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学士闲征姽婳词》的写作时间探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马正谊 《长沙大学学报》 2016年第6期98-102,共5页
《红楼梦》第七十八回中《老学士闲征姽婳词》有包含隐性信息的四个重要词语。结合康熙年间林四娘题材群体创作现象的产生与传播情况,对其进行时间特征分析可知,在有意隐去真实时间信息的情况下,《老学士闲征姽婳词》不仅揭示了作者的... 《红楼梦》第七十八回中《老学士闲征姽婳词》有包含隐性信息的四个重要词语。结合康熙年间林四娘题材群体创作现象的产生与传播情况,对其进行时间特征分析可知,在有意隐去真实时间信息的情况下,《老学士闲征姽婳词》不仅揭示了作者的政治态度,还反映出明确的时间特征,其写作年代可以定位于康熙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林四娘 姽婳词 顺治 康熙
下载PDF
《老学士闲征姽婳词》在《红楼梦》艺术构思中的重要作用
2
作者 张兴德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2012年第2期6-9,共4页
《老学士闲征姽婳词》一节本来在《红楼梦》的艺术构思中,有举足轻重的不可替代作用。可是,长期以来,一些读者和研究者,过度着眼于宝玉和晴雯关系的情节,认为它游离了作品的主题:作品正集中笔墨写"金陵十二钗"之命运渐渐凋零... 《老学士闲征姽婳词》一节本来在《红楼梦》的艺术构思中,有举足轻重的不可替代作用。可是,长期以来,一些读者和研究者,过度着眼于宝玉和晴雯关系的情节,认为它游离了作品的主题:作品正集中笔墨写"金陵十二钗"之命运渐渐凋零之肇端——晴雯之死,却突然插进一段不相干的文字。为此有人以"一张一弛"的写法来解释其作用,认为是为陪衬《芙蓉诔》的。还有的人孤立地看《老学士闲征姽婳词》内容,以此来论宝玉的思想,甚至是曹雪芹的思想倾向。更有的人把兴趣放在了林四娘和"流寇"的身上……凡此种种,实际上都是一种误读误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学士闲征姽婳词 艺术构思 作用
下载PDF
论《姽婳词》对晴雯、贾宝玉形象的塑造作用
3
作者 文海阔 《雨露风》 2021年第11期51-53,共3页
《红楼梦》第七十八回中的《姽婳词》看似游离于叙述主线以外,为可有可无的游戏文字,实则含蕴丰富,不可或缺,尤其是对晴雯、贾宝玉的形象塑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姽婳词》以林四娘性情的勇烈、重情、重义暗含晴雯形象,进而与《芙蓉女儿... 《红楼梦》第七十八回中的《姽婳词》看似游离于叙述主线以外,为可有可无的游戏文字,实则含蕴丰富,不可或缺,尤其是对晴雯、贾宝玉的形象塑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姽婳词》以林四娘性情的勇烈、重情、重义暗含晴雯形象,进而与《芙蓉女儿诔》回旋呼应,共同突出“晴雯之死”这一事件对宝玉影响颇深的作用;又通过聚焦宝玉与长辈之间的隔膜,呈现宝玉经历“晴雯之死”后对现实、自我的清醒认知,刻画了他性格上的转变,深化了宝玉的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姽婳词 人物形象 塑造
下载PDF
论《姽婳词》的写作意图——古典文学“张弛”美学之一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朱志远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1-249,共9页
《姽婳词》似乎游离于《红楼梦》行文之主题,它在描写晴雯之死中间,横插一段林四娘的故事,随之引使研究者不遗余力地去"挖掘"那深藏的所谓的作者的政治观,深文罗织,却造成读者对它更多的不解与怀疑。诗、词、小说艺术同科,从... 《姽婳词》似乎游离于《红楼梦》行文之主题,它在描写晴雯之死中间,横插一段林四娘的故事,随之引使研究者不遗余力地去"挖掘"那深藏的所谓的作者的政治观,深文罗织,却造成读者对它更多的不解与怀疑。诗、词、小说艺术同科,从程千帆先生论诗之"张弛"美学艺术观之,此节只是作者行文技巧艺术:或曰张弛,或曰起伏之运用,旨在更好地表达感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姽婳词 张弛 程千帆 一与多
原文传递
《姽婳词》在《红楼梦》中的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成敏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65-277,共13页
长期以来,对《姽婳词》的研究争议较多。本文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姽婳词》研究概况以及林四娘故事的演变情况进行梳理;并在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就《姽婳词》对塑造宝玉内心世界、推动故事发展等问题的作用进行比较深入的论述。
关键词 《红楼梦》 姽婳词 林四娘
原文传递
贾政不通诗?——《姽婳词》评点与古体诗的篇法特征
6
作者 诸雨辰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5-91,共7页
本文结合古人对于诗歌体制与篇法特征关系的论述,讨论在贾宝玉写作《姽婳词》的过程中,贾政若干评点的重要性及其诗学价值,从而触及曹雪芹诗学观念的一个侧面,并丰富贾政形象的内涵。相比于七绝和五律来说,七古是书写《姽婳词》这样长... 本文结合古人对于诗歌体制与篇法特征关系的论述,讨论在贾宝玉写作《姽婳词》的过程中,贾政若干评点的重要性及其诗学价值,从而触及曹雪芹诗学观念的一个侧面,并丰富贾政形象的内涵。相比于七绝和五律来说,七古是书写《姽婳词》这样长篇叙事诗的最佳载体,而在七古的写作中必须有铺叙、有兜转,在张弛起伏的节奏变化中不断振起诗意,从而完成诗歌的叙事与抒情。贾政的评点关注到古诗篇法上的兜转,这展现出他才性的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姽婳词 古体诗 诗体 篇法
原文传递
也谈《姽婳词》的含义及作用
7
作者 余永红 《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 2016年第1期93-101,共9页
《姽婳词》是《红楼梦》中难解的内容之一,也是争议较多的内容。《姽婳词》就是作者为了整部作品逻辑结构、情节发展和艺术表现的需要而特意安排的,是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象征性的:既有赞美和讴歌女性的主题含义,也是为人物'传神'... 《姽婳词》是《红楼梦》中难解的内容之一,也是争议较多的内容。《姽婳词》就是作者为了整部作品逻辑结构、情节发展和艺术表现的需要而特意安排的,是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象征性的:既有赞美和讴歌女性的主题含义,也是为人物'传神'的艺术表现技巧;既是整部作品承上启下的结构转折关键点,又具有映照结局的深层象征寓意,是作者独具匠心的生花妙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姽婳词 含义 意蕴 作用
原文传递
《姽婳词》互文性结构及其蕴含的诗学观念 被引量:1
8
作者 袁宪泼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6-148,共13页
作为《红楼梦》中唯一的一篇古体叙事诗,《姽婳词》具有明显的互文性结构特征。它既是对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的仿作,又是对这些经典之作的转换,进而形成镶嵌于《红楼梦》中的微型叙事副文本,彰显出《红楼梦》“情”之思想超越道... 作为《红楼梦》中唯一的一篇古体叙事诗,《姽婳词》具有明显的互文性结构特征。它既是对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的仿作,又是对这些经典之作的转换,进而形成镶嵌于《红楼梦》中的微型叙事副文本,彰显出《红楼梦》“情”之思想超越道德本体的审美属性。《姽婳词》互文性文本结构的建构,反映了曹雪芹宗尚初唐和中唐古体诗的诗学观念,这一方面适应了小说叙事和人物塑造的需要,另一方面展现出异于时俗的创新求巧诗学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姽婳词 互文性 诗学观念
原文传递
林四娘故事演变与姽婳将军故事的文本生成研究
9
作者 卜喜逢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36,共16页
早在《红楼梦》创作之前,林四娘故事已广泛传播。这一过程中,林四娘故事所承载的故国之思逐渐被消解,述异消遣的功能逐渐增强。这种改写策略是较为一致的。曹雪芹在创作姽婳将军故事之时,提取了林四娘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特征,并依照之前... 早在《红楼梦》创作之前,林四娘故事已广泛传播。这一过程中,林四娘故事所承载的故国之思逐渐被消解,述异消遣的功能逐渐增强。这种改写策略是较为一致的。曹雪芹在创作姽婳将军故事之时,提取了林四娘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特征,并依照之前文人的改写策略,依据小说创作的文本功用需求,对林四娘故事重新加以构建,形成姽婳将军的故事文本,创作旨趣也由述异消遣转变为对情的颂扬,从而成为《红楼梦》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四娘 姽婳将军 曹雪芹 姽婳词
原文传递
《芙蓉女儿诔》的文章学解读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云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6-164,共19页
本文以《芙蓉女儿诔》为中心, 以文章学为视角, 从《芙蓉女儿诔》与《红楼梦》的关系、与《姽婳词》的关系、《芙蓉女儿诔》的个性化与 "诔" 体的类型化之关系、《芙蓉女儿诔》作为人物之文与作为作者之文等四个方面进行解读,... 本文以《芙蓉女儿诔》为中心, 以文章学为视角, 从《芙蓉女儿诔》与《红楼梦》的关系、与《姽婳词》的关系、《芙蓉女儿诔》的个性化与 "诔" 体的类型化之关系、《芙蓉女儿诔》作为人物之文与作为作者之文等四个方面进行解读, 从而对宝玉与晴雯情感关系的独立性、曹氏书写的完整性及《红楼梦》的文类特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芙蓉女儿诔 文章学 晴雯 宝玉 姽婳词
原文传递
曹寅《题马湘兰画兰长卷》与《红楼梦》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勇军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10-239,共30页
本文以清代学者法式善题咏曹寅《楝亭诗集》的五言律诗为线索,顺藤摸瓜,一路追踪到曹寅的七言歌行《题马湘兰画兰长卷》。在根据相关文献对曹寅诗进行笺释和考证之后,首次提出了《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称谓来源于明代的&q... 本文以清代学者法式善题咏曹寅《楝亭诗集》的五言律诗为线索,顺藤摸瓜,一路追踪到曹寅的七言歌行《题马湘兰画兰长卷》。在根据相关文献对曹寅诗进行笺释和考证之后,首次提出了《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称谓来源于明代的"金陵十二名姬",《姽婳词》的原型则与抗清女将"六安黄夫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姽婳词 曹寅 曹雪芹 金陵十二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