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姑舅表婚制”的历史存在 被引量:8
1
作者 薛平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1期127-131,共5页
“姑舅表婚制”是人类自血缘家庭建立以来,一直普遍存在的一种特殊的婚姻形式。外婚制是其产生的根本原因,“舅权制”则是其存在的内驱力。“姑舅表婚制”有交互姑舅表婚、舅表婚和姑表婚三种基本形式。这种婚姻制度的最主要特点是它... “姑舅表婚制”是人类自血缘家庭建立以来,一直普遍存在的一种特殊的婚姻形式。外婚制是其产生的根本原因,“舅权制”则是其存在的内驱力。“姑舅表婚制”有交互姑舅表婚、舅表婚和姑表婚三种基本形式。这种婚姻制度的最主要特点是它的强制性,主要体现在择偶优先权上,尤其是舅家的优先权。“姑舅表婚制”事实上属近亲相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姑舅表婚制” 外婚制 “舅权制”
下载PDF
河湟“姑舅”称谓考释 被引量:2
2
作者 蒲生华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59-63,共5页
"姑舅"是河湟地区颇为流行的一种称谓,其义项主要包括姑表、姨表兄弟姐妹之间的互称和年龄相仿者之间的互称两种。河湟"姑舅"称谓是古代"舅姑"、"姑舅"、"姑"、"舅"等称... "姑舅"是河湟地区颇为流行的一种称谓,其义项主要包括姑表、姨表兄弟姐妹之间的互称和年龄相仿者之间的互称两种。河湟"姑舅"称谓是古代"舅姑"、"姑舅"、"姑"、"舅"等称谓的现代遗留,后来在拟亲属称谓制度的现实实践中,"姑舅"称谓的指称范围不断延展、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姑舅 舅姑 亲从子称 拟亲属称谓
下载PDF
姑舅表优先婚源流谈
3
作者 吴能夫 《怀化学院学报》 1992年第1期29-32,共4页
本文探究了姑舅表优先婚制的历史源流及种类,说明了这种婚俗的法定性质(习惯法)和得以延续的社会经济、思想根源,论述了男女青年对这种婚俗的反抗和社全对这种婚俗的变革是社会文化的进步。
关键词 姑舅表优先婚 母权 舅权 婚俗改革
下载PDF
论子母调与姑舅兄弟调 被引量:3
4
作者 宋瑞桥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73-76,60,共5页
张庚等主编的《中国戏曲通史》将芝庵《唱论》中所说“有子母调、有姑舅兄弟”二句,理解为不同节奏的曲子与曲子之间的关系。而细考古代音乐理论中的十二律吕及五音的相生关系,实际上指的是宫调与宫调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十二律吕 黄钟 子母 古代音乐 节奏 姑舅 五音 唱论 角调 相生关系
原文传递
“姑舅、姑嫜、公婆”浅释 被引量:3
5
作者 殷寄明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63-64,26,共3页
表示"丈夫的父母亲"意义的"姑舅",也叫"姑嫜、姑章、姑公、公婆",常见辞书或未释其所以然,或偶有所涉而欠周详。上述诸诃名异实同而文字形式歧出纷见,综观之,其中既有特定的历史文化原因,又有词义引申、... 表示"丈夫的父母亲"意义的"姑舅",也叫"姑嫜、姑章、姑公、公婆",常见辞书或未释其所以然,或偶有所涉而欠周详。上述诸诃名异实同而文字形式歧出纷见,综观之,其中既有特定的历史文化原因,又有词义引申、偏旁同化、正俗差异等问题的纠葛,以下拟为一述。"姑、舅"指姑母和舅父,古今皆然,为其基本义。古籍中又屡以指称丈夫的父母。《尔雅·释亲》:"妇称夫之父曰舅,称夫之母曰姑。"《国语·鲁语下》:"吾闻之先姑。"韦昭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姑舅 偏旁 丈夫 词义引申 文化原因 尔雅 同化 基本义 文字 指称
原文传递
独龙族姑舅表单向环状婚及其功能
6
作者 陈建华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9-105,共7页
独龙族传统社会中的姑舅表单向环状婚是独龙族亲属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种婚姻制度的描述与分析,指出了独龙族传统社会中女性、礼物的流动方向与姑舅表婚双方的社会地位状况与权力关系,并进一步指出了姑舅表单向环状婚在当代独... 独龙族传统社会中的姑舅表单向环状婚是独龙族亲属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种婚姻制度的描述与分析,指出了独龙族传统社会中女性、礼物的流动方向与姑舅表婚双方的社会地位状况与权力关系,并进一步指出了姑舅表单向环状婚在当代独龙族社会中所起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龙族 亲属制度 姑舅表单向环状婚
原文传递
都柳江流域“兜”的概念与侗人的亲属观念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彦芸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3年第1期115-131,156,共18页
“兜”(Douc)是黔东南都柳江流域侗族社会中的基本人群单位,以往研究中多将“兜”作为相似于“房族”的父系世系群开展类比理解,但对“兜”在地方的实际意义、亲属关系及其日常实践仍较缺乏关注。基于都柳江流域西山侗族社会田野调查,... “兜”(Douc)是黔东南都柳江流域侗族社会中的基本人群单位,以往研究中多将“兜”作为相似于“房族”的父系世系群开展类比理解,但对“兜”在地方的实际意义、亲属关系及其日常实践仍较缺乏关注。基于都柳江流域西山侗族社会田野调查,通过回溯地方历史上的姑舅表婚传统婚制,并结合当下侗族社会特定亲属分类与关系实践,以婚姻为核心重思“兜”之概念,进而在特定亲属观念、历史中的婚姻联结和区域社会变迁之下,重新把握“兜”所构成之整体侗族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兜” 姑舅表婚 亲属研究 侗族社会
下载PDF
清水江流域木材贸易与侗族传统婚姻习俗的变迁 被引量:5
8
作者 罗康智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1年第1期41-44,共4页
每个民族的婚姻都有自己的规范和限制,这种规范和限制在当事的民族中也是对资源的一种配置与分享。清水江流域侗族的婚俗随着木材贸易的发展,姑舅表婚逐渐式微,跨族婚配开始得到彰显,在这样一个变迁的过程中,充分展现了侗族婚俗在面对... 每个民族的婚姻都有自己的规范和限制,这种规范和限制在当事的民族中也是对资源的一种配置与分享。清水江流域侗族的婚俗随着木材贸易的发展,姑舅表婚逐渐式微,跨族婚配开始得到彰显,在这样一个变迁的过程中,充分展现了侗族婚俗在面对资源和权利配置的过程中,并不是消极地去应对自身所面对的新的族际关系,而是在获取资源的博弈中通过婚俗的改变去发挥文化适应的能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姑舅表婚 跨族婚配 资源配置
下载PDF
转换:“舅”“权”互为关系的一个原则 被引量:2
9
作者 彭兆荣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45-52,共8页
转换:“舅”“权”互为关系的一个原则彭兆荣“舅权”(avunculate)作为社会个类学的一个专称,用于描述母亲的兄弟对她姐妹的孩子的权威[1]。该术语源于拉丁语“avunculus”(母亲的兄弟)。按词源学诠释,其... 转换:“舅”“权”互为关系的一个原则彭兆荣“舅权”(avunculate)作为社会个类学的一个专称,用于描述母亲的兄弟对她姐妹的孩子的权威[1]。该术语源于拉丁语“avunculus”(母亲的兄弟)。按词源学诠释,其原生意义并无“权威”(auth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 舅权 结构人类学 姑舅表优先婚 恩斯特·卡西尔 纳西族 关系的转换 少数民族 转换原则 亲属制度
下载PDF
中表婚探源 被引量:3
10
作者 左宏阁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98-101,共4页
中表婚的形成可以追溯到上古夏、商、周时代,从上古姑舅称谓及上古史料得知,中表婚是氏族外婚制的产物,是早期人类由群婚制向一夫一妻制过渡时的表现形态。从西南少数民族遗留的风俗中可以推测出,远古时中表婚的表现类型为三种。周... 中表婚的形成可以追溯到上古夏、商、周时代,从上古姑舅称谓及上古史料得知,中表婚是氏族外婚制的产物,是早期人类由群婚制向一夫一妻制过渡时的表现形态。从西南少数民族遗留的风俗中可以推测出,远古时中表婚的表现类型为三种。周代同姓不婚制度的实行,推进了中表婚的进程,使它在众多婚姻形态中占有重要地位。中表婚革除了群婚制的弊端,又有利于部落间的联盟,在当时具有进步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表婚 姑舅 婚姻 同姓不婚制度 一夫一妻制 民族外婚制
下载PDF
亲属称谓词“中外”、“中表”考
11
作者 黄沚青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5期12-16,64,共6页
"中外"与"中表"都是中古时期新兴的亲属称谓,但学界对二者具体含义的理解存在着分歧。对"外"、"表"、"中"的泛指义和特指义进行辨析,可知中古时期"中外"与"中表"... "中外"与"中表"都是中古时期新兴的亲属称谓,但学界对二者具体含义的理解存在着分歧。对"外"、"表"、"中"的泛指义和特指义进行辨析,可知中古时期"中外"与"中表"特指与姑、舅之子女的亲戚关系,唐代以后除姑、舅外,还包括与姨之子女的亲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属称谓 中外 中表 中古时期 姑舅关系 姨表关系
下载PDF
解读回族叙事诗《紫花儿》
12
作者 刘秋芝 《中国土族》 2004年第2期42-45,共4页
本文通过对回族叙事诗《紫花儿》的语言、结构、民族、地域等特点的分析,以及紫花儿形象及其文化内涵的揭示,说明紫花儿在回族叙事文学领域已成为具有特定情感和审美意义的符号。
关键词 紫花儿 姑舅 遭遇 叙事诗 诗歌 《紫花儿》 回族
下载PDF
哈尼族舅权初探 被引量:3
13
作者 施建光 《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1期9-12,共4页
 舅权是哈尼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过的事实,它对哈呢族历史的发展存在过深远的影响。本文就哈尼族社会中曾经存在过的舅权思想、表现及成因作初步探索。
关键词 哈尼族 舅权 姑舅表婚 成因 婚姻礼仪 葬礼
下载PDF
侗族“舅公礼”与婚姻制度的变革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宗勋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4期62-64,共3页
“舅公礼”也称“娘头钱”,是女子出阁前向母舅家馈送的礼物。送“舅公礼”,侗语谓之“卡舅公”,意为偿还母舅家的恩情。送“舅公礼”的习俗,在今侗族的大部分地区仍以不同的形式流行着。本文拟以其为主要线索,对侗族婚姻制度的发展、... “舅公礼”也称“娘头钱”,是女子出阁前向母舅家馈送的礼物。送“舅公礼”,侗语谓之“卡舅公”,意为偿还母舅家的恩情。送“舅公礼”的习俗,在今侗族的大部分地区仍以不同的形式流行着。本文拟以其为主要线索,对侗族婚姻制度的发展、变革作肤浅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制度 姑舅表婚 侗族村寨 主要线索 私有制 婚姻形式 习俗 锦屏县 变革 占有权
下载PDF
黔东南侗族婚俗的历史与发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罗仙东 龙景科 《兰台世界(上旬)》 2015年第9期113-114,共2页
侗族婚俗中最为凸显的是"姑舅表婚"和"不落夫家",在今天的侗族生活中都已经较为鲜见,但作为民族的记忆却深深烙在了侗族人们的灵魂深处,其不仅是侗民族的符号,同时,承载着侗族人们经历过的婚姻前后整个年轻时段的... 侗族婚俗中最为凸显的是"姑舅表婚"和"不落夫家",在今天的侗族生活中都已经较为鲜见,但作为民族的记忆却深深烙在了侗族人们的灵魂深处,其不仅是侗民族的符号,同时,承载着侗族人们经历过的婚姻前后整个年轻时段的快乐与痛苦。以侗族婚俗为代表的侗族婚姻文化不仅记载着侗族对婚姻的理解,同时,也负载着侗族以婚姻为纽带的盘根交错的社会关系。侗族婚俗发展的历史,可以视为侗族社会关系发展的一个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族 婚俗 姑舅表婚” “不落夫家”
下载PDF
侗族婚姻家庭述略 被引量:6
16
作者 胡敏 《学术论坛》 1988年第5期56-60,共5页
人类的婚姻家庭形态,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有自己发展的历史。人类婚姻家庭的发展演变经历过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家庭、分权制家庭和一夫一妻制家庭五个发展阶段。这几种婚姻家庭形态在侗族婚姻家庭史上是否存在?本文就侗族的婚... 人类的婚姻家庭形态,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有自己发展的历史。人类婚姻家庭的发展演变经历过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家庭、分权制家庭和一夫一妻制家庭五个发展阶段。这几种婚姻家庭形态在侗族婚姻家庭史上是否存在?本文就侗族的婚姻家庭形态的发展略作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形态 婚姻家庭 姑舅表婚 婚姻习俗 母权制 母系制 侗族 男子 母系氏族 汉族
下载PDF
苗族婚制考 被引量:5
17
作者 伍新福 《民族论坛》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49-54,共6页
苗族有自己传统的婚姻习俗,并且约定俗成,形成了一些不成文的但具有约束力的规范和定制。其中,有的反映了原始时代婚姻的遗风,有的则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至今,有些仍具有进步性,应加以继承和发扬;而某些则早已成为落后的陈规旧... 苗族有自己传统的婚姻习俗,并且约定俗成,形成了一些不成文的但具有约束力的规范和定制。其中,有的反映了原始时代婚姻的遗风,有的则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至今,有些仍具有进步性,应加以继承和发扬;而某些则早已成为落后的陈规旧习,属革除之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苗族 姑舅表优先婚 民族通婚 婚姻关系 民国年间 同姓不婚 寡妇 习俗 氏族 宗族
下载PDF
侗族婚姻习俗的传承性和变异性——析小广侗乡《永定风规》碑 被引量:4
18
作者 龚力新 《贵州文史丛刊》 1988年第2期107-113,共7页
在剑河县城东面50公里处的小广环龙庵前,有一座石碑,高1.43米、宽0.83米。碑文楷书阴刻。碑的背面无文字。碑眉从右到左为“永定风规”四个大字(7厘米见方),整个石面由上而下(自右至左)刻有1076字(含碑题四字),仅有几字较为模糊,但经过... 在剑河县城东面50公里处的小广环龙庵前,有一座石碑,高1.43米、宽0.83米。碑文楷书阴刻。碑的背面无文字。碑眉从右到左为“永定风规”四个大字(7厘米见方),整个石面由上而下(自右至左)刻有1076字(含碑题四字),仅有几字较为模糊,但经过洗刷,仍清晰可辨.此碑系光绪十四年(1888年)七月,由小广、下敖(即今化敖)、谢寨的头人潘松乔等人为正风俗而立,距今已99年。立碑前,曾两次出示晓谕(布告),第一次是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距今170年;第二次是同治十二年(1873年),距今114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定风规 婚姻习俗 阴刻 光绪十四年 同治十二年 剑河县 侗乡 苗疆 汉文化影响 姑舅表婚
下载PDF
鄂温克人的婚丧习俗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晓明 王咏曦 《黑龙江民族丛刊》 1988年第3期85-89,共5页
婚姻 鄂温克族实行一夫一妻制。直到解放前,婚姻形态还保持着原始社会遗留下来的“氏族外婚制”和“姑舅表婚”的风俗。所谓“氏族外婚制”,即一个姓氏的鄂温克人只能寻找另外氏族的异性为婚配对象,严禁在同一氏族内部通婚。如果同姓之... 婚姻 鄂温克族实行一夫一妻制。直到解放前,婚姻形态还保持着原始社会遗留下来的“氏族外婚制”和“姑舅表婚”的风俗。所谓“氏族外婚制”,即一个姓氏的鄂温克人只能寻找另外氏族的异性为婚配对象,严禁在同一氏族内部通婚。如果同姓之间婚配,将会受到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姑舅表婚”指的是表姐妹在选择配偶时,必须首先征求表兄弟的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温克族 姑舅表婚 外婚制 氏族 一夫一妻制 婚姻形态 习俗 原始社会 婚配 社会舆论
下载PDF
浅析中表婚 被引量:2
20
作者 高玉莲 刘莉 《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1984年第3期60-64,共5页
我们所说的中表婚,是指的姑舅之子女、两姨之子女之间的婚姻关系。为什么把这种婚姻关系叫中表婚呢?因为在我国古代,把舅舅、姨姨之子称内兄弟,内即中;姑姑之子称外兄弟,外即表。因而,姨表兄弟姐妹、姑表兄弟姐妹之联姻,统称中表婚。
关键词 中表婚 婚姻关系 我国古代 姑舅 封建社会 近亲通婚 兄弟姐妹 婚姻家庭 宗法制度 血缘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