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崇庆皇太后画像的新发现——姚文瀚画《崇庆皇太后八旬万寿图》 被引量:9
1
作者 林姝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4-66,160,共13页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故6541"号文物,原定名"清人画颙琰万寿图",本文通过图像对比,结合乾隆朝历史档案,论证该图实为《崇庆皇太后八旬万寿图》,作者为姚文瀚。此文物的重新定名和图像分析,弥补了崇庆皇太后八旬庆典图...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故6541"号文物,原定名"清人画颙琰万寿图",本文通过图像对比,结合乾隆朝历史档案,论证该图实为《崇庆皇太后八旬万寿图》,作者为姚文瀚。此文物的重新定名和图像分析,弥补了崇庆皇太后八旬庆典图的缺失,增强了崇庆皇太后庆寿图的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6541 崇庆皇太后八旬 慈宁宫 寿安宫 姚文瀚 嘉庆图
原文传递
从“汉宫乞巧”到“耕织垂范”--清代宫廷绘画对七夕图式的延续与重建
2
作者 付阳华 潘莹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9-46,共8页
七夕节令画现存最早为五代、北宋时期的《乞巧图》,至明代仇英款《汉宫乞巧图》形成母本,一般有女性、高楼、宫苑、穿针、曝衣、磨喝乐等固定的图像元素组成这种图式在清代得到延续也发生了变化在姚文瀚《七夕图》中,除投针乞巧外,更表... 七夕节令画现存最早为五代、北宋时期的《乞巧图》,至明代仇英款《汉宫乞巧图》形成母本,一般有女性、高楼、宫苑、穿针、曝衣、磨喝乐等固定的图像元素组成这种图式在清代得到延续也发生了变化在姚文瀚《七夕图》中,除投针乞巧外,更表现了天作婚姻、男耕女织、祈求丰收的耕织典范,以及莲(连)生贵子、君子六艺等表演性质的情节,而图中的崇楼形象和人物动作应受到了宫廷承应戏的视觉启发_《七夕图》用清代的道德教化标准、宫廷礼仪对节令习俗进行了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夕图式 清代宫廷绘画 姚文瀚《七夕图》 承应戏
原文传递
乾隆朝文人雅集题材画作
3
作者 赵琰哲 《中华书画家》 2014年第8期110-115,共6页
作为满族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乾隆帝注重书画收藏且重视诗文修养。在其亲力支持下,乾隆朝宫廷绘画达到前所未有的兴盛,画家众多,画题多样。最能代表院画特色的当属人物画创作,而其中诸多表现文人生活情趣的文人雅集题材画作尤其引人注... 作为满族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乾隆帝注重书画收藏且重视诗文修养。在其亲力支持下,乾隆朝宫廷绘画达到前所未有的兴盛,画家众多,画题多样。最能代表院画特色的当属人物画创作,而其中诸多表现文人生活情趣的文人雅集题材画作尤其引人注目。一、以古为新—乾隆朝文人雅集题材画作对古画的临仿富有诗书修养的文士举行雅集,共同参与勘书、赏画、奏琴、弄棋等清雅活动,无疑是怡情养性的乐事。乾隆内府所作诸多文人雅集题材画作的一大突出特点,即在画题选择上多以历史中著名的雅集活动为主要描绘对象,而在画面表现上多根据内府收藏的前代古画临仿而来。在乾隆帝丰盈的内府收藏中,留存有历史上多次重要的文人雅集活动的画本。画院画家据此进行了诸多临仿与再创作。1.《十八学士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雅集 西园雅集图 丁观鹏 乾隆帝 姚文瀚 乾隆朝
原文传递
庆典荣光
4
作者 唐诗 《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 2019年第11期38-41,共4页
历朝历代多有纪实画作传世,只因几乎每个帝王都想自己治下的繁华盛世留给后人知。其中,清代帝王尤为好此。在满清近300年的统治历史上,留下了许多场面宏大、气势磅礴且又描摹精巧、细致入微的纪实绘画作品。尤其当每逢大事件时,由画家... 历朝历代多有纪实画作传世,只因几乎每个帝王都想自己治下的繁华盛世留给后人知。其中,清代帝王尤为好此。在满清近300年的统治历史上,留下了许多场面宏大、气势磅礴且又描摹精巧、细致入微的纪实绘画作品。尤其当每逢大事件时,由画家的眼睛和手去记录,似乎已成了各种仪式、盛典上不可或缺的工作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雍正帝 宫廷画家 姚文瀚 光绪皇帝 紫光阁 先农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