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发现合征姬蛙 被引量:5
1
作者 陈晓虹 陶立奎 +1 位作者 石灵 孟宪萍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89-90,共2页
报道了采自河南商城县的一种姬蛙科标本 ,与河南已记载的饰纹姬蛙 (Microhylaornata)比较差异显著 ,经鉴定为合征姬蛙 (M .mixtura)。该蛙在河南商城的发现 ,说明其分布范围不仅仅限于几个地区 ,可能为连续的带状分布。
关键词 姬蛙 合征姬蛙 河南省
下载PDF
粗皮姬蛙染色体组型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耿宝荣 高建民 蔡明章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0年第2期88-91,共4页
本文以骨髓为材料,利用蒸气固定法,研究了粗皮姬蛙(Microhyla butleri Boulenger)的染色体组型,即2n=22,NF=44,由8对(Nos.1,2,5,6,7,8,10,11)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和3对(Nos.3,4,9)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组成。大、小型染色体间无明显的分界线... 本文以骨髓为材料,利用蒸气固定法,研究了粗皮姬蛙(Microhyla butleri Boulenger)的染色体组型,即2n=22,NF=44,由8对(Nos.1,2,5,6,7,8,10,11)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和3对(Nos.3,4,9)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组成。大、小型染色体间无明显的分界线。未发现有异型性染色体。同时,与已报道的姬蛙科中几个种的染色体组型作了比较,初步讨论了它们染色体组型演化的可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皮姬蛙 姬蛙 染色体 组型 核型
下载PDF
小弧斑姬蛙在河南的发现 被引量:4
3
作者 陈晓虹 陶立奎 夏中荣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4-125,共2页
报道了采自河南商城的一种姬蛙标本,与河南已知的合征姬蛙(Microhyla mixtura)和饰纹姬蛙(M.ornata)差异明显,鉴定为小弧斑姬蛙(M.heymonsi)。商城应是该物种已知分布区的北界,其分布区已北伸至北亚热带。
关键词 姬蛙 小弧斑姬蛙 河南省
下载PDF
杀虫剂敌敌畏和除草剂丁草胺对饰纹姬蛙蝌蚪的急性毒性实验 被引量:21
4
作者 薛清清 姚丹 +3 位作者 黄泽宇 柯琦 温晓 耿宝荣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9-212,共4页
采用静态换水法研究了杀虫剂敌敌畏、除草剂丁草胺对饰纹姬蛙(Microhylaornata)蝌蚪的急性毒性影响。结果表明,杀虫剂敌敌畏对饰纹姬蛙蝌蚪的2 4- h、4 8 -h的半致死浓度(LC50 )分别为3 91μl/l和1 97μl/l;除草剂丁草胺对饰纹姬蛙蝌蚪... 采用静态换水法研究了杀虫剂敌敌畏、除草剂丁草胺对饰纹姬蛙(Microhylaornata)蝌蚪的急性毒性影响。结果表明,杀虫剂敌敌畏对饰纹姬蛙蝌蚪的2 4- h、4 8 -h的半致死浓度(LC50 )分别为3 91μl/l和1 97μl/l;除草剂丁草胺对饰纹姬蛙蝌蚪的2 4 - hLC50 和4 8- hLC50 分别为3. 37μl/l和1 88μl/l,饰纹姬蛙蝌蚪对丁草胺的敏感性稍大于敌敌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剂 除草剂 敌敌畏 丁草胺 两栖类 饰纹姬蛙蝌蚪 急性毒性
下载PDF
泽陆蛙和饰纹姬蛙蝌蚪不同热驯化下选择体温和热耐受性 被引量:10
5
作者 施林强 赵丽华 +1 位作者 马小浩 马小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65-471,共7页
用泽陆蛙(Fejervarya limnocharis)蝌蚪和饰纹姬蛙(Microhyla ornata)蝌蚪做研究模型,检测热驯化(20、25、30℃)对选择体温(Tsel)、低温耐受性(CTMin)、高温耐受性(CTMax)和耐受温度范围(VTR)的影响。结果显示,2种蝌蚪的Tsel既不受驯化... 用泽陆蛙(Fejervarya limnocharis)蝌蚪和饰纹姬蛙(Microhyla ornata)蝌蚪做研究模型,检测热驯化(20、25、30℃)对选择体温(Tsel)、低温耐受性(CTMin)、高温耐受性(CTMax)和耐受温度范围(VTR)的影响。结果显示,2种蝌蚪的Tsel既不受驯化温度的影响,也不存在种间差异;泽陆蛙蝌蚪的CTMin显著小于饰纹姬蛙蝌蚪,而CTMax和VTR则显著大于饰纹姬蛙蝌蚪;CTMin和CTMax随驯化温度的升高而升高,VTR则随驯化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研究结果表明,热驯化显著影响2种蝌蚪的CTMin、CTMax和VTR,而对2种蝌蚪的体温调定点无显著影响;这些热生物学特征对两种蝌蚪有效适应环境温度变化、利用资源、减少种间竞争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饰纹姬蛙 泽陆 蝌蚪 热驯化 选择体温 热耐受性
下载PDF
饰纹姬蛙求偶鸣声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韦力 邵伟伟 林植华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20,共7页
2012年5月,用SX950录音笔和Praat声音分析软件对浙江丽水繁殖季节饰纹姬蛙(Microhyla ornata)求偶鸣声进行录制和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饰纹姬蛙发出的求偶鸣声具有单一谐波鸣声结构、多脉冲(7、9~16)及纺锤形振幅等特征;所有鸣声主频率... 2012年5月,用SX950录音笔和Praat声音分析软件对浙江丽水繁殖季节饰纹姬蛙(Microhyla ornata)求偶鸣声进行录制和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饰纹姬蛙发出的求偶鸣声具有单一谐波鸣声结构、多脉冲(7、9~16)及纺锤形振幅等特征;所有鸣声主频率范围为1.22~4.09kHz(n=233),且由不同脉冲数组成的鸣声主频率平均值几近相等;叫声时程随脉冲数的增加而增大,脉冲时程在不同脉冲数鸣声中的大小几近相等,但最后一个脉冲的时程大小≤其他脉冲;脉冲间隔与叫声时程则刚好相反,即叫声时程越短,脉冲间隔就越大。在7个脉冲的鸣声中,其脉冲间隔最大,脉冲率最小;而在16个脉冲的鸣声中,脉冲间隔则最小,脉冲率最大。除7个脉冲和16个脉冲鸣声的脉冲率分别与其他鸣声存在显著性差异以外,随着叫声时程和脉冲数的增加,脉冲率也出现相应变化。在声强方面,除16个脉冲鸣声与其余所有的脉冲鸣声出现显著性差异以外,其他脉冲鸣声之间的两两比较差异不显著。丽水种群与其他5个地理种群(杭州、宣城、Karnoor、Bajipe和Padil)的鸣声特征比较显示饰纹姬蛙在不同地理种群的鸣声结构相似,而鸣声主频率、叫声时程、脉冲时程及脉冲率等在6个地理种群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差异。了解不同物种的声信号特征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动物通讯行为及其进化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尾类 求偶鸣声 饰纹姬蛙 叫声参数 种群比较
下载PDF
饰纹姬蛙的早期胚胎发育 被引量:12
7
作者 耿宝荣 温青 张秋金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17-21,共5页
本文报道了饰纹姬蛙的早期胚胎发育。自受精卵期到出水孔完善期共分25个时期,其发育进程及各时期胚胎的外形特征与四川狭口蛙基本相似,但其胚胎孵化的迟早差距较大。在水温21±0.5℃和24±0.5℃条件下,其胚胎发... 本文报道了饰纹姬蛙的早期胚胎发育。自受精卵期到出水孔完善期共分25个时期,其发育进程及各时期胚胎的外形特征与四川狭口蛙基本相似,但其胚胎孵化的迟早差距较大。在水温21±0.5℃和24±0.5℃条件下,其胚胎发育的全过程历时分别为76h56min和61h52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饰纹姬蛙 胚胎 发育
下载PDF
饰纹姬蛙早期胚胎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刘绍龙 宋志明 +3 位作者 张家藻 何明友 朱荃 李勇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3期323-329,共7页
研究了饰纹姬蛙(Microhylaornata)的早期胚胎发育.经雌雄成体腹腔注射LRH-A,促使其抱对、产卵.受精卵在水温27±0.5℃的条件下进行培养.结果表明:在我国的蛙类中,饰纹姬蛙是早期胚胎发育最为迅速... 研究了饰纹姬蛙(Microhylaornata)的早期胚胎发育.经雌雄成体腹腔注射LRH-A,促使其抱对、产卵.受精卵在水温27±0.5℃的条件下进行培养.结果表明:在我国的蛙类中,饰纹姬蛙是早期胚胎发育最为迅速的种类之一;胚体纵轴伸长出现在原肠末期;在鳃循环期即可明显地观察到尾循环;出水孔的形成始于鳃盖完成时的腹中部,并逐渐移向腹后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饰纹姬蛙 胚胎发育 细胞 两栖类动物
下载PDF
商城产合征姬蛙(Microhyla mixtura)的食性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史留功 石灵 +1 位作者 崔盛 孟艳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1期78-80,共3页
对商城合征姬蛙的食性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该成蛙主要捕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其中以鞘翅目、膜翅目昆虫为主,有益系数达95.08%.
关键词 合征姬蛙 食性 有益系数 两栖纲 昆虫
下载PDF
饰纹姬蛙7个Dmrt基因DM结构域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葛永斌 曹承和 聂刘旺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10-114,共5页
采用简并PCR技术扩增了饰纹姬蛙(Microhyla ornata)Dmrt基因的DM结构域,经分子克隆、SSCP和DNA序列分析,获得了该基因家族的7个成员并分别命名为MoDmrt1a、MoDmrt1b、MoDmrt3a1、MoDmrt3a2、MoDmrt3a3、MoDmrt3b和MoDmrt5.与不同进化地... 采用简并PCR技术扩增了饰纹姬蛙(Microhyla ornata)Dmrt基因的DM结构域,经分子克隆、SSCP和DNA序列分析,获得了该基因家族的7个成员并分别命名为MoDmrt1a、MoDmrt1b、MoDmrt3a1、MoDmrt3a2、MoDmrt3a3、MoDmrt3b和MoDmrt5.与不同进化地位其他动物相关的Dmrt基因进行比对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在系统进化上具有高度的保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饰纹姬蛙 DMRT基因 DM结构域 简并PCR 保守性
下载PDF
天台蛙和合征姬蛙的核型及其银染色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郭超文 董永文 詹少华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6-8,共3页
本文报道了天台蛙和合征姬蛙的核型和Ag-NOR_s。用骨髓细胞为实验材料,采用离心法或蒸气固定法制作染色体标本。结果:天台蛙2_n=26,由5对大型染色体和8对小型染色体组成,其中有2对st染色体,6对sm染色体和5对m染色体。 No.11染色体上有... 本文报道了天台蛙和合征姬蛙的核型和Ag-NOR_s。用骨髓细胞为实验材料,采用离心法或蒸气固定法制作染色体标本。结果:天台蛙2_n=26,由5对大型染色体和8对小型染色体组成,其中有2对st染色体,6对sm染色体和5对m染色体。 No.11染色体上有一恒定的次缢痕;合征姬蛙2n=24,包括6对大型染色体和6对小型染色体,除No.3为st染色体外,其余的均为m染色体。一对次缢痕位于No.9染色体长臂上。天台蛙和合征姬蛙的Ag-NoR_s分别位于No.11和No.9染色体的次缢痕区,未见有扩增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台 合征姬蛙 核型
下载PDF
泽蛙、日本林蛙、饰纹姬蛙不同地理居群的核型多样性 被引量:7
12
作者 钱晓薇 朱睦元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44-148,共5页
本文研究了温州地区的泽蛙、日本林蛙、饰纹姬蛙的核型 ,并分析了9个地理居群泽蛙的核型、4个地理居群日本林蛙的核型和3个地理居群饰纹姬蛙的核型。结果表明 ,不同地理居群的同种蛙均有相同的染色体数和核型模式。泽蛙、日本林蛙都为2n... 本文研究了温州地区的泽蛙、日本林蛙、饰纹姬蛙的核型 ,并分析了9个地理居群泽蛙的核型、4个地理居群日本林蛙的核型和3个地理居群饰纹姬蛙的核型。结果表明 ,不同地理居群的同种蛙均有相同的染色体数和核型模式。泽蛙、日本林蛙都为2n=26,NF=52,核模式5 +8 ;饰纹姬蛙2n=24,NF=48,核模式6 +6。但同一种蛙的不同地理居群之间在SM数目和顺序、次缢痕或随体的位置等都有所不同 ,说明不同地理居群的同种蛙的染色体具有丰富的多样性。故保护蛙品种资源多样性 ,不仅要从整个群体上考虑 ,而且要针对每个品种 (或类群 )进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林 饰纹姬蛙 染色体多样性
下载PDF
海南岛稻田饰纹姬蛙的食性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伟 程立生 符瑞敏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3期241-248,共8页
对采自海南岛稻田的414只饰纹姬蛙,采用洗胃法作食性分析,分别计算了它们的食物数量和频次百分比、多样性指数、百分率相似性指数、营养生态位宽度、营养生态位重叠值和有益系数等.分析和统计的结果显示,饰纹姬蛙共取食了6纲19目59科的... 对采自海南岛稻田的414只饰纹姬蛙,采用洗胃法作食性分析,分别计算了它们的食物数量和频次百分比、多样性指数、百分率相似性指数、营养生态位宽度、营养生态位重叠值和有益系数等.分析和统计的结果显示,饰纹姬蛙共取食了6纲19目59科的物种,雌雄个体的取食食性差异不显著,不同季节的取食食性差异也不显著,总有益系数、不同性别及不同季节的有益系数分别为V总=52.8%、V♀=57.26%、V♂=51.13%、V春=39.88%、V夏=40.68%、V秋=22.76%、V冬=60.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饰纹姬蛙 食性分析 食物多样性 益害评价
下载PDF
饰纹姬蛙Microhyla ornata(Dumeril et Bibron)生殖频次初探 被引量:4
14
作者 蔡明章 郭刚 +1 位作者 杨明筑 林晋祥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1年第3期85-87,共3页
本文首次报告了饰纹姬蛙Microhyla ornata的生殖频次。在实验室人工鉰养条件下,从五月至九月上旬。5只供试的雌蛙中有两只产卵3次,一只产卵4次,一只产卵5次,一只产卵6次。事实表明饰纹姬蛙是一年多次产卵的蛙类。
关键词 饰纹姬蛙 生殖频次
下载PDF
饰纹姬蛙7个Sox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葛永斌 曹承和 聂刘旺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36-39,共4页
采用简并PCR技术,扩增了饰纹姬蛙Sox基因的HMG-box保守区,结果显示其长度和人SRY基因扩增片段大小一致,为220bp左右,且雌雄无差异。经SSCP分析,获得了7个基因(MoSox1、MoSox2a、MoSox2b、MoSox4a、MoSox4b、MoSox12a和MoSox12b),并与进... 采用简并PCR技术,扩增了饰纹姬蛙Sox基因的HMG-box保守区,结果显示其长度和人SRY基因扩增片段大小一致,为220bp左右,且雌雄无差异。经SSCP分析,获得了7个基因(MoSox1、MoSox2a、MoSox2b、MoSox4a、MoSox4b、MoSox12a和MoSox12b),并与进化地位不同的其他动物相关的Sox基因进行了聚类分析。为蛙类性别决定机制的探讨和SOX基因的进化保守性分析提供了分子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饰纹姬蛙 SOX基因 简并PCR SSCP分析 性别决定 保守性
下载PDF
海南分布的粗皮姬蛙蝌蚪的形态特征
16
作者 吴畏 赵梓伊 +1 位作者 李丕鹏 陆宇燕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3期404-408,共5页
2010年8月在海南省海口市市郊稻田采集到一批蝌蚪,其中姬蛙科的蝌蚪经鉴定为粗皮姬蛙,粗皮姬蛙是一种广布于东南亚的物种。对处于36期发育时期的粗皮姬蛙蝌蚪进行了观察、测量和描述,并与文献报道的我国重庆南川、台湾、福建德化以及泰... 2010年8月在海南省海口市市郊稻田采集到一批蝌蚪,其中姬蛙科的蝌蚪经鉴定为粗皮姬蛙,粗皮姬蛙是一种广布于东南亚的物种。对处于36期发育时期的粗皮姬蛙蝌蚪进行了观察、测量和描述,并与文献报道的我国重庆南川、台湾、福建德化以及泰国的蝌蚪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海南的粗皮姬蛙蝌蚪的形态特点是体高大于体宽,尾长为体长的1.7倍;口盘位于吻端部,开口指向身体前部。口唇及周围无边缘乳突和副突;生活时背部和尾基部底色淡黄色或淡黄绿色。比较发现,采自海南省海口市市郊的粗皮姬蛙蝌蚪与泰国的粗皮姬蛙蝌蚪在体型和体色等方面比较相似,而与我国重庆南川、福建德化、台湾的粗皮姬蛙蝌蚪有一定差异。这是首次对粗皮姬蛙蝌蚪描述和测量,为姬蛙属蝌蚪的综合修订和物种分化研究等提供了基本信息;并提示有必要进一步从形态量度和口咽腔内部结构方面对粗皮姬蛙不同分布种群进行研究,揭示这一广布种的形态变异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动物 姬蛙 粗皮姬蛙 蝌蚪
下载PDF
小弧斑姬蛙生殖频次初探 被引量:2
17
作者 蔡明章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9-10,共2页
本文首次报告小弧斑姬蛙的生殖频次。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从5月至9月,6只供试的雌蛙中有2只产卵2次,3只产卵3次,1只产卵4次。事实表明小弧斑姬蛙是一年多次产卵的蛙类。
关键词 小弧斑姬蛙 生殖频次
下载PDF
云南省两栖类新属纪录——越南姬蛙属
18
作者 吴东益 刘小龙 +4 位作者 刘春雨 史兴惠 杨泽鹏 施德山 袁智勇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5-160,共6页
2019年7月,在中国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到两栖纲无尾目姬蛙科(Günther 1858)标本一号。该标本体型较小,头体长为16.8 mm。背部皮肤整体呈砖红色,有微微凸起的微小白色疣粒散布于背... 2019年7月,在中国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到两栖纲无尾目姬蛙科(Günther 1858)标本一号。该标本体型较小,头体长为16.8 mm。背部皮肤整体呈砖红色,有微微凸起的微小白色疣粒散布于背部、侧腹和后肢背部;吻部至颞部为黑褐色,掺杂有少量白色斑块,手指第一指很短等形态特征与Vietnamophryne orlovi(Nikolay 2018)的形态特征一致。基于16S rRNA基因片段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的样本与V.orlovi聚在一支,遗传距离较小,为0.9%(Kimura−2−Parameter),确定该标本是V.orlovi,为中国新属记录,将其中文名记录为“越南姬蛙属”,该物种的中文名记录为“奥氏越南姬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类 越南姬蛙 奥氏越南姬蛙 云南省 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小弧斑姬蛙胚后发育的初步观察
19
作者 徐剑 徐梦阳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2-216,共5页
初步观察记录了小弧斑姬蛙Microhyla heymonsi胚后发育的过程。在22.9~27.3℃的温度条件下,观察了其胚后发育全过程中的形态变化。该蛙胚后发育可划分为19期,历时35.7d。小弧斑姬蛙蝌蚪的头长、体长和后肢长度随发育时间的增加而增长... 初步观察记录了小弧斑姬蛙Microhyla heymonsi胚后发育的过程。在22.9~27.3℃的温度条件下,观察了其胚后发育全过程中的形态变化。该蛙胚后发育可划分为19期,历时35.7d。小弧斑姬蛙蝌蚪的头长、体长和后肢长度随发育时间的增加而增长。对其胚后发育各个阶段的后肢芽、趾、前肢的发育,以及尾的变化等方面做了系统的描述。讨论并比较了该蛙和其他蛙胚后发育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弧斑姬蛙 蝌蚪 胚后发育 形态特征
下载PDF
饰纹姬蛙Dmrt基因研究过程中异常结果的分析
20
作者 葛永斌 《科技资讯》 2007年第35期14-14,共1页
对DMRT基因的研究需要运用到一系列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如DNA提取、简并PCR、DNA切胶纯化、克隆、SSCP分析及测序等。在实验的各个环节都可能会出现非预期的异常结果。对这些异常结果的分析研究也是实验的一个重要方面,不仅有助于促... 对DMRT基因的研究需要运用到一系列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如DNA提取、简并PCR、DNA切胶纯化、克隆、SSCP分析及测序等。在实验的各个环节都可能会出现非预期的异常结果。对这些异常结果的分析研究也是实验的一个重要方面,不仅有助于促进实验的顺利进行,提高整个实验的效率,并且还有可能从中发现一些新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饰纹姬蛙 DMRT基因 异常结果 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