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不伴主、肺动脉侧枝(MAPCAs)的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PA/VSD)患者接受右心室至肺动脉(RV-PA)管道连接或改良体-肺动脉分流术(mBT)术后血气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变,以明确两种术式对氧供需平衡的影响。方法2006年7月至2007年10月...目的比较不伴主、肺动脉侧枝(MAPCAs)的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PA/VSD)患者接受右心室至肺动脉(RV-PA)管道连接或改良体-肺动脉分流术(mBT)术后血气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变,以明确两种术式对氧供需平衡的影响。方法2006年7月至2007年10月,对38例不伴MAPCAs的PA/VSD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RV-PA组(n=25)和mBT组(n=13)。比较围术期死亡率,术后48h内的血气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心率、血压、动脉血氧饱和度、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氧剩余参数和正性肌力药物评分等的改变。结果术后RV-PA组死亡率(4.0%)与mBT组(7.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3例,随访时间6~18个月。11例患者(其中mBT组4例、RV-PA组7例)在术后9~18个月接受了根治手术治疗,术后死亡1例,死于肺血管阻力过高,右心衰竭。术后24h、48h时RV-PA组和mBT组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均分别高于本组术后6h(P<0.01),术后6h、24h和48 h RV-PA组收缩压均低于mBT组(P=0.048,0.043,0.045);平均动脉压均高于mBT组(P=0.048,0.046,0.049);舒张压均高于mBT组(P=0.038,0.034,0.040);正性肌力药物评分均低于mBT组(P=0.035,0.032,0.047)。结论RV-PA管道连接与mBT两种姑息手术,虽然术后血压和正性肌力药物评分有显著差异,但体循环氧输送基本相当,术后6h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达最低水平。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比较不伴主、肺动脉侧枝(MAPCAs)的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PA/VSD)患者接受右心室至肺动脉(RV-PA)管道连接或改良体-肺动脉分流术(mBT)术后血气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变,以明确两种术式对氧供需平衡的影响。方法2006年7月至2007年10月,对38例不伴MAPCAs的PA/VSD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RV-PA组(n=25)和mBT组(n=13)。比较围术期死亡率,术后48h内的血气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心率、血压、动脉血氧饱和度、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氧剩余参数和正性肌力药物评分等的改变。结果术后RV-PA组死亡率(4.0%)与mBT组(7.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3例,随访时间6~18个月。11例患者(其中mBT组4例、RV-PA组7例)在术后9~18个月接受了根治手术治疗,术后死亡1例,死于肺血管阻力过高,右心衰竭。术后24h、48h时RV-PA组和mBT组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均分别高于本组术后6h(P<0.01),术后6h、24h和48 h RV-PA组收缩压均低于mBT组(P=0.048,0.043,0.045);平均动脉压均高于mBT组(P=0.048,0.046,0.049);舒张压均高于mBT组(P=0.038,0.034,0.040);正性肌力药物评分均低于mBT组(P=0.035,0.032,0.047)。结论RV-PA管道连接与mBT两种姑息手术,虽然术后血压和正性肌力药物评分有显著差异,但体循环氧输送基本相当,术后6h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达最低水平。
文摘目的探讨右心室-肺动脉连接在分期治疗肺动脉闭锁/室间隔缺损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肺动脉发育不良(Mc Goon指数0.94±0.27)患儿8例,手术年龄10 d^11个月,平均(3.2±4.7)个月。通过建立右心室-肺动脉连接恢复肺动脉前向血流。术后每3个月复查心脏超声。当肺动脉发育满意,Mc Goon指数达到根治标准时实施根治手术。结果无手术后早期死亡。术后随访3~13个月,平均(8.5±3.1)个月,肺动脉Mc Goon指数0.92~1.63,平均1.21±0.35,较术前显著增加(P=0.01)。其中1例术后13个月M c Goon指数为1.63,接受根治手术。1例术后12个月频繁缺氧发作,M c Goon指数1.27,接受根治手术。患儿术后血流动力学稳定,恢复顺利,最后一次随访心功能Ⅰ级。其他6例Mc Goon指数尚未达到根治手术标准,继续随访等待根治手术。结论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肺动脉发育不良患儿早期采用右心室-肺动脉连接恢复肺动脉前向血流,手术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低,能够明显促进自身肺动脉发育,可在肺血管发育满意时进行根治手术,临床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