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姜黄素及其纳米制剂治疗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楠 赵明宇 +5 位作者 楚天云 樊巧 刘晓莹 张家豪 寇赵淅 张向东 《中国医药导刊》 2024年第2期155-159,共5页
关节炎是发生于关节及关节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为一种常见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关节炎的治疗主要通过药物、物理、手术等手段缓解患者症状,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治疗关节炎的药物主要为非甾体抗炎药,但此类药物有一定的... 关节炎是发生于关节及关节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为一种常见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关节炎的治疗主要通过药物、物理、手术等手段缓解患者症状,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治疗关节炎的药物主要为非甾体抗炎药,但此类药物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影响长期使用。姜黄素具有降血脂、抗炎、抗氧化、镇痛、抗肿瘤等作用,大量药理研究表明,姜黄素在治疗关节炎方面具有极大潜力。但姜黄素存在水溶性差、稳定性差、生物利用度低等缺点,严重限制了其治疗关节炎的疗效和临床应用。研究表明,纳米制剂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大大提高姜黄素的疗效。本研究从姜黄素治疗关节炎的作用机制、姜黄素生物利用度、姜黄素纳米制剂治疗关节炎等方面,对姜黄素、姜黄素纳米制剂治疗关节炎的最新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姜黄素及其纳米制剂治疗关节炎,以及其他中药材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姜黄素制剂 纳米制剂 关节炎
下载PDF
基于斑马鱼模型的水溶性姜黄素制剂抗血栓和抗炎活性研究
2
作者 李宏龙 王明明 +3 位作者 金子恒 徐小松 王迪 於春峰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23年第10期2172-2178,共7页
目的基于斑马鱼模型探究水溶性姜黄素制剂对血栓形成和炎症消退的作用。方法随机挑选受精后3 d的斑马鱼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对照组、水溶性姜黄素制剂(姜黄素质量分数为10%,125、250、500、1000、2000μg·mL^(−1))组、普通... 目的基于斑马鱼模型探究水溶性姜黄素制剂对血栓形成和炎症消退的作用。方法随机挑选受精后3 d的斑马鱼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对照组、水溶性姜黄素制剂(姜黄素质量分数为10%,125、250、500、1000、2000μg·mL^(−1))组、普通姜黄素(姜黄素质量分数为95%,125、250、500、1000、2000μg·mL^(−1))组,每组30尾。除对照组外,其余组使用花生四烯酸、脂多糖、五水合硫酸铜分别诱导建立血栓、细菌性炎症和神经性炎症模型。通过观察分析斑马鱼红细胞染色强度和炎症部位中性粒细胞个数来评价水溶性姜黄素制剂抑制血栓形成和抗炎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斑马鱼心脏红细胞染色强度明显减少(P<0.001)、炎症部位中性粒细胞个数明显增多(P<0.001);与模型组比较,水溶性姜黄素制剂≥250μg·mL^(−1)质量浓度时能显著抑制血栓形成、消退炎症,主要表现为斑马鱼心脏红细胞染色强度显著升高(P<0.001)、炎症部位中性粒细胞个数明显减少(P<0.05、0.01、0.001);姜黄素在≥1000μg·mL^(−1)时能显著抑制血栓形成(P<0.01、0.001),≥500μg·mL^(−1)时能显著消退炎症(P<0.05、0.01、0.001)。姜黄素为水溶性姜黄素制剂给药浓度2~8倍的条件下,才能达到相同的抑制血栓和炎症形成的效果。结论与普通姜黄素组比较,在相同给药浓度下,水溶性姜黄素制剂具有更好的抑制血栓形成和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水溶性姜黄素制剂 姜黄素 抗血栓 抗炎
原文传递
姜黄素及其制剂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彩云 易加明 +2 位作者 袁慧玲 陈卫东 鲁传华 《安徽医药》 CAS 2014年第1期1-3,共3页
姜黄素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但结构和溶解性特点导致其在体内吸收差、代谢快、生物利用度低。剂型改造是解决姜黄素应用缺陷的有效方法之一,该文对近年来姜黄素剂型的药代动力学特点进行综述,发现姜黄素制剂能有效改善姜黄素生物利用度低... 姜黄素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但结构和溶解性特点导致其在体内吸收差、代谢快、生物利用度低。剂型改造是解决姜黄素应用缺陷的有效方法之一,该文对近年来姜黄素剂型的药代动力学特点进行综述,发现姜黄素制剂能有效改善姜黄素生物利用度低的不足,并显示出较好的药代动力学特点。结合纳米技术将实现姜黄素制剂的多功能化,为姜黄素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姜黄素制剂 药代动力学 生物利用度
下载PDF
姜黄素脂质纳米粒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刘佳 闫昭芫 +2 位作者 郑思彤 甘力 柴惠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第2期202-204,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姜黄素脂质纳米粒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分泌一氧化氮(NO)与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新剂型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抑制作用。方法制备姜黄素脂质纳米粒,培养HUVEC细胞,随机分正常组、模型... 目的通过检测姜黄素脂质纳米粒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分泌一氧化氮(NO)与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新剂型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抑制作用。方法制备姜黄素脂质纳米粒,培养HUVEC细胞,随机分正常组、模型组、脂质纳米粒空载药组,三组剂量呈梯度的姜黄素脂质纳米粒药物组。10μg/LTNF—α刺激后,加入5-60mg/L姜黄素纳米制剂,用MTT增殖实验检测姜黄素脂质纳米粒对HUVEC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一氧化氮合酶(eNOS)与ICAM—1的基因表达水平;通过ELISA法观察ICAM-1的含量;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No表达量。结果MTT法检测显示5~30mg/L姜黄素脂质纳米粒对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当药物浓度为60mg/L时,活细胞数量有所减少。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eNOS表达量降低(P〈0.01),姜黄素脂质纳米粒预处理的HUVEC细胞可显著上调eNOS基因表达(P〈0.01),促进N0分泌量增多(P〈O.01);TNF-α引起的血管细胞粘附分子ICAM-1中mRNA的表达上升(P〈0.01);姜黄素脂质纳米粒预处理的HUVEC细胞ICAM-1mRNA表达量与血清中的ICAM-1蛋白含量比较较模型组有明显下降(P〈0.01)。结论姜黄素脂质纳米粒剂型制备成功,结果显示该剂型可以上调内皮细胞eNOS的表达、促进No的分泌、抑制TNF-α引起的子ICAM-1表达上升,从而发挥内皮细胞保护作用以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纳米制剂 一氧化氮合酶细胞间粘附分子VCAM-1
下载PDF
Preparation and evaluation of lipid-matrix nanocarrier co-delivery gene and sensibilizer to elevate docetaxel antitumor 被引量:1
5
作者 孟婷婷 李井泉 齐宪荣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CSCD 2014年第3期145-152,共8页
It is a promising treatment strategy to use a nanoparticle-based drug delivery system for cancer patients, which can simultaneously deliver multiple drugs or gene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rapy to induce synergistic eff... It is a promising treatment strategy to use a nanoparticle-based drug delivery system for cancer patients, which can simultaneously deliver multiple drugs or gene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rapy to induce synergistic effects and suppress drug resistance to the tumor. In this study, cationic nanostructured lipid carriers(cNLC) for co-loading anionic small-interfering RNAs(siRNA) and chemotherapeutic docetaxel(DTX) were prepared from different cationic lipids based on particle distribution and loading efficiency.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cNLC's positive targeting capacity, a novel peptide SP94 was bound to the surface of cNLC(SP94-cNLC). The cNLC showed good efficiency in loading siRNA and DTX. The SP94-cNLC revealed a better cytotoxicity compared with cNLC and Taxotere?, indicating that SP94 could successfully enhance the internalization capacity of nanoparticles to the liver cancer cells. This new type of cNLC is a potential vehicle when using in co-delivery of chemotherapeutics and siRNAs. The curcumin(CUR)/DTX co-delivery NLC could load both CUR and DTX in high efficiency and showed a sensibilization to DTX chemotherapy. The sensibilization was more obvious when it was used in the aggressive and resistant cancer cells. This CUR/DTX co-delivery system had good potential in treating cancer cells when chemotherapy drug showed little effect al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delivery system DOCETAXEL Small-interfering RNAs CURCUMIN PREPAR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