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闻媒体人的职业道德缺失现象初探——以“姚贝娜事件”为例
1
作者 姜兰 张丽 《新闻研究导刊》 2017年第7期53-53,66,共2页
在这个充满活力的转型社会中,部分新闻媒体人为了迎合公众的窥探欲望丧失了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和伦理界限。正因为如此,就更需要新闻媒体人坚守职业道德底线,在满足公众知情权和保护个人隐私权之间找到平衡点。同时,也通过对"姚贝娜... 在这个充满活力的转型社会中,部分新闻媒体人为了迎合公众的窥探欲望丧失了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和伦理界限。正因为如此,就更需要新闻媒体人坚守职业道德底线,在满足公众知情权和保护个人隐私权之间找到平衡点。同时,也通过对"姚贝娜事件"的真实写照,反映出新闻媒体人作为"船头瞭望者"的责任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媒体人 职业道德 姚贝娜事件” “船头瞭望者”
下载PDF
李小文与姚贝娜之死——基于网络舆情的导向对比
2
作者 张祖群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6年第2期246-253,共8页
以李小文与姚贝娜之死作为两种不同的认知样本,对比分析媒体介入公共认知的差异。从媒体伦理角度分析,'姚贝娜事件'是被媒介绑架呈现的一种后现代话语;从媒体缅怀角度分析,李小文则被塑造成一个被遗忘的扫地僧,同时被书写成一个... 以李小文与姚贝娜之死作为两种不同的认知样本,对比分析媒体介入公共认知的差异。从媒体伦理角度分析,'姚贝娜事件'是被媒介绑架呈现的一种后现代话语;从媒体缅怀角度分析,李小文则被塑造成一个被遗忘的扫地僧,同时被书写成一个'科学超人'。不同的媒体导向往往产生不同的社会反响。网络对于舆论的引导是很脆弱的,往往瞬息万变,不可预知。基于网络舆情理论,本文将讨论三个没有终极答案的学术问题:1我们这个社会到底是需要科学家还是歌星?2悲哀于谁的不朽?3网络舆情如何传递正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小文 姚贝娜 网络舆情 媒介 公共认知
下载PDF
自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舆情应对——以《深圳晚报》卷入姚贝娜媒体事件为例
3
作者 钟克勋 么洺浚 《新闻论坛》 2015年第2期62-66,共5页
长期以来,传统媒体总是抱着"我有媒体,我怕谁"的思想观念,"养尊处优"。自恃占有强势话语权,只注重监督别人,报道社会各种道德危机,而对自己的危机却以无所谓而视之。但在姚贝娜事件中,人们对媒体职业道德的审判,却... 长期以来,传统媒体总是抱着"我有媒体,我怕谁"的思想观念,"养尊处优"。自恃占有强势话语权,只注重监督别人,报道社会各种道德危机,而对自己的危机却以无所谓而视之。但在姚贝娜事件中,人们对媒体职业道德的审判,却给转型时期的传统媒体上了很现实的一课。随着自媒体的普及,公民新闻的舆论影响越来越大,因此,传统媒体需彻底转变固有观念,放下"自大"的架子,在报道监督别人的同时,也应多多地观照自身的行为伦理,并树立敏感的舆情意识,再抢抓新闻的职业行为中注意规避危机风险,这样媒体才能维护自己良好的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晚报 姚贝娜 舆情应对 媒体事件
下载PDF
从新闻伦理角度看全媒体环境下的受众行为——以姚贝娜事件引发的新闻伦理之争为例
4
作者 李天一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第7期99-,108,共2页
"每逢大事争伦理"成了新闻界面对突发情况报道常有的剧情。此类报道中最易出现新闻伦理失范的情况,而往往又会在是满足受众知情权还是消费当事人上面引起争议。本文将以"姚贝娜离世及《深圳晚报》‘偷拍门’"为例,... "每逢大事争伦理"成了新闻界面对突发情况报道常有的剧情。此类报道中最易出现新闻伦理失范的情况,而往往又会在是满足受众知情权还是消费当事人上面引起争议。本文将以"姚贝娜离世及《深圳晚报》‘偷拍门’"为例,从新闻伦理角度对新闻从业者的新闻伦理加以批评、分析,更力争通过列举受众新闻伦理缺失的表现,阐明其缺失的原因,并给出提高受众新闻伦理水平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贝娜事件 新闻伦理 全媒体环境
下载PDF
姚贝娜版《菩萨蛮》的音乐分析
5
作者 黄雅倩 《黄河之声》 2018年第5期39-39,共1页
《菩萨蛮》是《后宫·甄嬛传》的插曲,由姚贝娜演唱,歌词选自唐代花间派词人温庭筠的代表词作《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此词写女子起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以及妆成后的情态,全词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
关键词 《菩萨蛮》 姚贝娜 音乐分析
下载PDF
姚贝娜版《菩萨蛮》的音画分析
6
作者 黄雅倩 《黄河之声》 2018年第6期63-63,共1页
《菩萨蛮》是《后宫·甄嬛传》的插曲,由姚贝娜演唱,歌词选自唐代花间派词人温庭筠的代表词作《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姚贝娜温婉的音色与此词完美融合,将听众带入凄凉、寂寥的意境当中。
关键词 《菩萨蛮》 姚贝娜 音画分析
下载PDF
场域视野下的新闻伦理——以姚贝娜遗体偷拍事件为例 被引量:5
7
作者 朱青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第8期73-74,共2页
年初,中国歌星姚贝娜遗体被媒体偷拍事件经过发酵后,当事者很快被推到风口浪尖上。作为媒体工作实际参与者,个人认为比判断伦理道德更重要的是如何理解事件本身,用经典理论范式,如新闻场域等剖析事件背后的文化潜意识是理解事件的途径... 年初,中国歌星姚贝娜遗体被媒体偷拍事件经过发酵后,当事者很快被推到风口浪尖上。作为媒体工作实际参与者,个人认为比判断伦理道德更重要的是如何理解事件本身,用经典理论范式,如新闻场域等剖析事件背后的文化潜意识是理解事件的途径之一。此外,包括借鉴世界各国的新闻伦理对中国新闻报道进行反思和净化也是新闻伦理建设的题中之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贝娜 场域 新闻伦理 布迪厄 美国职业记者协会
下载PDF
论姚贝娜歌曲的美学追求及其文化地理根源 被引量:1
8
作者 邹建军 《兰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13,共9页
姚贝娜是当代中国乐坛具有高度创造性的歌唱家,并不只是一位"流行歌手",因为她对声乐艺术具有高度的敏感与高度的创造,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点与美学追求。她虽然离开了我们,而音乐的天使与艺术的精灵会永远在天堂歌唱,也将永... 姚贝娜是当代中国乐坛具有高度创造性的歌唱家,并不只是一位"流行歌手",因为她对声乐艺术具有高度的敏感与高度的创造,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点与美学追求。她虽然离开了我们,而音乐的天使与艺术的精灵会永远在天堂歌唱,也将永远在人间伴随着我们。其独特的美学追求和艺术风格,与她出生与成长的江汉大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正是长江汉水的纵横之势让其歌声丰富深厚而变化多端,正是白云黄鹤的开阔大气让其歌声深沉厚重而又奇诡浪漫。她的歌曲演绎为当代中国的文化地理学与文学地理学批评提供了一个典型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贝娜 音乐天使 艺术精灵 美学追求 江汉地理
下载PDF
社会责任视角下记者的职业道德缺失——从“姚贝娜事件”谈起 被引量:3
9
作者 邵羽西 《新闻世界》 2015年第6期277-278,共2页
作为新闻生产的主体,记者在向受众传递信息的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桥梁作用。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受众对新闻信息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这一过程中,新闻报道出现了诸多有悖于社会责任原则的问题。本文从社会责任论角度出发,以&q... 作为新闻生产的主体,记者在向受众传递信息的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桥梁作用。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受众对新闻信息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这一过程中,新闻报道出现了诸多有悖于社会责任原则的问题。本文从社会责任论角度出发,以"姚贝娜事件"为例,剖析了记者在新闻采访中有悖社会责任的行为,并探讨其原因,以期引起新闻记者对此问题的关注,规范新闻采访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责任 记者 姚贝娜事件
下载PDF
从记者偷拍姚贝娜遗体事件看媒体侵权
10
作者 李国辉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第7期106-,共1页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以及媒体的发展,新闻侵权已成为一般侵权的重要形态。本文以记者偷拍姚贝娜遗体事件为例,探讨新闻侵权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存在的缺陷。
关键词 新闻侵权 姚贝娜 媒体自律
下载PDF
《我用所有报答爱》两种演唱版本的比较分析
11
作者 张敏 《当代音乐》 2017年第22期87-88,共2页
《夜宴》是著名导演冯小刚的电影,《夜宴》的故事讲述了在五代十国,战争硝烟弥漫的年代,一场千年中国历史中出现的权力争夺的宫闱政变。电影情节跌宕起伏,《我用所有报答爱》是电影《夜宴》的片尾曲。张靓颖版温婉多情,自然古朴;姚贝娜... 《夜宴》是著名导演冯小刚的电影,《夜宴》的故事讲述了在五代十国,战争硝烟弥漫的年代,一场千年中国历史中出现的权力争夺的宫闱政变。电影情节跌宕起伏,《我用所有报答爱》是电影《夜宴》的片尾曲。张靓颖版温婉多情,自然古朴;姚贝娜版大气磅礴,悲壮凄美。两个版本各有千秋,我从演唱处理方面对这两个版本进行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用所有报答爱 电影音乐 张靓颖 姚贝娜
下载PDF
现今我国新闻记者的舆论形象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律 陈沭文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第15期254-255,共2页
新闻记者,曾是社会进步的代名词之一,然而近年来,他们却常常成为社会舆论争论的主角,其形象常常被打上"道德败坏"、"权利侵犯"、"无人性关怀"的标签。究其原因,是在社会转型的震荡期,部分记者的道德失范... 新闻记者,曾是社会进步的代名词之一,然而近年来,他们却常常成为社会舆论争论的主角,其形象常常被打上"道德败坏"、"权利侵犯"、"无人性关怀"的标签。究其原因,是在社会转型的震荡期,部分记者的道德失范行为给公众留下了负面印象,加之公众媒介素养的普遍缺失,形成了对记者的习惯性偏见与谴责。我国社会合力重构新闻记者的形象已是一个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者形象 舆论 姚贝娜病逝报道 道德失范 公众媒介素养
下载PDF
歌曲《菩萨蛮》两种演唱版本的阐释
13
作者 徐倩 《艺海》 2019年第1期31-33,共3页
《菩萨蛮》是电视剧《后宫·甄嬛传》中的插曲,是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代表作。这首歌曲曾被诸多人翻唱,其中以姚贝娜、刘欢所演唱的版本最具特色。在演唱风格方面姚贝娜版清灵柔婉、刘欢版沉郁深情。在演唱技巧方面姚贝娜是民族唱法... 《菩萨蛮》是电视剧《后宫·甄嬛传》中的插曲,是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代表作。这首歌曲曾被诸多人翻唱,其中以姚贝娜、刘欢所演唱的版本最具特色。在演唱风格方面姚贝娜版清灵柔婉、刘欢版沉郁深情。在演唱技巧方面姚贝娜是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跨界演唱的典型代表,擅长气声和真假声转换处理,声音清澈柔美;刘欢声音浑厚刚劲,惯用"哭泣式"鼻腔音气息沉稳冗长,挥洒自如的演唱极富感染力。同词同曲,却因歌者自身对歌曲不同的解读,音乐技巧不同的表达和对音乐情绪不同的倾泻,使歌曲的演绎碰撞出绚烂多元的火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刘欢 姚贝娜 演唱技巧 演唱风格
下载PDF
励志节目里必须出现的绿叶
14
作者 封艳 汪文静 《家人》 2013年第11期55-56,共2页
励志类的节目,最不能少的就是励志类选手。罹患重病、生世坎坷,这些遭遇都成为官方前期宣传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 音乐艺术 艺术工作者 姚贝娜 歌星
原文传递
讲好故事才能让电视新闻节目更好看——以电视新闻专题《给你一双明亮的眼睛》为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肖洋 《才智》 2015年第11期352 354-352,354,共2页
制作电视新闻节目时,记者需要考虑电视新闻节目如何吸引人,如何才能持续抓住观众的眼球而不让他换频道。归根到底就是如何给节目一个持续的动力。电视新闻节目的叙事是一种流动的状态,要不断往前推进,而不能停滞不前。因此节目同样也存... 制作电视新闻节目时,记者需要考虑电视新闻节目如何吸引人,如何才能持续抓住观众的眼球而不让他换频道。归根到底就是如何给节目一个持续的动力。电视新闻节目的叙事是一种流动的状态,要不断往前推进,而不能停滞不前。因此节目同样也存在着有吸引力的开头、丰满的发展、推向极端的高潮和耐人寻味的结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专题 故事 姚贝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