朴素唯物论的思想家,所写的《天论》三篇,继柳宗元的《天说》进一步阐发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他是中唐著名诗人之一,同时代的白居易曾这样盛赞于他:"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他又是唐朝著名的朴素唯物论的思想家,所写的《天论》三篇,继柳宗元的《天说》进一步阐发了无神论的思想。他积极参加了中唐"古文运动",也是一个杰出的散文作家。他走过了一条曲折坎坷的人生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唐诗人 禹锡 散文作家 刘梦得 人生之路 游玄都观 天说 政治抱负 始闻秋风 洛阳人
原文传递
诗歌对仗知识(下)
8
作者 王建斌 《老年世界》 2016年第3期61-61,共1页
借对或称为假对,指通过借义或借音等手段来达到对仗工整的目的。借义假对,是利用词的多义性通过一个词的某一种意义与相应的词构成对仗,但诗里所用的并不是这一种意义,而是另一种意义。如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 借对或称为假对,指通过借义或借音等手段来达到对仗工整的目的。借义假对,是利用词的多义性通过一个词的某一种意义与相应的词构成对仗,但诗里所用的并不是这一种意义,而是另一种意义。如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寻常"一词具有多种含义,一为"平常",一是"八尺为寻,两寻为常"。前者是一般的副词,后者是数量词,这里用寻常来对数词"七十",用的是它本来具有的数量方面的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十古来稀 假对 酒债 借义 借音 借对 对仗工整 流水对 始闻秋风 隔句对
原文传递
古诗中“马”的意象
9
作者 吴建华 《初中生辅导》 2015年第35期14-15,共2页
马,在古代是人类极其重要的生的生活伙伴、生产助力和工具。马作为一种意象被赋予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在诗歌艺术中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景。一是以"马"抒离别之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李白(《送友人》)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马,在古代是人类极其重要的生的生活伙伴、生产助力和工具。马作为一种意象被赋予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在诗歌艺术中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景。一是以"马"抒离别之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李白(《送友人》)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挥手"是分离时的动作,而内心的感觉如何,诗人没有直说,只写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送友人 诗歌艺术 始闻秋风 岑参 逢入京使 渐行渐远 古乐府 白雪歌 李白诗 别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