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周代男子的姓氏制度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淑一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2期72-73,,86,,共3页
周代男子不以姓称。称氏虽是其姓氏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不是绝对的制度。周代男子的称氏方式主要有单称氏、氏+名、氏+字、氏+谥、氏+爵称、氏+职官六种。周代男子虽不称姓,姓却是由他们顺次传递,周人绝无从母方得姓者。
关键词 男性 姓氏制度 周朝 称氏方式 单称氏
下载PDF
先秦姓氏制度研究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2
作者 侯强 《东南文化》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7-70,共4页
先秦姓氏制度研究的历史大致可区划为三个不同时期:第一个时期,从春秋、战国至清末。此时尚处于先秦姓氏制度研究的初创时期。第二个时期,从19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末。此时进入了我国先秦姓氏制度研究的转折时期。第三个时期,从19世纪80... 先秦姓氏制度研究的历史大致可区划为三个不同时期:第一个时期,从春秋、战国至清末。此时尚处于先秦姓氏制度研究的初创时期。第二个时期,从19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末。此时进入了我国先秦姓氏制度研究的转折时期。第三个时期,从19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此时是我国先秦姓氏制度研究的重要发展时期。就目前先秦姓氏制度研究的状况而言,虽然正走向全面的发展时期,但研究还远不够深入、系统、全面,其中还有许多问题亟待我们去探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时期 姓氏制度 中国 历史文化 图腾崇拜
下载PDF
河南与中华姓氏制度的起源
3
作者 王琳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97-99,共3页
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所记载的中国早期历史是可信的,在五帝时代以前还应有一个伏羲时代。太昊伏羲氏对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贡献是制嫁娶、正姓氏,使中华民族的婚姻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考古资料和文献记载来看,河南应是... 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所记载的中国早期历史是可信的,在五帝时代以前还应有一个伏羲时代。太昊伏羲氏对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贡献是制嫁娶、正姓氏,使中华民族的婚姻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考古资料和文献记载来看,河南应是最早实行族外婚制的地区,同时也是中国姓氏制度的起源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淮阳 姓氏制度 起源地
下载PDF
春秋战国时代的姓氏制度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向平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3期29-35,共7页
据郑樵《通志·氏族略序》记载,春秋战国时代的姓氏制度大致如下:“三代之前,姓氏分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故姓可呼为氏,氏不可呼为姓。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 据郑樵《通志·氏族略序》记载,春秋战国时代的姓氏制度大致如下:“三代之前,姓氏分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故姓可呼为氏,氏不可呼为姓。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于文。”在有关姓氏制度的文献记载中,郑樵的《氏族略序》可谓记载比较详备,可信程度亦较高。联系春秋战国时代有关的其它历史文献来看,姓氏制度其实就是西周春秋时期宗法制度在称谓上的表现形式。因此,这也是当时社会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社会制度。本文对此作了一些粗浅探索,欲以说明姓氏制度与宗法制度的关系,它在西周春秋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特点,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而论及它在春秋战国之际的社会变化中所发生的变化,以及变化后的结果,以此就教于史学界的同志们。 《说文》云:“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其“母感天而生子”,说明“姓”最初产生于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社会。故“女生为姓,……姓之字多从女:如姬、姜、姒、妫、姑、妘、婤、姶、(女丕)、嫪之类是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姓氏制度 宗法制度 宗族 春秋战国时代 始祖 左传 宗法贵族 西周春秋 代称 春秋时代
下载PDF
由姓氏制度的发展看两周宗法制的兴衰
5
作者 李继业 《中学历史教学研究》 1999年第3期19-20,共2页
西周社会,是我国历史上奴隶制存在和发展的最鼎盛时期,作为这一时期里基本社会政治制度的宗法制度,其广泛影响几乎渗透到了人们社会生活中的每个领域。经济分配,政治等级,社会生活关系的方方面面我们几乎都可以找出它的影子。姓氏制度,... 西周社会,是我国历史上奴隶制存在和发展的最鼎盛时期,作为这一时期里基本社会政治制度的宗法制度,其广泛影响几乎渗透到了人们社会生活中的每个领域。经济分配,政治等级,社会生活关系的方方面面我们几乎都可以找出它的影子。姓氏制度,就是这其中一个典型例子。姓氏发展到两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姓氏制度 宗法制度 西周社会 社会生活 发展 经济分配 政治制度 历史上 奴隶制 生活关系
下载PDF
论姓氏制度的渊源及其演变过程
6
作者 朱积孝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78-82,共5页
我国正规的姓氏制度究竟溯源于何时:一般认为源于夏代是可信的。这是由于我国历史发展到夏代才开始出现国家。在夏代以前仍属部落联盟时代。在部落还未形成联盟时期的初级阶段,大抵为图腾社会。其后期人智渐开而知己身之所自出,父之于... 我国正规的姓氏制度究竟溯源于何时:一般认为源于夏代是可信的。这是由于我国历史发展到夏代才开始出现国家。在夏代以前仍属部落联盟时代。在部落还未形成联盟时期的初级阶段,大抵为图腾社会。其后期人智渐开而知己身之所自出,父之于家庭亦渐有其地位。遂由图腾祖信仰转为崇拜始祖,又因族外婚之发达,每一图腾团皆杂有数种以上之图腾信仰,搅乱一团信仰一图腾之成规,以致失去图腾本来之价值。由此,遂以祭祀拜祖代替图腾信仰、以图腾物号作为其族号以别于他族。此乃为姓之由来。于是图腾团组织变为族组织,图腾社会告终而姓族社会起而代之,是为姓氏首次演变,亦可言为姓之产生。自此姓即成为血统世系所系之中心。而此时期即为母系社会时代。由母系到父系社会大约完成于夏代时期。亦即“姓”与“氏”的正式产生时期,《国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姓氏制度 图腾信仰 宗法制度 初级阶段 部落联盟 渊源 父系社会 社会意义 家族 周代
下载PDF
略论姓氏制度与西周社会的构建
7
作者 叶晓波 次仁卓嘎 郭春凯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第5期63-66,共4页
姓氏制度作为传统血缘关系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对西周社会构建的影响首先集中体现于社会血缘群体方面。其次,为满足西周阶级社会的属性要求,统治阶级将姓氏制度以宗法制、分封制的形式与西周政治相结合,完成了对西周社会的结构和制度的... 姓氏制度作为传统血缘关系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对西周社会构建的影响首先集中体现于社会血缘群体方面。其次,为满足西周阶级社会的属性要求,统治阶级将姓氏制度以宗法制、分封制的形式与西周政治相结合,完成了对西周社会的结构和制度的基本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姓氏制度 西周社会 构建
下载PDF
从“百姓”看中国古代的姓氏制度
8
作者 胡继明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1995年第1期65-67,共3页
现代汉语的“百姓”指人民(旧时区别于“官吏”),然而古代却与之相反。例如:《诗经·大雅·天保》五章:“群黎百姓,遍为尔德。”毛亨传:“百姓,百官族姓也。”《国语·周语中》:“求无不至,动无不济。百姓兆民,夫人奉利而... 现代汉语的“百姓”指人民(旧时区别于“官吏”),然而古代却与之相反。例如:《诗经·大雅·天保》五章:“群黎百姓,遍为尔德。”毛亨传:“百姓,百官族姓也。”《国语·周语中》:“求无不至,动无不济。百姓兆民,夫人奉利而归诸上,是利之内也。”韦昭注:“百姓,百官也,官有世功受氏姓也。”《礼记·郊特牲》:“献命库门之内,戒百官也,大庙之命,戒百姓也。”郑玄注:“百姓,王之亲也。” 战国以前,并不是象今天这样每个人都有“姓”,“姓”是贵族的标志,一般的贫民百姓根本没有“姓”。且“姓”与“氏”是有分别的。“姓”是表示有血缘关系的世系同族的称号,起源于母系社会。“氏”则为同姓衍生的分支,起源于父系社会。所以,《通志·氏族略·氏族·序》说:“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姓氏制度 中国古代 宗法制度 韦昭注 现代汉语 诸侯 父系社会 血缘关系 西周初年 母系社会
下载PDF
论中国独一无二的伦理本位姓氏制度 被引量:4
9
作者 汪兵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14,共8页
从母系氏族之名到父系宗族之姓,中国姓氏制度形成的最大特色在于它是脱胎于原始氏族群的名号,且始终是以自给自足农业长足发展为经济基础的血缘族群之根的象征;在国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姓氏制度作为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 从母系氏族之名到父系宗族之姓,中国姓氏制度形成的最大特色在于它是脱胎于原始氏族群的名号,且始终是以自给自足农业长足发展为经济基础的血缘族群之根的象征;在国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姓氏制度作为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出伦理本位社会的特质。中国之所以形成世界各民族中独一无二的姓氏制度,并影响到周边的国家和地区,是由其独特的人文自然环境中形成的中华文明特质所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姓氏制度 血缘群体 累世聚居 伦理本位 赐姓命氏权 文化特质
原文传递
先秦赐姓氏制度考原 被引量:2
10
作者 葛志毅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49-157,共9页
中国古代的先秦社会,最显著的特点是以礼的形式渗透到社会各方面的等级制。这种等级制结构,有许多因素是利用旧的氏族制改造而成。例如姓氏制度,最初它本是起源于母系时代并被用作血缘系属关系的一种标志,其基本作用是认定氏族成员在血... 中国古代的先秦社会,最显著的特点是以礼的形式渗透到社会各方面的等级制。这种等级制结构,有许多因素是利用旧的氏族制改造而成。例如姓氏制度,最初它本是起源于母系时代并被用作血缘系属关系的一种标志,其基本作用是认定氏族成员在血缘集团中的身分归属。但在后来,主要是在进入阶级社会时,姓氏却成为身分、门第、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姓氏制度 左传 贵族阶级 赐姓 中国古代史 氏族组织 先秦时代 卿大夫 周代 先秦社会
原文传递
先秦姓氏制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11
作者 张淑一 《中国史研究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7,共6页
关键词 姓氏制度 先秦文化 礼俗 名号 社会性质 先秦文献 家庭形态 政治制度 经济关系 单纯
原文传递
考古发现与古代姓氏制度 被引量:43
12
作者 李学勤 《考古》 1987年第3期253-257,241,共6页
中国先秦时期人名的结构,与秦汉以下颇多不同。先秦人名有姓、氏,有名、字,有的有爵,在死后还有谥。这种制度到秦代以后即已改变,如先秦的姓——姚、妫、姒、子、姬、姜等,和后世的姓——赵、钱、孙、李等,性质和范围都有差别,早为学者... 中国先秦时期人名的结构,与秦汉以下颇多不同。先秦人名有姓、氏,有名、字,有的有爵,在死后还有谥。这种制度到秦代以后即已改变,如先秦的姓——姚、妫、姒、子、姬、姜等,和后世的姓——赵、钱、孙、李等,性质和范围都有差别,早为学者熟知。近代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组织的学者多注意人名结构,特别是姓、氏的变迁。最近逝世的马雍同志曾说:"在文化史的领域内,姓氏制度的沿革应当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姓氏是标志社会结构中一种血缘关系的符号,当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时,这种符号的形式及其应用法则亦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姓氏制度的沿革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性质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姓氏制度 考古发现 人名 金文 左传 社会结构 血缘关系 近代研究 重大变革 古代社会
原文传递
《中国早期姓氏制度研究》序
13
作者 王玉哲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0期55-55,共1页
姓氏制度是属于文化史的范畴,姓氏制度如何,往往牵涉或影响到当时社会上各个方面的面貌或形态,诸如政治制度、社会结构、血缘组织等方面的因革、变化,以及民族融合、婚姻习俗、社会思想等,无不与之有密切联系.因之,历代学者很早就对姓... 姓氏制度是属于文化史的范畴,姓氏制度如何,往往牵涉或影响到当时社会上各个方面的面貌或形态,诸如政治制度、社会结构、血缘组织等方面的因革、变化,以及民族融合、婚姻习俗、社会思想等,无不与之有密切联系.因之,历代学者很早就对姓氏制度给以足够的重视和研究.他们的著作,今天所能见到的最古莫如成书于战国晚期的《世本》之《氏姓篇》,继之则有东汉时期班固所撰《白虎通·姓名篇》,王符的《潜夫论·志氏姓》,东汉末年应劭的《风俗通义》也有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姓氏制度 民族融合 先秦时期 婚姻习俗 政治制度 社会结构 东汉末年 东汉时期 顾炎武 社会学
原文传递
论姓氏制度的渊源及其演变过程
14
作者 朱积孝 《中国史研究动态》 1988年第10期19-19,共1页
我国正规的姓氏制度究竟溯源于何时:一般认为源于夏代是可信的。这是由于我国历史发展到夏代才开始出现国家,以前仍属部落联盟时代。由母系到父系社会大约完成于夏代时期,亦即“姓”与“氏”的正式产生时期。
关键词 姓氏制度 演变 渊源 部落联盟 父系社会 夏代 “姓”
原文传递
《史记》与古代姓氏 被引量:4
15
作者 俞樟华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80-85,79,共7页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名,研究人的姓名称谓,是一种专门的学问,叫做“姓氏学”。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历史和文学巨著,不是专治古代姓氏之书,但是司马迁撰述古史时,却有意在这方面进行了整理,记录了许多有关先秦与西汉时代姓氏制度的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名,研究人的姓名称谓,是一种专门的学问,叫做“姓氏学”。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历史和文学巨著,不是专治古代姓氏之书,但是司马迁撰述古史时,却有意在这方面进行了整理,记录了许多有关先秦与西汉时代姓氏制度的可靠史料,为今天研究古代姓氏制度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司马迁对古代姓氏学的贡献,是《史记》研究中的空白,笔者有鉴于此,谈一些自己的认识。 1、中华民族是个古老文明的国度,因此中国人的姓氏也源远流长,从伏羲氏“正姓氏,别婚姻”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姓氏制度 《史记》 司马迁 黄帝 赐姓 越王 帝喾 刘邦 世家 里子
下载PDF
姓氏合流论略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淑一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2期85-88,共4页
春秋战国之际的姓氏合流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其一为姓氏结构的变化 ,即姓氏结构由原来的多级制 (姓、氏两级或者姓、大宗氏、小宗氏三级 )转变为只有变化以后的新姓一级 ;其二为姓氏应用规则的变化 ,即在新姓氏制度下 ,无论男子、女子 ... 春秋战国之际的姓氏合流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其一为姓氏结构的变化 ,即姓氏结构由原来的多级制 (姓、氏两级或者姓、大宗氏、小宗氏三级 )转变为只有变化以后的新姓一级 ;其二为姓氏应用规则的变化 ,即在新姓氏制度下 ,无论男子、女子 ,其个人的称谓都以“新姓 +名”的形式出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姓 姓氏合流 姓氏结构 姓氏制度
下载PDF
两周时代人名制度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建华 《史学集刊》 1988年第1期1-5,共5页
由于人们对家族及宗法的重视,因而对中国古代的姓氏制度已有相当的研究,但是对于中国古代的人名及其制度的研究却甚为稀少,似乎也还没有人把它作为历史研究的辅助性的科学——历史人名学来加以整理和把握。
关键词 礼记 名字 人名 角度 中国古代 左传 姓氏制度 冠礼 历史研究 禁忌
下载PDF
《左传》姓氏相关问题的探索 被引量:3
18
作者 严军 《浙江学刊》 CSSCI 1994年第4期89-92,57,共5页
《左传》姓氏相关问题的探索严军《左传》记载的姓氏材料,内涵丰富,涉及面广,对于考察中国姓氏之来源、发展、演变的历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笔者在调查中发现,以《左传》姓氏材料与历代姓氏书比勘,可以纠正不少千百年来以误传误的... 《左传》姓氏相关问题的探索严军《左传》记载的姓氏材料,内涵丰富,涉及面广,对于考察中国姓氏之来源、发展、演变的历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笔者在调查中发现,以《左传》姓氏材料与历代姓氏书比勘,可以纠正不少千百年来以误传误的姓氏问题,即令最具权威性的著作《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姓氏制度 相关问题 母系社会 周代命氏方式 母系氏族社会 血缘关系 宗法制度 父系社会 分类法
下载PDF
从命名法看西双版纳和周代封建领主社会等级制度 被引量:2
19
作者 马曜 《思想战线》 1988年第4期65-71,81,共8页
本文认为,民主改革前的西双版纳和周代都处于封建领主制社会,政治上是贵族等级制度。这在命名法上得到了充分的反映。文章从九个方面对比了不同时间处于同一社会发展阶段的西双版纳和周代社会的姓氏和命名法后指出,它们在体现等级制度... 本文认为,民主改革前的西双版纳和周代都处于封建领主制社会,政治上是贵族等级制度。这在命名法上得到了充分的反映。文章从九个方面对比了不同时间处于同一社会发展阶段的西双版纳和周代社会的姓氏和命名法后指出,它们在体现等级制度本质这一点上有若干共同之处,都集中地反映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下分封、宗法、等级三位一体的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不论是西双版纳傣族社会,还是周代社会,每个人的命名,不仅表示出其性别、年龄、行弟,而且还体现出其职业、社会地位和封建等级地位,这种命名法起到强化和巩固封建领主社会的统治秩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时期 封建领主制 土地所有制 氏族贵族 封建等级制度 宗法制度 社会地位 男子 姓氏制度 铜器铭文
下载PDF
中华姓氏的当代形态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泉根 《社会》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35-37,共3页
1991年2月26日上海《报刊文摘》报导:江苏苏州最近出了个姓“点”的小孩儿,早在母亲怀他6个月时,全家人就为他出生后姓什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因为这个未来的孩子既是父系的独生子女,也是母系的独生子女,爷爷奶奶与外公、外婆都希望能... 1991年2月26日上海《报刊文摘》报导:江苏苏州最近出了个姓“点”的小孩儿,早在母亲怀他6个月时,全家人就为他出生后姓什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因为这个未来的孩子既是父系的独生子女,也是母系的独生子女,爷爷奶奶与外公、外婆都希望能跟他们姓。于是各执己见,相持不下。经多次商讨,在孩子出生后报户口前,终于由外公拿出了最终方案。并获得全家一致通过,这就是不随任何人姓而是另取一个新姓——“点”。其理由是:姓名本身只是一人的特定符号,突破传统姓氏范围是完全可行的;“点”字下部有四点,分别代表全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四个姓,“点”字上部为占有的“占”字,姓“点”即表明这个孩子为“全家占有”。报纸认为,这一做法无疑是对传统思想的突破,为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姓氏 姓氏制度 姓名 各民族 古代少数民族 当代形态 独生子女家庭 象征 民族文化 汉族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