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姚最《续画品》成书与流传考略 被引量:5
1
作者 韩刚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9-14,共6页
姚最《续画品》为"续"谢赫《画品》之作,对其成书与流传经过,学界论之甚略,通过梳理该书现存各本流传情况与内容对照,本文认为成书于梁代,时姚最尚不满16岁,是为少作;姚最19岁入周后对少作进行了修订,是为定本。少作与定本一... 姚最《续画品》为"续"谢赫《画品》之作,对其成书与流传经过,学界论之甚略,通过梳理该书现存各本流传情况与内容对照,本文认为成书于梁代,时姚最尚不满16岁,是为少作;姚最19岁入周后对少作进行了修订,是为定本。少作与定本一并流传,约至南宋郑樵时代以后合流为现今通行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最 《续画品》 少作 定本
下载PDF
姚最《续画品》美学思想初探 被引量:3
2
作者 鲍江华 《浙江学刊》 CSSCI 2002年第2期220-223,共4页
姚最与谢赫同样以“六法”作为绘画批评的基本标准 ,之所以在品评上产生分歧 ,主要是因为谢赫囿于齐梁宫廷审美趣味 ,一味要求画家“六法”“兼善”、“该备形妙” ;而姚最在品评中则以“气韵生动”为最高美学原则 ,对“六法”的把握具... 姚最与谢赫同样以“六法”作为绘画批评的基本标准 ,之所以在品评上产生分歧 ,主要是因为谢赫囿于齐梁宫廷审美趣味 ,一味要求画家“六法”“兼善”、“该备形妙” ;而姚最在品评中则以“气韵生动”为最高美学原则 ,对“六法”的把握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姚最“心师造化”的命题以儒家的社会功能论为出发点 ,虽强调“心”与“造化”融为一体 ,但与庄子的“心斋”、“坐忘”却并无必然联系。姚最从“心师造化”出发 ,不满贵书贱画的现象 ,并对书法可能给绘画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提出了警示。“心师造化”填补了“六法”作为我国绘画创作和批评理论总的纲领和体系的缺陷 ,与“气韵生动”相辅相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最 《续画品》 美学思想 谢赫 六法 心师造化
下载PDF
姚最“心师造化”论的绘画美学意义探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孙海平 李杨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8期64-66,共3页
姚最在《续画品》中提出的"心师造化"是对前人美学思想的提炼和升华,也是对中国画创作精神的继承与发展。"心师造化"既体现了重"神似"不轻"形似"的绘画宗旨,又揭示了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强调... 姚最在《续画品》中提出的"心师造化"是对前人美学思想的提炼和升华,也是对中国画创作精神的继承与发展。"心师造化"既体现了重"神似"不轻"形似"的绘画宗旨,又揭示了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强调在审美体验中实现思想和意识的升华,为中国画创作提供了一种新的审美体验方向和审美价值取向,并对后世绘画理论和创作实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心师造化"乃承前启后之妙论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最 心师造化 气韵 精神 审美体验
下载PDF
浅谈姚最及其《续画品》 被引量:1
4
作者 夏如春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0年第8期89-90,共2页
姚最与谢赫同样以"六法"作为绘画批评的基本标准,二人之所以在品评上产生分歧,主要是因为审美趣味的差异。姚最在儒家思想熏陶下,以客观辩证的思维方式考虑主客观世界的关系,对中国绘画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关键词 《续画品》 姚最 绘画发展 基本标准 “六法” 审美趣味 客观世界 思维方式
下载PDF
姚最《续画品录》浅谈 被引量:2
5
作者 温肇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1982年第1期38-40,21,共4页
(一)南齐·谢赫《古画品录》,在中国美学史、美术史、绘画史或者艺术批评史上,是一部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完整性和系统性的绘画批评巨著,对于后代发生过重大和深远影响,特别对后代开展艺术的批评并总结成书,起着典范和启发作用。因而... (一)南齐·谢赫《古画品录》,在中国美学史、美术史、绘画史或者艺术批评史上,是一部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完整性和系统性的绘画批评巨著,对于后代发生过重大和深远影响,特别对后代开展艺术的批评并总结成书,起着典范和启发作用。因而,它享有极高的声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最 续画品录 谢赫 顾恺之 《古画品录》 焦宝愿 僧珍 姚昙度 张彦远 绘画批评 绘画评论 安岐 郭若虚
下载PDF
姚最对谢赫绘画美学思想的继承与创新 被引量:1
6
作者 冯能锋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125-126,共2页
南齐谢赫《古画品录》作为第一部绘画品评论著,以绘画"六法"品论齐梁画家,稍后姚最在谢赫的基础上写下《续画品录》,两部著作均是当时影响重大的论绘画美学名著。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两位画家各自著作中关于绘画美学的共同审美观... 南齐谢赫《古画品录》作为第一部绘画品评论著,以绘画"六法"品论齐梁画家,稍后姚最在谢赫的基础上写下《续画品录》,两部著作均是当时影响重大的论绘画美学名著。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两位画家各自著作中关于绘画美学的共同审美观念,第二部分从三个方面论述姚最在品评绘画、作品上对谢赫的继承发展,第三部分讨论谢姚二人对顾恺之绘画评价不一的原因,说明姚最的突破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赫 姚最 绘画美学 继承 创新
下载PDF
谢赫和姚最绘画美学中的批评理论 被引量:1
7
作者 樊波 《书画艺术》 1999年第1期5-7,共3页
虽然中国书画美学与书画创作的发展是同步的,但直至现在,学术界还没有一部完整、系统的书画美学史问世。新近,樊波撰写了《中国书画美学史纲》,填补了这项空白。这部50万言的煌煌巨著,首次将中国的绘画美学和书法美学作为一个整体进行... 虽然中国书画美学与书画创作的发展是同步的,但直至现在,学术界还没有一部完整、系统的书画美学史问世。新近,樊波撰写了《中国书画美学史纲》,填补了这项空白。这部50万言的煌煌巨著,首次将中国的绘画美学和书法美学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史”的考察,系统而深入地阐发了中国书画美学的概念、范畴、命题以及由此而构成的书画美学逻辑发展史,它在揭示中国书画美学堂奥的同时,又融合了现代西方哲学和美学的某些见解和观点。实际上,该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中西文化和美学相互阐释、相互对话的一次尝试,就是在这种相互阐释、相互对话中以求达到美学普遍性“共识”的一次努力,同时也是争取在这种普遍性高度上将中国美学的理论内涵和独特魅力加以彰显的一次探索。本刊将遴选这一最新成果的部分章节在今年刊出,以使读者先睹为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美学 谢赫 书画美学 画品 批评理论 绘画艺术 批评家 中国书画 姚最 艺术标准
下载PDF
姚最《续画品录》浅谈
8
作者 温肇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82年第1期38-40,21,共4页
(一)南齐·谢赫《古画品录》,在中国美学史、美术史、绘画史或者艺术批评史上,是一部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完整性和系统性的绘画批评巨著,对于后代发生过重大和深远影响,特别对后代开展艺术的批评并总结成书,起着典范和启发作用。因而... (一)南齐·谢赫《古画品录》,在中国美学史、美术史、绘画史或者艺术批评史上,是一部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完整性和系统性的绘画批评巨著,对于后代发生过重大和深远影响,特别对后代开展艺术的批评并总结成书,起着典范和启发作用。因而,它享有极高的声誉。从谢赫生活的齐、梁时代到清末大约一千三、四百年间,历代艺术批评的开展和它的总结成书,为数甚多,就他们的内容来说,可以分为下列四类:一、从内容到体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最 续画品录 谢赫 顾恺之 《古画品录》 焦宝愿 姚昙度 僧珍 张彦远 绘画批评 绘画评论 安岐 郭若虚
下载PDF
剖析姚最《续画品》中“文变今情”的美学思想
9
作者 谢倩玉 孙晓昕 《美术教育研究》 2022年第7期70-71,共2页
姚最在《续画品》中提出:“虽质沿古意,而文变今情。”这句话是对绘画中“文”与“质”关系的进一步思考和阐述。姚最认为,对于绘画创作来说,内涵(质)是传承前代的,而表现形式(文)则是与时俱进、不断变化的。姚最提出的“文变今情”从... 姚最在《续画品》中提出:“虽质沿古意,而文变今情。”这句话是对绘画中“文”与“质”关系的进一步思考和阐述。姚最认为,对于绘画创作来说,内涵(质)是传承前代的,而表现形式(文)则是与时俱进、不断变化的。姚最提出的“文变今情”从侧面体现出他对绘画创新发展的重视。这一思想对于后人研究当下绘画艺术及其发展具有指导性和启发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最 续画品 文变今情 创新发展
下载PDF
姚最生卒与《续画品》成书年代考
10
作者 陈祎玮 《中国书画》 2020年第12期10-12,共3页
一、姚最生卒考南朝姚最的《续画品》为现存中国古代美术文献中第二部人物品评著作,继谢赫《古画品录》之后对宋、齐、梁三朝画家进行相关品评。这部著作对研究此时期美术史、绘画发展情况及品评术语等相关问题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一、姚最生卒考南朝姚最的《续画品》为现存中国古代美术文献中第二部人物品评著作,继谢赫《古画品录》之后对宋、齐、梁三朝画家进行相关品评。这部著作对研究此时期美术史、绘画发展情况及品评术语等相关问题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续画品》作者姚最的生卒年代,历来著录言之不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品评 《古画品录》 中国古代美术 生卒年代 成书年代 姚最
下载PDF
姚最及其《续画品》的写作再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倪志云 倪纯如 《美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12,共10页
南朝画评著作《续画品》的作者姚最,可以确定是名医姚僧垣之子。姚最应是在十七八岁时奉梁元帝旨意撰写《续画品》,后来在北朝又有所修订。姚最博通经史,勤于著述,有多种著作见于著录,但流传下来的只有《续画品》。
关键词 姚最 《续画品》 梁元帝
原文传递
李嗣真《续画品录》辑考
12
作者 陈祎玮 《艺术探索》 2024年第2期45-51,共7页
现存李嗣真《续画品录》一卷系托名伪书,而原书早佚。由于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序》中记其书为“空录人名”,后世诸多学者认为此书在唐时就已不存。但朱景玄原意并非如此,李嗣真原书在唐代依然流通。《唐朝名画录》不仅征引李嗣真书中... 现存李嗣真《续画品录》一卷系托名伪书,而原书早佚。由于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序》中记其书为“空录人名”,后世诸多学者认为此书在唐时就已不存。但朱景玄原意并非如此,李嗣真原书在唐代依然流通。《唐朝名画录》不仅征引李嗣真书中品评条目,其后又列《续画品录》中二十五名画作不存无法定品的画家名姓。其后,《历代名画记》《尚书故实》《类说》诸书多有征引李嗣真书条目,李嗣真原书亡佚时间当晚于宋代。今见《续画品录》伪书约出现于南宋理宗年间(1225—1264年)至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其后成为通行本流布于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嗣真 《续画品录》 版本 姚最
下载PDF
“不复区别其优劣”考释 被引量:1
13
作者 韩刚 廖奇琦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共5页
北宋中晚期以前国族画品史中,分品列传、高下必铨为流行风气,姚最《续画品》因率先提出"不复区别其优劣"而外于这种风气,何以?通过较详细考察,本文认为这与姚最报答萧梁皇室对姚氏家族的知遇之恩关系密切,而为害甚大。
关键词 姚最 湘东王 《续画品》
下载PDF
《易传》与唐代画论 被引量:1
14
作者 付中承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54-155,共2页
关键词 《易传》 中国画论 唐代 《历代名画记》 《续画品》 《画品》 文学作品 姚最
下载PDF
“审问既然传笔法,秘之无泄于户庭”考释
15
作者 韩刚 《艺术探索》 2019年第6期18-28,共11页
梁元帝《山水松石格》为六朝重要山水画论篇章,成书后不知所踪,直到北宋末年韩拙《山水纯全集》引用方重现于世,而进入画学史。须要追问的是,梁元帝至北宋末近600年间,何以《山水松石格》秘而不宣?《山水松石格》乃名画家梁元帝写给书... 梁元帝《山水松石格》为六朝重要山水画论篇章,成书后不知所踪,直到北宋末年韩拙《山水纯全集》引用方重现于世,而进入画学史。须要追问的是,梁元帝至北宋末近600年间,何以《山水松石格》秘而不宣?《山水松石格》乃名画家梁元帝写给书画理论家姚最之书札,因奉行儒家忠信之教的姚最及后嗣践行文末“审问既然传笔法,秘之无泄于户庭”叮嘱,而被秘藏。直至士族淡出、士风堕落之盛中晚唐五代时始逸出,于北宋复古、考古与集古风气中进入画史,流传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元帝 《山水松石格》 姚最 《续画品》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画论中的艺术批评思想
16
作者 凌继尧 《美术大观》 2015年第6期33-39 32,32,共8页
谢赫的《古画品录》和姚最的《续画品》树立了我国艺术批评的范例。谢赫和姚最把自己的艺术理论和对具体画家作品的评价结合起来,在批评中有碰撞,有争鸣,这不仅是艺术批评家理论表达方式的转变,而且是艺术批评家思维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 艺术批评 姚最 谢赫 续画品 画论 《古画品录》 迁想妙得 气韵生动 《历代名画记》 师造化
下载PDF
师造化 得心源--兼谈我的绘画观(上)
17
作者 解安宁 《新西部(中旬·理论)》 2016年第8期F0003-F0004,共2页
唐张躁有名言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言极简,意极深。“师造化”论可远溯至谢赫“六法”论中的“应物象形”、“随类赋彩”,以及五代姚最提出的“立万象于胸怀”及“心师造化”的理论。
关键词 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绘画观 “应物象形” “随类赋彩” “六法” 心师造化 姚最
下载PDF
从谢姚之异看魏晋到唐代的画论发展
18
作者 崔怡 《艺术探索》 2007年第4期47-47,50,共2页
在评价东晋大画家顾恺之时,谢赫与姚最同样以"六法"作为绘本标准,却产生很大的分歧,主要是因为谢赫囿于齐梁宫廷审美趣味,一味要求画家"六法"均具和"该备形妙";而姚最在品评中则以"气韵生动"... 在评价东晋大画家顾恺之时,谢赫与姚最同样以"六法"作为绘本标准,却产生很大的分歧,主要是因为谢赫囿于齐梁宫廷审美趣味,一味要求画家"六法"均具和"该备形妙";而姚最在品评中则以"气韵生动"为最高美学原则,对"六法"的把握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到了唐代,张彦远等人对顾恺之作出了更加客观公正的评价,也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古代画论。本文从谢赫和姚最的矛盾入手,试分析从魏晋到唐画论的变革发展,以及对中国绘画史产生的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赫 姚最 顾恺之 六法 画论
下载PDF
“气韵生动”刍议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三弟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81年第4期34-38,82,共6页
“气韵生动”系“六法”中的一法,为中国古典绘画理论的核心问题。自六朝谢赫提出后,为历代的画家和画论家们所注意。他们根据各自的审美观点,对其作这样那样的阐述。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弄清“气韵生动”的实质。
关键词 气韵生动 六法 骨法用笔 姚最 书法用笔 谢赫 郭若虚
下载PDF
张彦远论顾恺之 被引量:1
20
作者 温肇桐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1983年第1期9-11,共3页
(一) 东晋大画家顾恺之(348—409),字长康,小字虎头,江苏无锡人。后人对他艺术所作的评论,在现存文献资料中,较为完整的,首推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成书于532年即梁武帝萧衍中大通四年后)。谢赫列顾于“六品”中的第三品南齐画家姚昙... (一) 东晋大画家顾恺之(348—409),字长康,小字虎头,江苏无锡人。后人对他艺术所作的评论,在现存文献资料中,较为完整的,首推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成书于532年即梁武帝萧衍中大通四年后)。谢赫列顾于“六品”中的第三品南齐画家姚昙度下,毛惠远上,说顾“除体精微,笔无妄下。但迹不逮意,声过其实。”稍前于谢赫的后魏孙畅之《述画记》,也对顾有所评论,但原书已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彦远 谢赫 历代名画记 昙度 《古画品录》 姚最 中大通 贞观公私画录 续画品 萧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