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姬塬西部地区长8_1致密储层特征及孔隙度演化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汪洋 李树同 +1 位作者 牟炜卫 闫灿灿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9-66,共8页
储层孔隙度演化分析是恢复储层致密化过程、明确储层致密化原因的有效手段。利用钻井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粒度分析等资料,在查明鄂尔多斯盆地姬塬西部地区长8_1致密储层特征的基础上,定量分析了其孔隙度演化过程。姬塬西部地区长... 储层孔隙度演化分析是恢复储层致密化过程、明确储层致密化原因的有效手段。利用钻井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粒度分析等资料,在查明鄂尔多斯盆地姬塬西部地区长8_1致密储层特征的基础上,定量分析了其孔隙度演化过程。姬塬西部地区长8_1储层岩性以细粒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储集空间以粒间孔、长石溶孔为主,孔隙结构较差,属于典型的低孔、低渗透致密储层。以薄片观察为基础,采用计点统计的方法恢复了成岩作用过程中孔隙度的演化,并定量求取了各成岩作用对孔隙度演化的贡献值。结果表明:姬塬西部地区长8_1储层砂岩初始孔隙度为41.35%,进入埋藏成岩阶段后,压实作用导致了孔隙度的不可逆降低,造成的孔隙度损失率为57.10%,胶结、交代作用造成的孔隙度损失率为32.55%,而后期溶蚀作用带来的孔隙度增加率为6.48%,微裂缝作用带来的孔隙度增加率为0.15%。计算所得长8_1储层砂岩孔隙度为7.02%,而实测孔隙度为7.12%,相对误差为1.40%,在合理范围之内。在姬塬西部地区,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造成的长8_1储层初始孔隙度损失率高达89.65%,因此,强压实、强胶结作用是导致该区长8_1储层致密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储层 孔隙度演化 长81储层 姬塬西部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西部地区长_6致密油储层砂体成因模式 被引量:8
2
作者 牟炜卫 李树同 闫灿灿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11,50,共7页
利用钻井岩心、测井曲线和岩石薄片等资料,通过单井分析、连井对比和平面验证的方法,在分析姬塬西部地区长_6致密油储层砂体类型、岩石学特征、物源特征、沉积环境及水动力条件的基础上,确定了鄂尔多斯盆地姬塬西部地区长_6砂体的成因... 利用钻井岩心、测井曲线和岩石薄片等资料,通过单井分析、连井对比和平面验证的方法,在分析姬塬西部地区长_6致密油储层砂体类型、岩石学特征、物源特征、沉积环境及水动力条件的基础上,确定了鄂尔多斯盆地姬塬西部地区长_6砂体的成因模式。研究表明:姬塬西部地区长_6砂体以细—极细粒的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具有北西—南东向条带状延伸展布和向盆进积的特点,砂体厚度薄、泥质含量高,河道侧向迁移性强,具有明显的多旋回性,垂向叠置性差,但平面连续性较好;同时,长_6期具有物源近、水体浅的特点,属于浅水三角洲沉积环境,是一个明显的水退过程。在上述沉积环境和湖平面缓慢震荡下降的沉积条件下,长_6期砂体形成了"缓慢震荡进积型"的沉积模式,而研究区砂体平面的展布规律也验证了这种沉积模式的合理性。该研究可为致密油勘探开发奠定一定的地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储层 浅水三角洲 成因模式 姬塬西部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